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1-19 13:25
崛起在我这跌得也挺狠,挺多细节按不住。
星穿是前期很多场景异常牛逼,最后收尾一下子大崩盘了。 ...
开场很科幻,结局很唯心
韩子 发表于 2019-11-19 13:26
其实我觉得讨论宝莲灯的时候也不能忽略“逼格”,这东西说起来飘渺虚幻但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那种模仿迪 ...
“仙人”题材缺“仙”气在风格定位上就是致命的失败啊
当时看宝莲灯和花木兰的感官差不了多少都是求着家长带去二刷的,记忆中大屏幕体验还是很精彩!
本帖最后由 C.W.Nimitz 于 2019-11-18 21:43 编辑
韩子 发表于 2019-11-18 21:26
其实我觉得讨论宝莲灯的时候也不能忽略“逼格”,这东西说起来飘渺虚幻但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那种模仿迪 ...
那是你个人感觉。
我当年在电影院看《宝莲灯》的时候可没觉出来没有逼格。逼格是个很主观的玩意。一部分人现在再回去看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也会觉得土,但有的人觉得这就是大巧不工,不会过时。
我觉得《宝莲灯》在制作设计上并没有硬伤。如果有人就是觉得中国神话土那没辙。
不是顶尖的就是垃圾,这口嗨逻辑也是神奇。说来说去这片都算过得去的,考虑到国内条件算不容易了,算不上批倒斗臭的烂片。
当时国内的市场土壤没法供养以前的艺术模式。
还有说“大部分时候维持在(国产)TV作画的档次”,不知道是谁记忆出错,小时候看有点嫌幼稚,但作画没啥毛病,一般国产tv作画可没这个好。
实际上你要看你的动画电影针对什么样的市场。如果国内搞迪斯尼那一套也可以,但是你质量能不能跟迪斯尼看齐呢。不行的话还有华纳那一套可以搞,漫改之后tv转剧场版。群体就固定为动漫小圈子了。你要跟日本看齐,也行,但是你要有一定的社会认同度,前期你要先做tv动画把人气搞起来。但是你tv动画的制作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认同度的高低。那问题来了,你要做电影还是要做电影市场。
飞霞精灵 发表于 2019-11-18 21:25
崛起在我这跌得也挺狠,挺多细节按不住。
星穿是前期很多场景异常牛逼,最后收尾一下子大崩盘了。 ...
星穿唯一牛逼的地方是几个星球的设计和黑洞。剧情实际上是那套小清新小家子气的玩意。
对食物短缺的描述就是种地被烧再也没得种了,这所谓科幻并没有硬到哪去。
C.W.Nimitz 发表于 2019-11-19 13:41
那是你个人感觉。
我当年在电影院看《宝莲灯》的时候可没觉出来没有逼格。逼格是个很主观的玩意。 ...
土的是人设,对比西岳木偶版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不愧是婆罗门。。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没什么案可翻啊,以前得风评也是歌好听片子一般啊。
评价的标准又不是只有普罗大众喜欢这一条,要普罗大众一定喜欢av不就是最好的艺术品。
—— 来自 HUAWEI ASK-AL00x,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本帖最后由 nanoka111 于 2019-11-19 14:54 编辑
说起刊物我曾记得在书店里看过一本评论动画的书,内容是数篇对有关日本和国产动画电影的评论文章,从《千与千寻》开始,以《宝莲灯》结束。
这本书对动画内容各项都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对《宝莲灯》这部的评论总体来说是比较失望和遗憾的,不过也对动画内的几处亮点做了肯定。这本书我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得到了,早年我在网上搜到过的一篇《千与千寻》的评论文章就是出自这本书。
当然这本书作者的倾向性也是很明显的,比如说瞧不起迪士尼动画。
博尔赫斯 发表于 2019-11-19 14:16
鬼才记得啊,我只记得出版单位是北影动画学院,编写人是北影的老师,名字很长,也许是老师私人编写?格式 ...
我怀疑你说的很可能就是我当年在书店看到过的那本动画鉴赏书……
博尔赫斯 发表于 2019-11-19 13:15
普通观众当年看的作品,你要说院线,狮子王在95年票价10块钱一张的条件下能卖到4000多万。非院线渠道,大 ...
狮子王可是花大力气宣发的,迪士尼为了中国市场费了老大力气。看了迪士尼,看不下宝莲灯,从没有听过这种评价,观众那么挑剔,电影院早可以关门了。当年日式除了宫崎骏真是小圈子中的小圈子,而且你不觉得大友克洋押井守对当时大部分观众太晦涩了,极不看好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