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7-6
|
关于LZ的第一个问题我引用豆瓣评论里的一段话。Abelia and Hamdo
很难说Abelia这个角色不曾受到过风之谷的库夏娜,攻壳机动队的草雉素子的影响。这位大酷姐身材惹火,冷若冰霜,身为海利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事长官,事实上实行着对海利屿完全的控制和管理。当然居于奥林匹斯之巅的****也非万事称心如意,她的压力远较其他部下为甚。资源的匮乏,外敌的环伺,还有捉摸不定的Lala.Lu,无一不令她头痛不已,最难受的莫过于摊上个神经病统领Hamdo。
老实说Hamdo的形象设计实在让人大跌眼镜,瓜皮式的发型,娘娘腔的语气,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阵发性的歇斯底里,随时可能爆炸的暴力倾向,这样一个废物怎会稳坐在海利屿之巅?但是等一等,假如仔细的回味他的一言一行,从Hamdo偶尔回光返照的镇定里,依旧可以透射出他的雍容和果决;从Hamdo与Abelia拟定的那些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的作战计划里,依旧显示了他疯狂外表下缜密的思维;在被萨里帕斯刺客追杀之际,虽然很窝囊地抱头鼠窜,Hamdo的枪法却毫不含糊。种种蛛丝马迹,晦涩的显示着Hamdo曾经的光辉年代。或许就是这种光芒,吸引了当初的Abelia;而支撑着现今身心俱惫的Abelia的,或许也就是对当年Hamdo的美好回忆。在海利屿的全盛时代,Hamdo无疑是洋溢着王者之气的精神领袖。可是水资源的匮乏,却将这天之骄子禁锢在沙漠中央的方寸之地。而由于过去的连年侵略,已不可能回到与各国平等共处的局面。当巨大的压力差消失之时,接踵而来的力量真空便造成了Hamdo深深的恐惧。因为,卑微的下属尚且可以解甲归田平静的生活,但是自己一旦从天顶落到地上,必然会摔得比任何人都重,甚至沦为万劫不复之境。Hamdo犹如陷入深海,身受万吨的静压,在寂静之中一点一点滑向疯狂。天空之城海利屿的主人,也难以逃脱被这头巨兽反噬的下场。
失去了精神向导的Abelia虽然成为海利屿的无冕女王,海利屿也给予了她的与之相当的痛苦。从对阿修处置来看,Abelia并非残忍好杀之人,比起将毫无用处的俘虏抛弃,Abelia将其收编入部队之举,在她的能力职权范围内甚至可以称得上善良。对自己直觉上极为厌恶的Lala.Lu,Abelia亦能保持高度的克制和礼待。但是疯狂Hamdo的指令越来越嗜血,不论是对己方还是敌人。Abelia的忠诚固然不至于动摇,但是她的怀疑和烦恼却与日俱增,自己存在的价值,战斗的意义,想必已经在脑海中困惑交战了无数次。在Lala.Lu面前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之际,Lala.Lu平静将她苦痛的根源道出:“那是因为你一直不敢正视,这里已经毁灭的事实”。海利屿原来已经毁灭,Hamdo的希望早已破灭,这一刻Abelia百感交集,惊愕,愤怒,内疚的喜悦依次浮现在她的面容上,当Abelia转身平静的离开时,大约也带着一点解脱的轻松吧。
但是Abelia的坚强毕竟超越常人,即便是明白未来的断绝,仍然为挽狂澜于正危执着不懈。直到Hamdo在洪水的追赶下奔入时空转移室,要抛弃海利屿和Abelia的时候,Abelia才真正割舍了这个信念的毒瘤。寂寞的她在控制室里欣赏着洪水中自己曾经爱慕追随的偶像的躯壳,宛如以此纪念这段从光明到黑暗的岁月。Abelia最终也迎来了新时代的夕阳,比起那些淹没在洪水中的下属,这样的幸存可能更为沉重,因为她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和忏悔。但是或许也只有坚韧如Abelia,才能承受这样的使命和负载。 后记
虽然是一部以15岁左右的少年为主的作品,但制作者们非常明显地将作品的观众群定位在更高的年龄。该作的剧本和分镜异常的老到和凝练,以一种从容缓叙的节奏,将故事叙述得丝丝入扣,饱含张力。一般动画中经常见到的“自白”、“旁白”,完全被制作者摒弃,代之以精炼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动作,因此亦给予了观赏者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回顾前面的那些文字,自己的字里行间出现的“或许”和“可能”多出平时数倍,大约也是拜导演的匠心所赐吧。
岩崎琢在这部作品中依然使用了大量的弦乐,初听时尚以为是浪客剑心追忆编的番外篇。但是仔细品味,却能发现这张OST里精心的剔除了以往的慷慨激昂,极尽哀伤与幽怨。血刀开创历史的豪迈已不复存在,唯有天地不仁涂炭苍生的末世凄凉。由于配乐与动画几近完美的结合,不但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故事的氛围,甚至有时会使人感觉音乐本身在随着情节的张弛而婉转相承。一些经典场面,例如海利屿复苏,洪水淹没海利屿的刻画,珠联璧合的音乐和动画将双方的水准升华到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高度。
如同浪客剑心的导演古桥一浩在追忆编等外传中的逆转,以十兵卫、水果篮子等轻松暴笑作品闻名的大地丙太郎在此作中表现出了惊人的驾驭严肃题材的能力。而从大地丙太郎主页的只言片语来看,尽管该作颇令他自己满意,当时也是坚持要求在19点的时段播出。但是这部海外评价相当高的"Now and then, here and there",在本国观众中即使提起日文名字,似乎了解的人也不是很多。这大约也可以算是此时此地最后的遗憾吧。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70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