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2-19
|
引用第6楼终极答案42于2013-03-01 23:58发表的 :
就流行程度而言,和现在小学生流行的其他任何东西都差不多,人人手上都会有那么几本,大家彼此互相交换或着一起看的情况时有发生
成套的就属于比较奢侈的高级品,基本上需要考100分大人才会给买,谁有一套就会被众人羡慕+乱借,最后整套书落得七零八落收集不齐的凄惨下场
就画工而言,走的大多是国画工笔的路子,每一副画面作画都十分精细,文字只是附带,所以每页画面里掺杂着大量的信息,完全是以“画”来和读者交流(富坚老贼这种文字派泪目了)。如果是国外的名著故事,作者还往往会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到画面中去,就这点而言,要远胜现在的大部分日本漫画。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没有扫描仪也没有电脑PS的年代,每一副连环画的画面就是作者们在等比例大小的纸张上画出来的!也就是说,在11区漫画家们已经很习惯在A2大小的纸张上画东西的时候,咱们们的连环画作者前辈还以搞微雕的手法在巴掌大的纸张上画出等同于一张A2纸信息量的东西…………
但因为多是仿照古典小说插图而作,所以缺少现代日本漫画中经常运用的诸如分镜、视角等原属于电影的表现手法。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很差(或着太强,达到山水画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连环画流行的末期,出现了将电视电影里的画面直接拍照下来再编辑成书的“摄影版”连环画。这些书里每一页的分镜构成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的日本漫画。这证明老一辈画家们并非没有运用分镜的天赋,纯粹就是没用过而已。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很牛的插画,这个和漫画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而且看过的小人书多为改编,剧情原创的似乎不多.
那个摄影连环画我得了一本«阿凡提»,感觉并不象说的那么神奇,因为是把电影的东西截下来放上去,连作画的功夫都省了.
有次在古玩市场看到本«伤逝»,绘者据说是名人物.不想花50元买下来,回头想想有点遗憾,那画工配上鲁迅小布尔乔维亚的句子,还挺有一番享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