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2|回复: 1

[分享] 《序》和《破》剪辑师奥田浩史访谈翻译:关于《EVA》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翻译自2008年5月发售的
『「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序」全记录全集』当中一段关于编辑师奥田浩史先生的访谈,在这段访谈中有关于《序》编辑权的说明以及《序》删减长度的说明。
奥田浩史:1971年出生,神奈川县人士,日活出身自由编集人。与庵野秀明总导演的交往始于《新世纪福音战士:Air/真心为你》(1997年)的实写部分。之后,担当了庵野秀明执导的《Love&Pop》(1998年)、《甜心战士》等实写作品的编集工作。在樋口真嗣担当了特技导演作品里,如金子修介执导的《加美拉3:邪神觉醒》(1999年)、原口智生执导的《咲夜妖怪传》(2000年)等;樋口真嗣的执导作品如《ローレライ》(2005年)、《日本沉没》(2006年)等担当了编集工作。也参与了《毁灭者战记:胎动篇》(2001年)、《毁灭者战记:激斗篇》(2002年)、《FLCL MUSIC DVD》(2005年)、《鸦-KARAS-》(2005)、《时间飞船》(2008年)、《老虎与兔子》(2011年)等动画作品的编集工作。
※《Q》的编辑工作不再由奥田浩史先生担任了,换成了李英美小姐。
—————————————————————————————————————————————————————————————————————

编集作为《EVA》中被高度评价的部分,同时也是作品的“关键”。
在Cut(镜头)的连续与不连续的交织对立中,那些能够浮现出重要意义和情感的电影表现,全部都是从“剪辑”的节奏与快钝中酝酿出的。
担任了这一饱含特色的“编集”作业重担的奥田浩史,到底是如何把握《EVA》的编集的呢?
台词与编集之间的密切关联
——编集的工作,比起动画还是实写的做得比较多吧?

奥田:没错,我主要从事的还是实写的工作。由于经常与樋口先生和庵野先生合作,因为这层关系也接手了一些动画的工作。比方说《毁灭者战记》的总集篇(※1)、龙之子工作室的《鸦-KARAS-》(※2)、《蓝宝石之谜》以及《FLCL》的DVD特典映像等都是动画的工作。
我第一次担当编集的出道作,就是庵野先生的实写作品《Love&Pop》(※3)。而在这之前也担当了《THE END OF EVANGELION》的实写部分,通过与庵野先生的共同工作,深切领教了每1帧画面的重要性。随着1帧的剪掉或是留下,这个Cut给人的印象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即使我现在进行实写作品编辑的时候,依然很重视这种感觉。
——这1帧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奥田:特别是对于动画来说,1帧的有无决定了动作是在移动中被看到还是在静止时被看到,从而决定了印象是否被留下,会产生这种程度的不同。能让客人看他想看到的地方,也能让视线完全不在上面停留。普通的动画,1枚画会摄影成3帧,但是《EVA》的话,动作开始后的12帧一定会剪掉。这样的话动作就会显得流畅,动作场景看起来既激烈又有张有弛。《EVA》中的战斗场景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
——EVA》独有的在编集上的特殊性,除此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吗?
奥田:正式参与《EVA》的工作这次是第一回,在看以前的作品时,我就在想“场景的结尾以及台词的结尾实在是好短啊”。节奏虽然不错,但台词一说完就会切掉。就我个人来说感到有些过于急促了,有点不亲切啊,“如果自己是编集的话,一定会把那里延长”我是这么想着的。可是话说回来真正进入现场的时候,却发现了实际上那里连摄影都没有进行过这一具有冲击性的事实。
——这样可就延长不了了啊(笑)。请问这次的作业,您是从哪个阶段开始参与的呢?
奥田:我是从后期录音即将启动之前开始参与的。TV版的素材和分镜混杂在一起进行的粗编集,是由总导演助手轰木(一骑)先生(※4)完成的,我就从那里开始接手。具体来说,就是从添加“这里放入台词”这样的后期录音用字幕开始的作业。因为这次的预定计划是在后期录音之后再进行编集,所以在时间尺寸上即使是不严格的“大概先这样”也没有问题,但由于摩砂雪先生(※5)对此很讲究,因而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制作。
——那个后期录音阶段的编集版,是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奥田:可以说是编辑的原案呢。时间尺寸上十分的长,与完成品也有相当的差距。就庵野先生的情况来说,声优们被给与了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发挥的空间,是配合着台词对画的一方进行调整的做法。对于动画,制作会比较费功夫,不过因为这样能制作出质量较高的东西,对此我也是持赞成意见的。
——由于这部作品有3位导演,编辑权在谁手里,有没有过这样的约定
奥田:是有这样的约定,A part(前半)是摩砂雪先生,B part(后半)是鹤卷先生(※6)。A part的流程是,首先我和摩砂雪先生一起编集完后交给庵野先生检查,然后让摩砂雪先生再剪辑一遍。B part则是,鹤卷先生编集完后就“接下来就交给总导演(庵野先生)了”这样的感觉。因此,与鹤卷先生取得认可,好不容易得以留下来的台词结束后的间隔,庵野先生做检查时说了“太长!台词结束后过2帧就给我切掉!”这样的话,“果然还是被切掉了……”(笑)。
像这种台词说完后仅过2帧就切掉,动作开始或者是Cut的开始的地方一定会被切掉,还有就是当台词是交错争论、你一句我一句的时候,画面就会变成引きサイズ(应该是一种镜头技法),我想这些都是“EVA风格”。
——也就是说台词与剪辑有很深的关系是吧?
奥田: 无论是实写还是动画,庵野先生对于让观众仔细听清台词这件事,似乎并不是很喜欢。不如说他更希望将其作为没有意味的声音,仅仅是优美的节奏来听,当观众正要打算去品味台词作为语言的意义时,接下来的台词却又接踵而至,让人来不及理解。这一点与其说是EVA流,不如说是庵野流更合适吧。
个人特色的编集,作业陷入循环状态
——关于数字编集用的应用程序,请问您是用什么进行作业的呢?
奥田:是一个叫做Avid(※7)的业务用编集系统。按顺序来说,最初有一道以台词为基础插入间隔的作业。由于姑且有分镜图以及TV版的原画,大致就以此为蓝本进行设置,等到正式的画完成时再嵌入替换,一点点不断朝完成品靠拢。是一个逐渐积累完成的作业。
——编辑作业经过了多少阶段呢?
奥田:在后期录音前有一次,录音完成后一次,音乐完成后一次……粗略算起来全部应该有3次。不过细说的话,每次新Cut替换进来的时候都会进行一次剪辑。在摩砂雪先生、鹤卷先生看完之后,给庵野先生检查一遍,再由摩砂雪先生进行剪辑。各自不断重复着检查的过程,没完没了地陷入了循环状态(笑)。而且对于包含了重新作画(作画Retake)的Cut,由于动作的变更以及台词对口型的修正都收到了各自的指示,完成后一看,虽然明明内容一样,但长度却不同,出现了口型没有对准这样的事。重新作画的Cut都不是一遍完成的,而是像挤牙膏一样,不断地转圈子。
——要调整这个的编集,应该很不容易吧?
奥田:要说不容易的话,还是要数时间带的问题吧。如果是实写电影的话,早上九点左右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七点左右,可是动画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我早上九点到达工作室的时候,大家刚完成工作正开始做睡觉的准备(笑)。我一个人拉上窗帘,戴上耳机开始工作。然后当我完成自己的作业,晚上七点左右打算回家的时候,庵野先生却突然出现,说了句“关于那个Cut我觉得……”。当我一再的说“我已经把电源关了啊”的时候,摩砂雪先生也跑了过来只好再次开始作业,结果就错过了末班电车。既然已经赶不上了电车了,就只好工作到天亮,结果就这样逐渐被卷入动画制作的作息模式里了。
——这可真是厉害啊。一直是以这种感觉进行作业的吗?
奥田:本来后期录音就不可能仅凭最初的一回就完成,配合着声优的方便,跑到正在收录其他节目的录音间里,进行了大约四、五回追加录音。每次一有新台词完成的时候,摩砂雪先生都会急着进行剪辑。但如果在这时剪辑的话,以后完成的台词以及提供给后期录音用的录影带,在Avid上长度就会对不起来。“等全部收录完之后再剪辑吧”虽然我这么说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在现场剪辑。大家都是急性子呢(笑)。
就这样录制完成的台词,在Avid上包含着全Take、测试以及NG的部分一齐交给庵野先生检查,“这个可以,那个不行”听着庵野先生的指示进行选择,这部分也很辛苦啊。路人角色的相关部分(ガヤ関系)也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的,尝试过数量极其多的组合方式。
一边平衡着三人三种风格一边推进的编集
——听说整体的编集计划,尤其是A part经历过相当程度的修改。
奥田:最初从头到尾看一遍的时候,即使对台词的间隔多少压缩了一点,可还是有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长。不但大月(俊伦)先生(※8)说了“压缩到九十分钟左右”,我也提出了“初号机出动为止花十五分以上还是有点太长了”这样的提议,于是前半部分剪掉了相当多的部分。压缩的方法也以下狠心大幅削减为方向,“孩子生下来后取什么名字?”这段对话开头部分原来有一分半左右,首先一口气全剪了。还有就是在电梯里的那一段等等都进行了相当的削减,采用了每个场景只将后半剪掉之类的大胆做法
——以拍摄下来的分镜进行编集的情况,音乐和画面是怎样配起来的呢?
奥田:是等音乐完成的时候,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剪辑。“因为乐句只有5秒,这个7秒的PAN(一种镜头技法)改成5秒就结束”,像这样为了配合音乐进行再摄影的Cut也是有的。普通电影的话,是将编辑完毕的影像交给作曲家让他来进行配合,但《EVA》则是对比着作曲家实际完成了的曲子,进一步对编集填充调整。这个应该也是EVA流吧。
——与音乐在时间上的配合,其严密程度调整到怎样的地步呢?
奥田:庵野先生是“关键点对上就行了”这样的类型。但虽然仅仅是转调的地方,但为了与转调配合上还是剪了很多,甚至也有反过来增加1-2个Cut的情况。
电影本篇部分就到这种程度为止了,但是对于预告和TV CM之类的要却要细得多,细到让人头晕的程度(笑)。以前,和摩砂雪先生一起做MUSIC DVD的时候,就已经觉得他的要求很细,然而庵野先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果然特色的关注点,大家都不同吧?
奥田:我认为这三个人的性格和品味都非常相似,不过还是各有各的风格。摩砂雪先生有摩砂雪先生的美学,非常得纤细。时不时会做出只有4帧的Cut。就我个人来说,7帧以下的话就不妙了,真让人想去把它加长。
鹤卷先生不知该说是普通,还是说对作品与我有共感的部分。然而即使鹤卷先生说了“这个间隔做的不错,有余韵”,到头来还是被庵野先生剪掉了(笑)。“老师(摩砂雪先生)总是剪过头,阿卷(鹤卷先生)则是太长”一边这么说着一边剪掉了。
——这样的话,似乎三位之间有着绝妙的平衡,不过在这平衡之中,编集也应该要照顾全体的韵律和节奏吧。
奥田:本来应该是这样,但大多都亏了庵野先生的帮忙而解决了。我认为庵野先生这方面的品位与感觉是十分优秀的。在对整体的构成中,我曾经十分烦恼过,到底该把绫波在启动试验中受伤的回忆镜头放在B part的哪里才好。要不要仅仅单纯地把颜色换一下,打出“数月前”的字幕呢?把序列复制了一下,尝试了好几种模式,重复了各种各样试验。可以像这样不断尝试,这也是数字化之后的一大便利所在呢。
——在连接处插入一个Cut以此转换到回忆的场所,渐渐变成了和分镜不同的东西了呢。(在分镜图决定稿中回忆镜头是单纯放在零号机解冻作业前的,而在实际影片中,是先有一个解冻作业的Cut再插入回忆片段再回到解冻作业场景)
奥田:没错。非常早的时候就列出了缺号表(欠番リスト),这么想着结果第二天又全部复活了,要把握这个实在是太难了(笑)。
本应该受到数字化编集的恩惠,但……
——话虽如此比起胶片时代,数字化编集替换起来应该没有那么麻烦吧?
奥田:虽然替换本身并不需要花什么功夫,不过“怎么也赶不上的Cut,就在录制完成的负片上替换”,就这样事情变得更加麻烦了。由于最初的时候是“交付全篇的数据之后,一口气录制成胶片后完工(※9)”这样的预定,于是就出现了“这个负片,到底交给谁来编集?” (※10)这样的问题,结果最后找来了担当过TV版编集工作的三木幸子小姐
(※11),请她来帮忙。“能和那个担当了《超时空要塞》编集的三木小姐见面,实在是太棒了!”,我衷心表示感动。向三木小姐说明了我是原日活的社员之后,发现原来三木小姐是日活出身的大前辈,就这样意气相投地,在极限般的时间表下愉快地完成了替换作业。
——多少替换是在负片上完成的呢?
奥田:这么做的Cut数多得不得了,具体有多少已经记不清了。仅仅A part就应该超过了200 Cut。总之成片(完パケ)最终完成的时候是在初号试映前十二个小时,真算是走了回钢丝。我甚至被叮嘱道“要是IMAGICA的机器因为什么原因停了,或者移动时车辆发生了什么事故的话,那就出局了。”
——记得没错的话,即使在拷贝的时候还在对编集进行修改。
奥田:的确是这样。明明无论是拷贝的时间表还是截止时间都已经超过了,却还跟我说想要改变编集,“难道说!在这种时候?(日向的台词)”我像这样大吃了一惊。仔细一问,“把这个画面剪掉,只要把那里延长相同的长度,总的尺寸就不会改变” (※12)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然而话虽如此,对效果音还是会有影响,“希望能明天早上之前送到负责拷贝的工作室去”,于是就先把它转到带子里准备去修改了。结果我忙了半天一看,带子因为机械故障根本没有开始写入……
——仅仅是听听就让人面色铁青呢(笑)。还有就是,除了在Khara的编集,似乎还在赤坂的Q-TEC(从事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的公司)进行作业,那是正式作业吗?
奥田:没错。正式的数据是HD格式(※13),在Khara为了不让数据太大,压缩成了DV格式进行编集。
——原来如此,就像是胶片时代的样片ラッシュ)和负片编集的关系吧?
(※14)
奥田:就是这种感觉。因为Q-TEC里有正式(正式摄影)的数据,只要把编集点的信息用邮件发过去,大概剪辑完后我再去碰面进行确认,是以这样的方式前进的。关于这个,由于之后不断追加了替换的内容,变成了“陌生的重制片段(真嗣的台词)”这样的感觉。结果到最后,只能配合着画面进行替换。在这之后的负片编集时,同样的重制Cut又接二连三地做了出来,已经搞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决定版,各种混乱。
——在这种状况下,还进行了预告片和PV※15)的作业呢。
奥田:最后同时进行着数个编辑作业,成了修罗场。只能趁着让编集助手帮忙进行替换的空当打个小盹,快要完成的时候自己再起来推进(プロモーション)一下。关于预告片庵野先生说“总之先做着试试看”,剪辑完后给他一看,“有点不太对……”被这么说了之后再拿回去修改。就这么来回三次之后,庵野先生似乎终于心中也有数了,于是这时做出了“这么做、那么做”的指示。由于是预告,我也怀着“想要展现帅气的画面”的想法进行剪辑,结果被告知“这个画面还没有做出来了”什么的。不过正式预告的画面依然有些没有完成的地方。
——预告篇第1弹的最后一个Cut似乎是倒放的吧。(第1弹影院预告的最后一个Cut,是屋岛作战前全日本停电镜头的倒放)

奥田:那个Cut和《日本沉没》时候的一模一样(笑)。不仅是编辑,连制作CG的公司(Motor/lieZ)也一样。之所以采用了和正篇不同的倒放,是想要展现电影会以Happy End结束的这种形象。
——费了这么多辛苦的结果,在看了初号试映之后有什么感想吗?
奥田:初次试映的时候,关顾着关心画面有没有好好地同步、连接处有没有出现问题,根本没空去判断电影做得好不好有不有趣什么的。
日后到电影院再次观看的时候,差点就哭出来了。辛苦制作的部分以及其他各种感情一下子冒了出来,感动至极……。庵野先生果然是厉害啊。正因为有着整体上的平衡感,才能毫不厌倦地看到最后。我是带着长子(小学二年级)一起去看的,一直认真地看到最后。
结束之后的开放感也很棒呢,让人忘记了之前的艰辛。电影叫座又叫好,从故友那也发来了“看过了哦!”的联络。
——《EVA新剧场版》还将继续制作下去,请说说关于今后的展望。
奥田:这回,学习到了计划与准备这一流程的技术,因此期待下次最好能以稍微顺畅一点的方式进行。庵野先生、摩砂雪先生还有鹤卷先生他们各自的嗜好多少也分别有了些了解,希望能展现出更精彩的作品。
(2007年11月7日/在Studio Khara内)
※01 《毁灭者战记》的总集篇
森武执导的动画。在第一季与第二季之间的是《胎动篇》、第二季之后的是《激斗篇》。总集篇的导演是樋口真嗣。
※02 《鸦-KARAS-
为纪念龙之子成立40周年而制作的全6卷OVA,导演是佐藤敬一。
※03 《Love&Pop》
庵野秀明
执导的实写影视作品,于1998年公开。由三轮明日美、仲间由纪惠和浅野忠信等人主演。
※04 轰木一骑
1969年出生,
庵野的挚友,
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Khara董事、企划部部长。广告导演出身,以总导演助手的身份参与《EVA新剧场版》系列的制作,并为《Q》绘制了部分分镜图。
※05 摩砂雪
1961年出生,庵野的挚友,东京设计师学院毕业后进入スタジオジャイアンツ,之后加入GAINAX成为庵野秀明的左膀右臂,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担任副导演辅佐庵野,在《死与新生》中担任
「死亡篇」的导演
现在是Khara的董事,《EVA新剧场版》系列的导演之一。传说中的《残酷的天使纲领》和《魂之轮回》官方MV就是他负责制作的。
※06 鹤卷和哉

1966年出生,
庵野的挚友,大学毕业后因为憧憬摩砂雪的绘柄进入スタジオジャイアンツ,师从高桥ナオヒトに。后加入GAINAX,因为在《蓝宝石之谜》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庵野秀明的赏识,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担任副导演辅佐庵野,在《THE END OF EVANGELION》中担任第25话「Air」的导演,现在是Khara的董事兼作画部部长,《EVA新剧场版》系列的导演之一。曾经独自执导过《飞跃巅峰2》和《
FLCL
》两部名作
※07 Avid
业务用映像编集软件。胶片和录影带无论哪种都适用。
※08 大月俊伦
1961年出生,庵野的伯乐,毕业于日本大学农兽医学部,动画制作人、音乐制作人,King Records专务董事、Gansis社长、圆谷公司董事。大月俊伦与铃木敏夫、丸山正雄和石川光久并称日本动画界的四大制作人,曾制作过《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少女革命》和《机动战舰抚子号:黑暗王子》等名作。
※09 一口气录制成胶片
意思是在数字化的数据上完成编集之后,紧接着直接录制成电影负片。
※10 负片编集
电影负片是非常脆弱的,不是谁都可以随意乱碰的。只有在严密的管理之下,以及熟知负片的专业编集人员对其进行处理。
※11 三木幸子
日活出身的女性编辑师,曾主剪过初代《超时空要塞》、《可曾记得爱》和旧世纪的《EVA》系列等名作。
※12 把这个画面剪掉,只要把那里延长相同的长度,总的尺寸就不会改变
在拷贝(将效果音与音乐等混合的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将画面的程度进行改变,画面就会与声音素材不同步,基本上来说对时间尺寸的调整是禁止的。即使这样也要改变画面长度的话,需要对前后Cut也进行调整,使整体的时间尺寸不发生改变。
※13 HD格式、DV格式
HD格式分辨率为19201080DV格式的分辨率为720✕480
※14 样片和负片编集
以前在对胶片进行编辑作业的时候,将已经过编集的正片(与负片相对的那个“正片”)称为样片。负片编集是通过编集完成的正片来多负片进行剪辑的作业。剧场用的底片就是这个编辑过的负片的量产。
※15 PV
宇多田光的主题曲《Beautiful World》的宣传用影像,使用了《EVA新剧场版》的影像。
————————————————————————————————————————————————————————————————————
目前《序》的最终版本是2009年5月27日发行的1.11版,片长101分钟(比1.0版和1.01版长了3分钟),不知道以后King Records发行新剧场版BD-BOX的时候还会不会发行加长版?
从上面的访谈上我们可以得知,《序》由上下两个部分构成,摩砂雪负责了上部分,鹤卷和哉负责了下部分,庵野握有最终的剪辑权和决策权。
而根据以往我收集到的资料,《破》由五个部分构成(片头、A、B、C和D五个部分)。A部分的负责者未知(由于《破》中设置了小松田大全和中山胜一两名副导演,我猜测这部分是他们共同负责的);B和C部分是摩砂雪负责的;片头和D部分是鹤卷和哉负责的,庵野握有最终的剪辑权和决策权(玛丽部分全权交给鹤卷负责)。
由于C部分有玛丽空降校园的剧情,所以这部分是鹤卷负责的。
《破》中所有的分镜图都是由鹤卷最终整理后交给庵野检查和拍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由百度EVA吧的tmucpqrs荣誉翻译,转载者润稿

原帖传送门——

http://tieba.baidu.com/p/1894839761

这帖子里还有隶属于T2 Studio的摄影导演福士享的访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31 00:02 , Processed in 0.05125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