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1-5-9
|
引用第363楼津田隆利于2012-01-13 17:59发表的 :
这楼到现在,好像只有我是携家眷出现的。
这便充分证明了我,是良心。我,是正义。
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我,就是无敌。  寄居蟹不能打字,我担心伤螯啊。你要知道,寄居蟹的身体构成是这样的,第1触角柄常折叠,第2触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对颚足的基节或相邻接,或左右分离。其中的那对螯肢,是用来取食御敌用的。第1、第2对步足较长,爬行用第3、第4对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质褥,可支撑着螺壳内壁,使体躯稳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对(末对)步足的基节上开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对步足的基节上。腹肢退化,两侧多不对称,常常只存在于一侧。雌性较发达,作抱卵用。尾肢和尾节左面常较右面发达,有粗糙的角质褥。这种特化了的尾扇用来钩住螺壳内部,不致被拉出。当体躯逐渐长大时,能随时调换较大的空螺壳。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嘛,不知道这么说你们能不能明白呢,其实就分布来说也是很有讲究的,寄居蟹密度最高的地区常在珊瑚礁的潮间带上部,翻开积水处的石块,常能发现不少的光掌硬壳寄居蟹和细螯寄居蟹,它们行动迅速,会快速的逃逸躲藏。另外由于潮池里面的生态条件比较温和,不会受到波浪的冲击,低潮时也能保有水份,多数寄居蟹会聚集在潮池的边缘,或是池里的石块下方。兰屿珊瑚礁高潮线的潮池由于日照曝晒,温度很高,盐度变化也大,但有塞氏硬壳寄居蟹和光掌硬壳寄居蟹栖息着。以垂直分布来看,陆寄居蟹仅栖息于海滨湿地上,细螯寄居蟹仅栖息于高潮间带,硬壳寄居蟹分布于整个潮间带和浅亚潮带,真寄居蟹则广布于潮间带、浅亚潮带、浅海域。以台湾研究较仔细的硬壳寄居蟹为例,此属寄居蟹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间带和亚潮带,特别是珊瑚礁和岩礁平台,它们是大多数硬质海岸上的优势种类,在台湾海边也很容易发现。不同的硬壳寄居蟹的栖所范围并不相同,有些种类只出现在潮间带,例如光掌硬壳寄居蟹和塞氏硬壳寄居蟹;有些则常出现在浅亚潮带,例如盖氏硬壳寄居蟹、关岛硬壳寄居蟹、微小硬壳寄居蟹;然而有些种类则是潮间带和亚潮带都能发现,例如隐伏硬壳寄居蟹;另外的罕见种类则是出现在浅亚潮带以下的海底,例如线足硬壳寄居蟹和优美硬壳寄居蟹。大多数硬壳寄居蟹的行为并不活跃,常会倒吊于岩石下或停留在陡峭的斜坡上,在浅亚潮带则多聚集在珊瑚丛枝顶端,当硬壳寄居蟹感受到有干扰时,会立即缩入壳内,使自己掉落到丛枝深处,让敌人很难捉到它,是一个很有效的避敌行为。
啊啊,光打字真是说不清楚,怎么说呢,对寄居蟹的了解过程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这里的各位想必对寄居蟹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什么?你们都认为寄居蟹是用来吃的吗?!这真是太大逆不道了!哦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种燃烧起来了的感觉,文字已经无法描述我的心情了,嗯,你说为什么这段文字看起来像是百度百科的内容,因为百度百科就是我写的啊!怎么说呢像我这样热爱寄居蟹的人要是更多一些就好了,那么这样浅显易懂的说明大家能明白吗?不明白的话我还可以更详细的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