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召唤师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2
|
发表于 2018-5-21 0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几句吐槽:
(1)话语权只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会这么想可能是因为我不怎么追捧知乎的高手和B站的UP主的缘故吧(也关注不多)。重要的是这些评论是否能够改善一般观众的品鉴力。何谓改善品鉴力?一个在直觉上就分不清好片和烂片的,品鉴力是难以改善的:你不能给一个不懂英语的人讲述什么是典雅的英语。批评的目标对象应该是哪些积累一定看片量的人,这些人缺乏合适的方式去表述自己的想法,也缺乏精读、细读的技艺。以小说为例子,一般读者是很难注意到小说叙述方式的变迁,更难注意到叙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感觉变化;而文学批评则让人注意到那些精微之处。而好的ACG评论也该如此。
(2)依然以文学批评为例子。一些生搬硬套理论的评论往往没什么启发性。真正的高手是让你看不出明显理论的痕迹,这样的评论才是从作品的细节出发,而非从一个外在于作品的特定立场出发。20世纪以前的大多评论家就不用什么理论,奥登、艾略特这样的作家评论家也不依赖什么欧陆哲学理论。
(3)在科学哲学的讨论中,最没价值的也许就是从社会学角度批评科学真理性的。而这类批评往往基于非常粗糙的知识论假定。这不意味着知识社会学是无意义的事业,知识社会学批评需要弄清楚它所处理的问题边界在哪里。如果说知识社会学关心知识活动中权力的运作,知识论则关心合理性、真假之类的议题。权力运作的分析不能取代后者。况且即便科学活动本身受一些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也不能推论说,这些意识形态能够决定结果,更不能推论说科学命题没有真理性(Kitcher, 1993)。
同理,对审美活动的社会要素分析不能替代审美分析本身。即便审美判断受社会要素影响,也不能立即推论说:审美判断完全由社会意识形态决定,它没有独立于社会要素的标准。批评的一个目的就是去接近和澄清这一标准。故而,遵循一些批评家—他们认为文学批评不应附丽于社会理论,而应该把审美批评放在中心—我觉得ACG批评应少谈权力之类的社会理论概念,而专注那些作品细节。
(4)以上都基于一个假定:ACG批评有个有价值的、比较严肃的事情……而事实上,嗯,看个动画而已,何必花精力去考虑那些有的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