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肥宅
发表于 2019-6-25 10:46
这就是阅读理解满分玩家吗
韩子
发表于 2019-6-25 10:52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9-6-25 10:59
韩子 发表于 2019-06-25 10:52:17
这里,其实就是这楼文章的一个简写……?。其实澎湃的徐春伟(就是那个写天空战记宗教考的)从环保角度写了一篇文章,我看漫区类似文字太多了没转过来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韩子
发表于 2019-6-25 11:08
七堂伽蓝
发表于 2019-6-25 11:09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9-6-25 11:22
本帖最后由 哈里.谢顿 于 2019-6-25 11:24 编辑
韩子 发表于 2019-06-25 11:08:37
那就求个链接吧,老宫的环保主义都知道了,但是能说得很系统的基本都是讨论幽灵公主和风之谷的… ...
《千与千寻》:宫崎骏的环保理想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643594
徐春伟算是这几年澎湃难得的文章好手,虽不是最专业深入的(很多都是现成材料组合),但却是平面考据最全最成体系的,之前那个天空战记和变形金刚起源考可见一斑
poppin
发表于 2019-6-25 13:06
yym 发表于 2019-6-25 00:13
跑偏就跑偏,还更高艺术追求。。。秦刚我查了一下,搞文学研究的,显然还是拿文学方法硬套电影的那种,这 ...
行吧,您就是世界
tsukatsukieiko
发表于 2019-6-25 13:08
YIIIIIno
发表于 2019-6-25 13:51
耐着性子看完了,发现居然感觉很有道理!!
LEGEND-911
发表于 2019-6-25 14:24
谢谢分享,其实宫崎骏很多电影在设定集里都有很多信息可以找出来。不知道千与千寻的设定集有没有下载。
oskneo
发表于 2019-6-25 15:13
kimone_3
发表于 2019-6-25 18:01
北原依绪 发表于 2019-6-25 10:42
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一种自我表达,自然有评论者自身的想象力和立场在里面。就像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把千与 ...
最后一句不同意,因为与千寻给我带来的感受相比,所有的解读都很苍白
yym
发表于 2019-6-26 00:04
poppin 发表于 2019-6-25 13:06
行吧,您就是世界
我不是世界,然而这种跨界,同时政治化的解读我见了好多次了,跑偏的玩意还这么跳,烦了已经
你就当我在发泄吧,污了你的帖子,这里给你道歉
xzzfft
发表于 2019-6-26 00:42
作者会如何解读宫崎骏收官作起风了呢?
未来起航
发表于 2019-6-26 01:07
这篇论证,前面的20-21世纪、1901那点是观影难以察觉,到后面的论证那就跟脱缰野马似的飞驰,收不住了
千与千寻的表达挺模糊的,毕竟到异界探险、寻觅失去之物这套路就是各种主题都能往里套。异界变成冥界,那就可以塞些死亡相关的意象;小孩登大郎,可以当成体验社畜生活(顺带也能引出带资本家之类的思路...)寻觅之物,于人可以是记忆,或者所谓“初心”,于文明亦可以是文明前进的道路。宫崎骏他老人家就这么一通搅合,观众看见啥就是啥呗。
爱咋解咋解,就是话别说太死。宫老头是那种要表达就会直球出击的,电影院看完能记住的基本就是全部了。往某个方向硬钻容易自讨没趣...
未来起航
发表于 2019-6-26 01:15
北原依绪 发表于 2019-6-25 10:42
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一种自我表达,自然有评论者自身的想象力和立场在里面。就像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把千与 ...
这篇作为创作我也觉得挺失败...点子扯得没边界。最直球的两个论证“20-21世纪”和1901直接被之前楼层里那个知乎帖否决了
我看的评论不多,之前看的一篇eva-q的解读,文末关于结局的一段觉得挺有创作意思的,大意贴在这儿:
既不是虚无的空中,也不是空旷的地下,经历了90分钟的折磨后,真嗣在本片中头一次立足于自然的大地上,远离eva,走向希望。
(eva这儿应该是藏了个meta的双关语
夏溪澪mio
发表于 2019-6-26 04:54
这篇太扯了,羊廷牧写的那个我认为还是挺符合逻辑的
木原唯一
发表于 2019-6-26 06:08
这不就是现在搞文学批评的人的通病,天天对着属于评论家(自己)的作品自我催眠最后反过来覆盖了属于作者的作品本身,现代性、现代性.jpg
北原依绪
发表于 2019-6-27 09:43
未来起航 发表于 2019-6-26 01:15
这篇作为创作我也觉得挺失败...点子扯得没边界。最直球的两个论证“20-21世纪”和1901直接被之前楼层里那 ...
秦刚老师这篇文章确实有些附会的地方,可能他作为文学研究者,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高于图像,导致他总是抓住一些很细微的符号大做文章,其实没太有必要。如果他不是那样强行论证“宫老就是这么设计的”,而是直率地表明“这是我看片后的脑洞”,效果可能会更好。
但那个知乎帖也有自己的问题,他对“评论”这种写作本身理解得太窄了,好像评论就是为了让“大众”接近作者“本意”,但是这样一来评论只会越来越趋同。
我觉得评论有两个大忌,一是给“作者”代言,二是给“大众”代言,两种写法都属于拉大旗做虎皮。第二种路数尤其不诚实,把“我”的偏见包装在“大众”的名分下面,立于不败之地,很没意思。
好的评论应该是袒露自己的个人性(私货),而不是把它遮蔽起来。日本近代文学批评大家小林秀雄有过一句名言:“批评就是怀疑地讲述自己的梦”。小林这人其实有点讨厌,但是这话说得挺好的。
btw:你举得例子颇有意思,其实烂片有时比名作更需要解读,读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好玩,特别是Q这种神棍大烂片
未来起航
发表于 2019-6-27 10:19
北原依绪 发表于 2019-06-27 09:43:49
秦刚老师这篇文章确实有些附会的地方,可能他作为文学研究者,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高于图像,导致他总是抓 ...讲梦倒没问题,不过我是觉得愈大胆的论点愈需要小心谨慎的论证,“怀疑”的态度还是要端正些。他这篇读着就……与其说是讨论和意见发表,更像是来发论文灌水的
q那种就是烫手山芋,往好的解或往烂片解都麻烦。倒是指望更多解读,不过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未来起航
发表于 2019-6-27 10:27
北原依绪 发表于 2019-06-27 09:43:49
秦刚老师这篇文章确实有些附会的地方,可能他作为文学研究者,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高于图像,导致他总是抓 ...编辑器崩了……补上
倒是指望看见更多解读,不过作为情报苦手、外语弱子,在国内互联网能看的基本就那些个人……
(里头还有大半是粳米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