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0|回复: 21

[分享] [Gal归漫区][脱宅神作][转帖]随感WA2里的古典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9,PS3版WA2已经发售,国内的玩家们应该还没有拿到货,但2CH等地已经开始剧透,乘着这个机会,先预热下。老生常谈的党争等慢慢来,先从细节入手。

原贴地址:
http://bbs.sumisora.org/read.php?tid=11023171&fpage=2
作者:ziyehaiwen



首先感谢2ch某不知名的达人找到了IC和的钢琴曲一览
http://2ch.hork.info/res/pele.bbspink.com/leaf/1325782006/735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爱好者,要想找到那些巴洛克、古典时期乐曲的出处只好求助场外观众了......
此帖主要为了分享个人对WA2 IC和CODA里对古典钢琴曲运用的看法。一家之言,难免存在有失偏颇或是牵强附会之处。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水下留情。



IC:

1. 肖邦 练习曲 Op.10 No.5 (黑键)

  经过IC灰色的序幕后,紧接着出现的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曲子(看过“不能说的秘密”的同学对此曲想必不会陌生,斗琴桥段的第一首)。肖邦的练习曲分为两编:Op.10以及Op.25。剧作者从上半编中挑出了一首,大概多少也想从结构上符合IC/CC吧。
  这首降G大调的曲子的右手旋律几乎全部在黑键上,所以被昵称为黑键练习曲,而这与冬马在学园祭上的服装颜色是一致的。游戏一开始便用这首曲子,也许是在告诉我们,冬马才是一切的“根源之涡”。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冬马和纱的独树一帜。
  联想到CODA NE里曜子揶揄和纱的那句“结果你既没有选择黑色(执著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没有选择白色(退而求其次为雪菜祝福),而是选择了灰色”,这个伏笔实在是有点大啊。

2. 肖邦 华尔兹 Op.34 No.1
  冬马第一次出场前在音乐教室弹奏的曲目。(一个人的独舞......)
  这首曲子和黑键练习曲的感觉都比较优雅动听。通篇看来,虽然冬马和纱在外界(春哥)面前各种伪装,但是唯独钢琴是骗不了人的,因为这是她与世界连接的唯一途径。再加上某音乐评论家认为,黑键练习曲“是女人在沙龙时演奏的曲目,仿佛带有蛊惑的意味”。综合这两首曲目,我们多少可以窥测到冬马的内里的柔情。

3. 拉威尔 《悼念公主而作的孔雀舞》
  武也和春希在第一音乐室里扯皮的时候,先是冬马弹起了这首曲子,然后春希破天荒的主动进行配合。貌似是整个游戏里绝无仅有的一次。整首曲子充斥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感觉。或许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无意识的用自己笨拙的吉他(那可是相当的笨拙,各种节奏不对)陪伴在孤独寂寥的邻居身边。由此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是造化弄人啊......

4. 德彪西 《贝加马斯克组曲》第四首 Passepied

  春希被冬马提醒完课文的页数的桥段后出现。虽然出自浪漫时期大师德彪西,但是这首曲子的结构确是一个非常古典的二段体曲式。最开始我小看了这首曲子,以为作者只是用这种矛盾体现冬马对春希欲说还休的感情,但后来多想了想,发现可挖掘的东西很多。
  其一,passepied原本是起源于17、18世纪法国布列塔尼的一种舞蹈。选择这首曲子无疑为斯特拉斯堡的重逢埋下了伏笔。
  其二,二段体曲式顾名思义,乐曲一般由“启”的A段和“答”的B段自由组合合成(如AABB,ABAB,AABBAABB)。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逐渐加入了“导奏”(introduction)和“尾声”(coda)。而德彪西的这首曲子,便是AB反复+CODA的结构,与整个游戏的结构恰好是一样的。
  其三,为什么选一个“二”段体,而不是“三”段体呢?浓郁到极致的感情,原本便没有什么三人的可能性。
  其四,春希开始弹white album之前说的是“今天最后一次,让你配合我的趣味”。这首曲子正好便是整个的组曲的最后一首。
  其五,passepied这个题材也被巴赫和亨德尔用在过各自的组曲当中,而这两个人的音乐之后也都被用到了。
  ......总而言之,设计游戏音乐的人实在是太强大了。

5.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32号 Op.111 第一乐章
  冬马满心盼望春希说几句好听赞扬一下“隔壁邻居”或者说那个“秘密演奏者”,没料到人家来了句“也就是那样”,火冒三丈摔门而出跑到第二音乐教师弹起的曲子。作为贝多芬所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此曲难度非比寻常。冬马弹奏的部分,正是第一乐章中由快速的附点节奏三连音(请注意,是“三”连音)构成的第一主题动机。整个乐章充满了紧张与冲突的气氛,正是此时冬马心情的完美写照。
  另外,这一乐章的表情速度标注为辉煌和热情的快板(Maestoso-Allegro con brio ed appassionato),而下一次出现的曲目正好便是贝多芬另一首更为著名的热情奏鸣曲(Appassionata)。
  再另,此曲由两个乐章构成,没有在游戏中出现的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无论是调性(C小调/C大调)还是节奏(热情的快板/如歌的慢板)都形成鲜明对比。同样,这既符合了游戏结构,又反映了冬马的外刚内柔。

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3号(热情) Op.57 第三乐章
  春希演完蜘蛛人爬墙特技和冬马从老师们的训导中逃出来后碰上了雪菜,冬马目睹了雪菜妹子摸手的温柔攻势后内心又憋屈了,立刻跑到音乐教师用此曲发泄一番,春希试图用吉他配合,发现完全跟不上节奏。
  整个乐章除了重复主题之间的过渡段略显舒缓以外,充满了愤怒和斗争的意味。除了排解内心的情绪以外,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算是冬马给自己下的春希争夺战的军令状呢?
  这首曲子的速度标注是Allegro Ma Non Troppo-Presto, 即不太快的快板转急板。在乐曲的最后,快速的密集音程比冬马弹奏的部分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以三个悲壮的小调和旋结尾,依然与IC的故事结构完全相符。

7. 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二首 BWV 788
  雪菜和冬马第一次合练完休息期间冬马弹的曲目。所谓三部创意曲,简单的说就是里面有三条旋律线(melodic line),暗指三人合奏。
  当然,巴赫这么多三部创意曲,为什么偏偏选第二首呢?为什么不选第三首呢?两个字,呵呵。

8.?
  两个没有找到出处的曲目之一,就是在春希自以为能够跟上节奏的时候冬马突然恶搞似的弹起的旋律。从旋律特点猜测可能是贝多芬的曲目,还望集思广益。不过放在这里意思倒是很简单,用剧本的话说便是“你想追上我还早五年呢”。
  在这里也顺便说句题外话。经常看到一种言论,说“冬马为什么不放下身段,老是刻意营造和春希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音乐上),要是早点像CODA里那样不早就得着了”私以为这要从冬马的过去着手解释。小时候,母亲对于冬马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哪怕是最重要的钢琴,也是为了得到她的褒奖而弹。在被母亲“抛弃”以后,她的心里留下了一条疤痕:“为什么说现在带我去欧洲没有意义呢?肯定是因为我钢琴弹的还不够好,才会被最重要的人抛下不管”。从《雪降,雪解》可以得知,春希替代了冬马的母亲,成为了她唯一的与世界连接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时候,她不可能忘记过去的经验:潜意识告诉她,只有音乐技艺的高超,才能保证这一归宿不至于再次丧失。简而言之,她之所以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补偿行为。这一心结直到CODA里才算解开了。

9. 肖邦 练习曲 Op.10 No.12 (革命)
  冬马的作曲小本子被老师抢走后大发雷霆,怒气值爆槽后果断抢回来然后跑到音乐教室用此曲发泄一番。
  由于我党的爱国主义教育,这首曲子可以说是肖邦最广为人知的几首之一:由于波兰的华沙革命被沙俄镇压,在国破家亡的激愤之下,肖邦写下了这首曲子。考虑到小本子里写的曲子是为春希的“情书歌词”而作,春希在冬马心里有多重要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很多音乐评论家认为此曲的结尾处受到了贝多芬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即此帖中的编号5)的影响,因为和旋几乎完全一样(前者的77-81小节; 后者150-152小节)。由此看来,这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冬马感情早已有之呢?

10. 德彪西 “为钢琴而作”组曲之三:触键曲 (Pour le piano, Toccata)
  冬马心情平复下来后弹起的曲目,春希装模作样的说要听,结果没有悬念的睡着并挨了一板砖。个人感觉,选择这首曲目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其一,在整个故事里钢琴实际上就是冬马的心声,或者说是她的化身。“为钢琴而作”,代换一下其实就是“为自己而作”。这与之后冬马在从温泉回来的车上对春希所说的“我所作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真的么.......)是完全吻合的。
  其二,虽然这首曲子是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使用的和旋在那个年代来说也很非主流,但是其曲子的行进结构却是相当古典的。这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冬马欲说还休的态度。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这首曲子在名义上是献给Nicolas Coronio的,而这个人,是德彪西的,学生。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用雪菜的话说,这就是“美丽的师徒之情”啊。另一方面,这也与春希所说的“没关系,是师傅的演奏嘛”台词相吻合。

11. 福雷 三首歌曲之一,梦醒时分(Trois Melodies, Op.7 No.1, Apres Un Reve)
  学园祭之后,冬马身着舞台服装与春希共处音乐教室弹起此曲,无奈某人再次沉睡。这首曲子用在这里实在是异常精确,同时联系之后的剧情,也极端虐心。
  其一,虽然游戏里只有冬马的钢琴独奏,但实际上这是一首歌曲,而且是作者根据Romain Bussine翻译的歌词(意-->法,又是法国...)创作的。这与三人学园祭演出的整个过程完全相符。另外,虽然原始曲子只有钢琴和歌手,但此曲也被改编成大提琴和钢琴的合奏。大提琴,吉他,恩。
  其二,虽然冬马和春希早就互生情愫,但由于两人憋屈的性格,像学园祭这样能够相对自然的交谈,接近乃至同台演奏,对于他(她)们两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这便是为什么春希说完“我想让我们的关系一直持续下去”,琴声就停了。这正是冬马内心的恐惧。)因此,在演出之后弹这首曲子,不可谓不贴切。
  其三,也是最让我震动的,是这首歌曲的歌词。因为不懂法语,所以只好按照英文翻译了:
   
  沉睡中,被你的样子蛊惑
  我梦到了欢乐,热情的幻象
  温柔的眼神,纯粹的声音直达心房
  你就像那被黎明点亮的天空,闪烁着光芒

  你呼唤我,于是我离开地表
  和你一起奔向光明
  天空为我们拨开云翳
  那是从未领略过的壮丽;隐约可见的,是神圣的照耀

  唉!唉!从梦中醒来,徒留惆怅
  我呼唤你,夜晚啊,把你的谎言还给我
  回来吧,光明;
  回来吧,神秘的夜晚!

  想想雪降,雪解里对两人之间的描述,想想IC里冬马正以为八九不离十的时候遭受的晴天霹雳,想想CODA共通线里在废弃旧宅里冬马的爆发,想想NE里冬马要求春希进行的那些“谎言练习”,想想TE里两人的远走高飞......是不是一切都被包含在这首并不长的歌曲里了呢?总之,太虐了,太虐了。
  其四,这一组曲的第三首名叫Barcorolle,即船歌。而冬马在后来的演奏会上,弹的正是肖邦的船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冬马演奏的都是钢琴独奏曲,从这里之后,冬马经常弹起给歌者进行钢琴伴奏的曲子。想想她压抑着感情为春希雪菜祝福,自己内心却是暗流涌动,唉......

12. ?
  两个未知出处之二。春希和雪菜第一次去钢琴教室围观冬马时的曲子。望集思广益。

13. 李斯特 爱之梦第三首 (Liebestraume No.3)
  围观后冬马弹的曲子。玩过秋回2的人对这首曲子相必不会陌生。同样改编自某德国人的诗歌:“能爱就爱吧!时辰到时,你将会站在坟墓前扼腕叹息.......”(欲知全文,请玩MO2萤线)尽管如此,游戏里的台词却是“冬马她,依然在弹琴之余,看着我们开心地笑着...她在笑哦。”而且她弹的是将近结尾的主题再现部分而非从头开始。实在是,太虐心了......当然,CODA里雪菜线TE将近结尾处更虐心,后面还会提到。

14. 亨德尔 歌剧《李纳尔多》 任我泪流满面(Lascia Chio Pianga)
  雪菜想要和春希第二次去围观冬马时传来的旋律,春希果断拒绝了。
  这一咏叹调的背景是女主角被拘捕在耶路撒冷,内心困苦的时候唱起的曲子。当然,这里只有冬马的独奏,所以更显憋屈。
  当然,更憋屈的是歌词,基本上就在“让我痛哭吧!残酷的命运,多么盼望自由的来临”这几句来回往复。遥想CC里雪菜也对春希哭诉“放了我吧,让我自由”这样的话,殊不知冬马早就用琴声诉说了相同的情绪。
  P.S: 雪菜还说什么“果然在练习啊”,练习个P啊,明显是借弹消愁愁更愁呢,亏的春希还算识趣把她拉走了。

15. 肖邦 船歌 Op.60
  冬马参加钢琴比赛时演奏的曲子。非常动听的一首曲子,用在这里亦是恰到好处。
  首先,与德彪西的passepied一样(帖子里的第四首),船歌依然是一个二段体曲式(引子--主题A--发展--主题A'--过渡段--主题B1--主题B1’--主题B2--过渡段--无拘束的甜美(dolce sfogato, 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翻译这个术语...)——主题A'再现--主题B2’--尾声),意义与之前相同。相对于passepied更为复杂化的结构,多少也在暗示冬马把对春希的感情藏得更深了一层。但尽管如此,优美的主题A右手基本由双音构成,和男女二重唱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这里实际上可以把主题A看成春希和冬马的幸福时光,而B1-B2段则是冬马内心的辗转反侧:忘了吧....唉,还是忘不了啊。dolce sfogato的段落,正好对应着温泉旅行;而等到了春希向冬马摊牌,冬马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吐露一切的时候,正好对应的是曲子倒数第二部分主题B2的变奏,而那一段音乐慷慨激昂,音量标记是fff (最强)。狡猾的是,这一部分在演奏会时却没有出现。(游戏里BGM到B1段就开始重复了)
  
  (插入一下,整个IC里用的曲子,除了那几首诗词改编的曲子以外,所有的曲子都是以FF(很强)结尾的。这种安排其实已经暗示了CODA的存在。当然,如果留心听到BGM最后的话,游戏里所有曲子的尾巴都被截掉了。制作人桑,你实在是太狡猾了......)

  其次,这首曲子是肖邦疾病缠身,且与当时的情人乔治桑感情不睦的时候写的,与冬马此时的背景颇有几分神似。
  再次,如前所述,学园祭之后冬马弹的“梦醒之后”所属的组曲,最后一首名字便是船歌。当然,这或许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但如果不是偶然的话,是不是也在暗合着冬马在这最后一次演奏后即将离开呢?
  最后,这首曲子是升F大调的,曲谱上是6个升号,而之前冬马最开始弹的黑键练习曲是降G大调的,是6个降号。虽然二者在钢琴上是同一个音,但是调性感觉上截然不同。考虑到冬马曜子正是因为这场钢琴比赛才下定决心对和纱进行钢琴英才“再教育”,以及coda里和纱采访说的那句“原本我可以在日本优哉游哉,结果现在只能过每天练琴10小时的生活,这都是因为春希你这个家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弹的都是钢琴,但意义已经不一样了。

CODA

1. 肖邦 波兰舞曲 Op.53 (英雄)
  这边说完雪菜要录音,画面马上切到冬马练习钢琴,错音百出,然后就是曜子那句搞笑的台词:“给你75吧...满分1000”。按照终极答案大神的翻译,和纱获得的“约翰尼钢琴比赛”
其实指代的是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话,在归国演奏会上弹这首既出名难度又高的曲子也算是水到渠成。
  最开始其实我没有觉得用这首曲子有什么特别意义,直到后来冬马在第一次演奏会前弹的越来越好,再联系这次曜子说的那句“你就好好努力吧,至少练到能蒙混过外行人的程度”以及第二次母女对话说和纱说的“如果我不好好努力的话就会有人悲伤...我不能背叛他们到那个地步”,我才明白过来:这里的外行人毫无疑问指代的是春希,而“英雄”便是指和纱对于春希和雪菜之间感情的态度。为什么刚回来的时候练不好?当然是因为多年以后重逢旧人,难忘旧情,自然做不了“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平稳了心态,自然就越来越有当英雄为二人祝福的自信了。另外,除了“幻想波兰舞曲”(Polonaise-Fantaisie,Op.61)这 首非典型以外,这是肖邦生前发表的有编号的最后一首波兰舞曲。和IC里一样的用法。
  当然,众所周知,这一切都随着春希没有出席音乐会而坏掉了。于是到了追加公演里,这首曲子换成了另一首波兰舞曲。后面还会提到。

2. 李斯特 爱之梦 同IC部分13
  冬马TE里,和纱和春希在旧宅摊牌完第一次回到音乐室里再次弹起,不过与之前不同,这次是从头开始弹的,其意义不言而喻。
  雪菜TE最后,春希走出录音棚前冬马也弹的是这首曲子。联想她的台词“我想再弹一会儿”,唉......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3. 威尔第 《茶花女》 饮酒歌
  冬马TE,游戏中2月6日,冬马母女讨论生活和爱情的时候冬马突然弹起此曲的钢琴版。
  此唱段出现在歌剧中的第一幕,派对上男主角阿尔弗雷德用这首歌作为祝酒词,并称颂爱情,间接地向女主角薇奥丽塔表达爱意;而女主角虽然认为他是真心的,却也感慨青春易逝,爱情脆弱。由其中歌词便可见一斑:
  男:高举欢乐的酒杯/美酒让人迷醉/如此欢乐时光固然美好/但诚挚的爱情更宝贵......
  女:他的歌声中充满真情/它使我深深感动/世界上最重要的欢乐/我为快乐而生/花朵凋零不再开/青春逝去不再来/人们心中的爱情/不会永远存在.......
  试观和纱和其母亲的对话,实际上这里曜子的话则是女主人公的部分:“....我担心的不是我老了怎么办,而是你老了以后怎么办”。冬马一厢情愿地希望母亲能够永远陪在自己身边(虽然说的话毫不留情面“反正我死了你也会活着”,典型刀子嘴豆腐心),不知母亲已经身患绝症,这与茶花女之后的剧情完全一样。
  当然,仅就冬马和纱来说,这个歌曲也是完全符合他的设定的。因为在第一幕的后半段,男主人公的父亲到访,告诉女主角自己的儿子已经有婚约了。而女主人公在肝肠寸断一番后,心碎地答应说会劝说阿尔佛雷德不再爱自己,以令他死心。唉......

4. 肖邦 即兴幻想曲 Op. posth. 66
  冬马TE中2月16日,刚刚鼓起全部勇气从机场返回,拦下要去雪菜家过生日并说出“不要去,请背叛雪菜和我在一起吧”(当时真是哭的生活不能自理啊)之后进音乐室弹奏的曲子。印象中这首曲子在CODA其它两个END里也用过,但是在冬马TE里含义最深。
  从旋律上来说,这首曲子的主题A给人一种沉郁的感觉,宛如暴风骤雨前阴云密布的天空;然后乐曲的最后,使用的却是中间平稳B段的变奏,并以梦境般的pp(很弱)结尾(与IC中大部分曲子最后的ff形成对比)。这在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冬马同学终于逆天翻盘了。然而,相比于旋律来说,此曲的背景与剧情的切合程度可谓更高一筹。
  其一,肖邦一生中一共写了4首即兴曲(impromptu),此曲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肖邦写的第一首,然而却是最后一首被发表的。如果把这首曲子看成冬马的感情,则与剧情不谋而合(“我没说,可是什么第一次都是和我的...最先喜欢上,最先接吻,最先....和谐”,但是,唉...)
  其二,肖邦生前原本没有发表此曲的意图,并且嘱咐说把手稿毁掉。但是在他死去几年以后,这首曲子最终是被他的生前好友Julian Fontana发表了,而且这首曲子原本就是献给他的。这是不是与作为开樱社工作人员的春希的所作所为有几分神似呢?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肖邦为什么生前没有发表这首曲子呢?音乐界众说纷纭,然而大部分都同意其中一点,即肖邦写完此曲之后,发现和一个名为Moscheles的音乐同仁所作的降E大调即兴曲(Op.89)实在太过相似——同样是A-B-A的结构,速度标记和节奏也基本一样。但是相比于Moscheles那首轻快明亮的曲子,肖邦的这首曲子更阴郁,更具激情和神秘气息。因为之前两个作曲家的关系还不错,如果发表出来的话,肖邦害怕他看到同样的题材,却比自己技逊N筹,所以才把这首如此出色的曲子束之高阁。这简直就是对IC中雪菜和冬马之间关系的完美临摹。
  嘛,不过冬马最终还是“发表”出来了,优嘎大。

5.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组曲  芦笛之舞
  同一天,冬马母女谈话时和纱弹的曲目(母“终于突破到核心了嘛”)。
  如果说之前的配乐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那么用胡桃夹子来影射剧情,简直可以说神来之笔了:某年的圣诞节(和IC照应),女孩得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胡桃夹子(暗指春希的普通)。她抱着胡桃夹子,进入了梦乡(对春希的爱)。睡梦中她被惊醒,看到七头鼠王带着一群小喽啰(雪菜一家+柳原朋+武也依绪正好等于七,这里的老鼠暗喻外部世界对二人感情的阻力)要抢走胡桃夹子。这时胡桃夹子突然变大了(符合春哥进入超级赛亚人模式的剧情),带领屋子里的玩具和老鼠交战。正当要失败的时候,女孩扔了一只鞋(CODA开头时冬马施展光脚雪上飞轻功)杀死鼠王,解除了诅咒,于是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带着她穿过冬雪覆盖的森林(雪总是和抉择和悲伤联系在一起),来到糖果糕点的王国(甜食对于和纱来说正是幸福的象征)。没有一处不符合。实在是,太强大了......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二幕中两人跳起了糖果王国作为结婚仪式的双人舞时,指代冬马此时的幸福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有趣的是,对话的后半段第一句,冬马就说“母亲,我说不定无法成为你希望的和纱了”,此时曲子的速度突然变快了。由此可见,在这里就已经暗示了对冬马而言,和春希在一起的幸福比钢琴更重要,这也为后来揪心的剁手剧情埋下了伏笔。

6. 肖邦 第15号降B小调波兰舞曲  
  追加公演曲目第一首。和之前的即兴幻想曲一样,也是肖邦年少时期的作品,但是直到他死后才被发表。这首曲子本身没有什么好分析的地方,不过其背景依然十分符合剧情:无论在什么END里,追加公演的用意都是“向XX说再见”,只不过XX的对象不尽相同。这首曲子正好是肖邦刚刚从音乐学校毕业,与其同学Wilhelm Kolberg 去听了一场罗西尼的歌剧“贼喜鹊”。过不久肖邦就要离开了,用这首波兰舞曲相赠,题名为“Adieu a Guillaume Kolberg”,那意思就是“拜拜了您呐”。而且根据其手稿记载,这首曲子上面到处都涂满了“Au revoir”(法语的再见)的字眼。放在NE里看,实在是够虐的。
  按理说,一个钢琴家连续开演奏会,很少在短时间内换曲目。那么为什么和纱在上一场弹肖邦的“英雄”,现在却换成这一首了呢?尤其是上一场乐评界的反响不大好,明明可以用追加公演证明自己。由此可见,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偶然。其中传达的信息不言而喻:我,果然是没法做一个彻头彻尾的英雄。
  另外,在这里牵强附会一下,15也许同样是有意义的。3个人的5年嘛。

7. 李斯特 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第三首 钟 (La Campanella, S. 141)
  追加公演曲目第二首。由于其令人发指的难度,成为了钢琴演奏会的经典曲目。最开始以为作者只是想用曲名表达“时间是把杀猪刀”的内涵,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下发现自己果然是粗鄙了。
  首先,和名称一样,这首曲子是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同名小提琴曲改编的。根据李斯特的传记记载,他不到20岁的时候,钢琴的技巧就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但也因此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百尺杆头,如何才能更进一步呢?正当迷茫之时,他在巴黎听了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音乐会,对他的演奏技艺惊为天人,于是意识到自己差的还很远,进步空间是很大的。于是,他重新勃发了对钢琴的热情。恩,虽然春希的吉他是“烂透了的”,但是谁让冬马重新找回了钢琴的意义呢?
  其次,这首曲子难点很多,但是最显著的特点是双手远距离大跳(一个八度家常便饭,最大跨度为16个音,接近两个半八度),此技巧实际上学自小提琴的跳弓。这在冬马TE里显得尤其有意义:心情七上八下,跨越千山万水,只为追随某人的脚步。
  最后,虽然这之于李斯特的这套练习曲是第三首,然而它的改编依据,恰恰是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这和IC里的第7首曲子,即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二首的意义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三个字:我不服。
  补充,此曲被李斯特献给舒曼夫妇,而追加公演的压轴戏正是舒曼的曲子。
  
8. 舒曼第二钢琴奏鸣曲 Op.22
  追加公演,也是整个游戏里最后一首曲目。就像作为IC最后一首曲子的船歌概括了IC的结构一样;作为CODA的尾声,这首曲子也几乎完美概括了整个CODA的剧情。
  先说作曲家本身。如果冬马是肖邦(好吧,约翰尼)钢琴比赛的获奖者,她在日本的告别演出为什么不弹自己最擅长的肖邦,却偏偏挑另一个人呢?看看舒曼的背景就知道了:和自己的倒霉徒弟勃拉姆斯不一样,他冲破了对面家庭的束缚,和克拉拉幸福的结合了。而且上一首还是“三”,这一首就直接“二”了。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什么了。
  此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速度标记为“能多快就多快”,然而到尾声的时候,舒曼又开玩笑似的标上了“再快点”,“还得再快点”。这影射CODA开头冬马追春希的桥段。
  第二乐章速度标记为“缓慢而持续的小行板”,旋律安静而忧伤,正是冬马得知两人已经交往后心情的体现。
  第三乐章为谐谑曲,速度标注为“很快且鲜明的”,而且整个乐章很短小,大概只有不到两分钟,指代着冬马出人意料地重返日本以及她的决心。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急板。所谓回旋曲,便是指同一主题重复出现。而CODA的NE和雪菜TE,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地复刻了5年前的场景(TE里的三人登台,NE里就不用说了)。那么,难道说这一乐章之于冬马TE就没有意义了么?非也。这一乐章实际上原本并非如此。传闻在舒曼写完此曲后,他的爱人克拉拉(当时尚未成婚)觉得其他的部分还好,最后一个乐章就技术上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而且难的没有意义。于是舒曼同学就按其所说,把它改的简单了写。想想达成冬马TE需要抛弃的东西(家人,朋友,“未婚妻”,与社会日常的联系),以及其它两个TE冬马放弃的理由,是不是也和这段历史相符呢?
  另外,奏鸣曲是一种对形式要求很严格的曲式。正因为此,冬马在IC里弹起奏鸣曲时,一般都是内心憋屈的时候。从IC到CC,从古典时期的贝多芬到抒情更为直接的舒曼,多少也说明了冬马在“能够直抒胸臆”这点上的进步。

9. 肖邦  前奏曲 Op.28 No.1
  雪菜TE结尾曲“时间的魔法”的前奏,用了此曲的开头。
  整首曲子演奏起来不到一分钟,极为短小,然而却是我最喜欢的肖邦的曲目之一。其表情标记为agitato,即激动的,不安的。而旋律也和这一标注一样充满了悸动,让人心中泛起青春的回忆。更有趣的是,此曲虽然为2/8拍(8分音符一拍,每小节两拍),但是每一拍都有三个音。的确,任意两个人之间,都无法逃避三人的关系。
  音乐家们对此曲的评价不一。Hans von Bulow给此曲起名为“reunion”,即重聚,团圆。这大概是因为很多双音和弦都是由两手共同完成的(即左手一个音右手一个音,两者叠加构成和旋)。但是我更偏好法国钢琴家Alfred Cortot的评论,“Attente fiévreuse de l'aimée”,即对内心所爱之人的狂热期盼。 不过,无论是哪个解释,都与雪菜TE的结局不谋而合——既是三人的修复,又点明和纱对春希的爱依然没有断绝。
  
  
  

P.S:吐槽一下,追加公演三首曲子加起来还不到一个小时,真是蒙混模式全开啊......
P.S2: 注意听的话可以发现,IC里的古典音乐全是用合成器做出来的,不带半点感情色彩;而CODA里的却基本都是真枪实弹的演奏(别的还不明显,追加公演里的绝对是:李斯特的钟弹的绝对是世界级的,大跳和轮指都清晰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踏板也用的恰到好处)如果这种变化是有意为之的话,那么制作人实在是太细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是东马党写的,这满满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2-1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的帖子顶了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mark一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2-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到了white album的季节
常轮常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玩过了WA2的绝大部分人都会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思维发散、妄想过度、词不达意,胡言乱语的症状(无贬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wa2cc的汉化应该也不远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0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strike]这wa2神教总给我一种狂热分子即将上街闹事旋即被警方依法取缔的错觉[/stri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这贴没转过来呢,原来在这儿。作者既然作为古典钢琴曲的爱好者,是冬马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我觉得文章写得很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你的说的很认真,写的很用心,但对曲目的理解和曲目背景只能打25分(满分100)

其中对贝加马斯克组曲和梦醒时分的理解可以爽快的给零分

亨德尔 和
柴可夫斯基则不可归类为古典音乐,在把拉威尔拉到古典行列则完全是拉仇恨的,地图炮嘲讽行为


当然没有任何喷你文章感受的意思。只是认为你应该再加强对曲目的理解和作者的背景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真医生于2013-01-02 15:40发表的  :
虽然你的说的很认真,写的很用心,但对曲目的理解和曲目背景只能打25分(满分100)

其中对贝加马斯克组曲和梦醒时分的理解可以爽快的给零分

亨德尔 和
柴可夫斯基则不可归类为古典音乐,在把拉威尔拉到古典行列则完全是拉仇恨的,地图炮嘲讽行为

.......

先问下,你算老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时间守护者于2013-01-02 18:40发表的  :


先问下,你算老几?

看这回答也就是说音乐部分纯胡编,换言之属于自HIGH不准评文………………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4楼(真医生) 的帖子

= =医生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strike]大拿们赶快掐架

随时准备好笔记学习新姿势[/strike]
[strike]
[/strike]
其实还是希望大大们拿出专业的见解来指出文中选曲见解的错漏,而不是简单粗暴         因为个人是相信游戏的音乐担当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平的,自然对选曲也存在一定的理由,,因为对音乐什么都不懂所以很希望见到比较有意义的指正.好学习各种新姿势                             
[strike]  至于大拿觉得觉得指出错误就不错了谁要应酬你们,还请无视[/strike][strike]    [/stri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白痴借地问下各位大大,初代动画版的配乐算是什么风格?这两天很迷这张ost,感觉很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重置版本的WA有要做汉化的消息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才通了游戏,感谢精彩的分析文,之前有人分享曲目文件都失效了,自己整理了一份发一下,已经按帖子说明整理过标题
有三首歌剧的找不到钢琴版,其他都是无损的,TV里出现的原版钢琴曲也放在其中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mg7K6Hq 密码: p3tr
缺失曲目
福雷 三首歌曲之一,梦醒时分(Trois Melodies, Op.7 No.1, Apres Un Reve)

亨德尔 歌剧《李纳尔多》 任我泪流满面(Lascia Chio Pianga)

威尔第 《茶花女》 饮酒歌
La Traviata - Libiamo ne' lieti calic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wancnm 发表于 2014-7-9 20:16
最近才通了游戏,感谢精彩的分析文,之前有人分享曲目文件都失效了,自己整理了一份发一下,已经按帖子说明 ...

我等伸手党有福了。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25 02:44 , Processed in 0.13349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