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肾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3-7-4
|
发表于 2025-5-12 2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异世界日幻的长耳精灵的印象可谓是浮于表面的几个刻板大乱炖,近几年没什么突破。
购买兽耳娘奴隶的故事开局之流行,可能是受到几部相关大热作品的影响?感觉后来跟风者众多把概念炒热了,所以陈词滥调的问题更凸显。
巨人,或者说特别是giant倒是真的极其少见,好像只在主人公一开始会取得大量技能的异世界作品里当经验包出现,甚至就连这些作品都渐渐混不上了,因为异世界无敌流开局杀一群巨人都已经太寒酸了,不如宰头龙当开胃酒显然对读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迷宫守护怪里类似的生态位更被ogre或者the river troll(哈利波特里出现的低智力巨怪)所占据,这点无疑和阿马迪斯,索尔,亚瑟还有芬恩这些有巨人大量出镜的原始传统是背离的。
守护精灵的庇佑,神兽,有自我意识的圣剑,这类常客虽然形式繁杂,但是我觉得直接来源是八百万神信仰,四圣兽信仰,湖泽龙神信仰,观音信仰混合后的延伸。
不过民族性往往和世界性有暗合之处,万物有灵论不拘于亚洲,总有市场,我倒是觉得日幻的这方面设定还有可取之处。比如中东地区就颇有神圣的橡树和笃耨香树崇拜,人们相信其中的许多树上都居住着某些神灵,名叫Benat Ya'kob——雅各的女儿们——这似乎是古代偶像崇拜的一种遗存。
回教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些迷信。这种观念导致了一种习俗,即把他们的圣徒和先知埋在这些树下,在那里为他们建起麻扎(在新疆指圆顶的圣陵,正式的说法叫拱北,供后人瞻仰拜谒),所有非基督教的教派都相信,这些圣徒的幽灵喜欢返回这个世界,尤其喜欢光顾他们的墓地”。
更不提每家每户都有的家神了,祭坛往往就设在离家不远的天然高处,也许是神圣橡树荫蔽的山顶,农民年复一年地献上第一捆金灿灿的谷物和第一串紫色的葡萄。频繁地看见燔祭的蓝色炊烟卷起树上静谧的空气,能倾听他的疑虑和困难、痛苦和悲伤的神灵也许就停驻在日光倾泻在朦胧的景色时透过的那片裂开的云团里,呼吸着祭祀礼物带来的甜蜜芳香,看着那根古老的灰色石柱被他泼上祭油涂抹香膏,祝福着他和他的家人。
当然,哪怕异世界的道路边都四处矗立着地藏菩萨立像可以供奉还是太超前了,这显然是基于日本人自身审美趣味的改造。和这种表现撕裂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施法者的法术表现却往往得过于条理和现代性,却缺乏原始巫术和萨满风气的异教残余,像是缺少了中间的发展脉络一蹴而就,后者应该是现代电子RPG的影响,这更像一把双刃剑:对国民游戏设定的致敬和引用降低了阅读门槛,强调了通俗作品的性质,但是也削弱了作品的深度和延展性,因为比较多见的运用是主角通过卡bug反复刷——这往往是逻辑和游戏性之间冲突产生的,而借助游戏/漫画其中暗藏的meta性对自身的存在进行颠覆和解构的勇气往往不足。
甚至这种保守还体现在神之存在的重大必要性,甚至和其他文化的奇幻作品产生了泾渭分明的故事前提。我们熟悉的中式的穿越作品虽然有电击或者车祸之类的媒介,但是就穿越的缘由,至少在作品的前期往往是神秘的,不可琢磨的,而异世界日幻虽然也会有类似的媒介,但安排了一个转生之神来插一手充当引导者&新手福利包的派发者的情况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最具日本特色的班级群体转移召唤往往需要国王or大臣or公主出面说明了。必须有神或者之类的权威给出安心的理由,多少可以窥见现代日本人的思考底色。
在作为内容的下游承接者的同样情况下,职业划分也被电子RPG严重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主角钟情于剑虽然是个独创性匮乏,但是在情感上有很大辩解空间meme,【まことバカなことに、男という生き物は何歳になろうが剣というものが大好きだ】这样的理由甚至抹去文化背景出身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持剑者的战斗定位往往缩窄成skirmisher,像魔杖这种有着悠久底蕴的奇幻标志的在日幻主角手中的缺位是令人遗憾的。作为不被主人公青睐的重战士为了表示区分,就僵化成是身穿坚固盔甲,手持巨型武器,负责击溃敌人防御或吸引敌人攻击的刻板角色,像DND那样装备着手半剑,戟斧,长钩刀,战锤,投石索,弓箭的多面手虽然让初次接触的人有吃惊,但是显然相比之下更富有逻辑的点还有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