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24

引用第78楼john于2012-11-29 19:19发表的:

没有纠错机制就要黑,你先去把CD黑一百遍吧…… images/back.gif

我当然黑CD啊,理论上RIP出来的都比在CD盘上播放的效果好,要那塑料片有毛用啊。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25

引用第79楼f3uki于2012-11-29 19:23发表的:

是啊,高采样率有什么用呢,如果器材能够把CD回放到近似SACD的水平 images/back.gif

可惜连SACD人类都听不出来啊,真悲剧啊。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26

所谓高采样,只是留给录音和后期编辑制作中的余量,对于最终输出没有任何影响。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连这都要反对那就没天理了。

AAC作为有损格式,显然不能作为录音素材,但是却支持96KHZ采样率,简直不知所云。

有损格式做高采样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LAME MP3没支持96KHZ,真有人以为他们做不出来么。哼哼。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19:26

引用第76楼Jet.Black于2012-11-29 19:06发表的:

大师,我黑的就是ALAC的文件格式。

大苹果ALAC无视业界惯例没有内部纠错机制。不该黑么? images/back.gif

请先分清楚纠错与校验的区别,笑话说多了就不好笑了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28

引用第83楼f3uki于2012-11-29 19:26发表的:

请先分清楚纠错与校验的区别,笑话说多了就不好笑了 images/back.gif

哎呀,说错啦,是校验啊,你看看,大师别放心上。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30

所以采样率的问题还有什么疑问么,超过20KHZ,人是绝对不可能听到的。

30年前飞利浦的工程师真是高瞻远瞩啊。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19:30

引用第82楼Jet.Black于2012-11-29 19:26发表的:
所谓高采样,只是留给录音和后期编辑制作中的余量,对于最终输出没有任何影响。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连这都要反对那就没天理了。

AAC作为有损格式,显然不能作为录音素材,但是却支持96KHZ采样率,简直不知所云。
....... images/back.gif

这个余量是给什么留的,建议先补习一下数字信号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34

引用第86楼f3uki于2012-11-29 19:30发表的:

这个余量是给什么留的,建议先补习一下数字信号 images/back.gif

大师啊,这些和数字信号没关系啊,这是编辑和剪接。

余量是留给损失的精度的,把可能的噪音推向不可闻的频率范文,音频的处理又不只是数字信号,你把那些复杂算法都扔哪去了?

并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回放高采样的音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捡了芝麻扔了西瓜是大师的风格么?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19:35

引用第85楼Jet.Black于2012-11-29 19:30发表的:
所以采样率的问题还有什么疑问么,超过20KHZ,人是绝对不可能听到的。

30年前飞利浦的工程师真是高瞻远瞩啊。 images/back.gif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KHz,为什么CD采样率是44.1KHz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42

引用第88楼f3uki于2012-11-29 19:35发表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KHz,为什么CD采样率是44.1KHz images/back.gif

建议大师复习数字信号处理。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44

30年前飞利浦的工程师认为人耳的极限是15KHZ,理论上给到22.1KHz,实际给到20KHZ已经很给人类面子了。

komaki 发表于 2012-11-29 19:48

引用第88楼f3uki于2012-11-29 19:35发表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KHz,为什么CD采样率是44.1KHz images/back.gif



喷了,你是认真还是开玩笑的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49

引用第91楼komaki于2012-11-29 19:48发表的:



喷了,你是认真还是开玩笑的 images/back.gif

我猜他一贯都是很认真的。

patchper 发表于 2012-11-29 19:51

引用第88楼f3uki于2012-11-29 19:35发表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KHz,为什么CD采样率是44.1KHz images/back.gif

虽然我对Jet.Black的语气非常不爽,但是我真的能够理解他不想与一个连这都不知道的人讨论数字音频的心情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51

引用第88楼f3uki于2012-11-29 19:35发表的: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耳的听力上限是20KHz,为什么CD采样率是44.1KHz images/back.gif

我说大师啊,您饶了我吧,
真正该复习数字信号处理的不是我是您啊。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53

引用第93楼patchper于2012-11-29 19:51发表的  :

虽然我对Jet.Black的语气非常不爽,但是我真的能够理解他不想与一个连这都不知道的人讨论数字音频的心情 images/back.gif


Jet.Black听起来不习惯,别的地方大家都叫我黑飞机。

komaki 发表于 2012-11-29 19:56

我觉得高频采样对于做后期的还是有必要的

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初值变化,经过一系列函数处理之后都有成为巨大失真的可能
所以音源能多精确就要多精确

回放就算了【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19:58

引用第96楼komaki于2012-11-29 19:56发表的:
我觉得高频采样对于做后期的还是有必要的

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初值变化,经过一系列函数处理之后都有成为巨大失真的可能
所以音源能多精确就要多精确

....... images/back.gif


引用第54楼Jet.Black于2012-11-29 15:08发表的:

我没转移话题,高采样率只对录音和后期处理的中间步骤有意义。对最终输出没有任何意义。 images/back.gif



对啊对啊,一点都没错,我好几页前就强调过好几遍了。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06

引用第94楼Jet.Black于2012-11-29 19:51发表的:

我说大师啊,您饶了我吧,
真正该复习数字信号处理的不是我是您啊。

images/back.gif

如果连续信号的频率在某一带宽内,并且采样频率高于信号带宽的一倍,那么采样样本包含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我们为什么不用40KHz的采样率呢?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11

引用第96楼komaki于2012-11-29 19:56发表的  :
我觉得高频采样对于做后期的还是有必要的

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初值变化,经过一系列函数处理之后都有成为巨大失真的可能
所以音源能多精确就要多精确

....... images/back.gif

你不觉得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时钟精度一定,采样率越高误差越大么?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0:12

引用第98楼f3uki于2012-11-29 20:06发表的:

如果连续信号的频率在某一带宽内,并且采样频率高于信号带宽的一倍,那么采样样本包含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我们为什么不用40KHz的采样率呢? images/back.gif

您学会恩奎斯特定理了?

但是只学会这个,数字信号处理还没过关啊。

因为44.1KHZ一半是22KHZ只是连续正弦波的理论值。

飞利浦工程师把有效的音频频率上限定到了20KHZ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13

引用第100楼Jet.Black于2012-11-29 20:12发表的  :

您学会恩奎斯特定理了?

但是只学会这个,数字信号处理还没过关啊。

....... images/back.gif

呵呵,剩下的2050Hz干什么了呢?

顺便那叫奈奎斯特定理

何边杨 发表于 2012-11-29 20:16

引用第15楼Jet.Black于2012-11-29 13:15发表的:
另外JPG比MP3更古老,不也活的好好的。

最该死的是ALAC images/back.gif

听说GIF更古老,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嘛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0:16

引用第101楼f3uki于2012-11-29 20:13发表的:

呵呵,剩下的2050Hz干什么了呢? images/back.gif


大家啊,我受不了了,谁爱和f3uki大师继续纠缠就继续吧

patchper 发表于 2012-11-29 20:18

引用第101楼f3uki于2012-11-29 20:13发表的:

呵呵,剩下的2050Hz干什么了呢?

顺便那叫奈奎斯特定理 images/back.gif

把你原来的问题输入google,第八个答案,对,就是人人那个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0:18

引用第101楼f3uki于2012-11-29 20:13发表的:

呵呵,剩下的2050Hz干什么了呢?

顺便那叫奈奎斯特定理 images/back.gif


大师您把NYQUIST翻译的信达雅啊!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22

引用第103楼Jet.Black于2012-11-29 20:16发表的:


大家啊,我受不了了,谁爱和f3uki大师继续纠缠就继续吧 images/back.gif

44.1KHz采样率2050Hz的带宽余量即便是对于现在的滤波器也不是很宽裕,对于专业器材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普通的回放设备其实并不够用

chillicez 发表于 2012-11-29 20:23

引用第101楼f3uki于2012-11-29 20:13发表的:

呵呵,剩下的2050Hz干什么了呢?

顺便那叫奈奎斯特定理 images/back.gif

我破处区来得少,阁下是真不懂,还是在撩Jet.Black啊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27

引用第104楼patchper于2012-11-29 20:18发表的:

把你原来的问题输入google,第八个答案,对,就是人人那个 images/back.gif

远离民科

patchper 发表于 2012-11-29 20:32

引用第108楼f3uki于2012-11-29 20:27发表的:

远离民科 images/back.gif

我好心给你找了个你看得懂的
结果你还是看不懂
那这个如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ct_Disc#44.1_kHz_sample_rate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37

引用第109楼patchper于2012-11-29 20:32发表的:

我好心给你找了个你看得懂的
结果你还是看不懂
那这个如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ct_Disc#44.1_kHz_sample_rate images/back.gif

这和高采样率的意义没什么关系

patchper 发表于 2012-11-29 20:42

引用第110楼f3uki于2012-11-29 20:37发表的:

这和高采样率的意义没什么关系 images/back.gif

所以说我为什么要和一个连CD采样率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的人讨论数字音频?
我只是一个来科普的过路人罢了

f3uki 发表于 2012-11-29 20:52

引用第111楼patchper于2012-11-29 20:42发表的  :

所以说我为什么要和一个连CD采样率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的人讨论数字音频?
我只是一个来科普的过路人罢了 images/back.gif

............我不觉得这贴有多难懂

高采样率在录音中流行的原因是降低了对LPF的要求,这对回放设备而言是一样的

xhghost 发表于 2012-11-29 21:28

绝种好男人 发表于 2012-11-29 22:59

f3uki说的很对啦,要不然很多DAC为啥把输入的44.1K信号升频到88.2k甚至176.4k再进行数模转换,厂商可不是吃多了撑着才这么做的。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3:05

引用第114楼绝种好男人于2012-11-29 22:59发表的:
f3uki说的很对啦,要不然很多DAC为啥把输入的44.1K信号升频到88.2k甚至176.4k再进行数模转换,厂商可不是吃多了撑着才这么做的。 images/back.gif

他倒是说的哪怕有一丁点正确的地方么?

吃撑的厂家而且是吃撑的厂家很少见么?

也太小瞧厂家的能力了。

绝种好男人 发表于 2012-11-29 23:20

引用第115楼Jet.Black于2012-11-29 23:05发表的:

他倒是说的哪怕有一丁点正确的地方么?

吃撑的厂家而且是 吃撑的厂家很少见么?

....... images/back.gif


厂商只会为了提高利润或者降低成本才去,oversampling是为了降低LPF制作成本才的,如果源文件就是高采样那么DAC厂商就不用了。
关于oversampling可参考ADI的说法   http://www.analog.com/static/imported-files/tutorials/MT-017.pdf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3:23

引用第116楼绝种好男人于2012-11-29 23:20发表的:


厂商只会为了提高利润或者降低成本才去,oversampling是为了降低LPF制作成本才的,如果源文件就是高采样那么DAC厂商就不用了。
关于oversampling可参考ADI的说法   http://www.analog.com/static/imported-files/tutorials/MT-017.pdf

....... images/back.gif

f3uki 的马甲?吃的姿势都一样

你倒是说说采样率和LPF啥关系。

哪个东西上没有LPF?

Jet.Black 发表于 2012-11-29 23:25

我来说真实的原因

厂家如果只造44.1KHZ 16BIT的解码器,猜猜看,玄学家会买账么。

绝种好男人 发表于 2012-11-29 23:27

引用第117楼Jet.Black于2012-11-29 23:23发表的:

f3uki 的马甲?吃的姿势都一样

你倒是说说采样率和LPF啥关系。

....... images/back.gif


我不是谁的马甲,劝你看完那个pdf在来喷吧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mp3怎么还不死 壮哉我大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