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最初由 雷文?简化称呼 发表
坦克一辩论到关键之所总容易思维混乱,这倒也是常见了。
不过这次混乱的可真不是地方。估计db看见,要啃你骨头了。
――――――――――
另外DB说的也并非是全部20人
――――――――――
我不知道坦克怎么理解这个最大值,或者在坦克看来“参与开发员工之最大值”并非是全部参与开发的意思,那就难说了。
坦克能解释一下db所说的“?..
-----------------------------------------------------...
我便笑无可笑~!
至少这ZP的事情楼主绝对能证明为事实~!
而楼主除了骂街外还能说什么?
一个FE要110人~一个PGR2只要102人~
难道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就差到这个程度了?
我在这里还要提醒一下,PGR2有11个城市一个真实赛道,100辆车,33个电台,300首歌~
37174个文件,219538行代码,41GB数据~!
102人包括核心开发人员,测试,授权,本地化以及其他所有支持资源~!
核心团队40人~! 最初由 tt12 发表
(本多和小林两位大大的合影照片至今还保存在相册里)
------------------------------------------------------------------------------------------------
我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补充
一般来说人只会对偶像之类的这么做
另外我预先说一声
时间无多的缘故,下次回帖你要再是在这“身份”问题上纠缠不休,我就直接抽个开心出门了...
本多圭司无论职位、教养和年龄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
至于纠缠不纠缠,敬请自便。
另外:
你说话还是多学学雷大神,少带些不干不净的词,否则被按照版规关入火星,岂非太过憋气?!
改神这次怎么没有贴修改了港漫呢?
恩,很辛苦的看了2/3,我完全明白了,其实,这帖的最终目的就是--------dengdengvdebg,dengdengdeng......
想偶们买本ucg吧?好吧,n年没买了,也就去买本看看,也辛苦了各位了
插句嘴吧:以后文章什么的,如果自己都不太清楚真实性如何在前面/后面加句修饰的词语,比如"有资料显示"或"小道消息"什么的,就少不少纷争了
雷文皇帝我不是说你什么,<事典1>里那文章见仁见智的,个人的东西真不是一般的多,做为一个有头有面的写手,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算客观,不用小弟说了啦 哎呀
似乎不来回一下帖子就对不起这许多观众了
首先说一下
那TT12提到的在SE工作的是我
不过却不是什么高层
目前是SE CHINA的游戏制作人以及产品部经理而已
他所贴的聊天记录里,那几句什么种树的话和我没关
只是他隐去了群里聊天记录后
就无法让人分清楚哪几句话是我说的了
那几句告诉你一个公司开发团队至少需要多少人
以及日本目前开发公司一般的人件费大概是多少的话
是我说的
我不知道你所看到的资料来自于哪里
但是我所说的数据是以我在日本公司工作近2年
所接触的包括KOEI (非中国)以及NAMCO这些公司的朋友所了解到的
至于之前有人质疑我是否能了解到FFX的开发团队的人数问题
我想作为一家公司的员工,如果告诉你自己连公司产品的开发团队有多少人都不清楚
是否很奇怪呢?
说起来,和本多先生一起工作了近2年时间
却还没想过和他合影
对你来说他可能是个要去合影的偶像
对我来说他是与我一起工作的同事
关于我是否是SE CHINA的制作人以及产品部经理
我想没有什么必要去和你证明这点
对DEEEEPER:我们似乎在去年的CHINA JOY时见过
当时我们2家公司还没分
我和CARL住一个房间
你们来我们这边打过GGXX的 发现db损人的方式和雷JJ同出一辙…… silentnt桑
很诚心地请教您一个问题
您可以以一个您曾经或者正在做的游戏为例子
详细说说这个游戏的“开发团队”大概有多少人?
如何分工、分别负责什么、各职能的人或者小组分别有多少人、如何协调合作这些吗?
希望不耽误您的宝贵时间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哎呀
似乎不来回一下帖子就对不起这许多观众了
首先说一下
那TT12提到的在SE工作的是我
不过却不是什么高层
目前是SE CHINA的游戏制作人以及产品部经理而已
他所贴的聊天记录里,那几句什么种树的话和我没关
只是他隐去了群里聊天记录后
就无法让人分清楚哪几句话是我说的了
那几句告诉你一个公司开发团队至少需要多少人
以及日本目前开发公司一般的人件费大概是多少的话
是我说的
我不知道你所看到的资料来自于哪里
但是我所说的数据是以我在日本公司工作近2年
所接触的包括KOEI (非中国)以及NAMCO这些公司的朋友所...
闹了笑话就和您无关,阁下这个朋友真不厚道,何不凭借专业知识为之辩解一下?
讨论问题请不要摆出什么业内人士的架子,阁下自认为比我懂游戏?
做到那样的位子也不容易,起码的中文理解能力总应该有吧?
请看清楚全部帖子:
本人所说的20人显然是指主要开发人员,你不会不懂主要开发人员的具体含义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
阁下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日本国内一款纯开发费用6-8亿日元的游戏是怎么样的制作规模,这个才是本帖子的真正意义所在?
FFX的制作成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无须阁下来揭示。
最后我小心的询问一声:
你接触过《火焰之纹章-苍炎之轨迹》这款游戏吗? 我先不否定某人所谓的SE中国制作人
我信还不成吗?
27人种树的搞笑程度我也不说
就说说你这个SE来的数据~
别说他的真实性
就算是真的
除了说明效率差还能说明撒?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对DEEEEPER:我们似乎在去年的CHINA JOY时见过
当时我们2家公司还没分
我和CARL住一个房间
你们来我们这边打过GGXX的
那应该见过咯
不过通宵后记忆可能出问题…… 插一句,前面就有人说了
员工收入和公司的人事费用支出时有很大差别的 我不方便透露在这边的资料
但是可以举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的例子
我们当时的开发团队是这样的结构
分成5个组:
制作人管理,兼项目经理
下属
包括: 程序 美工 策划 QA协调
其中程序组负责游戏程序的开发,其他部门所使用的工具的开发等
人员约在15-20人之间
美工的话,负责游戏图形制作.由于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美工部分是不外包的,此部分的人员约有30人的样子
策划部分分为\"游戏数值策划\"\"关卡设计师\"\"文案策划\"\"人机互动及界面设计\" 以及4名助理,共计8名
QA的话分为QA负责人以及TQA负责人,负责游戏品质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安排测试人员对游戏内容进行测试,BUG回报等,加上助理,测试人员约计22人
协调则是负责处理 协调沟通部门之间的工作.1人
所以这个项目的参与人员约是程序20人+美工30人+策划8人+QA22人+协调1人+制作人1人+部门助理1名.
计83人
这83人是在项目人员最高时计算 支持db的说法
摆业内人士的架子和资格对讨论问题没什么意义
诚心希望这位业内人士能以一个具体的例子
给大家解释一下一个游戏的开发流程和分工大致是怎样
并从而估算出大致的开发成本
然后让大家看看一个怎样的游戏大致要多少开发成本才够
既然是项目经理
相信对这些应该很熟悉了
简要介绍一下应该花不了几百字吧…… 最初由 naraku 发表
支持db的说法
摆业内人士的架子和资格对讨论问题没什么意义
诚心希望这位业内人士能以一个具体的例子
给大家解释一下一个游戏的开发流程和分工大致是怎样
并从而估算出大致的开发成本
然后让大家看看一个怎样的游戏大致要多少开发成本才够
既然是项目经理
相信对这些应该很熟悉了
简要介绍一下应该花不了几百字吧……...
如果没记错
项目经理是同学你吧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我不方便透露在这边的资料
但是可以举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的例子
我们当时的开发团队是这样的结构
分成5个组:
制作人管理,兼项目经理
下属
包括: 程序 美工 策划 QA协调
其中程序组负责游戏程序的开发,其他部门所使用的工具的开发等
人员约在15-20人之间
美工的话,负责游戏图形制作.由于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美工部分是不外包的,此部分的人员约有30人的样子
策划部分分为"游戏数值策划""关卡设计师""文案策划""人机互动及界面设计" 以及4名助理,共计8名
QA的话分为QA负责人以及TQA负责人,负责游戏品质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安排测?..
这难道不是本人言论的最好佐证?阁下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我还想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在日本国内敢于和IS社比工作效率的还真没有几家,既然在日资企业,了解这些不会太难吧?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我不方便透露在这边的资料
但是可以举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的例子
我们当时的开发团队是这样的结构
分成5个组:
制作人管理,兼项目经理
下属
包括: 程序 美工 策划 QA协调
其中程序组负责游戏程序的开发,其他部门所使用的工具的开发等
人员约在15-20人之间
美工的话,负责游戏图形制作.由于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美工部分是不外包的,此部分的人员约有30人的样子
策划部分分为"游戏数值策划""关卡设计师""文案策划""人机互动及界面设计" 以及4名助理,共计8名
QA的话分为QA负责人以及TQA负责人,负责游戏品质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安排测?..
按照你说的
就是KOEI或者NAMCO咯~!
敢问游戏名~
应该也不算是很小的项目吧 还是这里战帖多,战意浓厚啊,看ING PS:如果是在NAMCO工作的话,我斗胆问一下关于NAMOC与digital hollywood的合作情况~!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我不方便透露在这边的资料
但是可以举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的例子
我们当时的开发团队是这样的结构
分成5个组:
制作人管理,兼项目经理
下属
包括: 程序 美工 策划 QA协调
其中程序组负责游戏程序的开发,其他部门所使用的工具的开发等
人员约在15-20人之间
美工的话,负责游戏图形制作.由于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美工部分是不外包的,此部分的人员约有30人的样子
策划部分分为"游戏数值策划""关卡设计师""文案策划""人机互动及界面设计" 以及4名助理,共计8名
QA的话分为QA负责人以及TQA负责人,负责游戏品质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安排测?..
Good
受教了!
我再问几个问题
那么此公司是只有一个项目在进行还是还有其他项目同时在进行?
如果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话,上面列出的人员或者说小组之中有没有被重用的或者兼不同项目的?
另外,你们的开发模式下,开发成本大致上如何计算呢? 做个游戏原来这么便宜啊,我们项目组光是出差费都是2亿呢,据说现在的新系统每个月能
省1个亿出来,几个月就能做个游戏了呀 呃,看了前三页就直接跳到最后了,发现还是在争论DB的20人一说。指出作者行文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DB发此贴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但是雷文的转移战线真强。
说实话,这种错误对于一本专业游戏杂志来说,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我不排除小编们工作量大造成疏忽的缘由。但是藉予最近UCG杂志以及其附属刊物大错误小错误被读者在网络上一一曝光,突然对一些编辑有否合格“上岗证”感到怀疑。 最初由 鱼肠剑 发表
300
不是说了
抢楼是不行的 最初由 鱼肠剑 发表
300
我发现浴场见这厮特喜欢冷不丁地出现抢楼…… 最初由 darkbaby 发表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我不方便透露在这边的资料
但是可以举个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的例子
我们当时的开发团队是这样的结构
分成5个组:
制作人管理,兼项目经理
下属
包括: 程序 美工 策划 QA协调
其中程序组负责游戏程序的开发,其他部门所使用的工具的开发等
人员约在15-20人之间
美工的话,负责游戏图形制作.由于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美工部分是不外包的,此部分的人员约有30人的样子
策划部分分为"游戏数值策划""关卡设计师""文案策划""人机互动及界面设计" 以及4名助?..
什么人品啊,人家不回帖,你就说“闹了笑话就和您无关,阁下这个朋友真不厚道,何不凭借专业知识为之辩解一下”等等;人家回帖具体讲述了,你又来一句“阁下自己不觉得可笑吗”。反正你就是处于不败之地了啊OTZ
我说,现在这么看来你吵架的水平合方式与马甲雷还真像啊,请容我再OTZ一个 闹了笑话就和您无关,阁下这个朋友真不厚道,何不凭借专业知识为之辩解一下?
讨论问题请不要摆出什么业内人士的架子,阁下自认为比我懂游戏?
做到那样的位子也不容易,起码的中文理解能力总应该有吧?
请看清楚全部帖子:
本人所说的20人显然是指主要开发人员,你不会不懂主要开发人员的具体含义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
阁下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日本国内一款纯开发费用6-8亿日元的游戏是怎么样的制作规模,这个才是本帖子的真正意义所在?
FFX的制作成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无须阁下来揭示。
最后我小心的询问一声:
你接触过《火焰之纹章-苍炎之轨迹》这款游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不依不饶
我也就没话可说了
那么我们就一点一点来说明吧.
第1段的冷嘲热讽我们不讨论
我说了,那段和我没关,你如果继续想在此问题做文章也无所谓
我不是和你来讨论谁更懂游戏
而是在和你说谁更了解游戏开发流程以及人员成本计算
我们在做一个项目之前
需要对一个项目所有的成本,营收做出预估
所以我在这里讨论的是这部分
这恐怕也是这贴的初衷不是吗?何时变成了谁更了解游戏的争论了?
你所谓的主要开发人员20人
我在上面列出了一个项目的所需要的人员
我不知道你想说哪个部分就不是主要开发人员了
一个项目虽然美工,QA部门会在项目的一定阶段削减,将人员转做其他项目
但是这部分的人员成本,是否就不计算了?是否就不计算为项目内的投入了?
如果是的话,我不知道何来的主要开发人员一词
更何况这主要开发人员是否过少了?
关于这帖子的真意
我刚才回过了
是在讨论雷文所说的这个数值是否正确
我和他并不认识,也和S1的各位无交情 无恩怨
所以只是站在我的立场说
你的20人数据是不正确的而已
你如果有可以让我信服的理论,PLEASE
可以尝试从你所熟悉的SE中国高层,和你合影的本多及小林先生那里进行了解嘛
最后我要说关于火焰之纹章了解不了解的程度问题
我想我所了解的部分和你所了解的部分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你想问游戏内容或游戏性
我不敢说比你了解 最初由 _cvb_tassdar 发表
如果没记错
项目经理是同学你吧...
我做的是软件,不是游戏 最初由 naraku 发表
我做的是软件,不是游戏
那请软件项目经理给大家解释一下
软件开发流程
如何企划,如何立项,如何分工,如何调度测试人员参入,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比例
既然是项目经理
相信对这些应该很熟悉了
简要介绍一下应该也花不了二百字吧……
以便提携后进 这里显然很需要某些人了解清楚FE和IS的实际情况
否则用自己所处的环境去说别人有什么意义
mount&blade这游戏才两个人就完成了,嘿嘿,难道有些人效率差到无法想象? 其实人多做起游戏来未必是好事~!
莫纽克斯说的…… 去找财务报表吧. 最初由 _cvb_tassdar 发表
那请软件项目经理给大家解释一下
软件开发流程
如何企划,如何立项,如何分工,如何调度测试人员参入,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比例
既然是项目经理
相信对这些应该很熟悉了
简要介绍一下应该也花不了二百字吧……
以便提携后进...
请问这些和这个帖子有关么?
你真有空 最初由 naraku 发表
请问这些和这个帖子有关么?
你真有空...
缩起来了?
奇怪了
这贴某页项目经理同学指点江山的气势那去了 Good
受教了!
我再问几个问题
那么此公司是只有一个项目在进行还是还有其他项目同时在进行?
如果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话,上面列出的人员或者说小组之中有没有被重用的或者兼不同项目的?
另外,你们的开发模式下,开发成本大致上如何计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回答这部分吧
不过先说题外话
我不可以随便透露之前公司的名字以及项目名称
这是个起码的常识
如果是真心想讨论问题的
那么我们就此问题说一下
当时公司的进行情况是同时进行了2款单机游戏及1款网络游戏的开发
其中人员做不同项目和兼其他项目的情况是有的
在部分程序员和美工部分,不过人数的变动比例约为减少到项目开始时的80%左右
至于成本计算问题
人员成本+杂项支出
如果是网络游戏的话,再加上服务器费用,带宽占用费,权利金等其他因素 那楼上说的是KOEI吧
KOEI现在的游戏
80人我觉得哈正常
可是IS……
你了解他的团队规模和年产量吗? 最初由 silentnt 发表
闹了笑话就和您无关,阁下这个朋友真不厚道,何不凭借专业知识为之辩解一下?
讨论问题请不要摆出什么业内人士的架子,阁下自认为比我懂游戏?
做到那样的位子也不容易,起码的中文理解能力总应该有吧?
请看清楚全部帖子:
本人所说的20人显然是指主要开发人员,你不会不懂主要开发人员的具体含义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
阁下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日本国内一款纯开发费用6-8亿日元的游戏是怎么样的制作规模,这个才是本帖子的真正意义所在?
FFX的制作成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无须阁下来揭示。
最后我小心的询问一声:
...
首先我询问阁下是否接触过《火焰之纹章-苍炎之轨迹》,并不准备和你讨论什么游戏内容?而是希望你能够真正了解这款游戏的完成度和制作规模,否则讨论的基础何在?
作为一个游戏开发的项目经理,从一款成品游戏大致推测其制作成本的能力总应该有吧?
另外;阁下还是不要故作不知的高深状,你显然清楚我所说的20人就是指核心开发成员,雷文所谓的140人我也知道出处,原本就是看的同一本《NINTENDO DREAM》。
日本国内一款纯开发费用6-8亿日元的游戏是怎么样的制作规模――这才是阁下需要向大家解释的重点?
如果您能提供信实的说法,所谓的20人说岂非立码不攻自破? 最初由 鱼肠剑 发表
那好,请db同学也像你这个例子一样详细说明一下到底fe的核心开发20人的构成情况如何,可能的话最好有姓名列表,这不就结了。...
我已经多次提过,请参看游戏结尾的STAFF名单,如果真正懂行的人会了解IS社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这款游戏并不是什么稀缺物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