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8-5-16
|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5-7-27 13:16 编辑
感谢高清版分流,对比了下,比之前网上流传的版本实在好太多了。这漫画画面对作品影响太大了,强烈建议看过之前电子版的人重新看一遍CC的高清版,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
————————————————————————————————————
大概一周前漫区有人发帖说《孤高之人》完结了,以前偶尔也听到有人提过这漫画,于是找了电子版看了两卷。后果是第二天就上淘宝找艾伦·李订了全套港版,昨天和今天花了两个晚上一口气看完,整个人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被震傻了。
我看过的好漫画一般可以分两类:看完后大呼好看过瘾的以及看完后让人长舒一口气继而言语不能的。前者一般一年能碰到一两部,比如今年补完的《蜥蜴骑士和惑星公主》和《神龙之谜》,去年补完的《医龙》,还在追的《姊嫁物语》和《三月的狮子》,后者则要好几年才能有机会碰到一部,比如《火鸟》、《三个阿道夫》、《横滨购物纪行》、《海兽之子》和《浪客行》(后面两个都算半部,因为都还没出完),而毫无疑问《孤高之人》在后者中也算是佼佼者。这漫画牛逼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细致到变态的登山细节刻画(之前看过的《神之山岭》细节也算细致了,但还是比不上这部),比如各种人物出色的刻画,比如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真要铺开来说一大堆,我就只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那就是坂本真一对于漫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尝试。
我自己一直觉得好的小说是能够打通读者的五感,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即所谓的“通感”,而《孤高之人》则向我证明了好的漫画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坂本真一在16卷的扉页上这么写道:“从某个时期开始,我不再使用拟声字。如果说漫画是一项分格的艺术,那么应该就光靠图画和节奏,就能让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真实的声音。我相信如果能做到这点,漫画就能成为世界的语言。”坂本在这部漫画里展现了他自己对漫画艺术的理解,很多人对《百年孤独》的评价是看过之后豁然开朗才发现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写。也许是我漫画看得少,我在看过《孤高之人》后同样才发现原来漫画是可以这么画的。孤高之人越到后期无字的内容越多,完完全全依靠画面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印象很深刻的是文太郎从头到尾被画成怪兽的那一话,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和异类感不用一个字就让人打心底里感受到。而在攀登K2的《交欢》那一话,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字没有的跨页大幅分镜,那种直指心底的画面力量绝对是超乎想象的震撼。但这并不意味着坂本对文字力量的轻视,新美拓死前的那段“夜鹰”的旁白(应该是出自宫泽贤治的童话)的冲击力和最后一话神来之笔的Amazing Grace,这两处配合分镜我看完之后几乎有种想要嘶吼痛哭的冲动。
此外坂本在叙事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各种插叙和倒叙,虽然有时让人看得有些时空混乱,但整体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自己表达能力不好,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个意思:赶快去看《孤高之人》,绝对能让你对漫画的表现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部漫画前我的语言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如果日本漫画评价艺术性的话,那么孤高之人绝对是属于金字塔尖的那少数几部。另外推荐最后一卷可以拿Beethoven - Symphonie n°7 en ré majeur, op. 92 - II. Allegretto当BGM,效果加成极大。
说了这么多赞美之词,再说说我的一些抱怨;1.文化传信你丫太不专业了,最后一卷N多文字印反是怎么回事?太破坏心情了。2.我对宫本和白井夕实这两个前期主要角色的后期堕落情节非常非常不满,不是对堕落不满,而是对作者完全没有交待他们为什么变成这样子感到不满。尤其是宫本,明明前期一个攀登热血少年,为什么就成了这德行了?在这样一部注重人物刻画的作品里,作者却完全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我觉得起码要给一个类似黑泽这样的黑历史才说得过去啊。3.目前始终没有比较高素质的扫图版,曾找到过一个140多MB的第一卷扫图,但后续就没了,网上流传的扫图太过泛白,画面上很多地方细节都没了,尤其是对这种非常强调画面表现力的作品来说是挺伤的,我也是因此才直接买的实体书看。强烈建议有能力的直接买实体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