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7 22:29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4-17 23:13 编辑
golden_bough 发表于 2019-04-17 21:03:54
噢,我就说这书为什么我有印象,我在libgen上没找到,但是在一个叫pdfdrive的网站上下到了这东西。。
就 ...
只谈几句历史主义……我这里术语严格限定在这个术语最原初的意义上,也就是由赫尔德、兰克、狄尔泰所代表的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你可以参考,梅尼克,Beiser,M. Forster等人的论述。
事实上,很多历史主义者都在普遍和相对性之间犹豫不定。一方面,他们认为人的心智结构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的塑造,因此不同文化与历史阶段是不可通约的(库恩意义上)。另一方面,历史主义者往往不愿意接受相对主义的结论,所以尝试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之间找到共通性。至于如此调和这两者,历史主义者还真没确定的答案。Forster曾经说,北美哲学界往往低估历史主义,因为美国哲学家的历史知识太差,难以深刻体认历史文化对人心智的构造作用。然后他也说,赫尔德一生都想要调和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很多尝试,然而终究是特殊性压倒了普遍性。
然后,你也许不太了解先验哲学与历史主义的交媾。所谓的先验并非是人类心理的结构性要素,而是让经验和实在变得可理解的条件(conditions that render the experience and the reality intelligible)。康德以后,一路哲学家将经验和实在的可理解性条件历史化,换言之,历史背景构成经验和实在的可理解条件(根据某种紧缩论解读,黑格尔是先验条件历史化的始作俑者)。因此,一个人的心智结构便由特定历史和文化决定。历史主义者借着康德先验结构构造自己的历史哲学,故而历史主义者不乏康德专家,比如伟大的狄尔泰。你同样可以在欧洲很多哲学思想和人文学科中看到此观念的变形。典型有海德格尔(当然部分取决于你怎么解读海德格尔)、库恩、福科等人。倘若人的心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文化、语言构成,那么会导致一种相对主义结论。这也是为何在天朝极具影响力的美国学施特劳斯一直坚持反驳历史主义的原因。然而就我所知,分析哲学圈受历史主义的影响不大。这点部分是因为分析哲学的自然主义导向,和对相对主义的敌视。
哲学中,在严格意义上,历史主义一般都指19世纪德国传统以降的学说,它既包含一套历史学方法论,又包含一套哲学主张。其他学科领域的“历史主义”的含义也许略有不同,不过德国的传统无疑是其来源。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golden_bough
发表于 2019-4-17 23:57
本帖最后由 golden_bough 于 2019-4-18 00:17 编辑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7 22:29
只谈几句历史主义……我这里术语严格限定在这个术语最原初的意义上,也就是由赫尔德、兰克、狄尔泰所代表 ...
怪不得之前觉得对话没在同一个频道上。。我说的历史主义一直指的是宗教学领域内的,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我不了解。不过,“德国的传统无疑是其来源”这个论断有什么证明吗?我个人是比较怀疑这一点的,因为“历史主义”是一个不大复杂的词汇。宗教学领域中一个研究者称自己是“历史主义”的只是想说明自己的研究重视历史事实,他的这一声称和哲学里的历史主义很可能没啥因果关系。
关于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我同意历史文化对人的心智有重大影响。不过,在我读相关著作之前,我先冒昧地质疑一下“一个人的心智结构便由特定历史和文化决定”这个观点。历史文化最开始的呈现一定是个经验的事情,因此更加基本的,非历史的心智结构不正是必须的吗?想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还未受到任何外在经验的影响(我在这里先忽视掉母体之中可能的经验)。为了使得他成为一个有着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人,他必然要把某些外在的经验纳入到自己原初的心智之内以形成一种更大的(后天习得的)理解能力。这种原初的心智结构就必然是更基础的、非历史的东西。即是声称婴儿的原初心智“像一张白纸”,但是(有选择地)可被写入这个特性也仍然是一个结构。(一个简单的类比,想象一个计算机,它的硬件和软件的区分)
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康德哲学中的某些部分,康德那里认为欧式几何的空间是使得经验可被理解的超验(transcendental希望没用错词,国内这块的翻译一直很乱)条件。但是随着几何学的发展,后人往往想对它进行修正,比如把欧式几何的先决条件改为拓扑的。(前辈研究康德肯定比我清楚)但是,即是在今天,我们的空间经验仍然(至少看起来)是欧式几何的,欧式的空间仍然是让我们的空间经验成为可理解的条件。(类)欧式几何的经验被纳入到更一般的拓扑结构之中,它是绝对重要的,但是并非是最基础的、非经验的那个。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8 11:25
本帖最后由 sherlockchu 于 2019-4-18 12:21 编辑
golden_bough 发表于 2019-04-17 23:57:45
康德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算懂。这里只能简化,难免讹误之处。(1)首先,康德的“经验概念”是个烫手山芋。他并不认为所有经验都有知性范畴的结构(当然你的例子是关于他的直观形式),他区分两类判断,一者是具有范畴结构的经验判断,一种是主观联结的只有逻辑联系的知觉判断。问题是,他谈的“经验”是什么?是经验还是知觉?这个问题在第一批判刚出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舒尔茨和迈蒙都针对此点对康德全部的理论哲学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德意志观念论传统和新康德主义。
(顺带,额外的问题是,康德区分经验和知觉的方式同他的先验演绎龃龉。Guyer明确指出过这个问题……然后,Guyer一直强调康德经验概念的模糊性。Allison则认为,这个区别被替换为意识的主观统一性与客观统一性的对立。由于经验的模糊特征和(根据某解释)主观性,一些哲学家质疑先验论证的有效性——换言之,质疑我们能否从不确定的经验出发抵达普遍和必然的先验条件——舒尔茨在1790年左右就批评过此点了,当代分析哲学家中Barry Stroud就批评了斯特劳森-康德的先验主义的进路)
在新康德主义的传统中,马堡学派的开创者Hermann Cohen在他奠基性的著作中指出,康德的“经验事实”就是“经验科学的事实”,所谓经验无非科学经验。他就此重新诠释康德的分析论,贬抑其中“综合”的部分,强调康德的先验方法论。其要义是,从目前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出发,找出让自然科学法则得以可能的条件。这个条件是纯粹知识论性质的,或逻辑性质的,而非心理性质的。毋宁说,倘若心理科学是合法的一阶学科,它就预设那些逻辑性质的法则。当代从科学哲学角度思考康德的,也大抵认为康德殚精竭虑的问题是为牛顿物理学提供一个坚实的、非经验的基础。也就是说,对康德来说,经验判断就是牛顿物理物理学以及那个时期的几何学。
假定此解读为真,“欧式的空间仍然是让我们的空间经验成为可理解的条件”——这里的经验便是只有主观意义的知觉,而非康德的客观经验。相反,“欧式几何的经验被纳入到更一般的拓扑结构之中,它是绝对重要的,但是并非是最基础的、非经验的那个”—— 那个更一般的结构才应该是康德意义上的经验结构,即科学经验的结构。
然而,Cohen并不认为我们从目前最前沿科学中分析出的先验条件是永恒为真的。他认为这个只是一个理解世界的猜想或假设罢了。理性必须在一定假设基础上才能运行,这些最基础假设是目前最前沿科学的可能性条件。但假设可以更动,因为人的理性能力追求更简化、解释力更强的理论。由此Cohen改写了康德的物自身概念。它并不是经验对象在本体世界的基础或(如Allison所言)认识对象自身性的维度。物自身是理想的自然法则,人类理性对自然世界探究的收束。他在早期赋予物自身引导性地位(regulative)——换言之,认识理性的自然法则引导科学活动。他后期则直接肯定了世界自身存在这样的理性结构,这意味,这类理性结果或理想的自然法则是建构性的,而非仅仅是引导性的。Cohen后期的思想其实同费希特和黑格尔有相似之处。
回到一开始的题旨:康德的经验概念很可能和你理解的不太一致。有趣的是,德意志的后康德观念、不同新康德主义的一个分歧便在于如何界定康德的经验事实概念:它是自我意识的本源行动(费希特)?心理事实(Fries, Helmholtz)?或者是科学事实(Cohen)?
(2)其次,同第一点相关。我认为你之所以提出此点是误解了康德的先验条件的含义。你谈的是我们感知的方式,这个严格说是心理的要素。康德的先验条件更多关涉知识论要素,或纯粹逻辑要素。他关注的是我们知识判断的客观性条件(根据此条件我们可以区分客观的经验与主观的意识联结)、或是知识判断的逻辑结构(比如,因果性,实体性,这里的逻辑是康德的先验逻辑)。换言之,我认为你混淆了认知的心理结构和规范性/有效性(validity):前者关涉经验事实,后者关涉客观经验同主观连带的证成条件/逻辑结构,前者是事实的领域,后者是有效性(validity)的领域。心理主义、经验主义把有效性还原为事实,而德意志观念论(根据一类解释)则把事实和有效性合并在一起。
这类误解可以理解。康德的先验概念中确实存在不少心理主义要素,导致1790年之后不少新康德派认为康德是在做认知心理学,最著名的要数Fries,到了19世纪心理主义的新康德派代表则是Helmholtz。强调康德先验哲学的知识论/逻辑维度则是后来的Cohen(另一说Fischer是发端者),他的思想部分来自于晚期观念论者Rudolf Lotze。
由于康德本身的先验论述的含混,你也许可以读出三种不同的含义的先验理论:
(i)心理学理论
(ii)形而上学理论
(iii)知识论/判断逻辑条件理论
三种解读都有文本支持。那个时期的哲学对三者的区分也不甚敏感。斯宾诺莎谈论思想的内容,有一些属于心理的,一些则是(弗雷格意义上)逻辑的。我感觉这三者的区分是在19世纪心理主义**之时才变得逐渐明晰,而Lotze和Cohen则是关键性人物。说起来,当代也有英语世界的学者把康德往认知科学上靠…主流是支持(iii),我个人比较接受(ii)和(iii)的混合。
(3)历史主义本身是一套历史方法论,强调不同时代殊异之处,而极端的版本便是不可通约性。这个理论是作为启蒙史观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后者主张人类在所有时间地点都大抵相同。它的基本道理似乎简单,但是这个新观念的产生却经历了数代人,直到在德国人那里获得最明确的表达。
我自己也不同意激进历史主义,但这个理论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种说服力是建立在历史研究之上的。当然,我自己是认为理性存在者具有共同的心智结构的。
最后,我还是比较确定这个学说来自德意志的,梅尼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是德意志思想的成就,它反叛普遍性的自然法,为了不可还原特殊性留下空间。Forster曾说,历史主义伟大的代表赫尔德既发展了历史主义,同时又是现代语言学、人类学的真正奠基人。倘若他们是对的,则宗教研究的历史主义便于历史学领域的历史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方面你有兴趣可以查阅下资料。然后,德国人也是实证历史学或是一手史料的研究的主要推手,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兰克——尽管兰克本人根本不是历史实证主义者。阿克顿爵士曾说,在建立历史科学性这点上,没有人比兰克做的更多。所以,无论是强调史料的研究、还是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历史主义都和德国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也许我是错的,毕竟我没特别考证过。
P.S. 我一般还是习惯把transcendental翻译成“先验”,“transcendent”翻译成超验,“a priori”翻译成先天。刘创馥先生是主张把“transcendental”翻译成超验,“transcendent”翻译超越,“a prori”译成先验。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Suetonius
发表于 2019-4-18 14:44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8 11:25
康德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算懂。这里只能简化,难免讹误之处。(1)首先,康德的“经验概念”是个烫手 ...
您好,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如果先验条件的含义是“知识判断的客观性条件或是知识判断的逻辑结构”的话,即一种只关乎规范性/有效性的知识论理论,内容会不会太过贫乏而不足以产生康德那么丰富的体系?
试想如果以后真的制造出了强人工智能,该人工智能也许仍然只需要接收电子信号即可产生有效的知识,而毋须有任何关于空间的感受器。甚至于,该理论和现在数理逻辑中的模型论+证明论会有多少差别呢。
另一方面,我们能否通过对“客观性”“知识”定义的微妙调整,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体系?
比如说皮尔士和康德对“客观”的定义可能就完全不同。威廉姆斯可能就不会认同“知识”需要进一步被分解为经验内容+逻辑结构。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8 21:08
Suetonius 发表于 2019-04-18 14:44:38
您好,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如果先验条件的含义是“知识判断的客观性条件或是知识判断的逻辑结构”的 ...别用“您”…感觉太郑重了。 我也不太懂,这里不揣浅陋地乱说几句:
(1)康德丰富的理论体系是指什么呢?……
这里只谈几句新康德派,因为强调康德哲学的规范性面向和先验方法正是新康德派的特点。Cohen的视野不仅限于康德的理论哲学。在他自己那里,道德哲学与美学都求助了先验方法。首先,寻找典范或“事实”;然后,从此出发推出背后的基本预设,这些预设都有规范性特征。根据Cohen,美学的典范是公认的高等艺术,道德理论的典范则是法学。于是,Cohen以及马堡学派理论特征便是将人的活动领域视为一个规范性领域,然后进一步将这个领域划分为理论、道德、审美、宗教的领域。不同的领域都有一套自成一类的规范性法则,这些法则最终都植根于人类的理性能力。这个理论进路到卡希尔那里就变成了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其实,我觉得这个学派的理论体系还是挺宏大和丰富的。
(2)假定我们接受康德的理论认为时间空间是我们感知外部世界、接收显像的纯粹直观形式,我们如何制造出不具有此类特征的AI?
下一点涉及知识问题。康德自己构思了两类知识类型,一种是智性直观,另一种是我们有限者的认识。上帝拥有智性主观,他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是一个活动。人类的知识则依赖于纯粹接受性的感性所与(sensible given),由于我们的知识始终依赖于某种独立于我们的要素存在,我们的知识便是有限的。这种对所与的依赖性构成有限知识的本性,这也说明了为何怀疑论和错误始终伴随着我们: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新的经验或实施会不会推翻我们原有的自然知识。康德感兴趣的是这种有限者的知识,由于其所与性,我们这些有限的认识者始终对错误保持开放。鉴于人认识活动的可错性,我们就需要把自己表象为能够为认识活动负责的存在者,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视为自由的。当我们只是被机械因果推动去做知识断言的话,谈论对错也变得无意义了。自由意味着能为自己错误负责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出,人形成认识信念的活动应被理解为一个可以归责的承诺活动。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规范性行为。这种规范性特征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者的特征。智性直观的上帝不会出错,因此正确、错误对他无意义,所以他没有有限者的知识,他的认识与规范性无关。自然物没有负责能力,它们不受任何规范约束,所以自然物也没有有限者的知识。
根据这个框架,我们讨论下AI。考虑三类可能:
(i) AI的认识不属于神的智性直观,也不属于人的有限知识类型。这样的话,我们也许可以修正知识类型的划分。
(ii) AI的认识属于人的有限知识类型,因此AI也受规范性原则约束,AI也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人类的先验结构是否同AI一样。那么很自然,存在两种可能。(a) AI的认识活动也是判断形式的,因此人的先验范畴与AI一致。(b)AI的认识活动不是判断式的。那么它必然受一组不同于人的认识条件约束。新康德派的Cohen估计根本不管这个问题。Cohen对前沿科学的逻辑预设有兴趣,倘若弄清楚了逻辑预设,我们可以借此评价科学活动。所以Robert Pippin曾说,马堡新康德主义是分析科学哲学的始祖。
(iii) AI的认识活动类似于因果过程。鉴于知识的规范性质,则AI不具有知识。
(3)你当然可以修正客观性、知识、真的概念。比方说,你可以觉得猫具有知识,然而她没有负责能力,其形式也不是判断/命题形式。外部主义者通过取消辩护,恰好能很好的解释动物的知识。
徳雷弗斯认为并非所有知识都具有判断/命题形式。比如你登山的时候,你会根据脚下石阶的硬度,调整你脚踩的力度。人存在很多难以通过判断/命题形式刻画的感知知识,很多哲学家忽视这类知识是因为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抬高纯理论知识。
关于真也有符合论、融贯论等不同主张。所以呢,你当然可以修正这些定义。这样问题就变成了,谁的概念更有解释力。最后,我认为威廉姆森的差别与康德没有那么大。这点我回头再说,用手机打字太累了。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Suetonius
发表于 2019-4-19 13:43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9-4-18 21:08
别用“您”…感觉太郑重了。 我也不太懂,这里不揣浅陋地乱说几句:
(1)康德丰富的理论体系是指 ...
感谢~
金子一马
发表于 2019-4-19 15:02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3-23 20:50
虽然没有灵魂的世界观(自然也没天堂地狱了)容易滑向消极颓废(一死全部木大)或道德虚无论,但是就如上面 ...
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榊遊矢
发表于 2019-4-23 06:00
本帖最后由 榊遊矢 于 2019-4-23 06:11 编辑
和真克瓦尔 发表于 2019-3-24 00:16
“描写soul 随着肉体的消失同时消逝的作品并不少”求啊!我在35楼列出的作品基本都是ghost,是他们先把灵 ...
去看攻壳机动队(TV)啊!里面不少讨论人的灵魂(虽然作品里面用GHOST代指SOUL,算是耍了下小聪明)是否能存在于肉体之外只存在于记忆和数据之上(几乎是否定)的问题,漫画版更是根据这个哲学问题深究到了不好看的地步。
更平民一些的例子,公共墓地里的墓碑上常常刻有‘Here rests XX's soul’这样的句子,侧面反映出了大众(甚至信教大众)也并不默认灵魂是脱离肉体存在的东西。
非常古老的的例子,哲学开拓者柏拉图(信神者,宗教肯定者,当然这里要注意他的神和现代一神教定义的差异,比起God更接近Devine beings)对灵魂的三部分定义也是 "reason" (τὸ λογιστικὸν),"spirit" (τὸ θυμοειδές) 和"appetite" (τὸ ἐπιθυμητικόν),简单(但不完全)的解释是 reason:辨认善恶是非的观念, spirit:'热血',对不正的愤怒,挑战精神,对胜利、荣耀的向往。appetite:‘物欲’,对物质和舒适的欲求。
柏拉图作为一个信神者和宗教肯定者对灵魂的定义也和你提起的‘身外灵’完全不相关,而与一个人的思维意志关系更大。
说实话我觉得让灵魂完全脱离肉体思维的作品我见得更少,我觉得你可能是将虚构作品里早已扭曲或混入戏剧要素的‘灵魂’(更接近中文鬼魂,我觉得和容易让人误会的中英翻译的广泛传播责任很大),混同于大众或者哲学认知下的灵魂,并且期望有否定大众哲学认知下灵魂的作品出现,所以和我之前的对话牛头不对马嘴。
虚构作品里面一个鬼魂有了人的意识和思考能力那自然可以产生‘灵魂’,反之有灵魂的东西不一定是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