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W 发表于 2021-7-19 16:52

太太 发表于 2021-7-19 16:52

白金口袋 发表于 2021-7-19 16:49
这点确实,我也没想到翻大家感受的时候能看到一个扣帽子的戏精

你谁啊又没说你,别追着我了,帽子你自己带的,不关我事哦

thez 发表于 2021-7-19 16:57

在生死冲击面前,会产生怎样的极端想法都不奇怪,不理解就不理解,非觉得这种想法和情感不正常是不对的也太狭隘了

北山玖公 发表于 2021-7-19 16:59

要技术点的话,我看有些人还说了,这篇漫画里面的同镜头的客观画面的灭点都不是在角色身上的,稍微比角色高一点,时常将读者丢到画面外面作为单纯的第三者去看事情的发展,非常符合藤本自己比起角色对展开更重视的创作理论,不过绝妙的展开也反过来让角色更深入人心了。
而最有意思的是,我看了一下全篇这种的镜头,所有的灭点实际上是集中到最后一页被藤野贴在窗户上的四格漫画上的,比坐在桌子前面的藤野稍微高一点点,真正的将所有的中心放在了联系整篇剧情的那个四格漫画上。

chdhdhd 发表于 2021-7-19 17:00

虽然我想没人在乎我说的话,不过还是解释一下之前我的楼层的意思。因为直接在自己楼层反复修改过于虚伪,所以再单独发一层

藤本树作品我自己觉得看了还想看,但得知审美品味并不糟糕,且通常大多作品都喜欢的人格外不满,还是想找一下原因。
我的感觉是,如果他的作品中有造成不能共情的要素,那可能就是情感处理有种“被配置”的感觉,情绪渲染最终都是服务于“作品观感最好”这个目标的。
对我来说这有种恰到好处的精妙感,而且所有情绪反应也都合乎情理。但对部分感性的人来说,可能能感到某种失真感,所以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Quantum233 发表于 2021-7-19 17:03

话说小学阶段的新闻,最右的这些文字有什么特殊用意么?

Caa 发表于 2021-7-19 17:04

chdhdhd 发表于 2021-7-19 17:00
虽然我想没人在乎我说的话,不过还是解释一下之前我的楼层的意思。因为直接在自己楼层反复修改过于虚伪,所 ...

你说的是中文吗

Caa 发表于 2021-7-19 17:06

Quantum233 发表于 2021-7-19 17:03
话说小学阶段的新闻,最右的这些文字有什么特殊用意么?

这是小学生自己的报纸,那些字是侧版

JasonBourne 发表于 2021-7-19 17:09

本帖最后由 JasonBourne 于 2021-7-19 17:13 编辑

不应该用普通的朋友关系来理解那个自责
这两个人其实是一体两面,这种自责有一部分是对自己离开同伴(背离过往)的悔恨,说白了就是后悔没有珍惜朋友和过去

drilleye 发表于 2021-7-19 17:13

本帖最后由 drilleye 于 2021-7-19 17:15 编辑

阿萨托斯 发表于 2021-7-19 16:37
大佬们是从技术层面分析觉得优秀,但也没必要不让人从理性层面批评吧
这漫画是短篇,而且着重描写了小学 ...

将朋友的悲剧归在自己身上,这种做法其实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适当共情可以但有些人就是想表达自己的痛苦。
特别是日本推特,批判自己父母的推经常能得到大量共情,这些人不是受害者的也想成为受害者,无非是因为能得到来源复杂的心理快感。
那个broken mariko就很典型了,这些一看就是想大声申诉什么,但看完除了他很大声,其他的都是能理解但是想到作者这种潜在心理就无法共情。

ishikawa_k 发表于 2021-7-19 17:16

北山玖公 发表于 2021-7-19 14:10
藤野这人就是傲气特别足,之前没看见京本的画技的时候在哪里沾沾自喜“太忙啦,所以只用了五分钟画的漫画~ ...

也不对,你看京本离开后藤野的作品一直在11卷徘徊

煙空 发表于 2021-7-19 17:17

北山玖公 发表于 2021-7-19 14:10
藤野这人就是傲气特别足,之前没看见京本的画技的时候在哪里沾沾自喜“太忙啦,所以只用了五分钟画的漫画~ ...

開頭的小學生說藤野的運動神經很好也可以當運動員,平行世界可能是走了空手道選手路線

煙空 发表于 2021-7-19 17:20

ishikawa_k 发表于 2021-7-19 17:16
也不对,你看京本离开后藤野的作品一直在11卷徘徊

京本在連載之前就離開了,藤野一個人畫到11卷

所在彼方 发表于 2021-7-19 17:21

能画出这么纯洁美好的友谊,这个人一定没有朋友吧?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21-7-19 17:23

本帖最后由 一见大吉 于 2021-7-19 17:27 编辑

    很多人都在夸藤本的分镜,各种电影特色特写镜头就不说了,单独说说很多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流畅感”。
    我个人觉得这种流畅感是来自整篇高度一致的“从右往左叙事构图”。
    每段小剧情第一个开口的人的绝大多数在画面右侧,人物行动朝向大多数也是从右往左(按门铃、走路、执笔……),哪怕是制造悬念故意不给画面的主体也都放在右侧(显示京本死亡信息的电脑,屏幕另一条世界线的杀人犯出场)
    虽然说这种通过分镜构图来人为引导——令画面叙事逻辑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手段在漫画领域应该算一种基本功,不过藤本树在这方面真得强,梳理的非常细腻,完全不会给人错乱的感觉。(唯一例外是动作场面,这短篇就一个飞踢的场面,藤本树老是把挨揍的杀人犯放在右边,虽然用阴影处理但依然抢镜,本是高光的藤野kick莫名有一种《配角》里朱时茂的感觉)。
    故事本身非常非常王道,围绕着“漫画”讲叙了一段友情、努力、迷茫和重拾初心的故事。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走出去”和“看回来”。“走出来”这一部分,藤野线是不被亲朋好友的夸赞迷惑摆脱了童年时期的虚伪的“全能感”,京本则是克服社恐开始更加健全自主的生活;“看回来这部分”是两个平行世界线对照,一条线里藤野因为事件和好友京本天人永隔,打击过大准备封笔,另一条线则是京本因为事件和藤野开始有交集,之前学画学得整个人都麻了。
    look back让人唏嘘,除了大家提到的那些,也有看着背影追赶以及看看身后支持者这两层意思。京本记着藤野的话——“看着我的背影继续努力”,把藤野签名的半缠挂在门后时时鞭策自己,藤野也是因为有京本在背后不断支持鼓励才能在漫画家的路上不断走下去,这种相互支持相互追赶的友情真得打动人心。
   

turnyyy 发表于 2021-7-19 17:25

chdhdhd 发表于 2021-7-19 17:25

Caa 发表于 2021-7-19 17:04
你说的是中文吗

我只是废话比较多。没什么时间反复回帖。一次想说清楚会越说越乱
前面我还有一楼一起看可能能懂。

两楼的一句话版:
我知道审美正常的人也有不喜欢藤本情感描写的,可能因为他情感描写追求编排精妙,而非高度写实。

阿萨托斯 发表于 2021-7-19 17:26

BarryAllen 发表于 2021-7-19 17:28

本帖最后由 BarryAllen 于 2021-7-19 17:42 编辑

查克海耶斯 发表于 2021-7-19 15:15
巴尔干炮感受到了,但他不理解。过度强调理性意味着失去感受情绪的能力,这是一种感情缺失 ...
脱离语境考虑角色行为本质上属于没读懂作品的逻辑关联,这种关联的中间环节预设了基于作者自身经验的角色心智模型,他做出脱离语境的质疑无非源于作品预设的心智模型与自己的经验认知不符,而不是与真实的行为不符,所以这种质疑本身就不太符合前面讨论的对角色「理性」要求中的所谓「理性」,还是不要让这种滥用「理性」的说法继续下去了。
至于什么才算真实的行为,不如看看相关文章(Guilt in Bereavement: The Role of Self-Blame and Regret in Coping with Loss)对丧亲中自责的描述


People often wish that they could have done things differently following the death of a loved one; this can make them feel guilty. For example, bereaved persons may think that they should have done more to prevent the death or to have lived up to their own expectations in their prio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eceased (e.g., ).
人们常常在所爱的人去世后希望自己本能够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会让他们感到内疚。例如,失去亲人的人可能会认为他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来防止死亡,或者在他们与死者之前的关系中达到他们自己的期望(例如,)。
Guilt in the bereavement context has been defined as “a remorseful emotional reaction in bereavement, with recognition of having failed to live up to one's own inner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in relationship to the deceased and/or the death” (p. 166).
丧亲情况下的内疚被定义为“丧亲情况下的悔恨情绪反应,承认自己在与死者和/或死者的关系上没有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和期望” (p. 166)。
...
Self-blame in the bereavement literature usually refers to making self-attribution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death (e.g.,), and a sense of culpability due to failure to live up to standards of the deceased or one's self ,. Regret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general literature as involving painful thoughts and feelings about past actions and how one could have achieved a better outcome , and in the bereavement specific literature, as feelings associated with unfinished business with the deceased in general , or the perception that one could have done things differently . Accordingly, we define regret in the context of bereavement, as a negative emotion accompanied by the belief that one c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differently to bring about a more desirable outcome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ceased and/or the death-related events.
丧亲文献中的自责通常指的是对死亡原因的自我归因(例如,) ,以及由于未能达到死者或自己的标准而产生的罪责感。在一般文献中,后悔被确定为包含对过去行为的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一个人如何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在丧亲具体文献中,后悔被确定为一般与死者未完成的事情有关的感受 ,或者一个人本来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事的感觉。因此,我们将丧亲之痛定义为一种消极情绪,伴随着这样一种信念,即人们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在与死者的关系和/或与死亡有关的事件方面带来更理想的结果。
As evident from the above definitions, while self-blame stresse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ath, and implies accusation of oneself, regret in bereavement focuses more on possible better outcomes, without impaired sense of self. Negative cognition focused on oneself, as in self-blame, has been suggested to play a more detrimental role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 and adjustment in grief than negative perception of one's behaviour or the event per se, as in regret.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明显看出,自责强调对死亡的责任,意味着对自己的指责,丧亲的后悔更多地关注可能更好的结果,而没有损害自我意识。消极的认知集中在自己身上,比如自责,被认为在心理健康、悲伤调整方面比对自己的行为或事件本身的消极认知,比后悔,起着更有害的作用。

turnyyy 发表于 2021-7-19 17:29

人形灾害 发表于 2021-7-19 17:29

再翻了一遍,藤野说“都怪我当时画了漫画,带她走出了房间”的时候已经接近错乱,配合的画面是她痛苦扭曲的脸和回忆的蒙太奇。讽刺的是虽然说着痛苦的话语,回忆里夹着的却是两个人逛街的开心场面。

非想无量 发表于 2021-7-19 17:38

硬要挑刺的话,那就是故事有点简单,没有九曲十八弯的设计,不过这么个简单的故事,既能融入作者生平,又能映射真实事件,还埋了很多彩蛋,本身还很清新励志,各个层面上内涵都非常丰富,让故事的简单不是缺陷。藤本的很多作品都是,换个人画不能看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21-7-19 17:40

人形灾害 发表于 2021-7-19 17:29
再翻了一遍,藤野说“都怪我当时画了漫画,带她走出了房间”的时候已经接近错乱,配合的画面是她痛苦扭曲的 ...

这部分要参照另一个世界线京本的状态来看,京本没和藤野交朋友的那条线里,京本虽然还会去学画,但整个人都麻木了,屁点热情都没有。
实际上藤野和京本分道扬镳后也渐渐失去了创作热情,在这种心态下又遭受了好友去世的打击,与其说是接近错乱,不如说是“幸存者内疚”,将所有过错归咎于自己和漫画是一种很好理解的逃避借口与自我保护手段。

风速前进mo 发表于 2021-7-19 17:43

北山玖公 发表于 2021-7-19 14:10
藤野这人就是傲气特别足,之前没看见京本的画技的时候在哪里沾沾自喜“太忙啦,所以只用了五分钟画的漫画~ ...

肯定是扯淡啊,之前有人就说了,这一页和当初藤野说自己准备投漫画奖那一页的分镜是一样的。两个藤野都只是在面对京本时,说出了准备付出行动的谎言,这也暗示了即使两人在最开始没有相遇,也终究会走上一样的道路

一见大吉 发表于 2021-7-19 17:46

顺带一提。
无法理解“幸存者内疚”,并非所谓的“理性”,只是道德缺陷,仅此而已。

chdhdhd 发表于 2021-7-19 17:48

本帖最后由 chdhdhd 于 2021-7-19 18:14 编辑

阿萨托斯 发表于 2021-7-19 17:26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调动情绪的技法太精巧,以至于读者一旦意识到这些技巧,发觉自己的情绪都在作者设计之 ...
你的总结,跟我友人表达为何不能欣赏电锯人时的表达高度一致。
我自觉自己算理性型的人,但喜欢藤本。所以尝试这样猜测:可能藤本的作品风格,反而是不适合部分高度感性的人

OnlyW 发表于 2021-7-19 17:54

Quantum233 发表于 2021-7-19 17:54

Caa 发表于 2021-7-19 17:06
这是小学生自己的报纸,那些字是侧版

问题在于每次都很巧地只露出两列

爱吃冻鳗的猫 发表于 2021-7-19 17:55

阿萨托斯 发表于 2021-7-19 17:26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调动情绪的技法太精巧,以至于读者一旦意识到这些技巧,发觉自己的情绪都在作者设计之 ...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一个作品去考虑调动读者或者观众情绪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拙劣的煽情确实引人反感,但技法精巧的也反感,那不就是纯粹找茬心理吗?

银翼的维罗西 发表于 2021-7-19 18:05

呜呜呜,太戳人了,我哭了
主角各种伏案的背影直接让我这个小镇做题渣破防了,看到了自己最宝贵年华熟悉又陌生的姿态,谢谢你,藤本树

AlienFromEarth 发表于 2021-7-19 18:05

能够说无法共情的人是幸福到没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就是,人在情绪极度难受的情况下,会去想这一切是因为什么,而人通常而言会拿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当做变量去作“如果”怎么样怎么样的瞎想的,通常而言这个变量就是自己,当然对于父母可能就是他们的孩子,强势的人就是身边人

nailuo1993 发表于 2021-7-19 18:06

京都这个时间点出这短篇太犯规了,真的绷不住,太不讲道理

海底铁锚 发表于 2021-7-19 18:08

我现在很希望藤本树能和西尾维新联手重画少女不十分!

如来神掌 发表于 2021-7-19 18:11

爱吃冻鳗的猫 发表于 2021-7-19 17:55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一个作品去考虑调动读者或者观众情绪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拙劣的煽情确实引人反 ...

纯粹就是不看调动情绪的东西。
跟手法精不精巧没关系。
他们把自己保护的很好,内心深处的东西谁都不能碰。

什伐赤 发表于 2021-7-19 18:14

飞踢不会是致敬凉宫吧? 以及拯救漫区就靠藤本了

谢云流 发表于 2021-7-19 18:15

turnyyy 发表于 2021-7-19 17:25
藤本树推特上原来有过一段自己的视频,是长的有点像导演的男性

看了这个短篇我觉得藤本是性别认知为女(小学三年级水平)的女同性恋

—— 来自 deltainno DT2002C,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4.4.1

LOLITA 发表于 2021-7-19 18:20

从穿越时空的四格开始就不好看了

Temori 发表于 2021-7-19 18:26

话说横枪一天没发推了,难以想象发生了什么

银翼的维罗西 发表于 2021-7-19 18:27

海底铁锚 发表于 2021-7-19 18:08
我现在很希望藤本树能和西尾维新联手重画少女不十分!

我看完第一反应也是这个,感觉者两人电波应该很合

桃园张三 发表于 2021-7-19 18:28

飞踢的话,也有可能是致敬奉俊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人麻了,藤本树新作短篇《look back》,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