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6:57
宏 发表于 2014-3-17 16:47
别逗了,太难看。
是你自己主张的,我问数据在哪,你告诉我“原作里就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要举证啊 ...
这不废话么?我的主张本来就是“以原作画面和设定为准,原作是什么样客观事实就是什么样”。原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干货。
您打着滚“反正推力就是不够就是不够就是不够”说原作是错误的又拿不出任何干货证明原作有误,而且从南瓜饼一路转进到铁球,这到底是谁难看啊?
来,继续用“如果不能证明原作是对的,那原作就是错的”的有误推定缩卵打滚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6:59
柯柏文 发表于 2014-3-17 16:55
飞机飞多快又不只看发动机,F-14A用TF-33 还能飞2.5马赫呢,限制现代飞机更高速度的主因是气动加热和结构 ...
那就举证说明VF-1是怎么用OTM解决气动加热和结构强度的呗,按你们的逻辑举不出来就是不存在唷
至于南瓜饼,只要推力够冰箱都能飞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11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12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16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11
VF-1一般起飞推重比1.24,可长时间在此推重比下运行,F-14加力推重比1.016,需要多解释吗? ...
VF-1一般起飞重量27000kg,主引擎推力11500x2=23000,剩下的8333是化学火箭辅助引擎提供的
所以长时间推重比只有0.85谢谢,不知道您那个“长时间推重比1.24”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25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12
原作无敌,数据无用,没得谈。
目测准过官方数据,厉害。
不是数据无用,是拿不出数据反驳原作的缩卵无用;
不是目测准过官方数据,是缩卵根本拿不出可以反驳目测结果的官方数据
在说“目测准过官方数据”之前,您说说看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啊?是不是又要我举证?那既然你连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都不知道,那究竟是基于什么才能腆着脸主张“目测准过官方数据”的?
反正我手里没有南瓜饼姿势制御喷嘴的具体推力数据,既然您都打着滚说“不够不够反正就是不够”了,那就是说您一定知道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以及“够”的标准是多少喽,那还等什么啊?南瓜饼的姿势制御喷嘴实际推力到底有多少,到底还差多少才“够”,求官方数据打脸。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29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31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29
自己查,哪个资料一般起飞重量不是18500你列出来。
好吧,的确是18500,我和正版F-14记混了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32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42
本帖最后由 justice 于 2014-3-17 17:54 编辑
宏 发表于 2014-3-17 17:32
也就你能目测出调姿喷口推力大过主喷口的,你主张,你举证。打滚的是你,太难看。 ...
我的主张就是“以原作为准”,原作就是我的举证、论据、干货。
既然您说数据无用,那您就拿点有用的数据出来,既然拿不出有用的数据那当然是数据无用。
P.S:继续求论证“目测准过官方数据”,到底目测和官方数据的实际差距有多少啊?您主张您举证哟亲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53
本帖最后由 justice 于 2014-3-17 18:01 编辑
论如何在没有干货的情况下用车轱辘话转进千里,立于不败之地
王师
发表于 2014-3-17 18:16
VF-1A 的数据:
Equipment Type: all-environment variable fighter and tactical combat battroid
Government: U.N. Spacy, U.N. Navy, U.N. Space Air Force
Manufacturer: Northrom
Cost: not publicly disclosed, but reported as approx 20 times that of a standard Destroid.
Introduction: November 2007
Operational Deployment: February 7, 2009
Accommodation: pilot only in Marty & Beck Mk-7 zero/zero ejection seat
Dimensions:
Battroid Mode: height 12.68 meters; width 7.3 meters; length 4.0 meters
Fighter Mode: wingspan 14.78 (fully extended); height 3.84 meters; length 14.23 meters
GERWALK Mode: wingspan 14.78 (fully extended); height 8.7 meters; length 11.3 meters
Mass: empty 13.25 metric tons; standard T-O mass 18.5 metric tons; max T-O mass 37.0 metric tons
Structure: space metal frame, SWAG energy converting armor
Power Plant: two Shinnakasu Heavy Industry/P&W/Roice FF-2001 thermonuclear reaction turbine engines, output 650 MW each.
Propulsion: 11,500 kg x 2; or 23,000 kg x 2 in overboost (225.63 kN x 2); 4 x Shinnakasu Heavy Industry NBS-1 high-thrust vernier thrusters; 18 x P&W LHP04 low-thrust vernier thrusters beneath multipurpose hook/handles.
Thrust-to-weight ratio: empty 3.47; standard T-O 2.49; maximum T-O 1.24
Performance:
Battroid Mode: maximum walking speed 160 km/h
Fighter Mode: at 10,000 m Mach 2.71; at 30,000+ m Mach 3.87
GERWALK Mode: maximum walking speed 100 km/h; flying 500 km/h
g limit: in space +7
Design Features: 3-mode variable transformation; variable geometry w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control-configurable vehicle; single-axis thrust vectoring; three "magic hand" manipulators for maintenance use; retractable canopy shield for Battroid mode and atmospheric reentry; option of GBP-1S system, atmospheric-escape booster, or FAST Pack system.
Transformation:
Min time from Fighter to GERWALK (automated): approx. 1.5 sec.
Min time from GERWALK to Battroid (automated): under 2 sec.
Standard time from Fighter to Battroid (automated): under 5 sec.
Min time from Fighter to Battroid (manual): 0.9 sec.
- Armament -
Guns:
1 x Fixed Mauler RÖV-20 anti-aircraft laser cannon, firing 6,000 pulses per minute
1 x Howard GU-11 55 mm three-barrel Gatling gun pod with 200 rds fired at 1,200 rds/min
Bombs & Missiles:
4 x underwing hard points for 12 x AMM-1 hybrid guided multipurpose missiles (3/point)
or 12 x MK-82 LDGB conventional bombs (3/point)
or 6 x RMS-1 large anti-ship reaction missiles (2/outboard point, 1/inboard point)
or 4 x UUM-7 micro-missile pods (1/point) each carrying 15 x Bifors HMM-01 micro-missiles
or a combination of above load-outs
Optional Armament:
Shinnakasu Heavy Industry GBP-1S ground-combat protector weapon system
or Shinnakasu Heavy Industry FAST Pack augmentative space weapon system
除了能变形之外,不是很黑科技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17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7:53
论如何在没有干货的情况下用车轱辘话转进千里,立于不败之地
南瓜饼不是有加速度的设定吗!这个不能够说明机动性吗?
加速度:
1.07G(MS模式下)
1.48G(MA模式下)
F班专用502
发表于 2014-3-17 18:21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17
南瓜饼不是有加速度的设定吗!这个不能够说明机动性吗?
加速度:
加速度和机动性哪有关系,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头像开的车加速度高得吓人,能有啥机动性?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30
本帖最后由 rick6 于 2014-3-17 18:32 编辑
F班专用502 发表于 2014-3-17 18:21
加速度和机动性哪有关系,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头像开的车加速度高得吓人,能有啥机动性? ...
你说的那是速度吧,单位应该是m/s2
用G的话应该是抗G性吧!这个我也不把准,我物理都还给老师了- -
如果都不是的话这个加速度设定代表着什么?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8:31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17
南瓜饼不是有加速度的设定吗!这个不能够说明机动性吗?
加速度:
MS设定资料里的推力相关数据都是特指持续推力,不包括姿势制御喷嘴的瞬发推力,而且MS的机动又是喷嘴和AMBAC双重作用的。一些MS会用原地180°转向时间来说明过载能力,比如一年战争的杂鱼MS一般在1.5秒左右,上了磁气覆膜的高端机在1秒以内比如NT-1是0.8秒。
但不是所有MS设定里都有这项,而且Z时代MS普遍没有,所以只通过从一年战争的数据往后推:南瓜饼有磁气覆膜,反应速度至少不可能低于前一世代的NT-1,TMS又普遍可以通过变形加速转向,0.5秒是个差不多的数字。
F班专用502
发表于 2014-3-17 18:33
本帖最后由 F班专用502 于 2014-3-17 18:35 编辑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30
你说的那是速度吧,单位应该是m/s2
用G的话应该是抗G性吧!这个我也不把准,我物理都还给老师了- -
说的就是“加速度”,你头像开的那车打开涡轮估计“加速度”能比肩南瓜饼。
然后你怎么又扯到抗G去了?
还有,m/s²是个啥单位?
看错,自己没反应过来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34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8:31
MS设定资料里的推力相关数据都是特指持续推力,不包括姿势制御喷嘴的瞬发推力,而且MS的机动又是喷嘴和AM ...
那1.48G代表什么意思?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8:35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34
那1.48G代表什么意思?
直线前进的加速度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43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8:35
直线前进的加速度
额,你为什么觉得代表的是直线前进加速度啊?直线前进加速度的单位我上面已经写了啊。这个很明显不是代表这个意思的吧
F班专用502
发表于 2014-3-17 18:45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8:43
额,你为什么觉得代表的是直线前进加速度啊?直线前进加速度的单位我上面已经写了啊。这个很明显不是代表 ...
……
1G=9.8m/s²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9:04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8:35
直线前进的加速度
额,那个502是你马甲吗?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南瓜饼目前没有机动性的数据。所以机动性是你靠别的机体和电视画面猜的?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9:05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9:04
额,那个502是你马甲吗?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南瓜饼目前没有机动性的数据。所以机动性是你靠别的机体和 ...
不是我的马甲
南瓜饼的转向数据的确是从别的MS以及动画表现推出来的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9:22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19:05
不是我的马甲
南瓜饼的转向数据的确是从别的MS以及动画表现推出来的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记得剧场版里一条曾经驾驶VF1冲进敌人要塞里,中途发射飞弹炸开了要塞隔壁。那个被头炮激光切了那么长时间的门让飞弹炸开了,这怎么也不像20世界末飞弹的威力吧!是不是据此可以认为飞弹的威力至少可以炸掉高达的装甲吧
百事256
发表于 2014-3-17 20:41
我了个去的,还在争呢,
那啥啊,我还是前面的说法,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设计目的,没法直接拿数字对比的喂......单说作者提出设定的话,,东方不败还能空手拆机,兰花唱歌还能叫虫子帮忙哎...
MS对手是什么,显然不是瓦尔基里吧。MS打的是MS和战舰吧。同样的主力武器还是战斗机坦克炮兵战舰啊。
VF-1设计目的就是战斗机,宇宙和大气圈空战,人形和外星人进行近距离作战,舰船突入战斗等等。武器设计是以空战为主,对付的是战斗囊/战斗机、对大型目标和装甲目标用不同武器,而且重武装防护的陆战型号也有啊。钢弹世界观里打仗对空的话,也有战斗机啊。。非要用MS和战斗机来打不是很别扭么。。。
再加个F22的....
VF的科技设定初始并不高,基本就是80年代的航空水平加强。直到后期VF-19往后开始科幻的多了。往前推,VF-0,VF-1那个年代。。最开始的对手是.....传统战斗机。。。。F14,米格29什么的....VF-1投入第一次实战是2008年11月...十年统合战争的主力战机还是传统战机。
世界的设定不是一回事,直接拉来对比是很说不通的啊。按照设定。。在M的世界观里有没有F22都是一回事呢。翻VF-0的书里,提到当时的战斗机提到过F117,F14,F/A-20(虚构型号,非虎鲨)......
如果不加上满身的姿态喷嘴,能量转移装甲,变形,等等设定,单就战斗机来说感觉比现代战斗机也时髦不到哪里去。
总体上VF占动画表现形式的便宜很多啊。本身战斗机就是个高机动的东西,打起来在画面里很犀利,和武士一样的机器人放枪拼刀,不是同一种路子~~~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20:41
rick6 发表于 2014-3-17 19:22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记得剧场版里一条曾经驾驶VF1冲进敌人要塞里,中途发射飞弹炸开了要塞隔壁。那个被头 ...
因为AMM-1的威力是有官方解释的“比20世纪末的导弹强一些”
百事256
发表于 2014-3-17 20:48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7 20:41
因为AMM-1的威力是有官方解释的“比20世纪末的导弹强一些”
其实就是导演的要求吧~~~动画里有时候纯粹就是按照表现力来的。没那么严谨。
vf0都被乱石堆埋住还能爬出来屁事没有,这种时候谁管设定啊。
3D那个高达默示录里,被坦克瞄准的MS还能在炮弹出膛后躲开呢。。还能踢飞坦克呢...
都不是啥严谨的东西,
百事256
发表于 2014-3-17 20:57
就楼主的话题来说,VF在“能使雷达失效的环境中使用么”来说,答案肯定是可以的。
早期没注意过,在F里,船队一开始遇到虫子的时候,虫子也使用了类似米粒的强电磁干扰。舰队的雷达侦测无效,形成情报真空区,对遥控的幽灵战机通讯中断。导弹被干扰失的。被加了限制和遥控机能的幽灵机队损失惨重。人操的战斗机则继续作战。这就是咱们新闻里常说的“复杂电子情况下作战嘛。”
可以说,米粒如果出现在M的世界里,确实会严重干扰传统作战形式。而且也实际出现了。不过VF虽然不方便,照样能打就是了。
zz8
发表于 2014-3-17 21:08
zz8
发表于 2014-3-17 21:13
M系的空间波动雷达似乎一直只有战舰和电战机带。
zz8
发表于 2014-3-17 21:16
另外在遇见虫子之前VF的敌人皮一直不厚。
神高达
发表于 2014-3-17 22:36
真tのR妻
发表于 2014-3-17 23:01
神高达 发表于 2014-3-17 22:36
这尼玛机战乱斗从NT打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吧?
水平没以前高
以前设定资料不多,但是早期爱好者能通过逻辑来辩论,现在大多数类似的到后面都是扯皮。
deathythe01
发表于 2014-3-18 00:21
这关公战秦琼,设定一堆漏洞还经常改来改去的两部作品居然又能扯这么多页…………
我就说一点,你们一定要比较的话,难道不应该把两部世界观下已知最强的机体放在一起比吗?我怎么看比了半天都是在拿VF-1当靶子啊?把V跟VF-30放一起比较才公平吧?各自纪元下的最高技术力成品。
还有回个关于前面说M里殖民飞船技术低的,重力控制可是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已经在M的世界里实用化了的。Plus里女主离开伊甸的民用船明显是用反重力引擎升空,以及MF市区内不用大圆筒转就有0.75G重力都说明了这一点。UC里殖民地始终都是靠旋转产生重力的。
justice
发表于 2014-3-18 00:27
deathythe01 发表于 2014-3-18 00:21
这关公战秦琼,设定一堆漏洞还经常改来改去的两部作品居然又能扯这么多页…………
我就说一点,你们一定要 ...
最高技术力当然是TURN A,就算严格限定在UC年号内那也是G SAVIOUR啊
UC一样有人工重力。月面都市都有0.9G的人工重力,白色要塞之类比较高级的战舰也是人工重力。所有能在大气层内浮游的战舰也都是靠米飘产生人工重力飞起来的
殖民卫星用离心模拟重力一个是因为竣工时间早,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样省钱。
阿伽马的生活区用离心式而非人工重力式也是因为幽谷比较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