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perk

[转]现实黑和漫画青的交融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玻璃蔷薇 于 2007-9-21 13:52 发表

俺很觉奇怪的是既然杀人后又有良心谴责又因为心理压力大出现幻觉,一开始何苦杀什么人呢。
俺觉得这些日本青少年有点精神分裂的样子,自己小集团里做什么过火的事都行,一旦考虑社会影响却又惶惶不可终日,完全是莫名其妙,咱 ...

中国的罪犯古时候也会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虚伪东西,不过新中国以后不常见了,可能是鬼神论被打倒了,人胆子大了起来。

PS:那叫男盗女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瓦拉几亚之夜 于 2007-9-21 22:46 发表

中国的罪犯古时候也会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虚伪东西,不过新中国以后不常见了,可能是鬼神论被打倒了,人胆子大了起来。

PS:那叫男盗女娼。

80后当然没感觉……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和未成年性关系是重罪,跟现在的强奸或公然中出基本没区别(那时候真正的强奸只怕比杀人还恶性)……

然而广大青少年们还是先为生理欲望所驱使,然后为负罪感所驱使;为此自杀的报导都有(当然不是在XX日报而是在《家庭医生》上)……



自然之我和社会之我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可调和但又彼此共存,真正能做到“有良心别做坏事,做了坏事就抛弃良心”的几乎没有……

[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07-9-21 22: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2:59 发表

不要妖魔化80后



你好象不是80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死线 于 2007-9-21 22:55 发表

80后当然没感觉……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和未成年性关系是重罪,跟现在的强奸或公然中出基本没区别(那时候真正的强奸只怕比杀人还恶性)……

然而广大青少年们还是先为生理欲望所驱使,然后为负罪感所驱使;为此自杀的报导 ...

我就是70后的。“手淫有害论”还是有印象的,当时还有女生手淫后担心生性病而上医院的。
那时候别说是强奸,多交几个炮友就是流氓罪,甚至可以枪毙。

[ 本帖最后由 瓦拉几亚之夜 于 2007-9-21 23: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2:57 发表

犯罪后的反悔是典型的次道德,比如上海小偷偷了皮夹子会把信用卡身份证寄回来,说明这人还多少有点良心。
当然完全没有良心的人是几乎不存在的,一边是个杀人魔王一边对自己的家人很好的情况反而更正常一些。 ...

次道德……

随便搜搜……



构建和谐社会与次道德的提升

--------------------------------------------------------------------------------

http://www.dffy.com 2005-6-25 15:41:38 作者:李利 来源:东方法眼


  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最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培根
  笔者曾为一个涉嫌受贿的公安局长辩护过,这位公安局长以前获得过“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二十多次立功受奖,其犯罪的情节又有些令人同情。笔者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曾经的英雄血该不该白流》。该文在网上发表后,被不少网站转载,《律师与法制》杂志又于2005年第四期予以刊发。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对于贪官无论其退赃与否,在量刑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就鼓励了一部分贪官及其家属拒不退赃,这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贪官及其家属还可能利用赃款去贿赂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图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不退赃者通过犯罪取得的利益没有丧失,我们刑罚的目的没能得到充分地实现。二是一个犯罪嫌疑人哪怕他罪恶累累,只要他归案后的某一瞬间突然“良心发现”,有了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立功”表现,就可以得到从轻、减轻的处罚,而对于一个功臣来讲,他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地工作,一旦犯了罪,即使是令人同情的犯罪,他过去的功劳对于他都变得全无意义,在能否以功减罪的问题上,我们现在的法律缺乏人情味儿。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还都能理解,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就有人持批判态度了。认为“我们又不是封建社会,功怎么可以抵过呢”?笔者以为,封建社会的东西也未必都是不合理的,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思想就源于封建社会甚至更早的奴隶社会。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崇尚的是斗争哲学, 愈贫穷愈要斗争,“不斗则修,不斗则跨”,所以我们对孔子的“和为贵”、“中庸之道”批而再批。而现在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以后,开始热爱和美,祈盼和顺,追求和谐,因此,我们的党顺应民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笔者以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和谐”、在于“圆融 ”。若单从法律的实施方面来说,就要尽可能地使法律顺从民意,符合常理,尽可能地避免过去那种“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情形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旦发现某些法律的实施不符合民意,不合乎情理,就要加以改之。律师作为法律特别是刑事法律实施第一线的法律工作者,就更有义务对一些有悖于“和谐”的法律问题提出质疑,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而在刑事审判中,我们最常见的不太十分顺民意、合情理的问题,就是刑事犯罪中的次道德能否得到法律承认的问题。
  什么叫次道德呢?有人说次道德是一种刺痛了道德的神经,但又不超越法律底线的边缘行为,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间。有人说次道德就是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过程中遵守“行业道德”,比如“盗亦有道”,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其实这都是对次道德的误解。笔者以为,所谓次道德就是一种介于道德和非道德之间的有可能向道德方面转化的行为观念。这是广义的次道德。而狭义的次道德则是指刑事犯罪行为人内心里所没完全泯灭的人性的一面。笔者现在要探讨的是后者。
  沈阳的杨女士在超市购物时钱包被盗,次日她在自己的邮箱里发现了丢失的钱包,其中的现金不见了,身份证、工资卡以及其他证照一样也不少。杨女士事后说,她因此免去了重办许多证照的麻烦,对这个有“职业道德”的小偷颇为感激。前年西安一年轻女子夜遇劫匪,惊恐之中跳入护城河,在生命垂危之际,两劫匪跳入护城河将其救起,并安慰该女子说:“我们只劫财,不劫色,不害命。”这样的劫匪与那些既劫财又劫色还要杀人灭口的穷凶极恶的歹徒相比,可谓义匪侠盗。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位犯了受贿罪的“优秀人民警察”,他“往往是先办事,后收钱”,“而且从不主动索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这个人的行为就有别于那些收了人家的钱又不给人家办事,甚至对有求于他的人敲诈勒索的贪官,所以“他收受了贿赂,别人还说他是个‘好官’”。
  以上三个案例中犯罪人所表现的让人能够理解和同情的地方,其实就是次道德在其行为中的闪光点。那么,我们究竟要不要在我们的刑事法律实施过程中承认次道德,并给予相应的减轻处罚呢?
  我们不少人从小就接受了关于“好人”和“坏人”的说法,并认为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二者永远是泾渭分明。但客观上,真正的绝对好人几乎就不存在。就连毛泽东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年轻时不仅有过偷盗的毛病,甚至还与一个被他称为妈妈的贵妇人私通,并且他因惯于坦言,当时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有勇气在他的《忏悔录》里把自己善良忠厚的一面和卑鄙龌龊的一面都写了出来,“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您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您把那无数众生叫到我的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吧,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以同样的真诚暴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说:我比这个人好!”注1看过《忏悔录》的人可能觉得卢梭实在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人敢对卢梭的这句话提出挑战,没有人敢把自己的真诚和卑鄙、善良和龌龊统统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加上一句话:我比卢梭更好一些!这就说明,符合二元论者关于好人标准的地道的好人并不多见,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品行都处于次道德的地位。所以,有人提出“次道德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说法儿是不正确的,因为次道德并非今天才有。我们应该说承认次道德是社会进步。有人认为提倡或承认次道德就等于降低了道德标准,混淆了是非,可能会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羞耻之心。而事实正相反,我们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少社会危害性。如果我们不承认次道德或对次道德行为加以否定,那么,前面所说的那位小偷就不会再将杨女士的钱包和证照退还;那两个劫匪完全没有必要跳河去救人;那位公安局长就不必退赃,不必收了钱再给人家还礼,他完全可以该敲的敲、该诈的诈,反正收一百多万也是判十几年,收十几万也是判十几年。从而导致的恶果就是:杨女士不仅丢了钱,还要为补办各种证照而费许多时间和金钱;那位女子不仅被抢去了钱财,还要葬身河底;贪官索贿案发后拒不退赃,不仅造成国家财产流失,人民群众还会觉得我们的干部真的太贪了,甚至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失去信心。总之,许多人如果真的丧失了次道德或者我们对次道德现象不宽容,就会使一些犯罪分子更加丧心病狂,加剧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一切矛盾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注2而在一个具有次道德人的意识中,道德与非道德就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间的次道德既可以向道德方面转化,也可以向非道德方面转化,而我们不承认和肯定次道德就等于迫使次道德向非道德方面转化,这种情形从前面列举的案例中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对前两个案例中小偷和劫匪行为中的次道德情形我们比较容易认同,而对于那位公安局长的犯罪情况是否属于次道德范畴,就不太好认识了。
  现在我们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这位公安局长在工作中“先后立功受奖多次,最高是公安部授予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仅公安部的二等功、三等功的奖章就有6枚,省、市级的奖励就更多了,他曾在肋骨被撞断3根的情况下坚持工作,也曾冒死扑救××县酒厂大火”,“多次累昏倒在工作岗位上”、“把外欠款200多万元的××县公安局整治为‘全国优秀公安局’”。但他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收受下属的许多礼金,并且受贿二十余万元,只是他在受贿时“从不主动索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很多找他办事的人都认为他这个人很义气”、“还说他是个‘好官’”。对于这样的贪官,我们能否说他还在恪守为官者的道德底线呢?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是否就等于鼓励所有的贪官都去学王怀忠,都去不择手段地敲诈别人钱财呢?因为既然在辛辛苦苦地工作的同时,有限度地(比如从不向别人索要)收受了一些钱财,和即不干工作又不择手段地贪图别人钱财都受到一样的处罚,哪谁还去认真地干工作呢?当然,有人认为功是功,过是过,他虽然立过功受过奖,但立功受奖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给他的荣誉,并且他从一个一般干警一步步地被提拨到公安局长的岗位上就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这种说法如果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笔者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立功受奖对人的精神鼓励程度已大为降低,并且人们对官职的崇尚也大打折扣,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在干部任用程序上的缺憾,许多干部职务的提升往往是与工作干得好坏无关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干部除了认真工作,立功受奖得到提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可以得到重用。另外,我们的社会分配方式又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能保证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开着“大奔”的投机者把骑着破自行车的功臣溅上一身水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发生。这就使人们对哪些“从不向别人索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并且把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的贪官产生了一种同情之心。他们一方面正确地、客观地、冷静地去面对社会的、家庭以及现存体制上的各种诱惑和积弊,甘心于恪守为官的职业道德,为国为民去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方面又因现有的薪俸难以保证其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经不起诱惑,收受了别人为事后感谢而送来的钱财,从而使自己堕入贪官的行列。由此,在对其定罪量刑时也就出现了“过去十几年辛辛苦苦地干工作,多次立功受奖,抵不上其他犯罪嫌疑人提供一条犯罪线索”的不合理的情况。这样不仅使贪官觉得自己前几十年工作白干了,也会影响其他人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对立功受奖的追求,这恐怕也不是我们立法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好的法律不仅要有惩罚犯罪的功能,还应有教人向上、积极进取的功能。

有人提出,古今中外都有“王子犯法与遮民同罪”之说,不能因为他是官,我们就可以从轻发落。但笔者并非是从贪官的职位意义上去理解他的次道德,而是从贪官以前多次立功受奖的角度去分析之。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不能仍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观念来衡量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定位今天法律的价值取向。否则“就意味着用法律的强制力去否定改革,将社会拉向后退,这种冲突对于改革具有更大的破坏力!这是一种严峻的现实,万不可等闲视之”。注3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那位公安局长就属于恪守了为官之道,没有超越道德底线的贪官,其行为也是一种次道德。如果我们能够对刑事犯罪的次道德予以承认并可以减轻处罚的话,那么我们对那位公安局长在受贿罪中的次道德行为也应予以承认。并且在我们没有对立功受奖的价值从经济方面重新定位之前,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因功减罪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刑事犯罪中次道德的承认,已经在刑法学理解释中得到了些许认同,比如许多刑法条文释义中都要求我们在衡量犯罪情节轻重时不能仅看涉案的数量和表象,还看行为、情节、方式、手段、目的、损害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等等,这实质上就是对刑事犯罪中次道德的承认。只是由于这些仅是一般学理上的解释,尚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目前,一些犯罪中的次道德行为,已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将收受的22.5万元款全部以单位名义用于帮助下岗工人过年、支援贫困乡镇水利建设,是否构成受贿罪或构成受贿罪是否可以减轻处罚的问题;如对卖淫嫖娼行为中使用安全套者要不要减轻处罚的问题等等,都引起了社会媒体及法学家的关注。
  2005年3月11日上午,一个准备出庭受审的美国黑人尼科尔斯突然抢走一名女法警的手枪,当场打伤打死法警和法官之后又劫持一辆汽车扬长而去。美国警方立即调动100多名警察和特工进行大搜捕。这时的尼科尔斯在停车场又劫持了单亲母亲史密斯一起来到她家,史密斯努力取得了尼科尔斯的信任,她忍住泪水告诉杀人犯,说她丈夫4年前被人刺死,如果她再死了,那么她5岁的女儿就成了孤儿,当尼科尔斯坦陈了内心绝望时,史密斯又拿出一本书《生命的意义》为他朗读。天亮后她又为尼科尔斯做薄饼,还准备了橙汁、鸡蛋。史密斯平和的态度和平等的视角,唤醒了野兽心中那天使的一半——当尼科尔斯在浴室淋浴时,他把史密斯的头盖起来,以避免让她看到他裸身的样子,后来尼科尔斯甚至还告诉她,他会把窗帘重新挂好——那曾是捆绑史密斯的工具。在镇定和冷静中,史密斯感化了尼科尔斯,使其最终向警方和平缴械。最后尼科尔斯对史密斯说:你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2005年2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向菲通过自己主持的“神州夜航”节目,以真诚的态度平视对方,以理解的心态听取对方的倾诉,感动了一个在逃的杀人犯,使这个逃犯自觉自愿地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在她的陪同下向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自首。
  次道德,人类灵魂中可能使人向天使转化的因素,我们有必要去重视它、激活它,让人们摒弃灵魂中的假、恶、丑,积极向真、善、美的方面转化。
  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说过:“对于犯罪最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严峻的刑罚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罪犯所面临的恶果越大,也就越敢于规避刑罚。为了摆脱对一次罪行的刑罚,人们会犯下更多的罪行”。注4
  对于前述三个案件的犯罪人,如果我们承认了他们在犯罪过程中的次道德行为,在定罪量刑时减轻对他的处罚,无疑会激活他们灵魂中向真、善、美转化的因素,他们在被减轻处罪之后,也会叹服法律之公正,觉得自己恪守道德底线的行为已得到法律的认同,他们的“德”没有白守,他们的“功”没有白立。同时从轻的判决也会赢得人们(包括受害人)的理解和认同。毕竟宽容才是我们最高的道德境界。
  梁治平先生在他《法意与人情》一书中提出:“古人造法是要效法自然,以法律的应用去求自然程序中的和谐”。注5还说法律的精义需要贤明的法官去努力发掘,“隐微的人情也要他们曲折地去发现,这样才可能最终实现法意与人情的圆融无碍”,注6通世服人。
  我们以前已经习惯的“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情形,其实那正是法意与人情不和谐的表现,不符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笔者知道“同情贪官起码要承担受到道德遣责的风险”。注7但我们发现并肯定一些犯罪特别是一些经济犯罪中的次道德行为,并非是为犯罪分子开脱罪责,而是为了针对这些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文明有序的遏制犯罪、减少犯罪、教人向善的法律制度进行有益的探讨,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对次道德法律地位的提升。

  注:
  1、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卢梭《忏悔录》第1页。
  2、见《毛泽东选集》1964年版第304页。
  3、见《法学家茶座》第一辑,田文昌《法律的价值取向》。
  4、见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第二十七章《刑罚的宽和》。
  5、见梁治平《法意与人情》第9页。
  6、见梁治平《法意与人情》第236页。
  7、见《法学家茶座》第一辑,周振想《有时,我很同情贪官》。

  (作者单位:安徽润天律师事务所)

原帖由 扇子本尊 于 2007-9-21 23:02 发表



你好象不是80后吧

专门嘲笑渔场……:vampire: :vampire: :vampire:

[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07-9-21 23: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是重罪?

意思是被人看见了要论刑?假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10 发表

80后打炮比70后勤快也没必要遭天谴

这不是勤不勤快的问题……

而是是否真正经历过自我审判的问题……

妖魔化倒谈不上,因为这种行为已经合理化了,现在无论70、80大家都在安然地享受着……
原帖由 52756901 于 2007-9-21 23:11 发表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是重罪?

意思是被人看见了要论刑?假的吧

这就是代沟了……

除了法律允许的,其他都是禁止的——聚众淫乱(哪怕是几个当事人出于自愿在自己家里搞也算)是可以判刑的,OGC固然无法判刑,但你从此以后基本上脑门上就等于贴了“流氓”二字……

那个时候贩卖AV录象带(那时候没碟),量刑可以和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等重(其实刑法中到现在都没改过来,只是要这么判人人都会觉得SB)……

你要明白,那是个流言杀人的时代……

[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07-9-21 23: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52756901 于 2007-9-21 23:11 发表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是重罪?

意思是被人看见了要论刑?假的吧

如果你告诉老师你手淫了,会被强制矫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的,那啥"手淫有害论"估计也是地方的街头巷谈.

  --我的中国友人说他高中的时候在校图书馆有看到80年代出版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的书,有一章专讲适度手淫是有益的.(70后的青春着吗也是8,90年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一下






17岁中学生患慢性前列腺炎 浏览黄色网站是祸首

来源:东南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浦健太郎 于 2007-9-21 23:25 发表
假的,那啥"手淫有害论"估计也是地方的街头巷谈.

  --我的中国友人说他高中的时候在校图书馆有看到80年代出版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的书,有一章专讲适度手淫是有益的.(70后的青春着吗也是8,90年代了) ...

同学……

你哪个年代穿越来的?

90年以前哪个学校敢开生理卫生课?

至于在80年代出版的读物居然能谈什么“适度手淫有益”……我只能说你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浦健太郎 于 2007-9-21 23:25 发表
假的,那啥"手淫有害论"估计也是地方的街头巷谈.

  --我的中国友人说他高中的时候在校图书馆有看到80年代出版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的书,有一章专讲适度手淫是有益的.(70后的青春着吗也是8,90年代了) ...

真的。
我初中的卫生课本上清楚地写着“手淫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必须予以改正。”那时候还看录象,大约一个男人在床上手淫的样子,老师特别告诫我们不可以这么做,如果这么做了,一定要告诉老师,以便及时改正错误。

[ 本帖最后由 瓦拉几亚之夜 于 2007-9-21 23:3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型的好有意思: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35 发表

上海是88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课的,全国最早

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我国各地一些学校相继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性教育试点工作。有的省市为配合青春期性教育编写了青春期性 ...

操!

十里洋场!十里洋场啊!!

俺怎么就出生在民风那么淳朴的武汉市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各位回初中,高中的图书馆翻翻也许会有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52756901 于 2007-9-21 23:11 发表
70后的青春时代,手淫是重罪?

意思是被人看见了要论刑?假的吧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dead line一出

这贴就变了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39 发表

错比

当初开这个课是有录像带播放女性外阴形状,老子没有装羞低头给同学硬生生说了两年流氓

……

当年居然真有那么敬业的老师没把生殖系统这章跳过去让同学自习么?

当年居然放这个录象……:cruel:

麻痹!谁偷走了我的青春?!>: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39 发表

错比

当初开这个课是有录像带播放女性外阴形状,老子没有装羞低头给同学硬生生说了两年流氓

ps:录像带很模糊很抽象,根本就看不清楚



所以痛定思痛

打GAL去了

此乃后话




笑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39 发表

错比

当初开这个课是有录像带播放女性外阴形状,老子没有装羞低头给同学硬生生说了两年流氓

ps:录像带很模糊很抽象,根本就看不清楚


80年代的科教片还是很好的
基本上该教的生理知识都教了

70 80后其实区别不太大

变化最大的
是80-90这个时间段出生的
一年一个沟,2年就一条鸿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in 于 2007-9-21 23:42 发表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dead line一出

这贴就变了主题

评价幸甚……

他要谈自我的道德审判,我就谈了自我的道德审判……

杀人放火离很多人过于遥远,自然举举身边的例子……
原帖由 hein 于 2007-9-21 23:44 发表


80年代的科教片还是很好的
基本上该教的生理知识都教了

70 80后其实区别不太大

变化最大的
是80-90这个时间段出生的
一年一个沟,2年就一条鸿沟 ...

除了我所说的例子……

或者,我们该让论坛上的70后都来回忆回忆,看看究竟哪种说法出了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07-9-21 23:4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39 发表

错比

当初开这个课是有录像带播放女性外阴形状,老子没有装羞低头给同学硬生生说了两年流氓

ps:录像带很模糊很抽象,根本就看不清楚

草,我看的真人图片都有码,没打码的都是2D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死线 于 2007-9-21 23:44 发表

评价幸甚……

他要谈自我的道德审判,我就谈了自我的道德审判……

杀人放火离很多人过于遥远,自然举举身边的例子……
除了我所说的例子……

或者,我们该让论坛上的70后都来回忆回忆,看看究竟哪种说法出了问题…… ...



走过的路回头总是模糊不清的
还不如看守好自己的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瓦拉几亚之夜 于 2007-9-21 23:48 发表

草,我看的真人图片都有码,没打码的都是2D的。




当年那本66块钱的没码




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教育课么?在英国上过:glasse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扇子本尊 于 2007-9-21 23:49 发表




当年那本66块钱的没码




哈哈哈哈

当年的66块钱比现在的初回限定版都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说我自己
我是苏州的,高中(01?or02年?)的时候放我们看了女性外阴的录像,好像是讲遗传病
的时候……那录像相当模糊不清晰,感觉像是80年代的器材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52 发表
92年初二时看的,全班人拖到大放映室用小电视放录像,故意让人看不清楚的
我近视,他们就愣说我瞳孔放光,麻痹我干嘛要放光
手淫有害论肯定不是父母灌输给我的,我记得是听老师这么说的,不过说法很隐讳,我还是听了这说法才试得第 ...




是近视散光


你听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AV好像就是92年


匿了匿了……: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7-9-21 23:52 发表
92年初二时看的,全班人拖到大放映室用小电视放录像,故意让人看不清楚的
我近视,他们就愣说我瞳孔放光,麻痹我干嘛要放光
手淫有害论肯定不是父母灌输给我的,我记得是听老师这么说的,不过说法很隐讳,我还是听了这说法才试得第 ...

我是预习了那课本才第一次知道这个词的,还是在课后的习题里才出现的,正式课文里只有“不良习惯”这个词。然后看了录象才模模湖糊理解了这个词大概在说什么。

[ 本帖最后由 瓦拉几亚之夜 于 2007-9-22 00:0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2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27 17:56 , Processed in 0.21073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