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怀旧] 国内最早在CCTV播放的多啦A梦翻译上算最好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mixyzai 发表于 2016-10-4 11:55
都在说这个机器猫没人说七龙珠吗?

最早90年代看的译名都是  卡卡罗特  贝吉塔 小林 短笛等等

兄台你把所谓的最早反过来了!!
格古洛、 比达、 无限、笛子魔童这批译名来自引进《龙珠》更早的香港地区,粤语译名。
相对地,从时间段上,卡卡罗特  贝吉塔 小林 短笛这批海南美术出版社的国内译名才是后来者,只不过你我身在大陆,80~90年代除部分华南区能够收看到香港电视的小朋友外,接触后者才会比前者早,然后先入为主地觉得一切与旧识佪异的都素什么鬼……

事实上,从龟仙人说过魔王的名字可爱这段剧情便可知,正因为是“笛子魔童”,才不如“短笛”突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4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SUNSUN 发表于 2016-10-4 13:48
大力水手是贵州配的.....忍者神龟有三个配音版本呢,有个就是辽艺里的人配的(87版蒋昌义配拉斐尔),至 ...

我没看过忍者神龟的辽艺版,只看过高全胜的广东草台版
大力水手有一版也是广东配得,妈了个蛋,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居然是高全胜那帮人,男的听着像太监,女的听着像大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4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SUNSUN 发表于 2016-10-4 14:16
海南好像是连载版刚到战短笛时候引进的,有不少内容不是单行本而是连载版里拆出来的,看后期的红封面版本 ...

是的,所以海南版早中期的还能看到优美的单行本分章页,后期战沙鲁时甚至连杂志连载时的跨页语都印上去了。同期地,翻译错误亦开始出现,可以看出明显工作者们换了,或失去了早前的用心,海南版更在布欧编时涨价……
时间段上,TVB龙珠一世的动画则是很早就放了,至少比大陆引进漫画要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ALENTR 发表于 2016-10-4 13:47
兄台你把所谓的最早反过来了!!
格古洛、 比达、 无限、笛子魔童这批译名来自引进《龙珠》更早的香港地 ...

所以说这帖子的标题是“国内”“最早”。

而且我百分百分肯定看到卡卡罗特贝吉塔这系列译名是95年之前我还在上小学,那个时候香港怎么都算不上国内。

至于动画片,机器猫人美版的正版漫画和cctv的动画都看过,七龙珠的动画到现在都没怎么看过,连oped都是在其他动画的neta里听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4 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play.163.com/special/jianzheng_57/

补充一点小知识,一些香港译名的起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ALENTR 发表于 2016-10-4 13:20
按邹灵访谈录,擎天柱补天士威震天通天晓爵士等比较重点商品的“八大金刚”是香港孩之宝代理商瑞记指定的 ...

孤陋寡闻了,不算金刚铁粉。所以没看过那篇访谈录。其实只是想表达那个年代译作中金刚绝对独树一帜。如此看来,孩之宝对自己家品牌形象的维护可真算得上是无微不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SUN 发表于 2016-10-4 11:35
辽艺搞电视剧已经是98年左右了,张大千当导演那会真人片接的不多(而且也没有电影的活) ...

辽译译制的动画片经常出神翻译,十二生肖守护神里面,邪魔猫斯塔,就是monster,魔神坛斗士里的妖邪,翻译成了尤家武士,忍者乱太郎,翻成尼家小子乱太郎。神龙丸还直接叫龙神马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1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一个机器猫,一个叮当猫,小时候特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SUN 发表于 2016-10-3 20:50
森林好小子也是本地化二次创作,机器猫那个至少意思都还是那个意思,不过后期配音演员自由发挥的感觉很明 ...

森林好小子哪里来的二次创作啊

主角国宝宪一 = けんいち = KENNICHI = 卡内奇
配角火堂害 = ひどう = HIDOU = 西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fei 发表于 2016-10-4 15:35
桑在日语具体哪方面
印象深有米莲吉纳斯与木崎卡姆林互称桑,君主及首领尊称似乎也这词 ...

“桑”应该是最普通的敬称吧
San さん,用于日常中的普通尊称,某某さん。
Kun くん,通常对于男性,一般场合,比较亲近。但是正式场合也是可以用于女性的。
Chan ちゃん,对于女孩,小孩或者喜欢而又无需尊敬的人,比如对于偶像,好友,都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唧唧歪歪八卦阵 发表于 2016-10-3 10:37
哆啦A梦是作者的意思这个不做讨论
其他的人名呢?的确是本地化了
但是要说是翻译得好……这个能叫翻译? ...

伸太翻成康夫不是信达雅?

大胖,大熊不够传神?

那个时代的翻译家水平我不觉得有什么好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唧唧歪歪八卦阵 发表于 2016-10-3 10:37
哆啦A梦是作者的意思这个不做讨论
其他的人名呢?的确是本地化了
但是要说是翻译得好……这个能叫翻译? ...

伸太翻成康夫不是信达雅?

大胖,大熊不够传神?

那个时代的翻译家水平我不觉得有什么好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菲德 发表于 2016-10-3 14:29
茁壮成长吧
所以叫大雄,雄起?猛长?

伸太翻成康夫我觉得是最贴切的,平安成长,主要心愿是平安,也符合那篇故事的立意。就是汉字字形变化有点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m99999 发表于 2016-10-5 00:33
伸太翻成康夫不是信达雅?

大胖,大熊不够传神?

题外,那个时候谁知道有天一叫康夫(福田)的也能做到首相的位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m99999 发表于 2016-10-5 00:35
伸太翻成康夫我觉得是最贴切的,平安成长,主要心愿是平安,也符合那篇故事的立意。就是汉字字形变化有点 ...

确实,康夫作为译名,在《我出生那一天》那一话里解说名字含义的时候是很贴切的。

而大雄这译名虽然也属于二次发挥的产物,却在官方统一译名时被采用,我猜可能跟这家伙的名字要放在每一部大长篇剧场版标题的开头有关。“大雄的XXX”作为标题听起来十分有气势,大概出版社是因为这一点从过去的那些名字里选了这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康夫”和“大雄”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字和“太”比较像。
这样原作经常玩的“のび太”错写成“のび犬”的梗就保留下来了。可能在考虑のび太的译名时,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m99999 发表于 2016-10-5 00:33
伸太翻成康夫不是信达雅?

大胖,大熊不够传神?

讲道理,人美前半机器猫的翻译现在是大学日语教师

老机器猫除了把酷い不分畛域的写成“太残酷了”,以及一些老梗把握不到,基本上没什么可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翻译是指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mixyzai 发表于 2016-10-4 14:46
所以说这帖子的标题是“国内”“最早”。

而且我百分百分肯定看到卡卡罗特贝吉塔这系列译名是95年之前我 ...


所以在下才强调了“80~90年代除部分华南区能够收看到香港电视的小朋友”
要知道,香港四基本电视台,可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华南区沿海城市落地,合法进行广播了——从此与华北区的小朋友代沟了起码20年……

至于地理与体制上香港算不算得上“国内”,这个问题在下恕不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fei 发表于 2016-10-4 15:49
猩猩队长比擎天圣合理(另外四字比三字更配合口型),圣=与大圣同为灵长类 ...

猩猩队长与擎天圣同为大陆版翻译,所不同在于前者为辽艺引进版权译名,后者早期不过是TF爱好者的坊间共识译名。
香港译名则是“奥迪姆”,音楷“柯柏文”,宿敌霸王龙则译为“麦卡顿(经常被出招打断)”,可以说不用等到火山飞船那集,香港观众便知道这厮属变形金刚了……

回说,哪怕是在国译版中,猩猩队长也试过被叫作“猩猩将军”,黄豹则“黄豹勇士”“豹司令(幸好这个译名多出于第二部)”,霸王龙“无敌龙”等同个角色几集不同名字的混乱,在能量变体事件后,“急先锋”“魔鬼”等新角色的译名风格又明显变得与前头不统一。
很长时间里,都感觉这般拍脑袋的角色名译制是对认真负责,赋予了角色国语生命力配音演员老师们的侮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xiv 发表于 2016-10-4 16:02
原文也就是匹克罗吧,没有魔童两个字,可不可爱也是叫笛子和短笛的区别,魔童更像是短笛出生时的看图说话 ...

所以笛子大魔王指杀武天老师的前代,笛子魔童为二代(动画版第三次比武大会前有很长一段的原创剧情,童年形象的笛子出场时间比漫画长得多,以示区分),TVB是把他们当一角两代对待的。
比克也是国译,最初不过是地方台的点播节目版本,后被沿用于国配动画(毕竟是最早的动画国配译名)。可见在那个年代,只要有点广播力度,便能辐射/误导一代人
另,关于“匹克罗”,确有部分盗贼漫画把其音译成“毕可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每周只放一集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pegasuspeng 发表于 2016-10-4 16:57
孤陋寡闻了,不算金刚铁粉。所以没看过那篇访谈录。其实只是想表达那个年代译作中金刚绝对独树一帜。如此 ...

邹灵访谈录在很多金刚粉的微博都不难搜到,直接度娘即可。

独树一帜是肯定的,毕竟是首部白送的独立长篇美国卡通(别提迪斯尼动画,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中央台儿童节目的附录,且规格上属短篇综合。其实同期赠送的还有美泰的希曼希瑞系列,可惜受TF影响,宣传力度有所压缩),上译之前根本没处理过这种“具个性的非人类角色”,很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幸好凭着深厚的配音功底与创作热情(这方面其实香港同行当年送了很多经验,可惜每逢谈起就会触及一些敏感神经,容易引战)成就了一部佳作。

孩之宝从来对自家品牌的经营无比上心,因为从他们向日本T社买下戴亚克隆及微星超人这两产品线开始,玩具生意人的眼光就告诉他们这系列绝对会爆红。所以TF死也要蹭上赠华娱乐的名单,进行名为动画故事,实为广告的头炮宣传


题外话:直至今天,仍有很多TF粉感性上难以接受为何G1这部佳作没能在日本造成如中国般的轰动——但在下相信S1坛友应该能理解个中原因。
先不说动画根本就是东映做的,玩具是河森(团队,不过此人现较具代表性)设计的这些老梗,光当年针对中国小朋友的那句最大卖点宣传语“随时变形状”,对打60年代便开始玩变形合体萝卜的11区而言,半点也不新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ALENTR 发表于 2016-10-6 12:42
所以在下才强调了“80~90年代除部分华南区能够收看到香港电视的小朋友”
要知道,香港四基本电视台,可 ...

华南沿海城市能合法看到电视的人口全国能有几个亿?

地理上划分,再怎么简单也不是华南区+华北区=全中国的。

香港不管怎么说,97年7月1日之前肯定不算中国国内地区或者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mixyzai 发表于 2016-10-6 13:51
华南沿海城市能合法看到电视的人口全国能有几个亿?

地理上划分,再怎么简单也不是华南区+华北区=全中国 ...

其实至今也不能说。
因为香港及澳门的地方电视台至今仍受着《境外媒体管制法》所规管,很难让人接受它属“国内电视台”……

至于电视问题则不必纠结,别说通过收看电视动画能否上亿了,中国的核心TF粉有否2000万(中国变盟的注册数)都很难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Nintendone 发表于 2016-10-3 13:59
多啦A梦是音译,阿蒙是截半音译,机器猫是看图说话,小叮当是截图说话

截图说话笑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8 21:45 , Processed in 0.09162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