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1:29

john 发表于 2014-9-13 20:51
我就说嘛,如果我只提Z1C vs Z1肯定会被说IPS本来就比VA省电,那么说说都是用VA屏的ZL vs Z吧,结果ZL提升 ...

1、Z1c不但是IPS,还是专门优化过省电性能的屏幕,加上尺寸更小,自然会省电很多。
2、续航提升近一倍的是ZR和Z(不是ZL,可能是你打错了)。Z的对角线是ZR的1.09倍多,屏幕面积增大了20%以上。GSM Arena 以每10秒一次刷新无Flash网页的方式测试网页浏览性能。在Z的年代,网络浏览并非高处理负荷操作,如果连续亮屏,屏幕的耗电大概可以占到大半。另外Z的亮度也比ZR更高。我从未说分辨率毫无影响。其实我们偏题很多啦,最早是有人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那么搞笑为了把PPI从300提升到400而让续航变得很惨,然后我说300其实还不够高,提升到400并不会太影响续航。我没说过分辨率毫无影响,而是说分辨率的影响可能不及尺寸和亮度。后来justice那位不是回答你说iPad分辨率提升后电池容量大增是因为iPad的屏幕技术需要更高的背光亮度来应对高PPI嘛。

最后,我那不算黑iPad续航吧?我搜到一些说续航下降的帖子,然后说我没用过不清楚,问有谁用过的讲讲情况,有问题吗?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1:35

iou90 发表于 2014-9-13 15:03
平常很喜欢看你写的文章的

但你所接受的这个说法 真的那么有价值有意义真的那么值得车轱辘吗?


Hi,刚才试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写了一下自己对销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有点长,先几小段话总结一下,如果没兴趣读下去,就不用细看了,因为下面的只是具体展开:

我前面赞同那位说的“买水果的妹子会关心技术关心用户体验?她们只关心这个手机叫大家都买的水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我个人来说,希望想明白现在这个行业究竟是怎么回事,得出与我个人的主观偏好无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答案。而这正是我的结论的一句话的浓缩。

我虽然不是内行,但也挺关心业界动态的。各家厂商为什么流行,为什么衰落,我想了很多。尤其对于索尼,看了很多新闻,读过几乎每一篇日本官网的财报和新闻稿,订阅那些与索尼有关的RSS,平时问了身边不少各类型朋友对选择数码产品的想法,学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还翻阅了一些书(比如索尼前员工写的书啦,关注索尼的分析师写的书啦,各种国外杂志里写的分析索尼问题的专题啦等等)。关于为什么苹果流行了,为什么三星流行了,我也能讲出一大堆道理(也许是马后炮)。

如果把问题限定在:为什么2014年,苹果已经不再在产品规格和功能上绝对领先,三星的旗舰也并未领先索尼,但索尼在中国大陆的销量依然如此惨淡?
我的回答将是:苹果和三星已经成为了流行,占绝大多数的不关心数码的普通人都选择了他们。
(诚然,苹果和三星之所以成为流行,确实有一定的理由,但那些理由不是【今天】它们能够有索尼数倍销量的原因。)

下面是正文,水平有限,样本过小,肯定会有很多错误。对于不同意的地方,我们可以再讨论(写了一下午,感觉最终整理成稿后一段时间里不会再想考虑这个了…):


影响产品销量的因素影响产品销量的因素包含以下这些:功能与规格、质量与做工、价格、产量与供应渠道、品牌知名度与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下面主要讨论智能手机这种产品,且将偏重介绍索尼。1. 功能与规格规格包括,屏幕的尺寸、机身体积、外形设计、电池性能、运算性能、显示/拍照/声音播放效果、接口/连接/防护、网络制式/运营商等等。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基本得出在如今旗舰产品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小幅领先的产品规格在很多时候并不会左右普通用户的选择。功能主要指软件功能。1.1 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在4寸以上。经过以三星为首的Android智能手机的努力,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接受了5~6寸的屏幕(销量佐证)。但也有偏好4寸左右小屏幕的消费者(网络和现实中都听到过类似的声音),以及一开始不喜欢大尺寸屏幕,在使用过后习惯大屏幕并不能接受小屏幕的人(同样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由于屏幕尺寸的不断加大,对于边框宽度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各大厂商通常的做法是,中低端机忽略该问题以控制成本,旗舰型号尽可能使用窄边框以展现技术、帮助营销、吸引消费者。主流旗舰(包括最新的iPhone6)甚至是中低端入门级产品的尺寸都在5寸上下,边框宽度虽然网上常有争论,但事实上差距也仅有几毫米,并不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依据(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因为边框而改变选择的人,于是如此假设),因此对于各家的Android旗舰,屏幕尺寸不是影响用户选择的主要因素。今后,用户也不会因为屏幕尺寸而放弃iPhone。1.2 机身体积受屏幕尺寸、边框宽度、上下边框高度、机身厚度与形状等影响。通常,“超薄机身”被用于宣传产品优秀,大多数人也更偏好更薄的产品。如今智能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还未达到令所有人满意的程度,因此也有一些需要重度使用手机的消费者宁可选择厚重但电池容量大的手机。大部分人已经满意目前智能手机的续航,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更轻薄的产品(几乎所有厂商都在逐年减少产品厚度,且目前很多智能手机都已经可以日常使用一天半至两天)。主流旗舰的厚度通常比入门级产品更薄,但也没有太大的差距。1.3 外形设计见仁见智。iPhone在几年前引领了触屏风潮,如今的智能手机大体设计上没有区别。细节设计亮点(按键形状与位置、接口设计、摄像头形状等)往往是区分产品的手段,材质与颜色也是个性化的重要方式(iPhone4引领了金属材质潮流、索尼近年偏好双面玻璃与独特色彩、三星则使用塑料材质且轮廓圆润贴手)。外形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iPhone4系列的外形设计得到了广泛肯定(身边买iPhone的人说的最多的理由就是认为它非常漂亮)。但从全球销量来看,外形的影响力可能不及屏幕尺寸以及其他一些非性能因素,苹果三星HTC索尼各有所爱。1.4 电池性能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可以随时充电,始终不太关心这个问题。重度依赖手机的人则关心电池续航与手机是否支持随时更换备用电池。目前主流智能手机都能在日常使用下保证一天以上的续航,对于电池的讨论也逐渐降温。iPhone系列的电池续航能力始终不领先其他产品,因此可以认为很多人对电池没有过高的需求。1.5 运算性能包括CPU、GPU与内存等。iPhone当年依靠软件优势获得了很好的系统流畅性,广受欢迎。“界面顺滑”是很多人喜欢iPhone的理由。如今大部分旗舰手机的系统性能相当,日常使用中不存在绝对性的差距。一部分品牌以超高性能作为卖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苹果虽然每次都声称性能比初代进一步提升,但从不作为重点。三星等其他一些厂商也会为每年的新产品提供更强的性能。同等条件下,更高的性能可以带了更少的等待(与更好的体验),并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因此性能对销量的影响程度高于电池与尺寸等。身边曾经使用性能较弱的入门级Android手机的人往往会对Android有负面评价而之后改用iPhone。1.6 显示效果包括分辨率、色彩、亮度、对比度与可视角度等因素。iPhone4当年使用了“视网膜屏幕”的营销口号,并配合领先除少量日系手机在内的主流产品的屏幕规格,异常成功。很多普通消费者即使不了解视网膜屏幕的含义,也能知道它表示屏幕非常精细。如今,iPhone的分辨率与PPI已经低于不少其他旗舰的水平,但仍有不少人认为iPhone的屏幕是最优秀的。三星采用的AMOLED屏幕过去有严重的偏绿问题,且Pentile排列方式较明显地影响了画面锐度,如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少人喜欢AMOLED较为鲜艳的色彩。索尼过去长期使用可视角度较小的屏幕,不过近年的几台新旗舰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据测试,最新的Xperia Z2的屏幕显示效果几乎是当前最佳,Z3据称更上一层。拍照效果包括色彩、锐度、对焦速度、镜头性能与像素等。从比例上来看,很多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规格如何影响拍照,也不知道如何拍出好照片。像素、对焦、防抖等都常被厂商用于宣传。iPhone的拍照广受好评,先显示对焦成功再对焦之类的软件设计,和大量照片编辑应用,都令用户满意。三星在Galaxy S2之后一直为该旗舰系列选用素质很高的摄像头,在智能手机中数一数二。索尼在收购索尼爱立信后,手机的拍照效果突然下降,直到两年后才回到主流旗舰水准,但自动模式与对焦速度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声音播放效果的关注度最小,各家水准也相当。步步高与HTC等曾经主打音乐性能的厂商并没有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索尼爱立信在第一部Android手机Xperia X10上犯了音量过轻的问题,受到很多批评。不过索尼今年起为旗舰产品配备了降噪耳机,并提高了外放和内放效果。由于音质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苹果和三星并没有过分投入这一方面。整体来讲,显示/拍照/声音效果会影响到媒体测评的结果和深度用户的评价,但一般不会是决定性的因素(普通人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会太高。索尼Xperia Z1的屏幕可视角度较小,身边四个受自己影响而购买Z1的不关心数码的人都表示并不觉得有问题。有若干人表示喜欢AMOLED偏绿的颜色,大部分表示从未关心过色彩或是像素排列。几乎所有iPhone用户都不在意iPhone的屏幕精细度已经不如其他旗舰。音质问题更是没人关心)。同样地,身边曾经使用规格较低的入门级Android手机的人往往会对Android有负面评价而之后改用iPhone。1.7 接口包括USB类型、是否可扩展储存卡等。有一些用户比较在意能否扩展存储,但大部分人毫不关心。无法扩展容量的iPhone与可以扩展或不可扩展容量的其他Android手机都有很好的销量。网络性能只要不存在极端缺陷,通常也不影响选择(iPhone曾经的天线门设计缺陷也没有影响它的热卖)。防水性能在日本市场的影响力较大,但在其他地区并没有那么重要。1.8 网络制式对于特定用户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全面的网络支持并不保证极高的销量。苹果、三星、LG、HTC等厂商在世界各地对网络制式的支持十分全面,索尼则始终缺乏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此外,索尼在美国的运营商合作也极为贫弱。尤其在中国大陆,电信这几年通过宽带绑定等策略,发展迅速,缺乏电信支持使索尼失去了很多潜在用户,仅有的少数中端机型又无法提供与其他厂商旗舰相媲美的体验,进一步给用户留下了产品不如别人的印象。索尼今年开始重点改进对网络制式的支持以及运营商合作,今后这方面的影响有望缩小。1.9 软件功能方面。iOS的设计思路非常出色,体验非常良好。由于先发优势,iOS的生态环境至今仍领先Android。Android尽管进步速度非常快,至今已经与iOS各有所长平分秋色。Google过去较为宽松的设计思路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自己有5年Android经验,也曾经就此问题在国际一级会议上发表过paper,因此对Android过去问题的严重性以及Google这些年为了改进而做的努力深有体会)。尽管如今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中国大陆,由于Google服务框架的缺失,以及国内软件环境的极度恶劣,iOS的整体体验依然远远领先Android。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用户黏性都极强,其中iOS的吸引力至今仍更胜一筹。不过在中国大陆,Android系统离开了Google服务,完全无法与iOS抗衡。软件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因素,在中国更是让用户选择苹果的主要原因。对于Android手机,软件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版本升级等问题也只会影响小部分热衷于此的人的选择。2. 质量与做工质量与做工是产品的内在,无法短时间内得出结论。之前3.15时看到有统计数据称国产手机厂商各种大小问题的故障率在10%左右,国外厂商在3%左右。身边使用苹果、三星或其他品牌手机的朋友同事都有遇到过质量问题(人数并不多,包括但不限于iPhone按键失灵、Galaxy S3字库门、Galaxy S4移动版经常无信号、Xperia Z1/Z2在摔落地面后边框开裂、明明检查过防水盖却依然在泡水后进水等),受自己影响选择索尼的几个好友也是偶尔会遇到小故障。不过这些样本容量过小,无法作为依据。考虑到并没有数据表明某一品牌的故障率异同寻常,姑且可以认为各家厂商的产品故障率相似。对于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来讲,使用某个品牌遇到故障后会严重影响他今后的选择,但对于整体来说,如果故障率没有显著区别,质量也不会对销量有太大的影响。至于做工,撇开材质等问题,主流旗舰的做工都很优秀。iPhone的做工一直位于顶级水准,但也并未与其他厂商有决定性的差距。做工对销量的影响应当与外形类似,高于其他一些技术规格。3. 价格价格在不同市场的影响力不同。在发展中国家,低价格的入门级产品可以吸引预算不宽松的消费者。在发达国家或是有运营商补贴的地区,价格的影响力就小了很多。苹果的三星的旗舰价格相当、索尼和LG紧随其后。苹果对价格的控制力很强,可以在产品上市后依然维持售价,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通常会岁时间的流逝不断下降,其中索尼的降幅始终高于三星和LG,在中国大陆甚至比一些国产品牌的性价比更高(自己经常关注手机售价,根据大型电商标价得出该结论)。三星无论是入门级还是旗舰产品,价格通常都高于同类产品。LG的价格则从最初就较为亲和。此外,国内有个别主打性价比的厂商通过限制产量等方式实现了远高于竞争对手的性价比,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从结果上来看,对于旗舰产品,较低的价格并没有换来更高的销量;对于入门级产品,国产厂商凭借低价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4. 产量与销售渠道产量与销售渠道决定了消费者是否可以顺利买到产品,对销量有着较大影响。4.1 通常来说,产量不足不会对“热门产品”的热销产生影响。iPhone的产能限制完全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但对于HTC与索尼等厂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产量问题和发售延迟,确实会导致最终销量的下降。三星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4.2 在电商发达的今天,销售渠道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小,但仍然十分重要。之所以说影响力减小,是因为,在如今的中国大陆,只要行货上市且产量充足,大部分人都可以轻松买到。但实体店柜台与运营商推广仍然可以贡献极大的销量。国产厂商、苹果以及三星在渠道上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即使这部分消费者不一定都会购买旗舰产品,但依然会大大增加整体的产品销量。5. 品牌知名度与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品牌知名度与营销可能是如今对销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尤其是产品一旦因为某些契机成为流行后,它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一旦一款产品成为流行,即使它有设计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或价格高昂、或规格并不领先、或国内尚没有渠道购买,依然可以有很好的销量。初闻可能会认为这种说法过分消极,回避了产品本身的问题,但事实上,它确实成立。不只是手机,“流行”的影响力在各类数码产品,甚至其他已经商品化的消费品领域都存在(是的,在面向专家的专业领域,这种情况会少得多)。例如,在三星和苹果之前,HTC几乎就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身边至今仍有一些朋友在用当年的HTC手机——他们不了解手机的好坏,当年选择HTC的理由和如今很多人选择苹果三星的理由一致,只是因为HTC很流行,大家都买,因此相信它是最好的选择。很多人对HTC的没落给出了理由,但那些理由很可能并不是没落的原因,而是结果。因为不再流行,销量与利润下降,才会出现之后的各种问题。之后即使产品再出色,得到媒体的一致好评,也难以赢会消费者(例如叫好不叫座的M7与M8,即使产品价格更低且规格基本不输三星,也不再有人关心)。例如,在智能手机流行前,夏普的翻盖手机曾经在中国大陆流行过一阵。当时夏普手机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iPhone,人们谈论这是否会是日系品牌重返大陆市场的,称赞夏普手机外观精致、屏幕素质优秀、拍照效果领先(就像之后称赞iPhone4那样)。很多完全不懂数码的消费者愿意花费数千元的高价购买一台夏普手机。但在以iPhone为首的智能手机流行后,夏普不再引进与日本本土规格相同的产品,而是试图推出低配版的低价产品拉拢消费者,却彻底失败并最终退出了中国大陆,之后在日本本土也不敌苹果(尽管它在屏幕和摄像头等方面迅速赶上,却无力回天)。例如,诺基亚虽然选错了操作系统,但是质量、做工、规格依然出色。诚然很多年轻人会因为操作系统而选择iPhone或其他Android手机,但很多其实不那么依赖智能系统的普通人也似乎在一夜之间抛弃了诺基亚。他们不再在乎质量做工屏幕拍照,只因为“现在大家都买iPhone与Android手机,WP软件很少,没前途”,而不选择曾经的手机界霸主。之后Windows Phone功能逐渐完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却丝毫没能提起人们的兴趣。所谓流行,就是见到身边的人都在使用。即使苹果与三星如日中天,自己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因自己的推荐而选择索尼——并非常满意。如果没有自己的推荐,他们几乎必定会选择苹果与三星,且依然满意。毕竟,各家旗舰的体验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而且人总是倾向于认同自己做出的选择。选择三星的可能会觉得大屏幕非常有优势,选择苹果的可能会觉得iOS果然出色,选了索尼的也会觉得各方面都很不错没有不满意的。如何成为流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优秀的产品、稳固的渠道等仅仅是必要条件。如果市场上已经存在流行,仅靠这些根本无法改变局面。试想一下,如果苹果当年只是推出了一款与诺基亚N97一样好,甚至屏幕更好拍照更清晰的手机,它能推倒诺基亚,成为新的流行吗?答案是不能。在诺基亚推出N97后,索尼爱立信随机推出了同样搭载塞班系统的Satio。它比N97有着更好的屏幕效果、更优秀的摄像头、甚至更快的速度,整体性能更高,得到了媒体的好评,但销量却十分可怜。大部分人只知道N97是目前最好的诺基亚推出的最好的手机,根本不关心Satio是否比N97更出色。一旦成为流行,抓住了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创新,就无法仅凭产品获胜。iOS是颠覆性的创新,但却并不会经常出现。此时,营销往往是更有效的方式。营销可以是简单粗暴的广告投入,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品牌的存在(三星在2010年奥运会借此让Galaxy S3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营销可以是软性广告,让人们认为产品正在流行(帅气或美貌的影星拿着iPhone出席典礼,韩剧男女主角通过Galaxy演绎故事,TVB中总有人拿着索尼爱立信的手机响起它的经典铃声,并在不经意间说出“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之类的台词)。营销可以通过网络与SNS实现,可以通过年会与电视抽奖奖品实现,流行的东西会被选为奖品,而这又加强了人们相信它们正在流行的认识。营销还可以通过饥饿营销或网络骂战的形式实现。无论哪一种方式,当家中毫不关心数码的三姑六姨突然对你说“现在好像大家都在用XX手机”时,你就该知道它是当前的流行,或正在成为流行的路上。6. 商品化近几年,常常能听到有人用即将“商品化(commoditization)”来描述智能手机产业。商品化是一个专门术语,表示该行业的产品区分度已经较小,由寡头垄断进入了完全竞争状态。即使是苹果,也已经不能提供凌驾于Android手机的iPhone(特别是在国外),产品本身的性能已经不再是决定销量的理由,流行与营销才是。例如,某些品牌的牙膏或是洗衣粉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另一些品牌却只能在部分地区占有一席之地。这难道是那些流行的品牌有更好的性能吗?再比如,某些品牌的瓶装绿茶、红茶销量较高,难道是这种茶更有营养更好喝吗?事实上口感远好于该品牌的产品销量却不及前者的零头。性能差异固然存在,但显然不是影响销量的根本原因。仅凭更好的性能无法改变情况,营销、渠道等才是更有效的手段。例如,广告或卖场导购等。先撇开iPhone,Android手机其实已经体现进入了商品化。有理由相信,如果将三千的国产旗舰与四五千的三星旗舰替换,很多人甚至不会察觉其中的区别。将如今索尼、LG、HTC、三星的旗舰手机隐去Logo供人选则,大部分普通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评价不会有什么差别。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那么多人首选三星呢?只能是流行与营销。这并不是贬低或抬高某个品牌。商品化后的市场,流行与营销(又是还要再加渠道)就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能够处理好这些并不容易,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实力。至于iPhone,由于iOS的加持,它抵御商品化的能力较强。但当它不再具备明显性能与体验优势后,依然无法继续保持份额优势,而降转型为安居一隅的小众优质产品,就如Mac之于PC——纵然有一些优点,但无法转化为占有率。

lowegule 发表于 2014-9-13 21:53

从没觉得大法好看,话说这帖越看越累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1:54

引用第280楼leystage于2014-09-13 21:29发表的:
引用:john 发表于 2014-9-13 20:51我就说嘛,如果我只提Z1C vs Z1肯定会被......

你这思路不对应该先拿z1c和zr同分辨率接近尺寸来对比,以验证其有比如类似于屏幕缓存技术的节电技术来证明其续航优势是有加成的不能作为评判依据再来对比不同分辨率的产品。再来对比技术接近的产品

z1c和acro s同时4.3寸720p,电池1910对比2300在电池只是增大25%都不到。两者续航一个12小时以上一个只是勉强5小时出头。两者续航相差一杯以上足以证明z1c有屏幕节电技术不能作为参照依据
zr和ion尺寸同为4.6寸左右720p,电池则是1900对2300在同样电池只是增加25%都不到。两者续航一个11小时以上一个还是5个多小时续航依然相差一倍以上不能做参照物物。
建议等z3和z3c续航测试推出再做对比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2:08

对了,我刚刚翻了一下白皮书视频播放时间,4.3寸的s在1700电池情况下续航390分钟,同样4.3寸的z1c在2300电池下续航720分钟,假设s在其它不变情况下把电池增加到2300续航是差不多530分钟,这时候两者差距在190分钟考虑到节电技术的影响,我觉得这不意外。

然后我再看看现在都说续航好好好的z3c,标称10小时测评续航15小时都是1.5倍了这不科学。当然索尼嘛白皮书写错续航时间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草薙·京 发表于 2014-9-13 22:34

lowegule 发表于 2014-9-13 21:53
从没觉得大法好看,话说这帖越看越累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我很感谢这一帖。
我刚从苏宁回来,下单了夏普的70寸电视机。本来出门前还挑好买大法的65X9000B。
最大的原因就是下午出门前从头到尾爬完这帖,被大法股东们的信仰力量深深感动了,决定彻底敬而远之。
老婆问我为什么不选大法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随便说了些东西转移了话题。反正70寸的夏普她也喜欢。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2:35

再来个每分钟视频播放耗数值,希望可以结束这场关于ppi不同屏幕耗电差异的争论。
4.3寸720p组,s是4.35、z1c是3.19
4.6寸720p就个z3c是4.33
5寸1080p组,z是7.06而z1是7.5
5.2寸组目前索尼还没有放出z3的白皮书所以就个z2参加数据是5.33。
5
6.44寸1080p就个zu数据是7.14
10.1寸wuxga组,组tpz是10.7而tpz2是7.69。
以上数据均出自于索尼移动放出的白皮书,测试依据请参照白皮书的附录。
由此可见对于300左右的ppi来说其最大值不会超过5,如果施加屏幕节电技术甚至可以做到低于4,而对于400以上高ppi组,屏幕耗电可以达到7.5左右通过施加屏幕节电技术可以做到5.5左右效果堪称显著,当然如果能有z3的数据就能更加说明这一问题。

PS:以上数据均排除屏幕结构不同带来的耗电差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其屏幕基础技术都是基于对应高ppi的ltps或者是igzo不会出现脑残的a-si技术。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moody032 发表于 2014-9-13 22:45

被你们这么轰来轰去的我看想买大法的人真的是全跑光了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2:46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2:35
再来个每分钟视频播放耗数值,希望可以结束这场关于ppi不同屏幕耗电差异的争论。
4.3寸720p组,s是4.35、z1 ...

看了你的几贴,你这些数字的意思是不是说通常来讲,高PPI不会显著耗电。苹果是个特例,它的屏幕从原理上需要比其他类型屏幕更多的电量来支持高PPI?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3:02

moody032 发表于 2014-9-13 22:45
被你们这么轰来轰去的我看想买大法的人真的是全跑光了

你觉得这楼氛围很差嘛?

我倒是觉得这楼讨论得挺有意思的呀,就是前面和强尼讨论高PPI是否非常耗电,大家也都有理有据,觉得对方不对就说自己的想法。还听justice讲了些新东西。比i...r那种时常吵翻天的,或是d...e那种没有回帖大都没内容只会夸照片好看的,要好看多了。为什么有几位不待见索尼的人会看这楼看着生气呢…就因为这楼太高?还是说只是觉得我讲话太长看着心烦…?

楼上那位改主意的其实一直就不太喜欢索尼,虽然不知道他是因为这楼里那句话让它更加讨厌索尼了,不过能被网上的没什么关系的帖子改变现实中的决定,也许本来也没特别想买吧

osk666 发表于 2014-9-13 23:24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3:24

引用第288楼leystage于2014-09-13 22:46发表的:
引用: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2:35再来个每分钟视频播放耗数值,希望......

那好吧,水果也来遍
3.5寸组的4、4s电池大小几乎相算一样的是2.36
4寸组5、5c是2.45而5s是2.66这个数值。苹果不但屏幕偏小ppi也偏小加上系统的封闭性使得耗电比起安卓要低不少
而最有参照价值的6和6plus却没有公布电池大小无对比,而且苹果并没有给出视频测试参照依据不好做太多评判

如果你看懂我之前给出的这些数据就会知道,里面300多的ppi由于尺寸小和ppi偏低带来透光度稍好的优势,这些因素导致其背光模组较少所以可以把耗电控制在3.5以内。
但是400多的ppi屏幕由于尺寸的较大和ppi偏高导致透光率的降低这些因素都需要使用较多的背光模组来保证亮度。
当然这个我之前就说过了,高ppi屏幕比起低ppi耗电很大程度上是透光度的不同导致背光模组差造成的,其实屏幕本身这块差异并不会太大ipad3和4就是最好的例子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草薙·京 发表于 2014-9-13 23:28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3:02
你觉得这楼氛围很差嘛?

我倒是觉得这楼讨论得挺有意思的呀,就是前面和强尼讨论高PPI是否非常耗电,大 ...

我不喜欢大法是不喜欢大法手机(不喜欢的原因也基本是因为你们的信仰),大法的家电我一直很信赖,家里还有大法的音响组合。

你各种回帖都在说大法就是好啊就是好,别人从众买苹果。
我的理解是大法再好好不过苹果,OK那我为什么要买大法不买苹果。凭什么买苹果就要被你扣上从众的帽子。
我可是个铁杆果黑。

你说的确实没错,本来确实就没有“特别喜欢”,我买电视机,出于对品牌的信赖,第一选择是大法的旗舰。
但我并非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因为个人好恶,我不选大法了。

偏题了,你们继续讨论手机。我不搅和了。

Justice_jsj 发表于 2014-9-13 23:36

将真如果不是扯屏幕技术相关我早就撤了,现在那还像过去要那么费劲心力

----发送自 Sony D6503,Android 4.4.2

osk666 发表于 2014-9-13 23:39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3:42

本帖最后由 leystage 于 2014-9-14 00:06 编辑

草薙·京 发表于 2014-9-13 23:28
我不喜欢大法是不喜欢大法手机(不喜欢的原因也基本是因为你们的信仰),大法的家电我一直很信赖,家里还 ...
哦,原来你是因为我认为很多人买苹果是从众所以生气啊。

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吹捧索尼。我还觉得我很多不懂摄影的同事买微单都买索尼的是从众呢。这跟索尼好不好无关,他们什么都不懂,确实就是看索尼买的人多而买索尼罢了。在日本,那么多人买索尼大多也是从众。我一个日本的同学之前换手机问我什么好,我说索尼不错,你看你周围很多人都买索尼对吧,他就买了索尼 = = 我觉得09年那阵夏普卖得好(身边很多女同学都要花几千去买)很多人也是从众。卡西欧是我特别有感情的品牌,仅次于索尼,但我觉得很多人买它所谓的拍照神器,别人有我也要有的从众心理很重要。从众在买车啊之类的东西上也存在,是很普遍的现象。从众不表示产品不好。

你知道的,我不讨厌苹果和三星,从不无脑黑它们。我说普通人大多从众,并没有说苹果不好。相反,我一直在说苹果体验很好。我敢说你肯定没耐心读过我都说了些什么。我的帖子了说了苹果的好,苹果面临的现状,索尼的好,索尼存在的各种让它失去机会的不足。
这楼里没有索粉胡乱黑别的牌子吧,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被黑了?真要说黑,全都是在黑索尼的…

要不是你回复我告诉我讨厌被扣从众的帽子,我还真不知道这种说法冒犯到你了。我说很多不懂数码的普通人从众,其实没包含你咯。就算对那些人,从众这个词也没有负面含义。我自己买一些不了解的东西也从众的。
如果我说很多人买苹果是从众,让你感到受到了侮辱,或是别的什么负面的感情,我向你道歉。


P.S.
我也从这楼撤了。这句不是说你。碰到有的人啊,写的简单么要讲你说的不对,写的完整点认真地摆事实讲道理又看都不看,然后胡乱就扣个帽子说“你们索粉就会吹捧索尼黑别人”,压根不看别人内容,只是表个态图个爽快。多说无益,不说了。

gil 发表于 2014-9-13 23:51

噗,买苹果就值得黑。股东们布道也稍微讲究些技巧好么,如果都不是你们总这么强行拉仇恨的话索尼在破处区也不至于那么不受待见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00:07

kinta 发表于 2014-9-14 03:24

特地黑索尼也太自我意识过剩了吧,方圆百里找不到一两个人用的牌子有人提不管是不是黑都应该很高兴了,股东们为了提高索尼的话题性也算是拼了,不知道的人以为索尼现在和三星苹果三分天下

----发送自 samsung SM-N900,Android 4.4.2

天妇罗 发表于 2014-9-14 04:14

为了一个电子产品能够记恨多年如同杀父之仇,想必生活一定不如意吧

mimighost 发表于 2014-9-14 05:40

本帖最后由 mimighost 于 2014-9-14 06:13 编辑

哟,还被几个索匪记小本本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我粉水果不假,但哪里又说果粉不能黑水果了?我又不从水果手里拿工资,也没足够的信仰加持。

我来给大法爱好者分析一下为什么大法在破处招黑。首先,某些索狗太招摇,太中二,用个手机用出这么强的认同感,以至于别家用户开个专帖讨论自己的手机,特别是三棒系手机,也要跑进来搅合,一边说三棒翔一样,一边又说好的地方都是大法零件给赏的。就这水平大法在破处在破处人气是上去了,这形象我觉得是不敢恭维了。

第二,大法粉丝的一个著名论点是,大法东西好就是整合不起来还有营销不行。这个论点可笑的地方在于,买手机买的整机,体验也是整机,单个零件好不能被整机利用好有个蛋用。最著名的就是Z2摄像头了,这里就不展开了。再说营销。先举个正面例子,LG在G2之前基本上比大法还入流的地位,G2就是靠口碑流行开来的绝佳例子,然后到G3时代LG就已经是和三棒几乎并驾齐驱的猴机高端门面了,用了也一代的时间。说明营销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产品做得好,自然也有机会迎头赶上,消费者也没有想像的那么盲目。再说一个反面例子,那就是三棒。首先三棒的产品本身质量绝对不差,就算是之前最大的软肋touchwiz现在也走minimalistic的路线,让位于原生安卓的体验,黑点大幅减少了。营销投入大是因为要和水果争高端,如果营销投入减少,或者产品优势减弱,这个后果已经在天潮发生了,用户主要流向了水果和国产的中高端机器,轮到大法能分到多少,这还真是个问题。

总的来说,我觉得大法的手机现在不上不下的模样就是自己功力不够造成的,产品没水果硬,还想利用想象中的逼格去拼一个高溢价,可惜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股东,结果就落到这般天地,纯属没有自知之明闹的。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08:04

novem 发表于 2014-9-14 08:29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08:04
骚尼开始变贵是哪代呢?是z。而Z出来的时候,骚尼就是有这种担心,所以同时出了造工和材质廉价了很多的ZL。 ...

果然大法信徒就会催眠自己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08:54

lowegule 发表于 2014-9-14 09:09

就我手上这台z2而言,现实中很少见到说好看的,唯一一个说好看的原话是:“背面有点像iphone4,挺好看的。”

JudgmentEye 发表于 2014-9-14 09:16

ganeid 发表于 2014-9-14 09:21

本帖最后由 ganeid 于 2014-9-14 09:35 编辑

骚尼开始变贵是哪代呢?是z。而Z出来的时候,骚尼就是有这种担心,所以同时出了造工和材质廉价了很多的ZL。结果消费者怎样选择的就不用偶说了吧,消费者将骚尼定位成这样,骚尼自己也没办法。
消费者:合计我们才得为大法陨落负主要责任不买买买都是你们的错

LG的成功并不是由G2开始,而是由N4开始,先跟google合作搞好了软件,然后配合低价优势做到了强攻。骚尼由于这定位,也无法争跟google的合作。
哎呦喂这大小姐范儿十足嘛,有本事别降价啊,怎么不学苹果5288抗价半年呢
G3就比Z3Z2晚上市一个月,现在谁卖得更便宜股东不会不知道吧
另外我提醒一下,LG从08年开始市场份额就艹索爱的哟

别说得像lg抢了骚尼的市场,是lg本身趁着三棒优势下降,以价格抢了三棒的市场。这部分人本身就只注重性能,不会看上骚尼的产品路线。
胡扯也得有个信度,http://bbs.saraba1st.com/2b/thread-1056788-1-1.html 自己看LG三星这几年到底谁吃谁
另外我说股东们你们到是解释一下大法走什么产品路线啊,走苹果的信仰路线吗?
股东你们到现在还不明白,索尼现在的失败就是因为现在除了信仰众没几个看得上索尼的产品的,一个企业靠论坛神机和精神股东那点销量是早晚会被饿死的。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4 09:27

mimighost 发表于 2014-9-14 05:40
哟,还被几个索匪记小本本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我粉水果不假,但哪里又说果粉不能黑水果了?我又不 ...

你说有些索粉会在别的手机的楼里吐槽别的手机不好,不如索尼之类,我也见过,觉得这种做法确实不好。但有一说一,另外几位讲话也是毫不客气,不管对方讲什么都是冷嘲热讽不断挖苦。语气用词彼此彼此。

然后,你们都是很懂数码的人,看到从众的说法很不屑,我能预料到。但我还是觉得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你们都不看我究竟在说什么,就讲到一个从众就不爽。举两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是上周公司午饭时同事里几个妹子的对话。一个妹子要换手机,我听了她的需求推荐LG G3,然后另外两个竟然说这年头女人不用苹果真是想不开。问她们为什么,说是苹果好,大家都在用。另一个是遇到一个高中同学来问我要不要买6还是5S,我听他需求后觉得安卓手机更好,剩下几千可以买别的,他不要,说就是想要苹果。这不是从众是什么?我认识的所有普通人都不是因为那些我们说的技术和功能来选手机的。

口碑虽然和整体品质有关,但它有滞后性,且对于不懂的人来讲,口碑还会因人云亦云传播。我三姨换手机时非要换XX,说听别人说它很好。她也在进一步向更多的人宣传这个观点。这种口碑和从众有什么区别?你说LG靠产品建立起了口碑,事实是我自己压根没用过LG,只因为看到论坛不少人说好,就推荐了好几个妹子。我这也是从众。我推荐朋友索尼好歹是我自己用过很多,推荐的时候优缺点都了如指掌。

你仔细去看,我在解释我为什么认为在市场成熟后从众是主要主要原因时,根本不是在讲索尼。有时候真觉得,如果不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索尼,是不是你们会更能静下心来考虑我是不是说得对呢。

john 发表于 2014-9-14 09:33

ganeid 发表于 2014-9-14 09:21
G3就比Z3晚上市一个月,现在谁卖得更便宜股东不会不知道吧



我猜你是想说Z2

ganeid 发表于 2014-9-14 09:37

john 发表于 2014-9-14 09:33
我猜你是想说Z2

错了,改
Z2G3Note4S5iPhone6Mate7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4 09:40

mimighost 发表于 2014-9-14 05:40
哟,还被几个索匪记小本本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我粉水果不假,但哪里又说果粉不能黑水果了?我又不 ...

睡了一觉忘了昨天说不再多谈从众了… 我先自己打脸…

还是那句话,我的从众的说法有很多限定条件,也跟索尼没有关系。前面的帖子写了太多你们肯定不愿意看,但毕竟是考虑了很久的东西的总结,应该逻辑上没那么不堪一击。事实上,我遇到了大量的例证来证实我的观点。真的想好好讨论,把我当做三星粉或果粉,然后读一下我每一句都到底在说什么,再给我找错或讨论吧。

我前面已经表达了不同意你举的LG的例子了。LG销量一直不错,尤其在北美和全球范围。国内G3关注度确实比索尼高,但还无法说明是因为你说的理由。最后是口碑,你觉得比如京东上那种评论能算口碑嘛?都是简单一句样子好看很喜欢速度很快之类的,然后别人就从众觉得很好不错罢了。退一步说这类口碑增加了LG的销量,我觉得这和我说大家买苹果是因为从众,没有本质区别(我虽然不懂,但别人都说好,我就也要买这个。这就是你说的口碑在大多数人那里的实际情况)。

彼方的心 发表于 2014-9-14 09:40

JudgmentEye 发表于 2014-9-14 10:00

mimighost 发表于 2014-9-14 10:05

caibing 发表于 2014-9-14 10:13

=v= 索尼的设计确实只是直男的菜。。。 身边一堆妹子都觉得Z系不如S5好看。。。

但是不妨碍我喜欢! 就为了这个外观就要买买买! IDC模式开启! 世界第三是什么,能吃吗

iou90 发表于 2014-9-14 10:19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3 21:35
Hi,刚才试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写了一下自己对销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有点长,先几小段话总结一下 ...

首先感谢你长篇的回复,
但我没有一字字的看完,
因为之前回你那po, 不是因为不同意
"扯淡,买水果的妹子会关心技术关心用户体验?她们只关心这个手机叫大家都买的水果"
这个现实
或许研究"为什么2014年,苹果已经不再在产品规格和功能上绝对领先,三星的旗舰也并未领先索尼,但索尼在中国大陆的销量依然如此惨淡?"于你来说是那么的有意思 但我还是之前那句话,不如多想想这7,8年,iphone是怎么改变这改变那的,而sony一直以来是又是怎么做的呢?

1.9 软件功能方面。iOS的设计思路非常出色,体验非常良好。由于先发优势,iOS的生态环境至今仍领先Android。Android尽管进步速度非常快,至今已经与iOS各有所长平分秋色。Google过去较为宽松的设计思路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自己有5年Android经验,也曾经就此问题在国际一级会议上发表过paper,因此对Android过去问题的严重性以及Google这些年为了改进而做的努力深有体会)。尽管如今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中国大陆,由于Google服务框架的缺失,以及国内软件环境的极度恶劣,iOS的整体体验依然远远领先Android。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用户黏性都极强,其中iOS的吸引力至今仍更胜一筹。不过在中国大陆,Android系统离开了Google服务,完全无法与iOS抗衡。软件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因素,在中国更是让用户选择苹果的主要原因。对于Android手机,软件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版本升级等问题也只会影响小部分热衷于此的人的选择。

这里仔细看了,首先求paper...
然后
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用户黏性都极强,其中iOS的吸引力至今仍更胜一筹。
求这句话前半部分数据,既然都极强,那么与谁相比黏性极强?希望能看到数据。

软件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因素,在中国更是让用户选择苹果的主要原因。
这里的话说过于模糊了吧...而且反向的情况不也不少吧,比如可能对ios8很多巨大进步,我说的是 可能 啊,视而不见的 osk666

关于我自己那个问题,我自然是没个很好的答案的,只不过对于这里面或许是其中一个元素,
我想到了一个相当不恰当的例子:

During its launch week, the original Zune, now Zune 30, was the second-most-sold portable media device with a 9% unit sh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hind the market-leading iPod's 63%. For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launch, NPD Group figures show that the Zune 30 achieved approximately 10% market share in the Hard Drive-based MP3 market and 3% in the overall MP3 player market. According to Bloomberg Television 1.2 million Zune 30 players were sold between November 2006 and June 2007, surpassing a milestone. A price drop on Amazon.com during November 2007 temporarily boosted the brown Zune 30 to the top Sales Rank in electronics.

On May 6, 2008, Microsoft announced that it had sold just over 2 million Zunes. Roughly one million of those were sold since the second generation Zunes launched in November 2007.

On May 22, 2008, It was reported that GameStop "has decided to stop selling Microsoft's Zune players at its stores due to what it sees as insufficient demand from customers." A statement issued by Adam Sohn, Zune marketing manager said "We have a set of great partnerships...Best Buy, Target, Wal-Mart, and others."

In January 2009, Microsoft's quarterly earnings filing with the SEC indicated that Zune sales had fallen $100 million from 2007 to 2008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of the calendar yea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stimated that sales appear to have dropped from about $185 million during the holiday period in 2007 to just $85 million in 2008. This may be due to the company's decision not to substantially update the Zune hardware in the fall of 2008.

Zune market share decreased to 2%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9, according to the NPD Group.

不明白发生什么事情的话,给个提示,September 5, 2007 是itouch的发售日

草薙·京 发表于 2014-9-14 10:38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4 09:40
睡了一觉忘了昨天说不再多谈从众了… 我先自己打脸…

还是那句话,我的从众的说法有很多限定条件,也跟 ...

你没搞懂你的问题所在。

曾经一说起电视机,大家都会想起大法。因为大法电视机牛。
一个好东西,大家都买,这不管怎么样肯定有从众的人,但这不是个问题。人类天性趋利避害,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从众”这个说法用在一个本来就好的东西上是毫无意义的。好吃的东西大家自然都会去吃,吃的理由千奇百怪——当然包括你不断强调的“从众”,但有一个先决条件,这东西是好吃,起码“横向比较”不会输。

回到这帖,你的回帖,是以下基本论点。
1,大法手机好。
2,苹果手机好。
3,群众从众买苹果。
4,我“理性客观”地选择了大法。

如果你是像其他股东那种屁股问题直接黑苹果/三棒/etc,强调“从众”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她认为苹果/三棒/etc是一坨翔,很多消费者傻逼去从众买翔吃。

对你而言就不一样了,这一帖你不断地分析苹果的好与坏的同时强调大法的好,你不断地分析苹果的好与坏的同时强调很多群众“从众”。到了这后面的回帖连口碑这个词都要和从众拉上关系。

给我感觉是什么呢?“你这东西挺好吃的,但是为什么你非要跟着别人去吃呢?你吃的这玩意啊,BLABLABLA。你看我吃的这个,BLABLABLA,理性客观。”
不管对方懂不懂。

如果你吃的东西真的比大家吃的那个好吃很多,这还说得过去。但问题是你吃的那个基本只是个大路货(高通U,安卓系统),味道在大路货里面还不知道能排第几(当然在某些人眼里是那是没说的)。

总结而言,就是你自己的话,“我的从众的说法有很多限定条件,也跟索尼没有关系。”
当然跟大法没关系了,“从众”那是限定别人的。选择大法?那不是从众,是理性客观的。

我还回你帖是因为你三番四次强调“没仔细看你说什么”,我还是给自己辩解一下,我很清楚你说了什么,并且说明白我怎么想的。

不过得强调一点,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你完全可以认为我小人心度君子腹,或者认为我小学语文没毕业完全理解错了,等等。
对你的看法产生共鸣的人也有,你完全可以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leystage 发表于 2014-9-14 11:16

iou90 发表于 2014-9-14 10:19
首先感谢你长篇的回复,
但我没有一字字的看完,
因为之前回你那po, 不是因为不同意


谢谢,你提的几点很好,我确实草率了。现在我在外面玩只有手机,之后试着再找一些数据忽然材料,补充、修改一下…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11:25

osk666 发表于 2014-9-14 11:26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S1键盘董事大会Day3】索尼:我们的目标是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