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暁美ほむら

[其他] 选自己喜欢的显示效果屏幕-----至那些不懂色彩的人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0:41
那当时看电视的人岂不是觉得像吃翔一样?

那是CRT早期技术问题遗留下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0:41
那当时看电视的人岂不是觉得像吃翔一样?

和照明方式多少有点关系,老式荧光灯下观看,9300K也许还好吧……
这个9300K确切的说是5,60年前C光源标准遗留下来的问题,但是欧美国家自己都没有真正大规模实行C光源,日本为什么会实行那么久,这个非常诡异。

另外有些老番在制品化时针对D65做过色彩校正,有些又没有,所以不要太在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4-5-28 18:09
请教这个色域介于srgb跟argb间不上不下的色域有什么价值?

基本没有价值。
校正中缩小的色域和苹果老产品大出的那一圈比起来微乎其微。
我还尝试配合光度计自己压缩色域,结果一泡污。

现在苹果产品更接近标准sRGB是进步而不是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0:55
MBA为什么很多人说他的屏幕好,其实色域也就是sRGB,比许多普通笔记本还好差。但是人调教的好。 ...

MBA没有完全覆盖sRGB,大概有70%左右。RMBP、iMac和Thunderbolt Display能做到全覆盖。
Apple在出厂前调校方面做的确实不错,我手里的2012款RMBP无需较色即能达到sRGB全覆盖,色准指标也令人满意。考虑到Apple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影像设备商,而是面对普通消费者的厂商,就尤为可贵了。
OS X对色彩管理的良好支持省去不少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velleng 于 2014-5-28 21:57 编辑
keyz_haha 发表于 2014-5-28 21:21
是啊,灰卡就是保证白平衡大致一致。
至于屏幕颜色,你不做印刷输出,单单只是屏幕上看真心没必要校色, ...

稍微正规一些的摄影比赛都是以打印件为准,一般情况下电子件是不予采纳的

不过你用于做后期的显示器如果有较明显的偏色,后果是很严重的

做个假设
如果大部分人的显示设备偏色在+-10上下的话,那么你以无偏色的0为基准调色,在偏色最离谱的设备上,也只是偏了绝对值10,这个设备的主人常年接受这样的偏色,已经对此习惯了
但是如果你自己的显示器偏了+10,那么在-10的设备上看到的画面,比你调色时看到的画面足足偏了20个绝对值,那绝对是妖怪色了

这就是为什么相机直出难看归难看,却很少有人大叫妖孽,而辛辛苦苦做了后期后,反而容易让人受不了的很重要的原因,至少是一部分原因,当然还有部分真的就是做后期的人的审美问题了

当然,这个假设是只有一个维度的方向的,而偏色实际上是多元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下,比ips好的有哪些?随便举个例子吧,不熟

能大规模量产的,而且用于显示器的,好像还真不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2:01
相机直出烂是前期脑袋没跟上,除非真的客观条件限制或者就是为了后期的。
一般来说搞摄影对自己要求,张 ...

即便在胶片时代后期同样非常非常重要,摄影前后期各占50%,我想很多人是认同的。按下的时候就是废片的,压根就没有后期的价值

玩摄影的人对自己的照片满意率在1%以内的都是大师级了,菜鸟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nnegan 于 2014-5-28 22:18 编辑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1:59
反面例子就是TP除了W系列——实际上就是自带校色仪的W系列也好不到哪儿去。
...

选配了DC2的HP 8770W也需要用户自行较色。否则就会发现色准的偏差值大部分能超过3。本应是移动平台最好的硬件配置,出厂前校准上有点对不起它的售价。
桌面专业级显示器NEC/EIZO的先天素质和厂商调教依旧是一流的。前者欧版还提供无坏点保证,后者从CG277开始取消了。
对普通用户来说,全覆盖/接近全覆盖sRGB,色准偏差中规中矩的显示器足矣。注重游戏TN优先。不少人片面追求高指标,把专业显示器用做娱乐用途,抱怨色彩过于鲜艳、拖影......这完全就是以己之短攻他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finnegan 发表于 2014-5-28 22:17
选配了DC2的HP 8770W也需要用户自行较色。否则就会发现色准的偏差值大部分能超过3。本应是移动平台最好的 ...

色域覆盖范围比色域覆盖大小重要

很多都是标着色域覆盖ntsc90%甚至100%以上

但经过测量后你会发现

sRGB根本就不能100%覆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5-28 22:40
在调教方面,我对DELL还是挺感动的。
给我的2413出场调教控制在了1.25以内。
不过硬件校色+icc后能到0.19 ...

Dell在显示器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只是这漏光太感人了。2711我换了三次,见到快递员都不好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暁美ほむら 发表于 2014-5-28 18:19
你校色的时候就知道有什么价值了

你不知道?

继续的问题,苹果色域在校色后依然介于srgb跟argb之间,并基本覆盖前者,是否表明近期的苹果设备未受此种色域缩小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velleng 于 2014-5-28 23:03 编辑
引用第140楼望月凝香于2014-05-28 22:37发表的  :
引用:henvelleng 发表于 2014-5-28 22:09即便在胶片时代后期同样非常非常重要......

感觉话题聊偏了。。。我不是指修正前期操作失误的那种后期

完全不需要后期的片子,一般是摄影棚里拍的,有完善的布光,这个到真的不用怎么后期了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4-5-28 22:46
继续的问题,苹果色域在校色后依然介于srgb跟argb之间,并基本覆盖前者,是否表明近期的苹果设备未受此种 ...

那你觉得色域是缩小了还是增大了?

后面一个问题我根本无法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暁美ほむら 发表于 2014-5-28 23:05
那你觉得色域是缩小了还是增大了?

后面一个问题我根本无法回答

我提的问题不在色域是否缩小吧,引用一下之前发言:”继续的问题,苹果色域在校色后依然介于srgb跟argb之间,并基本覆盖前者,是否表明近期的苹果设备未受此种色域缩小的影响?“——疑点在于苹果设备在校色后色域依然刚好覆盖srgb,此时那些个老屏幕相比之下提供的额外色域否具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4-5-28 23:28
我提的问题不在色域是否缩小吧,引用一下之前发言:”继续的问题,苹果色域在校色后依然介于srgb跟argb之间 ...

不100%覆盖sRGB都是扯谈

你色域再大都没用

你显示设备再专业都没用

就一个不是100%覆盖sRGB

导致你观看片子的时候某些颜色不能正确显示

===========================================

当然有价值,以下几个例子

1.有更大的色域让你缩,不至于缩到不能覆盖100%覆盖sRGB

2.能显示更多的色彩数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对于苹果大部分无法选择LUT的显示设备来说没什么价值,自己靠光度计和第三方软件在OSX下压缩色域是很难准确的,和标准不符的多余色彩数量也是没有意义的。
“广色域”显示器的意义在于让你有各种选择去匹配目标色域,如果只是普通用途,一台100%准确覆盖sRGB的显示器是首选,不需要多也不需要少,校色损失的色域其实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有错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might 发表于 2014-5-29 07:24
所谓的srgb,是一个20年前制定的、针对crt、打印机的色彩标准,它的亮度标准是80cd/m2。
关于色彩标准的研 ...

实际就是不按这个标准调,预览就各种出错。

不管你是把照片晒出来还是打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ight 发表于 2014-5-29 07:56
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就算是一坨屎,内容输出者也得遵守

但是作为普通用户、作为受众,肯定应该根据自 ...

现行标准一般是 120 的亮度。

另外不懂你最后一句话,两者为何是递进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眼睛收货”的自己开心就好。
只是正常环境下的桌面显示器就别用几百cd/m2的亮度了,对自己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31 01:39 , Processed in 0.13156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