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gpx234mqx

[讨论] 中世纪欧洲城市都是屎尿横流的,中世纪等级的异世界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6 0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玩的少,除了要塞和全战我真不知道有啥中世纪相关的游戏会讲卫生内容
追求写实的游戏尚且如此,你对日式奇幻里的中世纪有啥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牵线的人去回报了她的夫人以后,立即又来告诉萨拉巴托明日晚上在某某澡堂等候夫人。他在别人面前绝口不提这件事,到时候就如约前往,发觉那个澡堂子已经由夫人包好了。到得那里不久,只见来了两个丫头;一个头上顶着一床华丽宽大的棉垫,另一个顶着一个大桶,桶里装着各色各样的东西。她们把垫子铺在房间里一张床上,再在垫子上铺上两条绣得很精致的被,再铺上一块雪白的细麻布床罩,摆了一对极其精巧的绣花枕头。接着,她们就脱了衣服,走下浴池,把浴池擦得干干净净。

    没有多大工夫,夫人也来到浴室。随身另带了两个丫头。她一见到萨拉巴托,就欢天喜地和他打招呼,抱他吻他,又长吁短叹了一阵,然后说道:

    除了你以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把我弄到这个地步!你这条佛罗伦萨小狗,给我心里燃起了这么一团烈火!

    接着,他依了这位夫人的话,和她两个脱光衣裳,赤身,走下浴池,由两个丫头服侍着。夫人不允许丫头们碰一碰萨拉巴托,亲自用麝香和丁香肥皂替他从头到脚擦了一遍。擦过以后,再叫两个丫头替她自己洗澡。洗好以后,丫头们拿来两条用玫瑰花熏过的雪白的上等被单,一块裹在萨拉巴托身上,一块裹在夫人身上,把他们两人抬到床上去。等到他们身上的汗水干了以后,丫头便把他们身上的被单揭掉,让他们光着身子一起躺在那儿。然后丫头又从篮子里拿出了好多精雕细镂的银瓶子,瓶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香水,有玫瑰香的,有橘子香的,有茉莉香的,有柠檬香的,丫头们把这些香水洒在他们两人身上。然后又端上来许多美酒佳点,请他们受用。

    萨拉巴托觉得简直是进了天堂乐园一样,一双眼睛在那个女人身上岂止看了几百遍几千遍,因为那个女人实在长得太美。他恨不得那两个丫头快快走开,好早早投入她的怀抱,这可真把他等急了,仿佛是等了几百年几千年一样。最后,夫人终于把两个丫头打发走了,她们临走,在房里留下一盏灯。于是两人紧紧地搂在一起,快活了好大一会工夫;萨拉巴托心醉神迷,只觉得这位贵夫人已经爱他爱得人都要溶化了。

    又过了些时候,夫人觉得应该是起床的时候了,就把那两个丫头叫了进来,替他们两人穿好衣服。接着又吃了些美酒佳点,用香水洗了手和脸。夫人临走的时候,对萨拉巴托说:

    倘若蒙你看得起,今夜请到我家里去吃晚饭,共度良宵,那我真是万分荣幸。

    萨拉巴托这时已经给那个女人的美貌和她那一套千娇百媚的功夫迷住了,满以为她当真把他当作心肝一样地疼爱,马上回答道:

    夫人,只要你乐意,我无不从命。不要说今夜,无论何时,我都完全听你吩咐。

    于是夫人回到自己家里去,吩咐佣人把卧房好好布置一番,凡是最讲究的衣服,最华美的窗帘,都一一陈列出来,又预备了一顿最豪华的晚餐,等着萨拉巴托来。天一黑,萨拉巴托果然来了,夫人张臂欢迎他,晚饭既丰盛,又侍候得周到。饭后双双走进卧室,他闻到一股沉香的浓郁的香味,又看见床上按照塞浦路斯的风习,装饰着各色各样的鸟儿,|1~墙上挂满了华丽的衣服。所有这些家具装潢,没有一件不叫萨拉巴托觉得她一定是位大富大贵的夫人。虽然也听人背地里谈论过这个女人不大正经,可是他一点也不相信;即使他相信了人家的话,曾经有多少别的男人都吃过她的亏,他也无论如何不会相信这种事情会落到他自己头上来。这一夜他过得好不快乐,愈发爱她爱得入了迷。



黑死病之前贵族当然洗澡,至于公共澡堂普及到平民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温饱都不能保证的生产力哪来的余钱交燃料费,自己烧柴那更是天方夜谭,冬天室内温度上不去,洗澡是要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了解中世纪欧洲或者东欧情况的可以玩下天国拯救,还原度不错的,对于卫生系统也有专门的说明和部分的还原,欧洲城市并不是充满屎尿的,小型城堡发展出来的城市卫生也算过得去,教堂周围一圈更是干净,也普及了大量的浴场,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贵族老爷,都洗的起澡,甚至有点闲钱还能享受一把按摩

—— 来自 samsung SM-G9550, Android 8.0.0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那时候最脏的好像是法兰西

—— 来自 Xiaomi MIX 3,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魔法酪饼 发表于 2019-2-25 18:12
有位从不洗澡的虔诚中世纪女性都因为这点被封圣了。。。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

这不就说明大部分人都要洗澡吗?不洗澡才是异常,才会被封圣,不然人人都是圣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9-2-26 02:06
其实主要问题并不是设定成什么样,而是没有有这方面的设定吧。

大部分只凭个人爱好在写的网络小说你不能 ...

虽然细致的设定是一个大家认可的加分项,但并不是一定要有细致的设定才叫用心写书啊

况且正常情况下屎尿处理这种也不属于细致设定的必须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9-2-25 18:20
哪来全麦面包,当沙子和石头不存在吗
谁家吃得起几次肉,养的不舍得吃,狩猎需要获得领主的允许还需要交钱
...

中世纪从6世纪到15世纪跨度千年,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早期农民主食依然是黑面包,肉顶多一周一次,蛋白质摄入主要靠鱼。即使是内陆地区,依然能廉价买到腌制海鱼。
到晚期,生产力大幅提高,底层农民、雇工的主食里小麦面包逐渐取代黑面包,肉食大幅增加,到15世纪时,英格兰收割季节的收割工人每两磅面包就能有一磅的肉食,这还不算腌鱼和奶酪。

至于沙子和石头,我想你可能误解了什么。
当时的农民磨面粉不是自家磨的,都送去是村里的磨坊统一磨。碰上黑心的磨工,会在面粉里混杂质以贪污。
但是到了中晚期,商会、行会体系发达且有监控力,这个时候再掺砂石,等着被举报然后罚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的生活是这样的:…… X
中世纪有些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O




下面节选《两宋文化史》
宋代的主食品种,粗分为饭、粥、面食及糕点等几大类;在继承隋唐的基础上,饭与粥的品种又大为增多;炊饭煮粥的技术也逐渐提高,基本适应了宋代城乡居民的需要。
饭,是我国古代传统饮食中最基本的食物。相传黄帝创造蒸饭,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汉唐时期,因原料的不同,饭分为黄黍、稷、白粱、白黍、黄粱等大类。
两宋时期,饭的品种增多,配料奇巧,且多精美,尤其利用多种原料合在一起,精制饭品,更具特色。今择要介绍几种特色饭品:
盘游饭 又名团油饭,是唐宋流行于岭南地区(今广东、海南一带)的风味饭品。
据唐代段公路《北户录》载,它是用煎虾、炙鱼、鸡、鹅、猪羊肉灌肠等配料,用姜、桂、盐、豉为调味与饭一起合成的一种饭,是富家女子做产妇时的营养食物,类似今日什锦饭或盖浇饭。
二红饭 是由大麦杂小豆合制的饭,是苏东坡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为团练副使时所创制。苏东坡《仇池笔记二红饭》对二红饭作了具体的记载:
蟠桃饭 这是一种以桃肉和稻米煮成的特别饭品,故名。在两宋桃乡较为流行。
乌米饭 是古代传统的饭品,道家、佛家都很重视此饭。道家认为这是延年益寿的神仙饭,称青精石饭。陶弘景《登真隐诀》记载制作方法:
用南烛草木叶,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熟而成饭。
林洪《山家清供》介绍了两种不同制作方法:
南烛方,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好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延年益颜。
另一种方法:
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大小如李子,用开水送服一二丸。
他在介绍此法之后引《图经本草》中说,山村之人,多以熟食为好。
北宋苏颂也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做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洗,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即可,杂茎叶煮成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
宋代饭品,逐渐增多,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南宋行都杭州的饭店还有口髓饭、大骨饭、淅米饭、泡饭、水和饭等多种。
北宋还流传苏东坡与毳饭、皛饭的趣事。曾慥《高斋漫录》载:
东坡尝谓钱穆父(勰)曰:“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丰盛之意)。”一日,穆父折简(写信)召东坡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xiǎo)也。
说是饭、菜、汤,三者皆白,故名皛饭。
宋代富贵之家,对粮食不珍惜,浪费极大。《贵耳集》记载,北宋末年大臣王黼与寺院为邻,寺院一僧,每天将从王黼宅沟中流出的雪色白饭漉出,洗净晒干保存,不几年积成一囤。后靖康之难,金兵占领汴京,王宅粮食不继,面临断食之苦。寺僧便把收藏的干饭粒复蒸成饭,送至王宅,供他们一家吃食,解决了王宅的粮食困难。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是食粥至神仙。
从诗中可见,陆游认为延寿最简易的方法是食粥。诗中提到的宛丘(今河南境内)就是神农尝百草、辨药物使人长寿的地方,比喻食粥能长寿。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清苦力学,平日早晚两顿食粥时,仅配点菜而已。同学们怜他清苦,而他视为“美馔”。
北宋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也极力称赞白粥,他说:“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它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妙不可言。”
粥,在宋代也成为供奉佛祖的虔诚食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汴京开封诸寺院作浴佛会,给信徒赠送七宝五味粥,可称为“腊八粥”;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也沿袭。
宋代粥品多达三百余种,粗分为豆谷类、花卉类、瓜果蔬菜类和动物类等四大类。
宋代谷豆粥品种增多,烹煮技术益精,已成为主食的重要特色。主要品种有籼米粥、焦米粥、陈米粥、粳米粥、香稻米粥、糯米粥、大麦粥、小麦粥,米麦合粥、秫米粥、黍米粥、粱米粥、粟米粥等。
林洪《山家清供》还保存了宋代赤豆粥烹煮方法,简便可行:“用沙瓶(颈长腹宽的陶器)烂煮赤豆;候粥少沸,投之同煮,既熟而食。”
花卉和米谷煮粥,也是宋代粥品中的重要特色。宋代较为流行的有梅花粥、茶糜花粥、菊花粥、桂花粥等多种。
梅花粥 “扫落梅英(落地的梅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梅)英同煮。”
这种煮粥的方法,录自林洪《山家清供》,在文人学士中最流行。他们认为食梅花粥,即有“明目、益气、除烦、安神”之食效,又能表示高洁雅趣。南宋田园诗人杨万里作诗说:“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意思说,才见腊冬过后得春光,愁看梅花又在春风中飘落,把凋落的梅花拾起来熬粥吃,还可以把它当作香料煮。
用谷米和瓜果、蔬菜类食物和合煮成粥,宋代也较流行,主要有柿饼粥、莱服粥、佛手柑粥、胡麻粥、苋菜粥、杏仁粥、莲子粥、韭叶粥、蔓菁粥、桃仁粥、山药粥、甘蔗粥等一二十种之多。这种粥品因有食疗之效,而受到欢迎。
胡麻粥 胡麻,又名芝麻、巨胜等名,即今黑芝麻。用胡麻和米煮粥,唐已流行,宋代较为普遍;医家与道士尤喜吃食。北宋官方医书《太平圣惠方》就记述了一种煮粥方法:“巨胜子,不限多少,拣去杂(杂质),蒸曝各九遍。每取二合,用汤浸布裹,挼(揉搓)去皮,再研,水滤取汁,煎成饮(汤),著粳米作粥食之。”
该书还指出,吃食巨胜粥,有“治五脏虚损,赢瘦,益气力,坚筋骨”之良效。
杏仁粥 是唐宋时期的食疗粥品,宋代时尤为道士隐士喜食。南**洪《山家清供》记录此粥的方法与由来:“杏子,煮烂去核,候粥熟同煮,可谓真君粥。向游庐山,闻董真君未仙时,多种杏。岁稔则以杏易谷,岁歉则以谷贱粜,时得活者甚众。后白日升仙。世有诗云:争似莲花峰下客,种成红可亦升仙。岂必专炼丹服气,苟有功德于人,虽未死而名已仙矣,因名之。”
两宋面食品,种类繁多,制作技术日益精细,而且还出现专门的面食店。
《吴氏中馈录》还保存宋代民间特色的水滑面制作方法:“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内,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个抽拽(拉伸成薄条),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麻腻(即细粒)、杏仁腻、咸笋干、酱瓜、糟茄、姜、腌韭、黄瓜丝作荠头(碎料和面中),或加煎肉尤妙。”
这种水滑面,以滑软为特色,再加调配料,丰富多彩,其味必佳。后传至日本,受到日本人的欢迎,至今为日本人常食的面条。
南宋杭州六部桥前一饮食店供应的丁香馄饨,“精细尤著”,深受南宋中央官署六部官员称赞。这种馄饨,是在和面时,加入丁香汁汤。丁香,又名鸡舌香,北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它“治口臭、令人身香”有特效。进入朝廷或皇宫之前,先吃一碗丁香馄饨,既可以填腹,又能解口臭,真是一举两得。
南宋高宗赵构,是一位常以馄饨为点心的皇帝。据《雪霏录》载,有一次御厨不慎,给高宗送去的馄饨,其馅肉有点夹生不熟。高宗十分恼怒,把制作厨师下大理寺狱中治罪。此事在宫中广为流传。有一次高宗要“优人”(艺人)助兴。宫中优人以此为题编成滑稽戏:两个优人,扮成甲乙两个士人,路中相遇,相互问对方出生年份。一说甲子(与饺子谐音)年出生,一说丙子年(与饼子谐音)出生。听了对方回答,两人同时指着对方说:“皆合下大理寺也。”高宗听了不解,问其原因,他们共同回答说:“饺子、饼子皆生(不熟),与馄饨不熟同罪。”听罢,高宗哈哈大笑,就把关进大理寺牢狱中的御厨师释放了。
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了宋代流行的三种馄饨及其制作方法:
梅花汤饼 流传于福州泉州的一种文人隐士食品。用白梅、檀香末水和面粉做馄饨皮。每一叠皮,用模型印成的花形状,放进滚汤中煮,盛在鸡汁清汤中供食。这种汤饼,汤鲜花香,集色香味为一碗,妙不可言。梅花迎寒风傲雪盛开,被文人学士视于圣洁之花。檀香,以清香著名,佛教尤为推崇,他们说檀香水抹身,能除一切烦恼,又有消风热肿毒、杀虫之效。这一种把饮食与文化融合起来,既能作填腹点心,又是一种文化享受,深受文人的喜爱。
笋蕨馄饨 “采笋、蕨嫩者,各用汤焯,以酱、香料、油和匀,作馄饨供(吃)。”
这是流传于宋代江西的素馅馄饨,深受民间喜爱。
椿根馄饨 “取椿根一大两,握捣筛(即捣烂筛过),和面捻馄饨,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
椿根馄饨,自唐代开始流传,至宋代作为治疗痢疾与腰痛的食疗点心。
馒头品种众多,有四包馒头、生馅馒头、煎花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糖肉馒头和细沙包子、水晶包子、虾肉包子、江鱼包子、鹅鸭包子等二三十种之多。
其中太学馒头,声名最著,相传北宋最高学府——太学厨房制作,供学生食用。宋神宗颇为满意地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从此,太学生以食这种馒头为荣,文人学士也取名叫“太学馒头”,传遍汴京。宋室南渡后,传至江南,成为杭州的名点,不仅太学师生喜食,市民也爱吃。岳飞的孙子岳珂在《玉楮集馒头诗》中对太学馒头的形、色、味作了细致的描述:
几年太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肉;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
从岳珂诗中得知,太学馒头在杭州又得改进,肉馅更为丰富,由肉丝笋末、蕨末等拌入花椒盐等,配合组成;再用发面作皮,制成今日馒头形状。蒸熟后,白亮光滑,软嫩鲜美。
面饼 是我国古代传统食品,至秦汉时期,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两宋时期,饼之品种,日益增加,多至数十种,成为城乡居民喜爱的点心。
宋人《倦游杂录》载:
这说明宋人把用面粉制成的各种食品,统称为饼。
《东京梦华录》对汴京饼店情况作详尽的描述:
关于饼的制作方法,《吴氏中馈录》、《山家清供》等南宋著作记载七八种方法。
薄脆饼 “白糖一斤四两,清油一斤四两,水两碗,白面五斤,加酥油、椒盐、水少许。搜和成剂,擀薄如酒串(盛酒壶)口大,上用去皮芝麻撒匀,入炉烧(烤)熟,食之香脆。”
这种芝麻饼,是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原,初称胡饼。东汉灵帝好食胡饼,先在京师洛阳传开。唐宋时成为民间普遍流行的点心。据《美味百趣》记载,抗金英雄岳飞,兵驻黄桥,粮草接济不上,附近居民送来芝麻圆饼慰劳将士,解决了一时之难,故称之为黄桥烧饼,至今流传,成为地方名点。
这种糖饼,因形状像榧,故名。小巧玲珑,香甜松脆,民间较为流行。元、明时仍在民间流传。
林洪《山家清供》已记载了宋代流行的两种较有特色的饼的制作方法。
神仙富贵饼 白术切成片,和菖蒲一起煮滚后,盛起晒干磨成粉,各用四两;加干山药粉三斤、白面粉三斤,炼过的白蜜三斤,和成饼状,再晒干收藏。等到客人来时,蒸熟切成条状供食。
北宋大臣元绛(1009-1084),官至开封知府、三司使,曾有诗文,称白术有延年益寿之效,故叫“神仙”,菖蒲为富贵花,合在一起,营养丰富,为滋补身体的食品,故取雅名叫神仙富贵饼。
蒸饼 《鸡肋编》记载有一则宋徽宗与蒸饼的逸事:楚州有位卖鱼人,姓孙,人称孙卖鱼,颇能预测祸福。宣和年间(1119-1125)徽宗召他进京,住在宝箓宫道院。一日,他怀一枚蒸饼坐小殿中。徽宗驾至,遍历各殿烧香,最后才到小殿。时间一久,徽宗感到肚饥。孙卖鱼立即从怀中取出一枚蒸饼献上说:“可以点心。”徽宗心中惊异,未去接饼。孙又说:“后来此亦难得食也。”当时徽宗未领会其意,次年被金兵俘虏北去,确实连食蒸饼也难以如愿。
糕,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常常是糕饵并称。汉唐之间,糕点品种初具规模。唐宋之际,糕点品种相当丰富,制作技术日益精雅。据陶谷《清异录馔羞》载,显德年间(954-959),开封府有个坊老板,制作满天星(金米糕)、糁拌(夹枣豆糕)、金糕糜员外糁(外有花)、花截肚(内有花)、大小虹桥(晕子糕)、木蜜金毛面(枣狮糕)等各式花糕出售,生意兴隆。卖糕发了财,花钱买个员外郎的官做,开封人称他“花糕员外”。南宋都城杭州,点心店的糕点品种,多达数十种,著名有栗糕、蜂糖糕、枣糕、豆儿糕、肉丝糕、五香糕、广寒糕、玉灌肺糕、大耐糕、糍糕、镜面糕等二十余品。今据宋人文献,具体介绍如下几种糕点制作方法:
广寒糕 “采桂(花)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岁(科举考试之年),士友咸作饼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预言)。”
此文引自《山家清供》,是文人学士极受欢迎的糕点,尤其是学士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途中所携带的食品。唐宋之际,文人多以“折桂”比喻登科及第者;高甲,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放榜时分三甲(等),高甲,即是第一等。再者,桂花气味芬芳,香气浓郁,中医认为有补脾理肺、助消化、化痰养神等良效,故此糕一直流传至今。
五香糕 “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八分(《饮馔服食笺》作二六分),芡实干一分,人参、白术、茯苓、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用白砂糖滚汤拌匀,上甑(蒸熟)。”
上文引自《吴氏中馈录》,是流传于江南的宋代名点,也是文人学士参加科举考试所携带的干粮食品。白术、茯苓、芡实、人参、砂仁等五种配料均有健脾、补胃益气之效。制成糕后,香气扑鼻,松脆易碎;再者,“糕”和“高”谐音,又寓有步步高升的美意。故受科举士人的欢迎。
大耐糕 “大李子,生者,去皮剜核,以白梅、甘草汤焯过,用蜜和松子肉、榄仁(去皮)、核桃肉(去皮)、瓜仁铲碎,填之满,入小甑蒸熟,谓耐糕也。非熟,则损脾。”
此文引自《山家清供》,是宋代官僚贵人家食品。古代的糕,多以米麦为主要原料,而此糕以李子为主要原料,取名也有新意,尤其在贪赃枉法成风的封建社会中提倡官要清廉正直,有“大能耐”,是十分可贵的。有人说是北宋宰相向敏中(949-1020)家的传统食品,告诫子孙要廉洁奉公。宋真宗也称赞向敏中为“大耐官”。耐,是“能”的古字,《礼记礼运》说:“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二、名菜佳肴
两宋菜肴与唐代相比,大有进步,不仅品种多,且是色、香、味、形有所提高。城镇市民菜的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特色。综观两宋三百余年的烹饪史,宋代经济的繁荣,为饮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都城饮食市场的形成,有利于烹饪技艺的日益提高;多种饮食著作的刊印,促进了烹饪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许多佳肴名点经过明清劳动人民的改进,成为今天著名的传统食品,在我国独特的烹饪技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归纳为如下几点:
夜市兴盛,是宋代饮食市场繁荣的重要内容。
从现存的菜谱来看,宋菜具有下列四方面的特点:
宋五嫂是汴京酒家妇,以善做鱼羹闻名。金军攻入汴京后,宋室南迁,她也流落到杭州,仍操旧业。淳熙六年三月,与正在游西湖的太上皇赵构相遇,太上皇听见这位汴京口音的厨娘,勾起了他的思乡情,命她做鱼羹亲尝。于是“人所共趋,遂成富媪”。宋代诗人朱静佳对此赋六言一首说:“柳下白头钓叟,不知生长何年;前度君王游幸,卖鱼收得金钱。”
2.水产菜增多。由于宋代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海洋捕捞与淡水人工养殖都开始加快前进的步伐,丰富的鱼虾为菜肴多样化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据南宋《梦粱录》所列的二百四十三种菜单中,鱼虾类的水产菜有一百一十二种,约占一半弱。
以蟹为菜的就有枨醋赤蟹、白蟹辣羹、蝤蛑签、蝤蛑辣羹、溪蟹、柰香盒蟹、洗手蟹、枨醋洗手蟹、枨酿蟹、五味酒酱蟹、酒浇蟹、糟蟹等十多种。
以蚶为菜也有生蚶子、炸肚燥子蚶、枨醋蚶、五辣醋蚶子、蚶子明芽肚、蚶子脍、酒浇蚶子、蚶子辣羹等。
3.冷盘菜增多。两宋时期的冷盘菜肴与唐代相比,品种大为增多。尤其是都市饮食店铺,花样翻新,方便顾客,尤受市民的喜爱。当时的冷盘菜肴粗分为脯腊、冷冻和生食鱼脍三类。脯腊类冷菜是我国传统菜肴的重要组成,据《礼记》载,周天子已把脯腊乾肉作为筵席的珍品,设有“腊人”一官,专管脯腊事。至宋更盛。这里所指脯腊类包括鱼、肉脯腊宗、蔬菜腌菹。绍兴二十一年(1151),府第在杭州清河坊的宋大将张俊,宴请高宗、秦桧等的筵席有肉线条子、云梦豝尔、皂角铤子、虾腊、肉腊、旋鲊、金山咸豉、酒腊肉、肉瓜薤等脯腊十味。宫廷宴席中也是不能缺少腊味菜肴的,但以牛羊肉与鱼虾为多。山村乡民与坊巷市民平时供食的冷盘菜中都是以蔬菜腌菹为主,招待宾客时多端上鱼或肉类脯腊冷菜。
鱼片之生食者称鲙或脍,宋代东南沿海之居民中十分盛行,用酒醋、胡椒、姜等的调料,与鱼片拌匀,即可供食。酒法青虾、海鲜脍、鲈鱼脍、鲤鱼脍、鲫鱼脍、枨醋赤蟹、淡菜脍、蚶子脍、群鱼脍等十多味为当时深受市民欢喜的冷盘菜。
两宋是我国几个民族政权并列时期,宋与辽、金统治者之间的战争与人民间友好往来都比较频繁。由于人们的流动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烹饪技术的交流,南方与北方烹饪技术的交流,城镇与山村间的烹饪技术的交流局面,为烹饪制作技艺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使菜肴与糕点制作技术日益精细,更加重视选料、刀工、调味和形色。同一菜料可制作多种佳肴,如猪腰子,唐代以前是人们视为下脚料作,而宋代,由于制作技术的改进,能烹制出各种味道或形色的菜肴达十五种:即酒醋白腰子、荔枝白腰子、水龙腰子、假淳菜腰子、腰子假沙肺、软羊焙腰子、大片腰子、二色腰子等。从烧制方法来看,有炒、煮、蒸、焙等不同;从形色来看,又分人字形、片形、荔枝形等;从配料来看,有酒、醋、脂、羊肉、猪肺等,真是不愧于厨师妙手之创造。
随着家禽、家畜饲养的发展,肉禽类已成为两宋菜肴的重要来源之一;贵家富贾为常见菜,而乡村仍是招待客人的主要菜。今介绍主要菜肴:
炉焙鸡
我国是世界上养鸡、食鸡的最早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三门峡庙底沟和旅大市羊头洼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距今达四五千年的家鸡遗骨。江浙一带,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后,分别定都在今苏州与绍兴的吴和越两国已有大批养鸡供食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已提到楚国的珍美食品“露鸡”,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浇卤鸡”。
宋代时,鸡以蜀鸡、鲁鸡、荆鸡和越鸡为最著名。鸡已成为招待客人珍贵菜肴之一。烹饪方法日益多样,以精做、烧、焙、烤、蒸、卤、腌等为常见;或整只上桌,或切块烧炒供食、或作鸡羹等。
这种炉焙鸡,先煮后炒,反复烹制,成为一味味鲜汁浓酥嫩爽口的南方名菜。这种食法,清人朱彝尊撰《食宪鸿秘》转录,至今尚在民间流传,为人们所称赞。
黄金鸡
这是唐宋时期烹制简便的一道名菜,盛在白盘中,鸡色黄如金,香气扑鼻,引人食欲。故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句说:“堂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
这种烹调方法,有利保持鸡之本味与营养价值,中医认为,鸡性温味甘,是温补脾胃、补气、补血、补肾之良药。早在葛洪《肘后备急方》已载,用乌骨鸡一头,以生地黄一斤,饴糖二升,煮烂服用。宋的医药书籍如《太平圣惠方》等把此菜用为食疗菜肴供食。并指出如能用乌骨鸡,其效能更佳。此菜不仅唐宋时盛行,而且至今民间一直流传作为滋养强壮剂。
东坡肉
苏轼不仅是著名的大诗人,而且还是个美食家。他在各地时十分喜爱品尝当地的风味菜肴,有时还亲自仿制供食。许多地方还流传着以东坡为名的菜点,如东坡肉、东坡豆腐和东坡羹等多种。这里所录的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所作的《食猪肉》诗,介绍了黄州烹肉方法。其实,今东坡肉有几种,浙江杭州与江西、四川和云南等都有东坡肉。今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结婚时还有新郎和新娘合吃东坡肉的风俗。杭州的东坡肉也是名闻中外的菜肴。相传苏东坡为杭州地方官时,发动民工疏浚西湖。大功告成时,百姓送上大批猪肉慰劳。东坡亲自烹制,慰劳民工。民工就把此称为“东坡肉”,流传至今。
拨霞供
向游武夷(今福建)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吊水器具),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自令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猪、羊肉皆可。
这是南宋时流传于福建与都城临安的独具一格的风味菜肴。如遇寒冬腊月,几位亲朋好友围成一桌,用这种烹制方法品尝兔肉,可增添友好热烈的气氛。风炉锅中,汤沸腾,如浪涌江雪;宾主们夹着红色的兔肉片在蒸锅中频频摆动,如拨晚霞,故取名“拨霞供”。这种烹调方法,后人称为“涮”,在宋代开始流行。兔肉、羊肉、猪肉都可以适用。
东南沿海水乡之地,以海鲜为多,湖中鱼虾颇多;再则宋代人工养鱼开始推广,水产菜肴日益增多。
蟹酿橙
我国食蟹历史悠久,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但食法较为简单,东南沿海多食活蟹或蒸蟹,而西北地区则以酱蟹为主。唐宋时期,食蟹方法日益增多,有蒸、炒、煮、酿、糟、盐等十多种,宋代还出现了《蟹略》、《蟹谱》等专门介绍蟹的历史和种类等著作。此处所录蟹酿橙,南宋时还成为宫廷菜肴。蟹肉以质嫩味美著称,故宋代诗人有“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句。
莲房鱼包
据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以往在李春坊席上,曾受此供,得诗云:“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李大喜,送端砚一枚,龙墨五笏。
这是一味制作精致、风味异特的宴席菜肴,其色、香、味、形都好,受人喜爱。当时,古人还把它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疗菜。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载:鳜鱼有“补虚劳、益脾胃”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还记载说:越州有个邵氏女子年方十八,但“病劳瘵累年”,后偶食鳜鱼羹得愈。《宋史》也记载一个名叫李道的孝子,母病,多次想烹制鳜鱼羹,为母增加营养。
蔬菜,是古代佐食的主要原料,而宋代出现人造蔬菜如油面筋之类,又丰富了素食的内容。
素笋鲊
油面筋,具有笋味的素菜,酥松鲜香,汁浓味淳。唐宋时期,油面筋为主料,加以多种配料,仿制成具有猪羊牛肉之味的各种素菜,以素充荤,促进了素食的大发展。如南宋都城杭州的饮食店铺就有鳌蒸羊、夺真鸡、元羊蹄、鼎煮羊麸、孔水龙麸、五味熬麸、假羊事件、假驴事件、假煮白肠等四十余种之多,宋代诗人王炎称赞说:“色泽似乳酪,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素食尤为佛道信徒所喜欢。
酥黄独
汤羹,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不仅民间菜肴,而且宫廷宴席上都须上羹汤菜。尤其是南方为民间更常见。
十遂羹
这是以海边藻类为主料,十味混合的羹,它的特点是汁浓味多、鲜美异常、风味独特,是东南沿海居民的佳肴。此菜主料十味,配料六味,都是以鲜美著名的,其营养价值又十分丰富。《清异录》作者陶谷,为宋初人,在介绍制作此菜时强调说:“十品不足,听阙,忌入别物。”以免损害“十遂羹”的以海藻类为主的特殊风味。
骊塘羹
曩(以前)客于骊塘书院(今江西境内),每食后必出茶汤,清白极可爱。饭后得之,醍醐、甘露未易及此。询庖者,止用菜与芦菔细切,以井水煮之,烂为度。初无他法。后读东坡诗即《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亦只有蔓菁、莱菔而已。诗云:“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他)嗜膻腥。”从此可见二公之嗜好矣。今江西多用此法者。
这是流传于江西的素菜羹,清淡爽口,为醒酒佳肴,因为以宋代江西骊塘书院为最佳,故名骊塘羹。
宋代文人学士,注重素食,认为多食素有利于养生。两宋都城汴京、临安均开有素食店。苏东坡《菜羹赋》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醢酱,而有自然之味。”宋人林洪《山家清供》、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记载宋代数十种素菜的烹制方法,十分可贵,不少方法至今流传于民间。
金玉羹
山药与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名“金玉羹”。
玉糁羹
这是一味以芦菔和米而煮成的素羹,色香味皆奇绝,为山村风味菜肴。
和米为糁供食,历史久远。《墨子》记载,孔子在蔡、陈之地受到绝粮的厄运,只能吃藜叶和米的糁,却不见米粒。唐宋以后日益流行,品种日益增多,有山芋糁、鸡肉糁、牛肉糁等。后人在配料中还加入当归、人参、砂仁等,又具有补益祛风和健胃温脾的效能,可为冬令的滋补食品。
糟猪头、蹄爪
这两种都是宋代都市饮食店铺中常见的冷盘菜,价廉物美,为市民佐酒佳肴。
猪头、蹄爪等在上古被人们视为下脚料,很少单独作为一道菜上桌。秦汉以降,猪头食用日益流传。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蒸猪法”就是详细地介绍了吃猪肉的方法:“新鲜猪头去其骨,煮一沸,刀切细,水中治之。加酒、盐、豉调和其味。然后蒸熟,拌以干姜椒等可食。”宋时嗜食猪头肉者不少,据《东坡志林》载,蜀中有一位和尚,常食蒸猪头肉,被人称为猪头和尚。但李时珍《本草纲目》却告诫人们说:“猪肉,毒惟在首,故病者食之,生风发疾。”脚爪食法,《齐民要术》也有详细载述。宋代药物家唐慎微《政和本草》说:“猪之四蹄,主妇人乳。”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猪蹄爪煮烂成汤,加通草,食之可补妇女乳汁。此方至今流传民间。
酱佛手、梨子
这里分别介绍了以佛手、梨子、石花等五种果品料的酱菜,清脆爽口为其共同特点,是宋代夏令之佳肴,江南尤为流行。



很多都是普通市民的饮食,但出了汴梁和临安,还有多少人有这生活水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蛋疼问题之前不都该问一下自己【这么写的作品会有人想看么?】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说,中世纪第一名菜“一大锅粥瞎tm煮”从来没在哪个片里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ss01 发表于 2019-2-26 12:37
别的不说,中世纪第一名菜“一大锅粥瞎tm煮”从来没在哪个片里见过。

冰与火之歌小说里的褐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yihaoshitu 于 2019-2-26 13:37 编辑

我记得有的好像是零之使魔小说里提到过这个问题,露易丝的宿舍里没有水管和下水道,才人每天要到公用的泉水边给露易丝打水洗脸、洗衣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用史莱姆处理便便 会不会和喷水马桶那样会出现帮你舔干净的史莱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gpx234mqx 发表于 2019-2-25 15:01
龙和巨人这样屎尿量更大啊

龙的粑粑可以空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gpx234mqx 发表于 2019-2-25 12:51
还有全身板甲的多个王家骑士团,连贵族都有全身板甲的步兵

跑地球来能吊打中世纪欧洲了 ...

突然想看这题材的小说
奇幻世界来吊打地球中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1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渊魔王 发表于 2019-2-26 17:48
猎魔人世界的医学科技树可能一口气点到了20世纪,小说里牛堡的学士建造了巨型沼气罐处理城市污水。游戏里 ...

我怎么记得里面连人造眼球这等科技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也有类似问题啊,古城屎尿太多,下渗导致土地盐碱化,最后污染地下水,连干净水都没的喝,要靠外面饮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罗马,

罗马连擦屁股纸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洁的玛利亚在盔甲的时代和型制上比较考究,别的就没什么亮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印度哈拉巴文明那种建筑布局的异世界,例子是黄金太阳
哈拉巴文明的下水道和城市的水利系统非常有名,游戏里一条往下游的河围绕了大部分民居,活用水力的灌溉与清洁

黄金太阳非常注重亚细亚文明的刻画,这点与说起幻世就是中世欧洲的主流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ksi 发表于 2019-2-26 09:46
中世纪人洗澡不太可能洗-√

中世纪村子里穷人大概洗不起热水澡-√

因为是巴黎,就好像陆家嘴不能代表全中国,在超过90%的人为农民的中世纪不具备普遍性,同样的道理也能用在其他国家身上(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一线城市小康的日常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age010 发表于 2019-2-25 16:44
这个最近看到个有趣的,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其实中世纪英国的农民吃得不差,全麦面包、三文鱼、煮豆子还有 ...

很多历史学家都是往好了说,熏肉正常,当时有足够的荒地让农民养几头羊或者猪。全麦面包说得好听,法国人自己的记载其实就是麸皮面包,营养价值按现代人的观点当然比白面包好,富含维生素b不容易得脚气病,这就完了,蛋白质含量不如白面包。三文鱼这玩意英国中世纪可不产,要靠北欧进口,这玩意是农民日常吃的上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爆 鳞 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white 发表于 2019-2-25 20:15
有什么资料显示贵族用香水是不洗澡的结果?
至少我找到的资料显示公共澡堂是逐步扩散到平民阶层。 ...

市民还差不多,大城市里搞个大澡堂能回本,小镇里多少人洗澡?连续不断烧热水需要大量的柴火。比较爱洗澡的日本人在古代还是得靠温泉解决澡堂子的热水问题,欧洲中世纪哪来那么多温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ksi 发表于 2019-2-25 20:17
别人搞历史对中世纪食谱的还原是靠税收记录、考古和文献有根据地推断某些特例下的情况

你用“哪来全麦面 ...

法国的狄德罗写的百科全书里说农民的主食是面包、葡萄酒、奶酪和梨,文献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2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flash520 发表于 2019-2-25 12:29
整洁的石板路街道、火柴盒般码放的2层小洋楼、穿着干净得体身体健康的平民穿行其中…这叫日式中世纪,和中 ...

明明是Minecraf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7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世纪是……中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懒得爬楼,随便说几句

首先中世纪是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涉及一个很大的地理区域

然后别小看古代人,古罗马就有下水道和浴池(虽然古罗马的都市对周围地区的吸血程度也是典型的中世纪生产力支撑不起的),前几年国内也据说挖到了战国时期的下水道的说法

日式奇幻厕纸固然设定随便,但也不是说他们设定随便就证明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不可能
真要说的话,日本人想象中的所谓魔法中世纪还是带有明显的和平病特征的,欧洲人别说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乃至于工业革命以后的暴力程度和草菅人命程度都是和平惯了的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可以说日式奇幻的所谓中世纪从各种意义上说根本就不中世纪
真要说的话,日式奇幻的中世纪这个词的来源之一的龙与地下城当中,玩家扮演的冒险者日常杀人灭口烧杀抢掠的混乱邪恶行径反倒很本格中世纪味道,最少比天天生活在强盗土匪魔族哥布林还有各种路边魔物的威胁下还毫无防备地穿着布衣种地只有锄头柴刀可以防身的日式厕纸村民要本格多了
历史上生活在这种高危环境下的中世纪村民基本上都是武装到牙齿的,有的连金属盔甲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杀翻看是 发表于 2019-2-25 23:19
哈利波特里魔法树绝对是点错了的,时空间魔法贼发达,涉及到攻击型的魔法一个比一个弱鸡。 ...

还好吧,实际上能够对人造成永久危害的魔法都被归入黑巫术里面,受到魔法部严格管控,魔法社会的一般道德也对此有极其严厉的谴责

巫师人口这么少,对个人武力极端限制显然是正常思路……当然不能因为日常吵嘴私斗这种无聊的理由浪费宝贵的巫师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26 23:56 , Processed in 0.12840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