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召唤师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2
|
(1)“不过我还是要说只要宏观物体做出超光速的运动就必然打破因果,因为光速就是因影响到果的速度,而因与果也是所谓的“时间”这个幻觉。”
很多因果性理论以及历史上的因果理论都和时间无关。在莱布尼茨的理论中,物理因果关系奠基在初始力之上,初始力则奠基在单子的本质中。因果性的基础在于个体实体或单子的本质,该本质与时间毫无关系。或者,根据Lewis等理论家,因果性可以还原为事件间的反事实性依赖关系(counterfactual dependence),A因致(cause)B当且仅当倘若A没有发生B也不发生并且两者处于处于一个反事实性依赖关系的链条中。这个解释的最终目的是把因果性还原为纯粹物理的事项。一个因果判断(A因致B)的使之真者(truth maker)是一个与我们宇宙接近的物理可能世界。改因果理论也不依赖于时间关系(反事实因果性入门的介绍参Loux, Metaphysics: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中可能世界与因果性部分;牛津导论系列的Causation: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多世界线不是时间穿梭而是跨世界跳跃。换言之,多世界线是不同世界之间的跳跃,而不是时间跳跃。
然后,根据David Lewis的观点,单世界线跳跃也不会有什么逻辑矛盾。以祖父悖论为例,Lewis认为穿越时间是可能的,但它不意味着改变过去也是可能的。鉴于杀死祖父会引发矛盾,一旦穿越者要去杀死自己的祖父,都会存在某种原因阻止他的行为,比如枪出了问题,或者脚下有香蕉皮。
除祖父悖论外,时间穿越还有其他的悖论。一者是数目同一性悖论(the paradox of numerical identity)。X穿越到5年前,在那个时间上存在两个X。由于数目同一性,年轻的X与年长的X是数目同一的个体。根据莱布尼茨定律(Indiscernibility of Identicals,同一者的不可区别性),倘若两个X是同一的,则年轻X与年长X的属性完全一致。由于俩者存在属性差别,所以两者不是同一个体——这里同数目同一的假定矛盾,故而存在矛盾。另一者是因果环问题(causal loop)。X从2019穿越到1999年,告诉小时候的自己制造时间机器的方法。到了2019年,X长大造出时间机器,又穿越回去……为什么19年的X知道制造时间机器的知识?因为1999年的他有这个知识。为什么1999年的他知道?因为2019年的他知道。时间机器知识来源的解释便形成了一个环,这样我们就没法解释时间机器的知识从何而来。
针对同一性问题,Lewis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四维主义。根据此理论,人并非是三维存在,而是四维存在。一个人是他/她所有时刻的集合,那个时刻的他/她则这个人的人格片段。人格片段之间彼此属性相异;但就它们共同属于一个人格集合而言,它们又满足了数目同一性:换言之,它们是(属于)一个个体。在一个时间点同时出现的两个X尽管属性不同,但是作为两个相异的人格片段,两者都属于同一个体,故而不引发数目同一性悖论。(分存论/四维主义可参Sider的four-dimensionalism)另外,Lewis的四维主义也可以用来解释忒修斯之船的问题,这里不详述。
至于因果环问题,Lewis认为此问题并非悖论,只是吊诡罢了。人们不能解释发生在物理世界中的一切,一些事实需被当作无法进一步解释的基础事实(unexplainable brute facts)。那么,在上述案例中,时间知识的来源问题便成了无法解释的事情。一旦你接受“时间机器知识是无来源的”(类似于接受“世界存在”而是要求解释“为什么有而不是无”),这里就没什么悖论可言了。
很多人都不接受Lewis的主张。比如,四维主义蕴含永恒主义的时间观(即,过去、现在、将来都同样真实,具有相同的本体论地位),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种时间理论。四维主义也有其他的问题,比如个人片段的个体化问题。然后,他对因果环问题的回应让人觉得他在回避问题。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