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看起来了桂正和的《电影少女》。记得有一阵子特别迷恋桂正和,那种纤细而不失丰腴的柔美少女,实在是非常的吸引人。以至于,从《dna》到《zetman》我读了几乎所有找得到的桂正和的作品。不过,很快我的注意力就被从他的作品上吸引开去了。你要是问我这类作品的作者里,我的推荐列表上会有藤岛康介安达充河下水希乃至于漆原智志,都不一定会推荐桂正和的作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在脑海中把桂正和先生和没涵养的恋爱漫画画上了等号,一想到他就不由得想起了赤松健和大暮维人之流……以至于后来,在看到他的电影少女出现在日本漫画家协会赏的作品中的时候,我还会有点诧异,后来以他的画工实在是超一流的将自己糊弄过去。直到在最近看了《黄昏流星群》之后,再看《电影少女》,真的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感官。
《电影少女》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是核心是一个少年和不同的少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事关如何去爱一个人的故事。懵懂的青涩少年,和思春期的少女之间谱写的恋曲,单纯而炽烈的感情,真的是只有感情。正如维特之烦恼中所说的那样:“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擅怀春?”这种将感情放在首位的纯情,被很多人认为是非常假而且非常蠢的。但是,桂正和先生确实将那种少年和少女的心绪通过他精心设计的事件表现的如此的纯粹。将那些少年少女内心中细微的情愫之芽,透过这种方式,在他的漫画里优美的表现了出来。如果把这种作品,对比于其他的作品,譬如《橙路》或者《爱情白皮书》这类作品或许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一旦和《黄昏流星群》这种作品比较起来,马上就可以感受到桂正和作品里表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青春气息。不同于《我的女神》倾向于搞笑,《草莓百分百女孩》倾向于少年的心绪变化,《love hine》那种卖肉的渣渣,也不同于《橙路》之类的以爱情为主旨的作品,桂正和的作品,尤其是《电影少女》特别明显的感觉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深深铭刻于血脉深处的对青春的热爱和眷恋。当然,这需要一个杰出的对立的表达成年人感情的作品做比较。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作品很多,可是漫画里,我现在只看到《黄昏流星群》一部,以至于我觉悟的如此之晚。
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就好像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和金原瞳的《裂舌》放在一起读。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的品味两种味道的内涵。渡边在失乐园里将一对中年出轨的恋人一起求死的过程表达的如此的曼妙,红酒、昏暗的灯光和纠结的肉欲描绘出了一场成年人的,在人生的重负下不堪承受的两人互相舔舐的画卷。而金原瞳则在裂舌中将少年少年那种不顾一切的疯狂与想法透过被分开的舌头、无止境饥渴和杀人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了狂躁的气质。虽然看上去,作品的核心都是性和死亡——这几乎是所有现代文学都不可避免要讨论的主题,但是表达的内容却是截然相反的东西。如果说失乐园是表现了,成年人世界中的两个人,因为相互吸引在一起之后,无法解开爱了之后如何这个死结的话,那么裂舌就表现了在年少的时候,年少的人相爱之后如何去爱的这个死结。从这一点上《电影少女》在作品里,其实,所有人物的所有迷茫和问题在核心都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和自己到底要对谁表达爱的过程,是从对爱一无所知到了解爱以及如何去爱的过程,桂正和先生所把握的细节和人物表现,都恰如其分的将这个内容一步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相反的《黄昏流星群》中,很多故事都是以爱上本身为基础,但是对这些人而言,爱了又能如何才成为了真正的问题,你要和小你三十岁的情妇结婚么?还是放弃发妻和跟了你二十年的女人共度余生?你要不要因为你的爱情放弃你的身份和地位呢(你已经五十多岁了)?《黄昏流星群》里面的一个故事《所多玛之星》就很说明这个问题,一个马上退休五十多岁的男人发现他自己是个同性恋,他该做什么?他怎么办?面对迷恋他的四十八岁的男人,怎么办?这个两个世界,往往能够写出同样的悲剧,可以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李尔王》!但是,在这里面的,确实是两种内核,最纯粹的感情和最残酷的世界。
当然,如何去爱和爱了又如何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总是如同这些漫画和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那样截然分开。也会有年长者如同少年般爆发了爱之火花——像杨纳杰克一样在70岁上写下了《青春》,也有更多的年轻的恋人们一样在家庭或者岁月的压力下最终各奔东西……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既不知道如何去爱,也无法面对爱了又如何的问题。太宰冶先生的作品《人间失格》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一种生活么?当你一开始就意识到,我过的是一种虚伪的人生的时候,你是否就已经开始放弃了去相信爱的可能性?可是谁又能避免陷入爱欲的漩涡呢?爱与爱欲本来并不那么容易分开吧?尤其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那么面对这一切怎么做好呢?我们一起去死好么?五次自杀的太宰冶大概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最终把他拉住,让他真正的感受到爱的女人吧?但是,我知道他又是不甘的,他只是渴望爱的感觉,但又不想面对爱的负担,他还有好多好多想做的和要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命运最讽刺的地方吧?当你追求某样东西的时候,不论你无视这些压力还是试图承受这些压力都最终走向同一个结局,而想要逃开结局更加的加速走向毁灭……
为什么,人们一直在追寻这样一个自我毁灭的结局呢?当然,事实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并不是每一个结局都是末日的。一切喜剧都以婚礼结束,一切悲剧都以葬礼收场。这就是说,如何爱和爱了如何这个问题总是有个答案的,那就是找一个爱也不太爱的,爱了也不需要太大代价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人类的一切本能来自于结合的本能不是么?没有人有义务去承受爱情的代价不是么?可是,如果是这样,我们又为什么要去所谓的真爱呢?明明对抗不了这个世界,又没办法把爱和爱分的清清楚楚,只不过是一种迷恋而已不是么?
这实在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不过,还是会有傻瓜去思考这个问题吧?而对于我,我最想问的问题其实是问太宰冶的。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所感觉到的,他认为是不是爱呢?用生命换来的东西,是单纯的毁灭,还是真正的爱呢?我想他也回答不了吧?如何,爱,如何……没有答案,也不会有人去尝试,在生命的过往中最终,融化在爱欲之中,变成欲望表面的肥皂泡……
黑暗的黎明
在第一千个夜晚
第一千个夜晚来临
带着微甜的气味
酸酸的晨露滋润
滋润
风干的
风干的
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