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2-11
|
没有表现的设定就是空头设定,一条虫为什么没来由地痴恋学姐?老师的形象为什么要刻画得那么欠抽?很多时候设定就仅仅是设定而已,这在日漫里太常见了,观众对于设定的新鲜感是最主要的,解读完全在于个人(简单说就是——喜闻乐见,认真你就输了)
何况就算要深究的话,《悠哉》里的物质生活在正常人眼中看来可绝不富裕:交通闭塞,设备落后,去个副食店都要走老远,要有个大病小病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即使说亲自下田能被视为祖传的余兴活动,他们也没必要在基础生活保障方面刻意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古朴”吧?
同样,这部作品虽然经常有城乡对比的桥段,但几乎从来没有露骨地表现过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矫揉的优越感(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像一条虫和二姐这种来往于城乡之间的角色也只是带来了一些“新鲜有趣”的话题而已。所以我觉得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而言《悠哉》都没有想要塑造一种“高于普通阶级”的生活姿态。与其说喵帕斯她们是在物质条件充裕下因为个人的闲趣才生活在乡间的,还不如说她们只是处于一种“不自知”的状态,因为自小信息阻塞,缺乏对比,所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就像道家“无知无欲”的思想一样。
再者,一部作品观众的类型与多寡,跟物质阶级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所谓“共鸣”是因为观众与作品或作品人物之间有着共通的情绪,而非观众与角色有相同数量的金钱。何况“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观众会对这部作品的生活产生向往往往正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些事情。如果硬真要把“喵帕斯家很有钱”这个设定理解为向城市里的观众送秋波,向他们暗示“你也能做到哦”的话——你觉得有几个死宅或者上班族真的考虑过要在那种没有网络和刊物的环境下活一辈子?
个人认为,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的,现实生活越富裕,越忙碌,就愈加会向往农家的生活,“我要赚多少多少钱赢多少多少地位”与“我想去个宁静的地方悠哉地生活”两者并不矛盾。至于会不会大多城市人都觉得太假,农村人都觉得跟自己的生活太相异(这也是"太假"的意思吧...)?这个只能看个体的理解了,我觉得是不会的。
《悠哉》在B站有20W+的点击,在国内的评价也相当好,即使硬要把这群人定义为口味独特的少数人——我觉得也足够做出一部动画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