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nuclearg

[手提] 前略,天国的caps lock键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no zuo no die.
巨硬再不管下一个就是徽标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14-2-8 15:48
FF还好说,打游戏?你这是什么想法
出风口没法洗
X240那垃圾屏还是赶紧算了,只能用来写代码 ...

war3唉,又不是显卡危机之类的大作,休息间隙跟同学打下对战,或者dota打电脑休闲下,对tp来说不过分吧。
x240s当前只要低分/低分IPS触摸两种可选,但x240/x240s实际上是可以选配FHD IPS触摸屏的,只是当前配置没有放出来而已。
我要选也肯定是FHD IPS触摸,1366x768的话,直接上new x1c没得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的设计难道不是Caps lock键改Ctrl键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nuclearg 发表于 2014-2-8 15:46
少侠留步,求评价x240s

x240s是这一代thinkpad中最早最早上市的,可能是因为采用相同设计探路的x230s刚出不久吧。
各方面都很优秀,51nb上有6章的详细个人评测,如果new x1c真的令我失望的话,肯定就买x240s了。

真机没看过,但是看到过几乎一样的x230s,个人感觉因为采用简洁直接的边框设计,比传统的x更有设计感。

以下是对比
x240s vs new x1c
重量:不带触摸屏的时候,前者甚至更轻,可以认为在一个重量级上。但两者都有问题,没有触摸都很好看(1.28 vs 1.33),配了触摸之后,重量都直逼1.5kg。
尺寸:真机比较过x230s和x1c,后者虽然号称是13寸机身,长宽还是会大一圈。当然宽屏化之后,x60/x61的大小再也不会回来了。
键盘和触摸板:触摸板这代tp都一样了,没按键,你抱怨也没得选。new x1c的F区更像是一次尝试,我觉得成熟之后再选择会更好。
功能性:x240s接口齐全,硬盘是标准的2.5寸硬盘位,还有个内存插糟(当然8G也到头了,不会有单条16G的内存了)。new x1c走的就是mba的路线了,没VGA没网线(只有非标准网线口),去除了SD卡槽,内存焊死,万幸的是SSD接口从上一代的非标准口改成M.2 80mm口了,以后也有可升级性,但跟x240s的还是没法比。
性能:x240s处理器主流可选的只有4200U和4500U,new x1c还可选4300U/4550U/4600U,特别是4550U的HD5000显卡可能会有很多人看中。
续航:x240s这代最大的改进还是续航,根据各路评测和入手报告来看,双内置电池和haswell的加成,使得x240s基本上能够做到白天正常使用无需电源。new x1c的续航只是比上一代优化一点,应该不如x240s。
价格:感觉同配置x240s比new x1c便宜3000啊,毕竟后者是旗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nnisyy 于 2014-2-8 16:28 编辑

继续
x240s vs x240
采用超级本平台之后,相比于x230,x240大幅轻薄化了,跟x240s差别更小了,以后这两个系列合并是迟早的事。

区别有
尺寸上前者还是比后者薄一圈轻一点点的,但是后者可以更换电池,也支持底座。
不用担心x240s的电池寿命问题,虽然是内置的,但是更换起来很容易。
虽然现在也只有4200U和4500U跟x240s一样,但是根据内部的单子,x240可能可以有常压的U,也就是M结尾的。

其它就真没什么区别了,包括屏幕理论都可以选到FHD IPS touch,价格上,x240也便宜不了太多。

电池和底座对我来说意义不大,看个人需求。常压U的话,按照haswell这半年混乱的上市状态,我也没兴趣去选择。

另外喜欢new x1c的大屏爱好者可以关注下受好评的T440S,轻薄续航都有提升,现在就可以买到FHD IPS touch的配置,而且独立显卡变成GT730M了,比原来坑爹的NVS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见过一种说法

把Caps改成Backspace

脑补了一下,非常好用

但是自己实装后输入习惯怎么都改不过来,直到重装系统后就放弃这个念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官网和淘宝转了好几圈,有一家淘宝店居然能选各种配件

地址我就不给了,找也好找,整个淘宝能选配件的就那一家店,就贴个图




这种渠道靠谱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列表 发表于 2014-2-8 16:30
以前见过一种说法

把Caps改成Backspace

你这么一说,Backspace确实是有点远,不过Caps改成Backsp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nnisyy 于 2014-2-8 17:04 编辑
宏 发表于 2014-2-8 16:02
那你还不如买yoga 2 pro好了,价格便宜不少性能也可以打,屏幕素质也还行,键盘传统布局
当然我也不知道y ...

如果不买thinkpad的话,我还是会考虑yoga 2 pro的,之前给别人推荐也是这个。
但最近要买的笔记本是想要个能过几年日子的本子,yoga 2 pro有几个问题挺麻烦的。
首先是SSD接口,看拆解,这货采用的最多是跟x240/t440系列副卡一样的42mm M.2口,板子比new x1c的80mm小很多,由于尺寸问题,以后的可升级性非常有限。现在x240/t440双硬盘方案中,128G的42mm SSD稳定性非常糟糕。相比于内存,硬盘的可升级性还是很重要的,几年后SSD的容量价格和速度肯定不是现在能比的。
其次是没有小红点,这个无解。
再有是镜面屏,thinkpad通过贴膜的方式避免镜面,即使是触摸版的“半雾面屏”也比yoga 2 pro好很多。

另外yoga 2 pro看过真机,屏幕真是赞,由于需要预留触摸边框,尺寸还是不小的,重量也没有轻到可以当pad用。

如果你是想买个潮流笔记本,2年之后换新的,我一直都推荐yoga 2 pro。但如果像我这样准备买个3年+过日子的,还是会选相同价位的x240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nuclearg 发表于 2014-2-8 16:32
在官网和淘宝转了好几圈,有一家淘宝店居然能选各种配件

地址我就不给了,找也好找,整个淘宝能选配件的就 ...

这是因为日本官网可以定制了
http://shopap.lenovo.com/jp/note ... 1-carbon/#customize
让老美羡慕死。

我自己如果要买,推荐配置是4300U+高分触摸+256G SSD+AC网卡,不过i7两个处理器升级貌似也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戏列表 于 2014-2-8 16:46 编辑
月千一夜 发表于 2014-2-8 16:40
你这么一说,Backspace确实是有点远,不过Caps改成Backspace....

Backspace的位置对于一个使用率那么高的按键,实在是有够反人类。根本无法在不移动左手的情况下按到。

改成Caps位置后输入速度据我实测有极大的增长

前提是你要经常打错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千一夜 发表于 2014-2-8 16:40
你这么一说,Backspace确实是有点远,不过Caps改成Backspace....

new x1c键盘的几个改动,除了F区以外我觉得都挺好的,如果刨去习惯因素以外。

backspace和delete右上角并排放挺直观的,前边是删前面的,后面删后面的。
home和end也类似,用terminal可以显示的跳到行首和行尾。
esc比原来更方便了,去掉了几乎没用的选项键,顿号移到选项键的位置。

删去的键里面,争议最多的还是caps lock,改成双击shift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因为毕竟对于键盘来说,双击是个新的操作定义,我觉得改成组合键都比较好,比如左shift+右shift,或者其它方便单手操作的组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fo2613 发表于 2014-2-8 14:14
101键盘的规范,不是微软做的吧。。。

但是微軟還在堅持把那些鍵作爲一些不太好替代的功能按鍵使用

還是那句話,你看看Mac,本身是幾乎沒有F1-F12對應的操作的,印在按鍵上的操作除了音量都能用手勢代替
系統做成這樣的話,上面那排按鍵做成啥樣誰還在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Gato_shin 发表于 2014-2-8 16:56
但是微軟還在堅持把那些鍵作爲一些不太好替代的功能按鍵使用

還是那句話,你看看Mac,本身是幾乎沒有F1- ...

好像也就 alt-F4 吧,其他的大多都有替代,比如 F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Gato_shin 发表于 2014-2-8 16:56
但是微軟還在堅持把那些鍵作爲一些不太好替代的功能按鍵使用

還是那句話,你看看Mac,本身是幾乎沒有F1- ...

win下的笔记本触摸板我就没见过好用的- -

至于f区,那是历史债务。
按f1出帮助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F5和cmd+r比, 我还是喜欢cmd+r啊..

码代码的时候很讨厌什么功能都上F区, 但是手脱离键盘在娱乐的时候最恨组合键恨不得全是功能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infinte 发表于 2014-2-8 17:12
好像也就 alt-F4 吧,其他的大多都有替代,比如 F5……

F1 和 F2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紅 发表于 2014-2-8 17:27
win下的笔记本触摸板我就没见过好用的- -

至于f区,那是历史债务。

T650表示Windows用觸摸板也能戰力飛起,做不好那是不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fo2613 发表于 2014-2-8 17:30
现在OS也就3个系列,WIN,OSX,*NX

不知道*NX怎么处理的

OSX是屬於Unix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fo2613 发表于 2014-2-8 17:30
现在OS也就3个系列,WIN,OSX,*NX

不知道*NX怎么处理的

linux下面很难说,因为闲人太多,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界面(shell)

我最近只用gnome3,这货默认是alt+f2弹出win+r的框,相当方便
然后我个人现在设的是alt+f1~f6全是我日常生产生活里最常用的程序,当然这是我个人习惯,如果真没有fn这一条,对于gnome本身来说确实没啥。

f1出帮助这个绝对是深入人心

没有实体键的F区,最大的不方便在于码代码时的调试,对于码农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eclipse是F5 F6 F7三个最常用,visual studio是F10 F11最常用,所有浏览器都是F12调出控制台,chrome或firebug也是F10 F11

在单步调试时,这种重要的操作没有触觉上的反馈,想了想感觉好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230改巧克力键盘我已经觉得不能忍了,现在继续这么搞……tp药丸!
还是继续用我的x220吧……

----发送自 LGE Nexus 5,Android 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7 01:23 , Processed in 0.28862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