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绝种好男人

[其他] Foobar播放列表越长音质越差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9楼郁闷于2011-02-22 21:14发表的  :

被闪了...
蛋疼你可以多试几次就不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力不换个好耳机就更可惜 了,耳机不仅仅是比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7楼f3uki于2011-02-22 17:10发表的  :
器材应该拿谐波失真那个来测,乐感测试和hifi关系其实不大

同意


额。。。

然后再点一下


原来前面还有5千多个音乐家,HIFI同学们看来想成为音乐家还需努力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提件事,foobar高版本比083将更多插件集成到了内部,9以前是连音量控制都没有内部集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测试毒坛有人发现有bug,掌握bug之后地摊塞都能-45dB
但是那bug我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疼也做了下那音乐测试的,第一把14分。
上面的两位天才人肉打谱机,hifier这种没生产性的玩意太委屈你们了口牙。快改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做16分...鼓点最后俩是怎么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鼓点后面的数肯定数不过来。实际记下节奏再重复敲一遍才有可能知道数字。
我奇偶猜了……[s:146]

这玩意真一遍24的话得打谱机到什么程度啊。那位同学,认真的,你真24确实该改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5分
两年前做过有17、8分来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测试我记得有段有人声的。-12db就模模糊糊卡壳很难。
怎么好像没有了只剩一堆鬼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2楼郁闷于2011-02-22 23:24发表的  :
认认真真做16分...鼓点最后俩是怎么记的...

数鼓点刚开始可以扳指头硬数

到了中间必须分段记忆法了

而到了最后二三十个你要硬数分段都来不及,你只能记模块,

比如二连音“达达”记做2 、三连音“哒哒哒”记做3 、四连音“哒哒哒”记忆做4、六连音“哒哒哒哒哒哒”记忆做6、出现休止跳音你记做“空”

例“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 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 你就数为 4 3 2空3 2 4 3 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声卡不支持ASIO,无法领略PK大神版0.83的妙处啊
当年Foobar刚推出0.9版时我就与0.83作了比较,PX200插板载声卡,KS输出,0.9版解析、结像明显胜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鼓点的,找个响应快的计算器,1+1,然后来一声摁一下=,最后结果-2

不要妄图用电脑上的calc,程序焦点的切换时间足够直接抓狂——什么?算好时间差?有这个能力的直接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玄了....我前几个就是用小节记的,后几个根本就记不住了...

我这样的买了什么hifi也是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声卡的电脑随手乱敲一下结果7分
看来要拿个0分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8楼(h02t) 的帖子

”不谈别的,foobar083所有的播放功能都是由插件实现的“    foobar播放ape,tta,tak格式本来就是需要插件的
"不同的播放器解压ape的模块不同,必然导致音质差异"     不同算法但是可以得到同样正确的答案的题目不算少吧,况且很多插件使用的是相同的库,算法也一致,因为插件导致的音质差异真有那么大吗
“foobar的特色就是冷。干。或者说还原上更为准确。和winamp的暖系风格有较大出入”    什么是冷干暖  一首歌该是怎么样的波形解码数字转模拟还原成原来的波形输出不就OK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98楼(h02t) 的帖子

引用第103楼holywind于2011-02-23 10:22发表的 回 98楼(h02t) 的帖子 :
”不谈别的,foobar083所有的播放功能都是由插件实现的“    foobar播放ape,tta,tak格式本来就是需要插件的
"不同的播放器解压ape的模块不同,必然导致音质差异"     不同算法但是可以得到同样正确的答案的题目不算少吧,况且很多插件使用的是相同的库,算法也一致,因为插件导致的音质差异真有那么大吗
“foobar的特色就是冷。干。或者说还原上更为准确。和winamp的暖系风格有较大出入”    什么是冷干暖  一首歌该是怎么样的波形解码数字转模拟还原成原来的波形输出不就OK了
别傻了,哪怕是不同的转盘放同一张CD出来的声音趋向都会根据转盘有变化,原来的是怎么样的?本来器材就不可能对声音没有影响,区别是在于是好的还是坏的
顺便,说冷和干就是还原准确的不如去死一死……先搞清楚什么叫准确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8楼h02t于2011-02-23 00:09发表的  :

不谈别的,foobar083所有的播放功能都是由插件实现的。
我将它描述成一个模块。拿ape来说,不同的播放器解压ape的模块不同,必然导致音质差异。为什么foobar0.9和083有这么大的差别,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插件编写方式的完全改变。
foobar的特色就是冷。干。或者说还原上更为准确。和winamp的暖系风格有较大出入。

.......
单ASIO版的FOOBAR确实是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输出效果,但是远不是最好的起码在没有足够优化的电脑下,是属于中下水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木耳无器材党还是不参与讨论了  掏耳屎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CD是模拟???我感觉CD在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from wiki
CD(英语:Compact Disc),是一种用以储存数字资料的光学碟片,原被开发用作储存数位音乐。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业录音的标准储存格式。

CD的基本规格(根据1983年9月的Audio-CD 标准红皮书):

    扫描速度:1.2–1.4 m/s,固定线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约相等于碟内环每分钟500转,碟外环每分钟200转。
    轨距 (Track pitch):1.6 微米
    碟直径:120 毫米
    碟厚度:1.2 毫米
    内半径面积:25 毫米
    外半径面积:58 毫米
    读写速度:1X = 150 KiB/s = 153,600 Bytes/s
    容量:700MB

一张CD可存放700MB,相当于数百万字的书籍

最初,飞利浦和新力打算制造一种播放时间为60分钟,直径为100毫米(新力)或115毫米(飞利浦)的数码光碟,但时为新力副社长的大贺典雄坚持“不能让歌剧在幕中中断,并且需得纳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若不是使用者能接受的媒体那就啥没意义了。”[[#_note-0{{subst:MediaWiki:Cite references link suffix}}|[1]]]由于已知最长演奏为福特万格勒1951年指挥的74分钟版[[#_note-1{{subst:MediaWiki:Cite references link suffix}}|[2]]],最终雷射唱片定为能容纳74分42秒音乐的120毫米光碟。
[编辑] 音乐CD

声音CD(Audio-CD)包括一条或以上的立体声音轨(Track),以16bit PCM编码,采样率(Sample Rate)为 44.1kHz。标准CD的直径为120毫米或80毫米,120毫米CD可储存约80分钟的音频。80毫米的镭射唱片,有时被用作发行单曲镭射唱片(CD singles),则可储存约20分钟的声音资料。



如果有那功夫折腾不如去买黑胶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2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又开始扣帽子了,还在用集成声卡推塞子感觉压力有点大诶

早就说过了CD读取时的误差在标准制定时就考虑过了,怎么就那么多人认为CD数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刻在光盘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0楼samaleg于2011-02-23 12:21发表的  :
是我的表述问题,音乐cd读写我记得上次讨论是数据会有误差
概要

CDDA规格由飞利浦和Sony制订,规格文件书由于封面红色而称红皮书,为彩虹书之一。

第一版的红皮书于1980年6月由飞利浦和Sony共同释出。它被数位音讯碟片委员会(Digital Audio Disc Committee)认证为 IEC 908。这个标准并非免费的,使用者必须拥有飞利浦发出的许可证。在写作此时,飞利浦的每份相关订单要价5000美元[1]。2006年,IEC 908(也就是现在的IEC 60908)以PDF形式放在互联网上贩售,每份售价210美元[2]。
[编辑] 红皮书音讯规则

红皮书的基本规则[3]声明:

    最长的播放时间为 78 分钟(包括暂停)。
    音轨的最短时间限制为 4 秒钟。
    音轨至多 99 轨。
    索引点(为音轨的一部分)的最大数量为 99,没有最小时间限制。
    烧录 CD-R 时必须写入 ISRC 码以辨识复制品。

[编辑] 技术性细节
40x40px40px
    此章节的准确性有争议。
挂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对话页说明此节准确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CD 上的坑洞,宽度为 500 纳米、长度为 830 纳米至 3,000 纳米之间、深度为 150 纳米。

红皮书给定的实体CD规格和属性包括光学唱针的参数、误差和错误率、八比十四调变系统、错误校正 (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ing)、附属码通道 (subcode channel) 以及图形。

它同样指定了 CD 使用了数位音讯编码是 2 声道的 PCM,样本的振幅量化为正负 16-bit(即 -32768 到 32767),取样率为 44100 赫兹。这表示 CD 声音媒体的向应频率约在 20 到 20000 赫兹之间。

可以依照以上的资料算出 CD 的资料流量为 44100 (样本) × 16 (bit/样本) × 2 (声道) = 1411.2 kbit/s (每分钟大于 10 MB)

在碟片上,资料以 2352 byte 组成一个区段的方式储存,读取的速度为每秒 75 区段。除此之外还有 EFM、CIRC、L2 ECC 等等的域头资讯 (overhead),但这些资讯原则上并不提供给电脑的应用程式。

比较而言,一张“1倍速”的资料 CD 的位元率为每区段 2048 byte × 每秒 75 区段 = 恰好每秒 150 KiB,大约每分钟 8.8 MiB。
[编辑] 防止拷贝措施

有些主要的唱片出版公司为了加入其他功能,开始制作并销售违反红皮书规格的 CD。例如防止拷贝的 Copy Control,或者使用 DualDisc (CD 层和 DVD 层) 提供额外的花絮。CD 层从红皮书要求的 1.2 公厘变成 0.9 公厘。飞利浦和其他公司警告,把 CDDA 商标摆在不符标准的产品上,有可能抵触商标法。作为这项声明的回应,相似的商标已经不见于任何一种防拷贝 CD 上,而 CD 盒上警告使用者“光碟可能无法在你的播放器中播放”的贴纸也随之而去,因为定义上它不属于 CD。


菲利普和新力在偷偷哭泣啊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f3uki于2011-02-22 10:25发表的  :
又来了,这次又得普及OS的音频回放机制了么,现在连各种道听途说都能理直气壮地放嘴炮了,这S1的喷子真好混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回 98楼(h02t) 的帖子

引用第107楼samaleg于2011-02-23 11:23发表的 Re:Re:回 98楼(h02t) 的帖子 :

cd本来就是模拟,但是我们这不是在讨论数字么?
首先,CD盘是数字的
其次,我说的是转盘而不是CD机,丫输出的也是数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8楼h02t于2011-02-23 00:09发表的  :

不谈别的,foobar083所有的播放功能都是由插件实现的。
我将它描述成一个模块。拿ape来说,不同的播放器解压ape的模块不同,必然导致音质差异。为什么foobar0.9和083有这么大的差别,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插件编写方式的完全改变。
foobar的特色就是冷。干。或者说还原上更为准确。和winamp的暖系风格有较大出入。

.......

说了半天还是插件在起作用,我说了没插件的话是完全一样的

播放器解压的算法可能不同,但是解压的结果必定是一模一样


还有电平提高是导致很多人误认为音质提高的重要原因

因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段的敏感度是有很大差异的,人耳对于人声这一频率段(大约100-1000)是最为敏感的。这一频率段即使很轻人耳也能辨别

而高低频两端,如果电平过低,人耳是“听不到”的,而只有过了一定的门槛,高低音的细节才“一下子出来”了

你可以去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音量由低往高逐渐调,你会发现一开始只能听到vocal,然后到了一定音量,bass,hithat什么的凸显出来了

而且随着音量越调越高,人声感觉音量没有变大多少,然而高低频两端却有着大幅度的加强,这是因为人耳的频率响应的非线性造成的

同样因为这个道理,电影院和迪厅的bass感觉要比家里面给力很多,并不是主要因为他们的音响bass足,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的音量超大,没有人会在家用这种音量听音乐看电影


追求一定的hi fi当然没错,但是那些发烧友如果稍微了解一点录音和混音的过程的话,他们就会知道追求所谓的hi end是多么盲目的一件事情

现代的音乐制作99%追求的是“悦耳”而不是“保真”,从录制到最后的母带制作,几乎每一个过程都是使声音“低保真”的

我所知道的搞音乐的包括录音师什么的,基本上都觉得发烧友是一个很搞笑的群体

当然,为了迎合这一特殊群体,会有标榜HIFI的一些砸玻璃打雷开大炮的唱片,还好这类人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ls朋友的话听起来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LSS的说法在无损+无DSP+使用同一输出路径的前提下基本属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发现 原来我是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个音乐区都能被闪瞎眼!
20分以上的,说!你们到底是什么职业的干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7 02:52 , Processed in 0.28119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