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是个什么水平--感谢某君发出福利贴
以前看到个报导说是上海一角有个交换连环画的地儿,光顾的主要是中年大叔去年扫旧的时候翻出发黄的七剑下天山,还有解放军荡寇剿匪之类的连环画。带政治味道的连环画没什么意思,主角都是国字脸高大全,但是武侠类的还蛮好玩。还有讲山村寡妇的,人物画的很蛮有神。
连环画流行晚期的时候,好像和龙珠年代差不多吧,不过那时候没什么鉴赏力,哪个故事好看看哪个。
连环画干不过日本漫画,也许还是思路太窄,政治故事太多,不成气候。
不过客观的讲,中国连环画在最盛的时候,是当时的日本漫画差距有多大。
回 1楼(chinaacgman) 的帖子
加叔就分析过,小人书本质上还是传统书籍插画的衍生。一幅画需要配合文字等要素。整体上说与漫画不可比。但你要说画工的话,看看刚刚的链接即可 家里还收藏了不少,有旧的也有新版的,现在还有本杂志叫连环画报吧,好像长辈都认为现在新出的画功总体上和以前没法比感觉和现在意义上的动漫完全是两个概念了,不好比较 就流行程度而言,和现在小学生流行的其他任何东西都差不多,人人手上都会有那么几本,大家彼此互相交换或着一起看的情况时有发生
成套的就属于比较奢侈的高级品,基本上需要考100分大人才会给买,谁有一套就会被众人羡慕+乱借,最后整套书落得七零八落收集不齐的凄惨下场
就画工而言,走的大多是国画工笔的路子,每一副画面作画都十分精细,文字只是附带,所以每页画面里掺杂着大量的信息,完全是以“画”来和读者交流(富坚老贼这种文字派泪目了)。如果是国外的名著故事,作者还往往会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到画面中去,就这点而言,要远胜现在的大部分日本漫画。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没有扫描仪也没有电脑PS的年代,每一副连环画的画面就是作者们在等比例大小的纸张上画出来的!也就是说,在11区漫画家们已经很习惯在A2大小的纸张上画东西的时候,咱们们的连环画作者前辈还以搞微雕的手法在巴掌大的纸张上画出等同于一张A2纸信息量的东西…………
但因为多是仿照古典小说插图而作,所以缺少现代日本漫画中经常运用的诸如分镜、视角等原属于电影的表现手法。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很差(或着太强,达到山水画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连环画流行的末期,出现了将电视电影里的画面直接拍照下来再编辑成书的“摄影版”连环画。这些书里每一页的分镜构成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的日本漫画。这证明老一辈画家们并非没有运用分镜的天赋,纯粹就是没用过而已。 我们这叫小人书
说实话和日系相比很有自身的特色啊
故事感觉很多都是取材古代的才子佳人,侠客戎兵的故事 平田弘史一个人可以把连环画全秒了 我有个业余画国家的哥们,手里有本很厚的大开本,讲的就是画连环画和插画的作者和作品,当宝一样,从不外借。
从他的角度看,这个和浮世绘不一回事,浮世绘,特别是春宫图咱还是看过一些的。这些连环画,个别画的好的人物,有工笔画的范儿。
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连环画不可能每幅都保持工笔画的水准。而且带有政治味的连环画一般要画的精细的多。
连环画之所以不能像漫画那样发展起来,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引用第13楼rms117于2013-03-02 00:18发表的:
80-90年代因为经济关系 日漫题材很多都是下里巴人的水准 各种三俗擦边球恶搞 相对国内的连环画我只看过一本杂志有做专门的连载 题材很政治化 各种资源根本没得比 images/back.gif
也算是国情了吧,毕竟叫齐白石之流的人物去画高达也太违和了点。实际上第一批国人接触的日本漫画比起画工,还是故事的题材更吸引人 引用第6楼终极答案42于2013-03-01 23:58发表的:
就流行程度而言,和现在小学生流行的其他任何东西都差不多,人人手上都会有那么几本,大家彼此互相交换或着一起看的情况时有发生
成套的就属于比较奢侈的高级品,基本上需要考100分大人才会给买,谁有一套就会被众人羡慕+乱借,最后整套书落得七零八落收集不齐的凄惨下场
就画工而言,走的大多是国画工笔的路子,每一副画面作画都十分精细,文字只是附带,所以每页画面里掺杂着大量的信息,完全是以“画”来和读者交流(富坚老贼这种文字派泪目了)。如果是国外的名著故事,作者还往往会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到画面中去,就这点而言,要远胜现在的大部分日本漫画。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没有扫描仪也没有电脑PS的年代,每一副连环画的画面就是作者们在等比例大小的纸张上画出来的!也就是说,在11区漫画家们已经很习惯在A2大小的纸张上画东西的时候,咱们们的连环画作者前辈还以搞微雕的手法在巴掌大的纸张上画出等同于一张A2纸信息量的东西…………
但因为多是仿照古典小说插图而作,所以缺少现代日本漫画中经常运用的诸如分镜、视角等原属于电影的表现手法。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很差(或着太强,达到山水画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连环画流行的末期,出现了将电视电影里的画面直接拍照下来再编辑成书的“摄影版”连环画。这些书里每一页的分镜构成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的日本漫画。这证明老一辈画家们并非没有运用分镜的天赋,纯粹就是没用过而已。 images/back.gif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很牛的插画,这个和漫画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而且看过的小人书多为改编,剧情原创的似乎不多.
那个摄影连环画我得了一本«阿凡提»,感觉并不象说的那么神奇,因为是把电影的东西截下来放上去,连作画的功夫都省了.
有次在古玩市场看到本«伤逝»,绘者据说是名人物.不想花50元买下来,回头想想有点遗憾,那画工配上鲁迅小布尔乔维亚的句子,还挺有一番享受的. 引用第2楼哈里.谢顿于2013-03-01 23:45发表的 :
“画小人书比画国画还要难”
胡也佛、张令涛合作《杨家将》连环画的一页:杨七郎枪挑韩广
....... images/back.gif
哎呀这本真美
最近借着电影上映的机会接触了悲惨世界的连环画,张定华版的,真是惊为天人
但稍稍挖了一下,画得好的也不过是少数几个名家的感觉?
不过我几乎只关注了国外题材就是,走的都是钢笔画或是版画的风格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用力向下
http://tieba.baidu.com/p/2182181832
这篇文章的最后有讲到张老师在最新版中运用了很多新的表现方法,例如文字插入和形状不同的画框,听起来已经很先进了,不知道最终的效果是怎样的。 当年的小人书除了摄影版外画风大致有下面几种
工笔国画派,就是上面2L贴的那种
油画电影海报拍,没错,当年的电影院海报都是员工亲手画的
钢笔画派,18L那样的
漫画派,让人吃惊的是,这一派的画风已经非常近似于日本漫画,虽然人物大多还是Q版,但分镜、肢体语言等要素已经使用的很成熟,所以在连环画没落之后,还以画报连载的形式存在很久,直到11区漫画完全开始流行才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 我记得之前国内有人出过仿连环画的本子来着 我操那个悲惨世界超赞的,以前夜光杯上的漫画都收集起来了,现在都找不到了 还有笑面人 感觉这种画法的成本应该比日漫高多了吧…… 引用第24楼rubicon于2013-03-02 01:50发表的 :
还有笑面人 images/back.gif
张定华的那本?他的笑面人比悲惨世界还赞
再画个巴黎圣母院我的人生就圆满了(大概
确实很多画得好的作者,一查都是科班出身,现在搞油画去了,是哪哪哪的大师了
感谢楼下指点! 放现在很多连环画可能会归为所谓“绘本”
你想分高下就直说吧,多数连环画给今天观众看没有价值。当然脱开作品评价起来没意义,总之连环画不可能复活,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如今没人去发挥,因为时代原因曾经绘画水平出奇的高但是难以再现。
绘画水平就说几个大家都知道的:罗中立、陈丹青、陈逸飞、何多苓。当年连环画是拿全国美展上去评奖,加上四次全国连环画评奖,凡是留下名的作品你就挨个查吧,基本画家不是大牛也在美术界有一席之地。
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搞点工具书做了解
一本《全国一~四届连环画评奖获奖作品图录》
就是这个目录配封面图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29408/
麦荔红的《图说中国连环画》 爱问有下
还有本刊物《连环画艺术》40辑起有大量配图 孔网收藏网淘宝都可买到记得有一期我还扫过些图发nga了
《连环画报》这刊物还在,多数地方应该只能邮局订。
感兴趣的信息可到连趣作更多了解,找些图报。
http://www.mylhh.com/mylhhclub/forum.php
去年刚办过一次架上连环画邀请展,第二届,既然是“架上”和连环画关系就比较少了,倒是能欣赏连环画家作为画家的水平。第一届印了本小册子,参展作品收在了《连环画艺术》第40期里,第二届印了本画册,孔网有卖。
前年人美60周年展的时候连着美术馆拿了一堆原稿出来,有水平有代表性,没看过的可以看看连友的图报 http://www.mylhh.com/mylhhclu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2429&extra=&page=3 引用第2楼哈里.谢顿于2013-03-01 23:45发表的:
“画小人书比画国画还要难”
不少从事中西美术创作的画家,包括程十发、陆俨少、董天野、刘旦宅等,真心诚意改行创作连环画,提供人们娱乐和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 images/back.gif
另一个故事是,80~90年代很多画连环画和学连环画的,都跑去改行创作漫画了。一个是学连环画后来跑到日本混职业漫画圈的胡蓉,一个是当时已经是职业连环画作者的XX,忘名字了,当时在画王连载过他的原创,一个科幻故事,画工甩同期的小屁孩一大截。 引用第15楼宗吾于2013-03-02 00:32发表的 :
估计那些交换连换画的大叔是冲着看人物去的
。 images/back.gif
不是,是保值升值用的,和邮票、纪念章什么的一样,有专门的票友市场,如果保存很好的整套连环画能卖很高的加强,特别是长篇,比如四大名著题材的。 引用第28楼浅野一二0于2013-03-02 02:28发表的:
另一个故事是,80~90年代很多画连环画和学连环画的,都跑去改行创作漫画了。一个是学连环画后来跑到日本混职业漫画圈的胡蓉,一个是当时已经是职业连环画作者的XX,忘名字了,当时在画王连载过他的原创,一个科幻故事,画工甩同期的小屁孩一大截。 images/back.gif
连环画基本和漫画(连环漫画)是断层的,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两个领域几乎是没有交流,连环画常见的多样风格和技法漫画里基本完全见不到。
有个联系倒是很有趣,漫友老总金城,是画连环画的,5、6年前把自己的代表作《明姑娘》印了新版,做成了记事本/绘本式的一本书,找了漫画家写了些话。 引用第6楼终极答案42于2013-03-01 23:58发表的:
就流行程度而言,和现在小学生流行的其他任何东西都差不多,人人手上都会有那么几本,大家彼此互相交换或着一起看的情况时有发生
成套的就属于比较奢侈的高级品,基本上需要考100分大人才会给买,谁有一套就会被众人羡慕+乱借,最后整套书落得七零八落收集不齐的凄惨下场
就画工而言,走的大多是国画工笔的路子,每一副画面作画都十分精细,文字只是附带,所以每页画面里掺杂着大量的信息,完全是以“画”来和读者交流(富坚老贼这种文字派泪目了)。如果是国外的名著故事,作者还往往会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到画面中去,就这点而言,要远胜现在的大部分日本漫画。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没有扫描仪也没有电脑PS的年代,每一副连环画的画面就是作者们在等比例大小的纸张上画出来的!也就是说,在11区漫画家们已经很习惯在A2大小的纸张上画东西的时候,咱们们的连环画作者前辈还以搞微雕的手法在巴掌大的纸张上画出等同于一张A2纸信息量的东西…………
但因为多是仿照古典小说插图而作,所以缺少现代日本漫画中经常运用的诸如分镜、视角等原属于电影的表现手法。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很差(或着太强,达到山水画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连环画流行的末期,出现了将电视电影里的画面直接拍照下来再编辑成书的“摄影版”连环画。这些书里每一页的分镜构成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的日本漫画。这证明老一辈画家们并非没有运用分镜的天赋,纯粹就是没用过而已。 images/back.gif
绘本的分镜构成和漫画的分镜构成没有可比性吧 家裡以前有很多連環畫
楊家將、羅成、紅樓夢都是成套的 我看的都是我姥爷留下来的,七剑下天山、大西洋底来的人、薛刚反唐什么的。
不过现在都是收藏品了吧,零几年那会我去买漫画就看见店员训一个人:“不买别拿下来看这都是成套的收藏用的!” 引用第21楼cicicay于2013-03-02 01:42发表的:
我记得之前国内有人出过仿连环画的本子来着 images/back.gif
这个?
http://lain.bgm.tv/pic/photos/doujin/m/73/64/3422_LNMAA.jpg
http://doujin.bgm.tv/subject/3422 家里一套水浒传被熊孩子拿去玩了…… 画面很精美,就是一幅图配一段说明文字,版式太死板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