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27|回复: 56

[原创]:论“空中楼阁”的合理性----审视高达的种种科学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6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一段时间,一些朋友总抱着这样的看光去审视高达,感觉一部动画而已,没什么可去和它认真,并且抛出了在伪科学上下功夫就是浪费时间的论调。在这里本人证明,高达是作为一部动画存在的,但是它在日本昌盛25年,而又在比邻的我国越发火热,从这点来看,我们就不能简简单单的把其当作一部普普通通的动画来看了。论文化上值得研究,论BANDAI打的经济战值得研究,还有就是,如果细致研究过高达的(包括物理,化学,人文,生物)朋友都应该知道,高达在科学上值得研究。
一、最基础原理上的合理性:
这个问题看来是老掉牙的问题,而又是讲到高达不得不提的尖锐问题,因为“ミノフスキ`粒子”(米诺夫斯基粒子)毕竟是高达根本科学理论假想的物,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确切地说,比质子、中子更小的粒子(但是有新消息,中微子发现,核融合试验成功,但是融合炉还未能小型化)人类还没有发现,所以当今定义为不存在。但是,是否存在那种粒子还是未知领域,人们没发现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这是合理性之一。
二、M粒子理论应用上的可实施性
既然作者定义了一种超现实理论,那它是否真的拥有可实施性,则值得讨论。经过多年的论证与补充,作者在最初提出的理论逐渐得到了完善,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已成为高达世界中的永恒定律,就如同“勾股定理”一样,成为公理。理论符合量子力学原理,符合化学原理。
在这里援引《C槭骏ンダムMS大图鉴2003》的官方提供的原理作为依据。


《C槭骏ンダムMS大图鉴2003》第5页
翻译:
宇宙世纪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和核融合。各殖民地在最初时,生活上使用的是太阳能发电,但是太空开发上则需要使用独立的核融合炉。
核融合反应是用在破坏性放射性物质使核子分裂,产生环保型能源,但是在核融合反应时会产生放射线,所以必须做好防护准备,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建立大规模的相关设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炉的运转已经很稳定,但其外表还是很笨重。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出现,使核融合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U.C.0074年,开始开发米诺夫斯基型热核反应炉,大大提高了原有核融合路的稳定性,使高效率、高输出、小型化得以实现。而且宇航船也尽可能去搭载,使之尽可能小型化。
以前去木星的往返时间识别确定的,燃料氦气3能够稳定供给,没必要认为是米诺夫斯基型热核反应炉的快速发展。这种融合炉内部等离子的控制和放射线的阻挡,是利用特殊粒子形成类似的氯化钠分子的立方晶格,从核融合反应生成热和电力。就好像是太阳在身边似的。实际上,按照热核融合炉的完成,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人类总算是掌握了核融合的技术了。
但是,本来在太空殖民地生活所需的能源应该是太阳能发电。但人类仍会掌握其他的能源。
这个技术是在side3被使用,使在圆柱殖民地的内壁全部居住,建造成封闭型殖民地。随着相关理论的成立,研发出新的材料,又产生出其他的技术。比如,能够使用强大的能源系统的武器,以及制造独立拥有能源的宇宙战舰。


《C槭骏ンダムMS大图鉴2003》第6页
翻译:
右上文字:
米诺夫斯基粒子(即下简称M粒子),静止质量为零,而当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粒子间会产生T(タウ)force(力)的排斥力,在空间上形成看不见的粒子散布区域。在这区域内微波、超长波,以及电磁波会受到严重的干扰,连集成电路也受影响,密度高的话系统会完全失效。M粒子的存在是T.Y.米诺夫斯基博士在研发热核反应炉的实践中被发现和证明。他根据M粒子的存在和新的测量标准,统一了存在于自然界的四种力(重力,电磁力,强力,弱力),总结出大一统的理论。M粒子的发现和应用强烈的冲击了物理体系,宇宙世纪的科学技术被完全的逆转了。M粒子技术更多地被用在军事上,可以说米诺夫斯基物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对军事产品的研发。但如果没有side3吉恩公国支持的话,米诺夫斯基不可能发现M粒子的,更别提开发应用技术。
中间图片文字:
战舰装备的米加粒子炮与机动战士配备的光束来福枪的比较图。以前的米加粒子炮,即使以前使用率低,战舰也必须装备上,但与CAP能量系统相比,为了减小体积,并拥有原来的威力,因此,战舰与装了同等威力的光束炮的机动战士都可以。
左下文字:
米加粒子炮是在U.C.0070年开发出来的。它的原理是根据由M粒子构成的立方晶格别压缩,使正负粒子相互结合,在收缩情况下射出。M粒子在转换成百万粒子是其一部分质量转换为运动能。在Id防御力场汇集发射出。米加粒子炮的能量会转换率很高,是当时レ`ザ`炮的4倍,与荷电粒子炮相比,有不受磁场影响的优势。
米诺夫斯基的设计,I防御力场和通常的空间不一样,它很难融进水、大地、金属和碳元素等导电性物质里。总之,在靠近海面和陆地的低高度充满了M粒子。如果再它上防一导体的话,立方晶格会产生排斥力,好像在无重力状况下飘浮起来的一样。例如在突然进入大气层时,变热的气体形成等离子,散布的M粒子在飞船与等离子之间被挤压,因为热与冲击使船身第一保护。

三、无重力下机动性成立的可能性
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论在无重力状态下得到了完全应用,因此“AMBAC机动”为宇宙军充分应有。


《C槭骏ンダムMS大图鉴2003》第7页

翻译:
AMBAC是指通过能动质量移动的自动姿态控制,是不消耗燃料的,是进行方向转换,必须使用起飞加速器,因此,在高机动战斗时,马上就能把推进剂使用没了,AMBAC通过活动具有某种程度质量的可动肢体,控制机体旋转力矩。当然,加速和制动时需要的推进剂,可是能绝对的节省。

四、粒子战斗武器的应用可是实施性

上面已经叙述了米加粒子炮的工作原理,作为新型战斗武器的光束来福枪就是小型化了的米加粒子炮。
但是最为粒子武器理论,其科学依据已经在当代有所依据,由于激光的出现,令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这种可能在未来出现的战斗兵器的基本原理
以下为简化了的激光原理:
按照原子的量子理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种跃迁过程.原来处于低能态E1的原子,受到频率为V的光照射,若满足hV=E2-E1,原子就有可能吸收发向高能态E2跃迁,这种过程称为受激吸收,或称原子的光激发.处于高能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在没有外界的作用下,激发态原子会自动向低能态跃迁并发射出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就是上面的公式,这叫自发辐射.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来实现放大的光,在光和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时,存在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3种月钱过程.从光的放大作用来说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是互相矛盾的.光通过物质是光子数增加还是减少,取决哪个过程占优势,这有取决于高,低能态的原子数.要似的高能态原子数大于低能台.这种分布于正常分布相反,称为离子数布居反转分布,简称粒子数反转,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要实现那中情况,首先要有能实现的物质,称为激活介质,这种物质必须有适当的能级结构,其次必须从外界输入能量,是有多的原子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态,这个能量供应叫做激励.方法有光激励,气体放电激励,化学激励和核能激励.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但有些物质存在比一般激发态稳定多的能级,这种受激状态叫做亚稳态.一般来说那些物质有三能级系统和4能级系统.我们就看三能级的,比较好解释.E1为基态,E3为激发态,E2为亚稳态.激励能源把E1上的原子抽(跃迁)到E3上去,原子通过碰撞把能量转移给晶格无辐射的跃迁到E2上,由于E2的原子寿命比较长.由于E2原子寿命比较长,这样使E2状态的原子不断增加,而E1不断减少,这就使原子数反转.如果这时候有1满足条件的外来光子射入,就会使得受激辐射占优势而产生光放大,工作物质产生光放大后不可能得到方向性和单色性很好的激光,这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可以通过辐射回到基态.初始诱发工作物质原子发生受激辐射的光子来源于自发辐射,而原子的自发辐射是随机的,这样的光子激励下发生的辐射也是随机的,这样似的频率传播防线都是不相关的也是随机的.要使方向和频率都一样的光子有最优越的条件产生光放大,就要用光学谐振腔,最常用的光学腔是在工作物质两端放置一对互相平行的反射镜,其中一个是全反射,一个是部分反射,使得偏离腔轴线方向运动的光子直接逸出腔外,只有沿轴线方向的光子在腔内来回反射,产生连锁式光放大,在一定条件写,从部分反射镜射出很强的光束,这就是激光.
而光束来福枪只不过是将重金属粒子用I防御力场束缚,然后发射出去。由于具有高热能和粒子内部强大的作用力,再加上发射时极高的速度,对没有特殊防御(I力场)涂装或者发生器的物体在瞬间便可以贯穿。是战场上强大的威慑性武器。

五、人类进化学说

高达中出现的NEW TYPE(以后简称NT)也是生物学最新人类进化理论的一个展现。人类世界逐渐趋向“无”的境界。所谓“无”有多种阶段。
1.人类发明语言以后,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用声音来传达到信息已经是最快的交流方式,但是人们又不断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受到文化与个人能力上的差异,语言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一个人的所想。又因为人类的脑功能开发的现状,此类研究的生物学家们大胆的推想,人类脑进化的下一目标,就是“意识交流”。意识交流不是不可能的,在生物界领域,科学者们研究了关于心灵感应的领域。特别是有血缘关系人们的情况。母子或母女本一体,而后分之,研究此两种人的意识交流是有一定参考性的。再者就是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卵子分裂出来的两个受精卵其DNA序列出奇的相似,因此两者的原始行为方式应该是共通的,所以在思想意识上的相互了解,在潜意识中有可能达到“互通有无”。这就是意识交流的推想。人们束缚在重力状态下,就向往着宇宙那个更广阔的空间,并且在重力状态下不可实现的理论都可在太空中得以实现。(这里顺便提一下,高达尼姆合金,在无重力状态下钛合金提炼时沉淀的杂质和大大减小,能提炼出98%-99%的高密度钛合金,这就是高达尼姆合金的可实现性)谁又会得知人类在太空当中会有什么进化呢?
2.人类的超自然存在。人类的肉体会逐步虚无化,这是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也就是以意识流的状态生存。那就是人类的最终进化形态,无须肉体的束缚,可以用我国的一句古语来描述,那就是“天人合一”。
综上两种理论,NT的最基本出现理论就得以成立了。

总之,高达世界的理论虽是空中楼阁,但是都能在世间找到相应的现实依据。人类的发展很多都得益于人们自由的意识想象,有想法才会有发展。今天的伪非,有可能就等于明日的真理。一部作品的存在自由它存在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现在的存在形态就忽视它的可研究性。不要只以为娱乐就是玩闹,人类社会逐步向永久学习型社会迈进,任何事物都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希望大家不要落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m]999[/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2-2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在沙子上的城堡再豪华漂亮也会被海浪无情的摧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上也许人类外形是最完美的,不过宇宙中绝对不是,所以我们需要变形功能,哪怕是最简易的
这图贴几遍了?

当然,像T1000那样的更好……

至于人类进化么,宇宙和地球不同环境下进化的人类也许会有分歧,三维空间内也许最后就是成数据流了(也许我们本来就是……),不过经过一定时间后总会将所有平行宇宙凝聚成一点而进入更高维的宇宙重新膨胀

另外致楼上的,不是只有海边才会有沙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去年出的那本阿纳海母什么什么月刊第100期还是900期的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翻译得不够好,不如直接看日文汉字来得明白……
最初由 ntlv0 发表
[B]地球上也许人类外形是最完美的,不过宇宙中绝对不是,所以我们需要变形功能,哪怕是最简易的
这图贴几遍了?

当然,像T1000那样的更好……

至于人类进化么,宇宙和地球不同环境下进化的人类也许会有分歧,三维空间内也许最后就是成数据流了(也许我们本来就是……),不过经过一定时间后总会将所有平行宇宙凝聚成一点而进入更高维的宇宙重新膨胀

另外致楼上的,不是只有海边才会有沙子的... [/B]

话是这么说,但如果要以数据流形式存在下去,就必然要解决一个数据载体的问题:
首先该载体必须是活性可擦写的,否则无法形成意识或最低程度的智能处理能力――以人类现在创造过的所有智能范例来看,“智能”的物质基盘必须具备数据交换及根据条件擦写功能。石头上刻上再多数据也无法形成数据处理能力,而在半导体上只要几十K就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数据管理系统――所以大自然首先演化出了活性蛋白处理系统,然后由活性蛋白处理系统才衍生出了半导体处理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地球的自然环境下可以存在能作为“智能”的物质基盘的高分子蛋白质,却不存在可作为“智能”物质基盘的硅晶体(半导体芯片都是加工出来的)。事实证明,在地表基本上不具备“现成的”纯数据流载体(现有形式是将数据储存于化学构架中)。
如果要建立一个让“纯数据流”能得以存在的环境,方法有二:1、人工建立大型硅晶矩阵。2、寻找由大量纯硅晶构成的星球。
其中方法二的随机成分太强,难以实现。方法一虽然切实可行,但该矩阵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物理维护的问题――即不能让宇宙和它自身产生的熵破坏其有序性。而涉及到物理维护,数据流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借助物理手段――即人类在绝大多数进化为数据流后,仍然必须保留少数有物质外壳的“守望者”以维护自身存在的物质环境……当然,如果有那么一个宇宙,存在着完全不受空间限制的数据储存、交换环境,那根本就不会有“生物”,而是一上来就是纯数据流了……



我TM说这么多,真有些糊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么……号称是真实系

其实也有不少奇怪的东西

本身18米的机械站在地上能不把地面压个大坑就够奇迹的了

也不说驾驶员如何用几个把手踏板做出那么丰富的动作

高达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现实非现实的设定

已经不是几本大图鉴就能自圆其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死线 发表
[B]老实说,翻译得不够好,不如直接看日文汉字来得明白……[/B]

枉费人家一番苦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ntlv0 发表
[B]枉费人家一番苦心 [/B]

……


例如在突然进入大气层时,变热的气体形成等离子,散布的M粒子在飞船与等离子之间被挤压,因为热与冲击使船身第一保护。

(日语盲自己YY版)
所以,这个特征可以在大气圈突入时得以利用。突入时由于大气受热形成的等离子体是导电体,(船体)前方散布的M离子会被压缩在船体和等离子(大气)之间,(使)船体得到对(大气的)高热与冲击的隔离保护。


苦心是要感谢的,不足是要指出的。我们总不能在“词霸流翻译”中阅读吧……



算了,反正本贱人嘴里从不吐象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长远一点,还是那句话,不是只有海边才会有沙子
所谓“数据”是广义的,不是只有存在于硅结构中的才能叫做数据,数据可以存在于固体中,液体中,气体中,思想中……就像电波,或者就是电波……所以我们在三维世界中的最终形态是……幽灵?反正最后会变得到处都是……
希腊神话中是这样说的,地神盖亚生天神乌拉努斯,两者交配而生众神,我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人要超越人,机器要超越机器,人将成为机器,机器将成为人,两者交融而万物归一(或者说归0……),进入下一阶段(维度?)继续发展……

其实我想说,我就是那跑题专家呀(~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高达么……号称是真实系

其实也有不少奇怪的东西

本身18米的机械站在地上能不把地面压个大坑就够奇迹的了

也不说驾驶员如何用几个把手踏板做出那么丰富的动作

高达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现实非现实的设定

已经不是几本大图鉴就能自圆其说了... [/B]
说话也别光凭自己想象,稍微靠点谱好吧

“本身18米的机械站在地上能不把地面压个大坑就够奇迹的了”
――把重量除一下脚底面积就知道,MS比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小多了

“也不说驾驶员如何用几个把手踏板做出那么丰富的动作”
――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john 发表
[B]说话也别光凭自己想象,稍微靠点谱好吧[/B]


好啊,关于压强倒是列个数据出来啊

以那种抗弹性能,合成材料做出那么大的机体又重量很轻是吧……

电脑先进到什么程度?驾驶员扳个把手就自动上去判断位置下刀了么?那全自动好了,还要什么驾驶员

以MS对资源的消耗,同样的东西造多少特装机械出来,搭载的武器和作战能力比个人型大家伙强不只一倍

即使是真实系动画也有不真实的一面,只管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

非要自圆其说自己找罪受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ntlv0 发表
[B]想长远一点,还是那句话,不是只有海边才会有沙子
所谓“数据”是广义的,不是只有存在于硅结构中的才能叫做数据,数据可以存在于固体中,液体中,气体中,思想中……就像电波,或者就是电波……所以我们在三维世界中的最终形态是……幽灵?反正最后会变得到处都是……
希腊神话中是这样说的,地神盖亚生天神乌拉努斯,两者交配而生众神,我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人要超越人,机器要超越机器,人将成为机器,机器将成为人,两者交融而万物归一(或者说归0……),进入下一阶段(维度?)继续发展……

其实我想说,我就是那跑题专家呀(... [/B]
幽灵也必须在鬼宅或坟地中才出现那……如果是电波的话,有类似硅晶一样的东西将起记录起来并反复播放同时根据外界的回波刷写内容的话那就及可能诞生智能,相反如果是传播过去就过去不留任何痕迹的话那就只是电波。光也是数据,但无法为任何没有感光系统的任何有机或无机体职能提供数据便是如此……数据不进行记录,智能的产生基本就是不可能……

话回到前面,如果我们都变成了幽灵(数据体),但如果我们都不想变成又瞎又聋又健忘和死了没两样的幽灵,环境就必须慎重选择……传播的途径要便捷,储存的方式要可靠……

当然,如果从不断向外发射数据并不断接收外部数据同时自身进行有规则活动的角度来说,恒星就极有可能是智能体,而星云则更有可能形成类似神经末梢的结构状态……但…………我说世界上有这么变着法骂自己是寄生虫的么…………


机器至今超越不了人的原因是机器都是人创造的,大猩猩决不可能做出电脑来……哪天机器抛开人自行进化了,人类社会离“动物园共和国”也就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好啊,关于压强倒是列个数据出来啊

以那种抗弹性能,合成材料做出那么大的机体又重量很轻是吧……

电脑先进到什么程度?驾驶员扳个把手就自动上去判断位置下刀了么?那全自动好了,还要什么驾驶员

以MS对资源的消耗,同样的东西造多少特装机械出来,搭载的武器和作战能力比个人型大家伙强不只一倍

即使是真实系动画也有不真实的一面,只管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

非要自圆其说自己找罪受而已... [/B]
电脑是难以对“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可攻击的和不该攻击的”这种抽象的东西做出适当判断来的……所以仍然要驾驶员,否则米国早让无人侦察机带枪了……

至于机器人的人形身材么……明明蜘蛛形无论负重还是灵活性都更有保证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电脑只是对姿态制御方面可以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判断并控制,真正的攻击与否还是要靠人来判断,我只是觉得本身对操作系统和动画表现上有些不严密,如一推杆加大推力翻转720度砍腿之类。当然这种严密对动画来说显得太严苛了

动画制作者依托现实但又不完全符合现实的设计正是我们享受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条腿、六条腿才是最高!

回想无线电收发装置的产生,从两平行板一线圈,逐渐扩大两板夹角和减少线圈匝数,最终简化为一根天线……
最终地球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载体(其实本来就是),像一台PC一般(其实本来就是)
游戏而已,那么认真干什么=。=

还有,我什么时候说机器要超越人了 一一;

人类自古就是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的确,电脑只是对姿态制御方面可以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判断并控制,真正的攻击与否还是要靠人来判断,我只是觉得本身对操作系统和动画表现上有些不严密,如一推杆加大推力翻转720度砍腿之类。当然这种严密对动画来说显得太严苛了

动画制作者依托现实但又不完全符合现实的设计正是我们享受的东西... [/B]
实现姿态控制恰恰是GUNDAM里电脑的最大功用……想想基拉小样在SEED里面将姿态控制程序改写了多少次,又改善了多少机动能力就知道了……

就算是现代的喷气战斗机,飞行员也不会将控制细微到每一个气动裙板和活动喷口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楼上所举我明白,电传操纵系统

战斗机的电传操作相对简单

我的意思是驾驶员要在拔枪射击整个动作中自己应该对操作杆做些什么
这种行动是否也应该有个系统,当然我也说了这属于过于严苛的要求

看到动画中五花8门的操作过程,姿势……容易形成驾驶员对机体操作很细致的错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格斗游戏玩的好的人真人格斗不一定好,信息传导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不是人人的反应像NT一般,不过若考虑神经连接……人类又要分成军用和其他用,真麻烦,统一改造完了……Matrix耶……
不过说回来,ALICE操纵S就像操纵自己的身体一般,我们还是发展电脑科技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八门么?只是完成一件事情的不同路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
高达们想说

当年造就我们是一群有着严格理性思维的物理学家
他们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个小小的科学假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是,楼上所举我明白,电传操纵系统

战斗机的电传操作相对简单

我的意思是驾驶员要在拔枪射击整个动作中自己应该对操作杆做些什么
这种行动是否也应该有个系统,当然我也说了这属于过于严苛的要求

看到动画中五花8门的操作过程,姿势……容易形成驾驶员对机体操作很细致的错觉... [/B]
每个人的动作习惯不一样,操作过于细微反而会把多余动作也带进来……到时候是驾驶员去适应操作程序而不是相反,否则临时替换一下机体就该出大事了,机体送到后不分发给每个人做三天两夜的调整也该出大事了……

至于拔枪后的火控,应该说基本上除了扳机什么都不用按也不允许按(涉及机体重心保持)……夏亚不是说了么,以高达的射击精确度想命中人体是极其困难的。要有了手动微调看他还敢这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动微调是存在的,见08MS第8集

只按开火键的话那么拉出来的瞄准镜也可以不要了

而且以机器人的手指头去扣扳机是否也会影响瞄准精度而不如直接电信号发火


PS:俺们这样讨论好象有点偏执狂的意思……不过我喜欢

管他的,既然YY就YY倒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叫伪科学,这叫幻想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SEED系列果然索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好啊,关于压强倒是列个数据出来啊

以那种抗弹性能,合成材料做出那么大的机体又重量很轻是吧……

电脑先进到什么程度?驾驶员扳个把手就自动上去判断位置下刀了么?那全自动好了,还要什么驾驶员

以MS对资源的消耗,同样的东西造多少特装机械出来,搭载的武器和作战能力比个人型大家伙强不只一倍

即使是真实系动画也有不真实的一面,只管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

非要自圆其说自己找罪受而已... [/B]
非要扯是吧

挑战者主战坦克履带接地面积大约10平方米,战斗全重62.5吨
扎古双脚接地面积大约25平方米,战斗全重73.3吨
自己去算哪个东西会陷到地里去

玩游戏靠一只手柄都能对MS操作得七七八八,驾驶舱那么大个地方操作台MS有什么不可想象的么

所谓真实系动画片里面出现不能解释的理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非要在没毛病的地方挑刺算什么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john 发表
[B]非要扯是吧[/B]


坦克接地面积是一定的,MS前进时接地面积不会变化么?

游戏是游戏,这里说的是真正MS类东西现实操作的可能性

我挑刺么?

论坛是拿来干什么的,谁也没说自己说的是完全正确的非要对方接受

一口一个扯怎么看你也不像是来讨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坦克接地面积是一定的,MS前进时接地面积不会变化么?

游戏是游戏,这里说的是真正MS类东西现实操作的可能性

我挑刺么?

论坛是拿来干什么的,谁也没说自己说的是完全正确的非要对方接受

一口一个扯怎么看你也不像是来讨论的... [/B]
坦克接地面积就一定了么,翻山越岭只用到大半履带面积的时候多了
MS所谓接地面积的变化,最多也就是抬起只脚

至于操作,都说了有样东西叫电脑
通过电脑定义动作并组合,最终的人机界面就可以做得简单明了

象接地压强这种数据摆在面前的东西有什么好讨论的,讨论就能改变客观事实了么
实实在在的数据放在那里,多少年来非要有那么些人凭一张嘴就“MS走起来会陷到地里去”,我说要骂一样东西的时候也拜托自己先了解了再骂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强这种东西就不说了,我也不是学理科的,什么抬起只脚时会怎么样等细节越想越没边

若是那造MS的东西做坦克,坦克也可以轻的如皮卡一般了  技术力啊~

不好意思,小时候军事杂志看多了,思维跟不上看高达起家的

坦白说很不喜欢你说话的语气

机器人做出那么华丽的动作,动画片里看看也就够了,我也没说不能接受真实系里出现不能现实解释的事

在你看来我是要骂一样东西的时候没了解了再骂的小白,而且在“骂”高达这东西,那便是随便你怎么理解了

跟你也没有多说的必要,您便继续“走到哪里战到哪里”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人型机器人,是仿生学

然而,做MS是去打仗的
说到这人型机器人打仗,很好玩是吗
先不说其科学性
死命用科学去伪装一部上也产品,是为了更好的打入市场
而有人,死命要去证实其合理性置于现实使用
感觉很好?满足自己的幻想而已

就好比课本上的鲁迅文章,句句含义深刻,需要如何如何解释
你们要骂
置于高达科学性,又何尝不是这样
你们却要赞

不要拿到现实中来讨论,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人形机器人打仗是因为在米氏粒子的影响下常规兵器都不能发挥太大作用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范志毅. 发表
[B]制造人形机器人打仗是因为在米氏粒子的影响下常规兵器都不能发挥太大作用的关系 [/B]


所以说
这是自圆其说
和现实没关系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懂了最最关键的一句:
最初由 Sangria 发表
[B]若是那造MS的东西做坦克,坦克也可以轻的如皮卡一般了... [/B]


是啊,那还要造MS作甚?直接造6脚坦克便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置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一下版主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死线 发表
[B]每个人的动作习惯不一样,操作过于细微反而会把多余动作也带进来……到时候是驾驶员去适应操作程序而不是相反,否则临时替换一下机体就该出大事了,机体送到后不分发给每个人做三天两夜的调整也... [/B]


想起Turn A里某红眼蚂蚱的招牌动作:

扯袖口……[m]http://www.stage1st.com/bbs/images/bao/002.gif[/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高达和EVA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6 19:37 , Processed in 0.16104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