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片
华语第一动漫论坛——你坛——一直流行一种"诗学"的动画评论方法。这种方法以“屎片”为关键词,以“盖棺定论”为主要目的,以一种叫“节奏”的观影效果为手段,对一系列的动画扣上恶评的帽子。
其受害者有王冠、有革命机、有舰娘、有天龙舞等等,最近的一个,也是热度比较大的一个便是夏洛特了。其受到的常见的批评有,节奏混乱,男主傻逼,不治好眼睛是喂屎等等等等。给出这种批评时,S1ER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喂屎”。今天我们就从“喂屎”入手,分析一下在华语第一动漫论坛风靡的“屎片论”
动画诗学
首先,很明显地,这个词是我自造的。那么,进入正题,在你坛盛行的“屎片论”,在评论解读作品时,集中表现出一些规律。
1、关注作品内部,认为作品需要自洽,作品需要自己完整解释自己。
2、以一个已经验证的或假定已经存在的结果或效果(即观影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喂屎、节奏混乱等)为起点,探讨其是怎么形成的。
3、在讨论形成的原因时,经常将其归咎于作者,并有着典型的作者权威崇拜
这种,重点关注文本内部,研究效果形成过程的解读,在文学理论中,我们一般称其为“诗学的”。
针对这种讨论和评论作品的倾向,我觉得“屎片论”有点脏,应该起一个漂亮点的名字,因此我们便称其为“动画诗学”吧。
“喂屎”的两个方面
喂屎,这个词,我们可以解释成,被灌输以令观众厌恶的事物,在以剧情展开论天下的你坛,这里的事物,我们认定是剧情展开,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
被灌输以令观众厌恶的事物,我们应该都能看出,包含了两个要点,第一个是“被动”、能动性的问题;第二个,我们与其往小里讲说是剧情,不如说是“角色的选择”,剧情,都是建立在角色的一个个行动上的。而对角色的选择产生厌恶,我们则可以定性为是“角色与观众在重要剧情转折点上的分歧”。如此整理之后,所谓的喂屎,比如说舰娘三话的沉船,夏洛特最终话中男主放弃治疗眼睛等,都可以归纳成以上两点。同时。正如我们上面说到的S1er有着典型的作者权威崇拜,往往在角色与观众产生了分歧时,这种分歧就会被放大成脚本家与观众的分歧,上面两个例子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说到:“诗歌艺术的诀窍在于一种克服我们心中厌恶的技巧,这一技巧无疑与单一‘自我’与其他‘自我’之间的隔阂有关。”正如这句话所描述的,将厌恶感这种效果归结于作者在技巧上的缺乏,是你坛“动画诗学”的典型特征。
诗学模式与解释学模式
不过,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我并非在针对你坛“动画诗学”,诗学的解读有着诗学解读的作用,在批评作品时的的确确是有效的。我想说的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你坛目前唯“动画诗学”是瞻的风气必须得到反省。我们需要更为宽阔的批评视野。
解释学模式是在你坛不受欢迎的一种批评模式,比如,记忆中,在很久以前有个用女性主义分析花舞少女的贴。就没什么人问津,而屎片大楼关于节奏和吃屎的回帖却能盖上几百层。
解释学模式和诗学模式,是文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的区别。诗学模式是对已给定意义的形成进行探讨,证明哪些形式导致了这种效果,比如说,怎样的一种结尾更为合适,正是诗学模式的。而解释学模式刚好相反,他们从形式入手,力求获得更新更好,更多的解读(即意义)。
诗学模式的缺点非常明显,其首先就假定了一个唯一的意义(或者说结果),然后从这个意义(结果)去寻找原因,这种模式限制了作品的意义,限制了作品的可能性。
我认为,即使往小了讲,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在动漫中不断寻求快乐的人来说,限制作品可能性,也就是限制作品乐趣的行为,和追求乐趣的初心是相矛盾的。你坛“动画诗学”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果,便是在不断地批判作品的过程中,消磨掉了自己对动漫的热情,对业界的希望,最终导致脱宅。
导致脱宅?这么说来你坛说不定是拯救死宅于水深火热,令其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的话语第一希望论坛,然而脱宅了并不就等于你能找到女朋友。
以上胡话,回归正题。在这里我想要在你坛提倡解释学模式的动画批评。
相对于上面诗学模式的特点,解释学模式的特点,即认为文本是开放的,关注作品外部,以作品外部的额外语境来开拓作品解读的可能性
解释学模式本身还分为两种,一种是恢复解释学,一种是怀疑解释学,两者的不同在于“对作者权威的态度上”,前者相信并力图还原作者的原始语境,后者则力图揭示文本可能依赖的、尚未经过验证的假设。如上文提到的女性主义解读花舞少女就是一种典型的怀疑解释学。
解释学解读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你坛是怎样对“夏洛特最终话中男主放弃治疗眼睛夺回时空穿越能力”进行“动画诗学”批评的。
S1er在观影过程中,就是否治疗眼睛和角色之间产生了分歧,就作品内部而言,角色未能说服S1er,于是观影的S1er产生了厌恶感,并以这种直观自证的厌恶感为出发点,研讨其形成的原因。将其归咎为作者(脚本家)未能花费足够的笔墨在作品内部进行深入的描写。并以制作方关于“麻枝准脚本难以浓缩进13话”的推特等信息为辅助,证明这种厌恶感的“效果”来自叙事结构的混乱。然后大批麻子一番。
这种观点,其软肋很明显,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这种已经验证的效果(也就是厌恶感),是建立在作品自洽、自己完整解释自己的前提上的,是建立在只关注作品内部的前提上的。当我们以解释学模式解读时,从作品外的额外语境来解读男主的这一选择时,很有可能,我们就可以获得一种全新的解释,这种解释甚至可以说服观众,使观众不产生厌恶感,使“动画诗学”的前提——有且只有一个意义——完全崩溃。
光说不练假把戏,这里我们就从恢复解释学的角度解读一下放弃治疗眼睛这一情景。之所以采用恢复解释学而没有采用更为彻底的怀疑解释学方法,是考虑到S1er的作者权威崇拜难以在一时半会儿中纠正过来。所以采取了比较折中的方案。
我们在解释夏洛特时,需要额外的语境,在恢复解释学的前提下,这个额外的语境以作者为核心来选择的话,首当其冲的是AB,其次,我还想选择LB(以动画版为准)和麻枝准的最早的作品ONE作为辅助。
失败的循环者——从ONE、AB、LB到夏洛特
在麻枝准的作品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循环者寻求大团圆的世界线时,往往回以失败告终。
在ONE中,玩家诺不在故事早期就下定决心走一条路线,拒绝其他妹子专注一人,而是到处拈花惹草的话,便会被带进永恒的世界并被所有女主角所忘记——也就是BADEND。
在AB中,在死后世界获得了可以重来一次,甚至是无数次(这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循环)的机会,来填补生前的遗憾。然而遗憾的补完和完全消失是画上等号的,即使从生前的遗憾中获得了解脱,选择在死后世界获得永恒,也会被世界本身所吞噬消失。
在LB中,这是最接近大团圆的一个故事,然而即使理树拯救了所有的同伴,仍然解救不了EX里的沙耶。如果选择和沙耶的无限循环,就等同于放弃了现实里的同伴们。
在夏洛特中,男主的哥哥不断地循环,不惜牺牲自己的视力,失去了循环能力,建立起了保护超能力者的设施,看起来很接近完美的结局了,然而还是以失败告终。
东浩纪从游戏现实主义的角度讨论了ONE,认为ONE的永恒世界的设定是对美少女游戏本身的矛盾——“每条路线模拟纯爱”和“剧本分歧,能攻略多个女主角的系统”之间的矛盾——的一种回答。意在向故事的单一性回归,否定故事的多重性。
从以上的一些简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麻枝准的这种回答在夏洛特中也是有效的。选择一定伴随着失去。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的结局,在麻枝准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夏洛特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主要的循环者不是男主而是哥哥。如果说哥哥是之前所有故事的集合,是他们的象征的话,后于哥哥出生的男主,也就是夏洛特,本作的象征。男主拒绝治好眼睛或者说拒绝循环,而且还是并无多少纠结地,在很短的时间内下了决定。便体现了麻枝准的夏洛特(或者说男主)要超越哥哥,超越之前的作品,进一步拒绝循环,拒绝故事多重性的决心。
没错,治好眼睛的话,说不定,回到过去就能救到熊耳,但是这绝不是通向完美结局的阳光大道,完美的结局并不存在,只有接受失去,只有走好当下的路,才是我们的选择。
这便是麻枝准给我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