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7-12-24
|
原帖由 Cyro 于 2008-2-10 12:06 发表 
连DA转换芯片和解压缩都分不清楚的人还来战?
你知道什么是DA转换吗?
DA转换只能由硬件完成,电脑的DA转换由声卡芯片完成就像你说的MP3里面的解码芯片,这当然会影响音质
MP3软件就是解压缩软件,如果有音质区别唯一的可 ...
抱歉,先前弄错了
不过MP3和一般压缩文件不同
播放MP3应该是先解码成PCM,然后通过DAC转换为模拟信号
但是MP3不是无损压缩,如果是APE的话那没问题,但是MP3转换成PCM的时候,因为MP3保留的音频信息并不完整,所以有一个\\\"猜测\\\"的过程,而不同的算法,就会导致\\\"猜测\\\"结果的略微不同
比如KENWOOD的MP3上宣传的SUPREME EX功能,就是在解MP3码的时候,采用了特殊的\\\"猜测\\\"方法,\\\"猜测\\\"出更多原本在MP3文件中被去掉的高频信息,使播放MP3的音质更好
这就类似数码照片插值放大,是根据周边象素,色温,对比度,等等很多信息来\\\"猜测\\\"出更大的图片,而不同的算法插出来的大图片质量也不一样
------------------------------------------
MP3和WMA等的音乐数据根据压缩16kHz以上的高音域成分被丢失了。根据这个声音的进深感被丢失,音源本来的声音场被损坏。健伍原创的频带插值技术「Supreme EX(sapurimuEX)」,根据独自的算法推定这个被失掉了的音域成分,与以前类型(到22kHz插值)插值不能的到44.1kHz为止的音域对应了。由于WAV和Kenwood Lossless的非压缩数据在眼前也象演奏着一样的现实的声音再现。

----------------------------------------------------------------------------
另外,还真被你前面言中了,USB确实有JITTER,能影响音质
-------------------------------------
首先根据相关测试,USB总线在传输数据时会添加额外的jitter,如下的眼图:

高传输率所引起的jitter成为了更大的障碍。从传输端到接受端,可以看到整个眼图变得模糊,并且“眼睛”开始闭合。
根据IBM Research的Jim Wright的研究结果,USB总线引入的jitter,至少是其他总线——串行、并行和PCI的两倍。(But the jitter in USB interfaces was also much higher than the older interfaces--about twice as high),由此可见USB总线对于音频实在是个糟糕的选择,或者是成本的妥协。(该文登载在鼎鼎大名的专业杂志MIX上,Insider Audio专栏,2001年1月)。
[ 本帖最后由 ces777 于 2008-2-10 12: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