为什么国内acg圈喜欢直接照搬日本汉字
本帖最后由 张超杰 于 2020-8-27 02:14 编辑比如“监督”一词,按理说在中文语境里这个词已经有明确的词组“导演”指代,为什么国内讨论日本动画时还是经常使用“监督”一词?
除此之外,“演出”即“执行/单集导演”、“制作进行”即“执行/单集制片”、“声优”即“配音(员)”等等,这些中文圈明明可以很方便翻译的词语却被直接照搬,我对这种现象确实非常好奇。
----------------------------------
中文原本没有或者难以翻译的词组,直接照搬外语或者音译情有可原,比如“沙发”、“卡拉OK”等,以及各类专业术语。我想这种情况与我上述两段内容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本帖最后由 雷鹰 于 2020-8-26 13:21 编辑
懒或不懂。好比二手非要说中古,婚纱非要说花嫁
我知道花嫁是新娘了。不懂日语
懒或不懂——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
因为本来就是核心圈子的用语被扩大化的结果,圈子里的大家都明白原本的意思,用原文还少了一个在脑里翻译的步骤。
只是圈子大了之后用语的使用人数也变多了,同时一知半解地直接使用的人也变多了。 你这些好歹是正儿八经的汉字,演员音译成卡司才更偷懒呢。只要大家都懂就没什么大不了了,强行意译总有人会搞不清对应关系 这个人是一个网络歌手
这个人是一个唱见
差不多一类感觉? 看到日语里的汉字和看到新的网络用语可能是一样的感觉,看的多了就用起来了。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很多年前在睿站看的某部动画电影,开头cast表屏幕里的监督下端字幕翻译了做导演,然后一堆二次元弹幕喷翻译不会看中文,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画面 照搬也就算了,人还根本不按日文原意用 孟沁瑶 发表于 2020-8-26 10:26
你这些好歹是正儿八经的汉字,演员音译成卡司才更偷懒呢。只要大家都懂就没什么大不了了,强行意译总有人会 ...
卡司这种音译在台湾是允许的,以前看台**,推新电视剧的广告,这个词常用。尤其是面向年轻人群体的偶像剧。最强卡司那是标配语 因为没必要翻一遍,在有必要翻译的时候当然就翻译了,如果你闲的蛋疼和不看动画片的朋友讲这些事就必须都要翻一哈咯 这种都不是个事,泪目才是真恶心 好多中国词日本人也不翻啊,都是懒狗
—— 来自 Xiaomi Redmi K30 5G,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4.1 有这些可能:
1、中文水平糟糕,不知道中文正常的表达,类似于 ACG 汉化中常见的翻译腔。
2、故意这么用以创造一种区分。“我们和你们中国影视圈不一样。”
3、大家都这么说,为了方便交流也就这么说了。 圈子内的话这些词也没必要翻译吧,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影院上映的话觉得还是有必要翻译的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因为你光注意了内涵,没看外延
拿你列举的声优/配音演员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和国内的指代的还真就不是一类人 应该很难有什么确切的原因,随机性比较强
前面楼层都举了些原因,是有可能的
再举些别的原因,比如是翻译者不敢保证监督是不是完全等同于导演,故用监督一词更为保险
再比如为了保持原词独特的语感。这一点,可以看看日语的外来语。对于很多英文,他们也是有不少日语原本就能表达的词,虽然含义近似,但实际使用起来,很多外来语都会隐含地给人一种西方味,所以还是有区别的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有时候日语一词可以有多义,翻译成中文就理解不到原先片子里在玩的梗了。所以不如保留原文。
比如“先生”不只是老师,还可以是医生。(绝望先生)
“监督”可以是动画导演,可以是工程监督,可以是棒球教练。(寒蝉) walfeds 发表于 2020-8-26 10:47
这种都不是个事,泪目才是真恶心
泪目还是挺好用的(遠い目) 没必要啊,又不是看不懂,爱好者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不是官方语言。 yysy,个人感觉监督的话,要比导演硬实力强一点。
大概像甲方是监督,乙方是施工方。有种上下级的意味。
可能还会潮一点,不low的。
厉外垃同, 能懂为啥不用,这也要翻译,那也要翻译,acg要不要翻译,vtb要不要翻译,语言警察? 因为文字的字面给人的印象太强了,比如看到绿这个字一般人都会懵一下,所以既然意思能传达到不如就用原本的字了 很简单的问题,没有官方翻译。
就和口袋妖怪到宝可梦,民间说法主流。而且动画的制作模式也不和影视相同,也需要一个官方的翻译才能正规。 去年卓明谷还有一大堆手帐贴,偶尔也会出现母上大人,肥肠适合出警。
话说通勤这词也是源于日语吧,咋就不肯老老实实用上下班呢 格雷殿下 发表于 2020-8-26 11:00
yysy,个人感觉监督的话,要比导演硬实力强一点。
大概像甲方是监督,乙方是施工方。有种上下级的意味。
确实,汤浅监督和汤导,念出来气势就不一样
—— 来自 samsung SM-T837V,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3.0 现在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一开始就是单纯的省事,因为大家都看得懂 为什么xx人喜欢照搬英语音译 孟沁瑶 发表于 2020-8-26 10:26
你这些好歹是正儿八经的汉字,演员音译成卡司才更偷懒呢。只要大家都懂就没什么大不了了,强行意译总有人会 ...
没什么区别,都是觉得用国内影视圈的词就是在“学领导讲话”。 大部分人文化水平有限 你得理解 本帖最后由 茴香蚪的马甲 于 2020-8-26 11:30 编辑
题外话,豆瓣最近两年有很多日本TV动画的页面,里面的“导演”一栏都有一大堆人,把每一话的单话演出都给写进去了,不懂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这部动画的“监督”究竟是哪一位。估计豆瓣这种做法是受到了IMDb的影响(豆瓣电影说到底各方面还是在模仿IMDb,而IMDb又是以美剧的思维对待所有剧集)。日本TV动画的“监督”在美剧里叫showrunner,即整部剧集的主管,是个非正式的职位;日本动画里的单话“演出”才是美剧里的director,即单集导演。 现在的话,“声优”还可以说是因为跟我国的传统意义上的配音演员还不太一样,我国的配音演员那就是配音演员,但日本的“声优”现在除了配音很多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工作要干,比如主持广播、主持直播节目、登台唱歌跳舞、出CD、拍写真等等,很多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配音演员不会干的事,这样区分一下也能接受。
“监督”这个词的话,个人感觉要么就是为了装,要么就是翻译的人汉语水平不过关,要么就是懒,甚至不排除有人不懂直接就拿过来用的可能性。“监督”这个词虽然含义不固定,但是每一种语境下都是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结合语境几乎不可能存在歧义,比如那些打棒球的说到“监督”那就是教练,动画片每集片头出现的“监督”那就是导演,谁都知道新房昭之太田雅彦之类的人不是什么教练。“监督”这个词翻译过来也不是什么两个字变成五个字了,麻烦之类的,不管是教练还是导演都是两个字,而且远比“监督”这种词更加让中国人一目了然。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因为语言是发展的,沙发用得监督就用不得吗 本帖最后由 yt5wt2c 于 2020-8-26 11:45 编辑
又没有官方翻译。直接照搬挺好,这个问题想起了一堆英翻中技术文档,各种自创词汇或者想当然的译成中文,然后相同的英语单词各种书翻译得不一样直接加大理解难度 我觉得可能是中日汉字文化圈特有的那种便捷吧,有些词的确是偷懒直接生拿过来,大家能看懂就完事了,但也有些词那种微妙差异还挺难找个合适的中文词去翻译的,本来这就是个吸纳接收的过程,以前是现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