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flyinghigherair

[数码] mp3怎么还不死 壮哉我大aac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9楼绝种好男人于2012-11-29 23:27发表的  :


我不是谁的马甲,劝你看完那个pdf在来喷吧
我看完了,问题是这和96khz的AAC有一毛钱关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15楼(Jet.Black) 的帖子

呵呵,补习oversampling去吧

我看很多人见到FR就是调音,调音个屁,其实就是带内不平坦

一边骂厂商吃撑,一边骂产品数据不漂亮,也就水果这类rmaa做得好看的能忽悠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0楼Jet.Black于2012-11-29 23:31发表的  :

我看完了,问题是这和96khz的AAC有一毛钱关系么?

没多少关系,不过可以回答你44.1K以及更高采样率对于回放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15楼(Jet.Black) 的帖子

引用第121楼f3uki于2012-11-29 23:35发表的 回 115楼(Jet.Black) 的帖子 :
呵呵,补习oversampling去吧

我看很多人见到FR就是调音,调音个屁,其实就是带内不平坦

一边骂厂商吃撑,一边骂产品数据不漂亮,也就水果这类rmaa做得好看的能忽悠人了
你说的事情和磁盘上的文件数据有关系么?你看看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2楼绝种好男人于2012-11-29 23:37发表的  :


没多少关系,不过可以回答你44.1K以及更高采样率对于回放的意义。
很负责地告诉你,你说的DAC和ADC的具体实现方式。

和前几页说的毛关系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acc能内嵌封面歌词我就觉得有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8楼Jet.Black于2012-11-29 23:25发表的  :
我来说真实的原因

厂家如果只造44.1KHZ 16BIT的解码器,猜猜看,玄学家会买账么。
你这么想真是有意思,那我们反过来想

既然人耳听不见20khz以上的声音,那我们费劲把高频过滤掉做什么?

你要不影响20khz以内的信号,又要在44.1khz采样带宽内截止,你需要一个好的lpf,费了这么大劲就是为了44.1khz这个采样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5楼lzs631127于2012-11-29 23:42发表的  :
啥时候acc能内嵌封面歌词我就觉得有戏了。
封面完全可以,歌词没试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4楼Jet.Black于2012-11-29 23:41发表的  :

很负责地告诉你,你说的DAC和ADC的具体实现方式。

和前几页说的毛关系都没有。  
呵呵,这些只是针对87L你说的“
重点是回放高采样的音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已。至于96K的aac,我觉得其意义就是支持一个新的格式。现在很多高清视频内置的音频就是96k采样,要RIP的话音频部分使用96k的aac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等等…这楼不是应该讨论MP3和AAC孰优孰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8楼绝种好男人于2012-11-30 00:03发表的  :
呵呵,这些只是针对87L你说的“
重点是回放高采样的音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已。至于96K的aac,我觉得其意义就是支持一个新的格式。现在很多高清视频内置的音频就是96k采样,要RIP的话音频部分使用96k的aac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等等…这楼不是应该讨论MP3和AAC孰优孰劣吗?

.......
请勿断章取义。

这贴从头到尾都是讨论音频文件格式,我说的也是高采样率的有损音乐格式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DAC,ADC具体实现方式。用滤波器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和音频格式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8楼(绝种好男人) 的帖子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现代的da都是工作在高频上的,根本没有工作在低采样率下的da,何必多此一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transparent,lamev2就够,这也就是128~192级别的vbr,再往上,aac和mp3真没太大差别。往下毫无疑问是aac的天地。

其实我很期待谁用48khz的源压个224左右的音频和44.1khz采样的所谓无损去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8楼john于2012-11-29 19:19发表的  :

没有纠错机制就要黑,你先去把CD黑一百遍吧……


CDDA:劳资的 RS(28,24)、RS(32,28) 是什么东西?!

FLAC:我不过加了Hash校验罢了……怎么也变成有纠错了2333

PS:OGG党路过

放了下狗,传说Opus要一桶浆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小白只是想来问问, 其实ape flac tak都号称无损不过有啥区别?
还是说其实都是有损的只有wav是真无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3楼lnnl698453于2012-11-30 02:30发表的  :
路过的小白只是想来问问, 其实ape flac tak都号称无损不过有啥区别?
还是说其实都是有损的只有wav是真无损?

zip、rar、7z的区别……
不过传说flac在播放时会有音质损失,没有经过验证,不排除是和wavpack播放时就处理一部分一样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2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02:07发表的  :



CDDA:劳资的 RS(28,24)、RS(32,28) 是什么东西?!

.......
Opus要是一点专利问题都没有,真可以一统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xiph的东西别想太多。。。。。。。
不过Dota2用了CELT以后真心是感觉游戏内置语音几乎是三个等级的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2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02:07发表的  :



CDDA:劳资的 RS(28,24)、RS(32,28) 是什么东西?!

.......
咦我去wiki查了一下CD数据架构是有校验的……为什么我一直记得CD是不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6楼f3uki于2012-11-29 23:46发表的  :

你这么想真是有意思,那我们反过来想

既然人耳听不见20khz以上的声音,那我们费劲把高频过滤掉做什么?

.......

你的意思总结一下就是“所需要回放的音源信号中含有20kHz以上的频率,如果采样率不够高的话就必须用lpf滤掉高频,否则会造成混叠”

按你的观点,音源信号中也根本不需要20kHz以上的部分,mp3一刀切反倒更好,既不需要高采样,也不需要lp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喂,这贴离题太远了吧
mp3在可预见的未来以内是死不掉的。90%以上的人通过搜索引擎找歌都是XXX歌名+mp3,输入XXX歌名+m4a的估计5%都不到
对于普通人来说,mp3早已经等同于数字音乐了

至于无损何时一统江湖,这得看硬盘的容价比什么时候能到合理的位置上了。当然,在便携式播放器的32G版能比16G贵得快一倍还不支持外部储存卡的今天,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mp3按理早就可以死,轮不到aac,ogg君表示有话要说。
然而就算ogg君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干死mp3,终究还是没能干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7楼john于2012-11-30 08:18发表的  :

咦我去wiki查了一下CD数据架构是有校验的……为什么我一直记得CD是不带的……

摊手……我也不知道为何这个世界都认为CD没有校验/纠错机制……针象不就是CDROM多了一层么……


某H坛貌似挺粉ogg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耳自带滤波功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7楼john于2012-11-30 08:18发表的  :

咦我去wiki查了一下CD数据架构是有校验的……为什么我一直记得CD是不带的……
别的不说,我用凤凰屌丝光学显微镜20*40确认过,除了肉眼可辨的划痕,CD表面可能导致光头读取错误信息的玩意有:我们的毛屑颗粒(大约100-300细胞的集群),家里的棉花/化纤纤维,指纹(显微镜下指纹是条状的小液滴而且人油的折射率非常高)

我估计玄学家们应该都是在五六个西格玛的无尘间里,像洗硅晶圆一样把CD碟洗干净再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1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09:07发表的  :


摊手……我也不知道为何这个世界都认为CD没有校验/纠错机制……针象不就是CDROM多了一层么……


.......
引用第137楼john于2012-11-30 08:18发表的  :

咦我去wiki查了一下CD数据架构是有校验的……为什么我一直记得CD是不带的……


这个问题是各人理解问题,简单地说,音频CD带的是物理层的校验,数据CD带的是物理层+逻辑层的校验。

黑的难道不是CDDA没有逻辑层校验么?

拿下载来说,网络传输硬件层传输层上有校验,TCP/IP也有校验,最后下载到文件照样还是需要校验码来做逻辑层校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4楼Jet.Black于2012-11-30 09:44发表的  :



这个问题是各人理解问题,简单地说,音频CD带的是物理层的校验,数据CD带的是物理层+逻辑层的校验。

.......


定义下"逻辑层"谢谢

不就是数据加了一层封装自带前向纠错么,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对应到数字信号都是17n bit的串

反正音频CD是有校验的就够了

突然想起来,文件层的hash针对的是连续错误,比如服务器bug、文件掉包之类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5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10:04发表的  :

定义下"逻辑层"谢谢

不就是数据加了一层封装自带前向纠错么,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对应到数字信号都是17n bit的串

反正音频CD是有校验的就够了

突然想起来,文件层的hash针对的是连续错误,比如服务器bug、文件掉包之类的吧
.......

物理层是纠错,驱动器尽力读它认为正确的数据。

逻辑层是用校验去验证物理层读的数据是否正确。

如果是CDROM,逻辑层发现物理层的数据验证有误,会不断继续尝试。

音频CD没有逻辑层,如果有误,只能祈祷了。不过人的耳朵多半听不出来。

为什么RIP CD的时候要读好几次,并比较结果,就是这个道理。

拿网络下载来说,如果物理层传输层自己就能搞定,为什么我下的黄片种子会有那么多丢掉的错误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6楼Jet.Black于2012-11-30 10:15发表的  :


物理层是纠错,驱动器尽力读它认为正确的数据。

逻辑层是用校验去验证物理层读的数据是否正确。
.......

说白了就是追求更低的误码率啊……一层一层封装,换取越来越低的误码。
话说,这两个不都是数据链路层么233

黑?我认为没啥可黑的,不就是设计的时候误码率不一样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8楼komaki于2012-11-30 08:33发表的  :


你的意思总结一下就是“所需要回放的音源信号中含有20kHz以上的频率,如果采样率不够高的话就必须用lpf滤掉高频,否则会造成混叠”

按你的观点,音源信号中也根本不需要20kHz以上的部分,mp3一刀切反倒更好,既不需要高采样,也不需要lpf?
一刀切...不就是lpf么...
引用第145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10:04发表的  :



定义下"逻辑层"谢谢

.......
问题在于目的是什么?cd的纠错目的不在于保证严格的完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无损不能内嵌专辑封面不够来福
所以我都下无损转高码aac或者直接aac
所以你们在这里怎么讨论来讨论去音质如何算法如何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把某格式咔嚓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AAC党路过来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9楼likunplus于2012-11-30 10:39发表的  :
因为无损不能内嵌专辑封面不够来福
所以我都下无损转高码aac或者直接aac
所以你们在这里怎么讨论来讨论去音质如何算法如何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把某格式咔嚓掉了
我几百个tak里嵌的封面原来都是幻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2楼chillicez于2012-11-30 10:48发表的  :
我几百个tak里嵌的封面原来都是幻觉
啊 抱歉 我音乐下得少 就见过 flac ape
tak编码器免费吗?如果手机能吃 我试试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7楼ostcollector于2012-11-30 10:26发表的  :

说白了就是追求更低的误码率啊……一层一层封装,换取越来越低的误码。
话说,这两个不都是数据链路层么233

黑?我认为没啥可黑的,不就是设计的时候误码率不一样么
.......
黑的原因是, 音频CD新的还好,磨了脏了之后出错率是很惊人的。

CD光盘这东西作为载体实在太老了,早该淘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9楼likunplus于2012-11-30 10:39发表的  :
因为无损不能内嵌专辑封面不够来福
所以我都下无损转高码aac或者直接aac
所以你们在这里怎么讨论来讨论去音质如何算法如何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把某格式咔嚓掉了


你确定flac不能内嵌封面?不过我用flac命令行倒是实话

flac ***.wav --picture=***.jpg

兼容性什么的还真的可以黑一下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8楼f3uki于2012-11-30 10:28发表的  :

问题在于目的是什么?cd的纠错目的不在于保证严格的完整性

但你所谓“减少lpf成本”明显是指模拟滤波器那部分
mp3可是用数字滤波器没要多一分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53楼(likunplus) 的帖子

flac内嵌封面也是可以的,以前有些稳定性问题,现在可能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3楼likunplus于2012-11-30 10:54发表的  :

啊 抱歉 我音乐下得少 就见过 flac ape
tak编码器免费吗?如果手机能吃 我试试这个
等等,谁说FLAC, APE不能加封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引用第158楼Jet.Black于2012-11-30 10:58发表的  :
等等,谁说FLAC, APE不能加封面的?
我用的是 tagrename 试过无效(aac和mp3都没问题)
听说好像这个是调用idv3之类的玩意
cmd的话我还真没试过
另外像我这样的一般群众都喜欢支持批量的傻瓜软件
想求个支持各种无损的
当然之前的话我确实口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2 19:38 , Processed in 0.33025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