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0-6-24
|
购买历程
本来按照正常排队顺序,该号十月二十多号应该就可以下订单,但是官方由于各种问题延期2次,终于在11月3日恢复供货后的第二日可以进行下单了。

顺便吐槽下当天上午官方服务器登录各种困难,终于在周五上午下单,当时没注意选择快递公司,默认凡客配送的物流--如风达。从图上看,出货很快,但是如风达是晚上统一打包接收的,所以,反正就没指望周末可以收到。如风达的速度貌似评价不高。但是出乎意料,周六到达上海,周日上午就到手了。

其中每次地方转换都有手机短信提示。这里说下,小米配送貌似可以选顺丰和其他快递公司,但是,这些快递公司都是第二天才能拿到货,相比较而言,速度不能说很快,特别是带电池的小米,顺丰不能发航空件,所以具体选择快递公司还要看大家配送地址的情况,当然是早一天拿到好了 。
我的一个在上海的朋友买小米用的顺丰,如图


(取件是下单后的第二天晚上)
包装配件
1.包装




配送物理的外包装是和小米包装差不多的纸质材料,鞋盒结构,很类似kindle的包装材质(但是没有使用一次性包装),简单用带小米标识的胶带进行了包裹。里面就是小米主机和自带配件的盒子,和官网购买的配件,官网购买的配件单独放在外面,里面盒子大小恰到好处,卡紧不松动,没有产生摇晃。
2.贴膜
主机出厂带一个贴膜,上面印了一个MI的商标,如果不嫌滑动比较涩的话,可以用指甲油去除掉上面的商标,就当贴膜凑合使用。官网19元的贴膜(2张标准的三层膜)效果还行,贴起来很容易,高透容易留指纹,表面不涩(比出厂膜要滑的多),但是不如索爱原装自带的膜来的丝般柔滑 。
3.莱卡保护袋


官网19元的莱卡保护袋就是坑爹的,官方图上看着还行,实际到手,手感和厚薄基本就是德生收音机的收容袋 ,我觉得不如不买,自己买个莫凡袋鼠套也没19元啊(貌似没小米尺寸的袋鼠套)!
4.其他配件

顺便谈下官网其他配件,保护套价格太贵(标准的没有黑色款式,中式纹理版 不是很喜欢),信封套价格已经离谱了(朋友买小米时候买了一个,外观很好看,材质极度类似莫凡布套,但是毛绒感不强烈,但是89元这价格...),官网的TF卡性能中庸,战斗力只有5 ,挂绳因为不用,就不评论了。手机标配的1A充电器和mirco usb数据线都没拆,用不着。
5.发票
顺便补充个发票的问题,貌似是专门给邮寄发票的挂号信,目前没收到,暂时不谈
具体 http://www.xiaomi.com/service/invoice (官方回答)
主机外观


先说下,没用过工程机也没实际见过工程机,就网上看过各位巨巨的工程机评测图。外观总体评价来说,正面是HTC(标志性的听筒位置)背后是三星(盖世兔的摄像头布局)侧边让我想起来MOTO(DEFY 里程碑那种细细的按键和容易掉漆的感觉)。嘛,毕竟参考的都是经典的设计,总体来说,小米样子还行吧,中规中矩。
虽然说正面类似HTC,但不可否认和defy,无论是外观还是材质都很类似,16比9的屏幕,比较瘦长。实体按键有开关机键盘和音量键,开关机键比较紧(防止误按),音量键比较容易按,触感不错。左边是裸露的mirco usb标准接口 (记得盖世兔也是裸的),屏幕上面的听筒右边2个孔是光感器和一个LED灯(充电中红,充电到90%+变绿色)。


正面下面那三个键对应的灯极为明显的亮度不均匀(貌似已经被吐槽过一万遍了?) 中间home键有个点很亮,左边设置键很暗,右边返回键还算正常,和所有量产机一样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影响试机体验啊,简直就是太糟糕了。
很多人反映的侧边漏光问题,我这台貌似没有侧边漏光(新批次改进了还是我没看清楚,都有可能)
背面是塑料材质上面有个防指纹的类橡胶材质,总感觉很容易掉皮的样子,希望不是错觉。摄像头上贴了个保护膜,使用起来可以撕掉,成像水平就不要拿镜头有油 的典故来搪塞了。后盖拆起来不利索,卡扣很紧,总担心...算了,至少目前貌似扣具没断。

TF卡不用扣电池即可取出,方便热插拔。电池还算比较紧,目前没发现突然关机,TF卡目前也没掉电过。
[/table]补充,贴膜黑屏形态正常使用看不出点阵,亮的时候更看不出(想要看点阵,要侧角度,特地去注意一条条亮点的线,就可以发现了) | [table=100%,#ffffcc] |
屏幕对比
Xperia Ray(3.3 寸 854*480 开启Mobile BRAVIA Engine 最高亮度)
小米(4.0寸 854*480 夏普屏 最高亮度)
有几张手抖的厉害


















固件杂谈
系统固件是MIUI,出厂版本是2.3.5c,立即更新到稳定版最新的2.3.5d(需要重启)从完全关机到进入系统界面,大概在20-30秒(软件都没装的情况下),算是相当快了,相比,索爱Xperia Ray的开机速度虽然比很多android机要快了,但是不如小米。从我个人开看,如果从基本原生的系统开始用android的(比如从Xperia Ray到小米),用miui会觉得比较别扭,具体在很多设置改了地方,挪的不知所以然的感觉(就是所谓的改了也没啥好处,大概只是为了UI界面的统一的原因罢了)。从以前的非智能,或者塞班 wm ios过来的,MIUI有一种所谓的符合本地化的简便体验。从电量数字显示,更简便的通知栏体验,MIUI桌面的丝般柔滑(补充一句,索爱的android界面也是丝般柔滑),来电地域,输入法切换等等(体验时间不多,肯定漏了很多重大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对原生系统很好的补充。连接电脑也是普通的安卓手机连接方式,可以选择是否卸载SD给电脑读写,这时候就开始思念那方便的MTP连接模式 。谈谈系统稳定性,只能说尚未死机,但是有小问题(不排除是我自己没研究好产生的问题)。
MIUI界面毕竟只是对于原生系统的一种所谓的美化,其实很多时候美化反而会画蛇添足而不可兼顾,这里要再强调下。
信号测试
笔记本wifi信号5米2堵墙一到三格不掉,比Xperia Ray要强(相比Ray一格还容易掉,修正)
手机信号一直4格,状态统计里的信号强度和Xperia Ray差不多(联通信号)
暂时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版本选择3G优先模式,不会主动选H模式的WCMDA(我这WCMDA信号也是满格)只会使用带个E的2G网络,需要去强制下仅3G信号,再切换到3G优先模式才能稳定在WCMDA。感觉是固件问题,不知是不是个案,或者我操作问题。追加多次重置手机确认,固件版本是最新的2.3.5d稳定版。频繁出入3G 2G信号覆盖区域要慎重,联通WCMDA信号覆盖相当糟糕(我这还算是市区)。
性能测试
多点触控测试 MultiTouch Tester(截图用的是菜单+音量,所以不当心把铃声按出来了)

10点触摸
超级兔子(随便看看,不要真以为比盖世兔强...)


针对SD读写性能的评测(内部写入在10M左右,品质较高的CLASS 6或者品质一般的CLASS 10卡即可满足要求)
(还没写完,稍后补)
PC跑分TF读卡器是SSK 10元内产品
三星C10 plus 8G

PC跑分

小米跑分
Kingmax 16G CLASS 6
PC跑分

小米跑分
Lexar 32G CLASS 10
PC跑分

小米跑分
Toshiba 32G CLASS 4
PC跑分

小米跑分
视频能力
最新版本的MoboPlayer (系统自带的完全不能打)
简单的说,
RMVB软解到1280*720(更大的测试文件我没有)流畅
H264格式的没问题,可能有些封装或者参数导致无法硬解
比如[ANK-Raws] Guilty Crown - 04 (CX 1280x720 x264 AC3).mkv无法硬解,软解流畅[ANK-Raws] Guilty Crown - 04 (CX 1280x720 x264 AC3).mkv
General
Unique ID : 188732476777681319508223958184077299501 (0x8DFC8D879B6C812E921D9BBD2B480F2D)
Complete name : D:\视频\Temp\[ANK-Raws] Guilty Crown - 04 (CX 1280x720 x264 AC3).mkv
Format : Matroska
Format version : Version 2
File size : 505 MiB
Duration : 23mn 0s
Overall bit rate mode : Variable
Overall bit rate : 3 071 Kbps
Encoded date : UTC 2011-11-05 11:53:23
Writing application : mkvmerge v4.2.0 ('No Talking') 編譯於 Jul 28 2010 18:38:23
Writing library : libebml v1.0.0 + libmatroska v1.0.0
Video #2
ID : 2
Format : AVC
Format/Info : Advanced Video Codec
Format profile : High@L4.1
Format settings, CABAC : Yes
Format settings, ReFrames : 8 frames
Muxing mode : Header stripping
Codec ID : V_MPEG4/ISO/AVC
Duration : 23mn 0s
Bit rate mode : Variable
Bit rate : 2 818 Kbps
Maximum bit rate : 12.5 Mbps
Width : 1 280 pixels
Height : 720 pixels
Display aspect ratio : 16:9
Frame rate : 23.976 fps
Color space : YUV
Chroma subsampling : 4:2:0
Bit depth : 8 bits
Scan type : Progressive
Bits/(Pixel*Frame) : 0.128
Stream size : 464 MiB (92%)
Title : ANK-Raws
Writing library : x264 core 119 r2106+624_tMod+OreAQ-8bit 1c8a33e
Encoding settings : cabac=1 / ref=9 / deblock=1:-3:-3 / analyse=0x3:0x133 / me=umh / subme=10 / psy=1 / fade_compensate=0.00 / psy_rd=0.60:0.00 / mixed_ref=1 / me_range=48 / chroma_me=1 / trellis=2 / 8x8dct=1 / cqm=0 / deadzone=6,3 / fast_pskip=1 / chroma_qp_offset=-2 / threads=18 / sliced_threads=0 / slices=4 / nr=0 / decimate=1 / interlaced=0 / bluray_compat=0 / constrained_intra=0 / fgo=0 / bframes=11 / b_pyramid=1 / b_adapt=1 / b_bias=1 / direct=3 / weightb=1 / open_gop=0 / weightp=2 / keyint=250 / keyint_min=24 / scenecut=40 / intra_refresh=0 / rc_lookahead=80 / rc=crf / mbtree=0 / crf=19.0000 / qcomp=0.60 / qpmin=0 / qpmax=69 / qpstep=4 / vbv_maxrate=12500 / vbv_bufsize=17500 / crf_max=0.0 / nal_hrd=vbr / ip_ratio=1.40 / pb_ratio=1.30 / aq=1 / aq-strength=0.50:0.50:0.50:0.50:0.50:0.50:0.50:0.50 / aq-sensitivity=10.00 / aq-ifactor=1.00:1.00 / aq-pfactor=1.00:1.00 / aq-bfactor=1.00:1.00 / aq-boundary=192:64:24
Language : English
Color primaries : BT.709-5, BT.1361, IEC 61966-2-4, SMPTE RP177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BT.709-5, BT.1361
Matrix coefficients : BT.709-5, BT.1361, IEC 61966-2-4 709, SMPTE RP177
Audio #1
ID : 1
Format : AC-3
Format/Info : Audio Coding 3
Mode extension : CM (complete main)
Muxing mode : Header stripping
Codec ID : A_AC3
Duration : 23mn 0s
Bit rate mode : Constant
Bit rate : 192 Kbps
Channel(s) : 2 channels
Channel positions : Front: L R
Sampling rate : 48.0 KHz
Bit depth : 16 bits
Compression mode : Lossy
Stream size : 31.6 MiB (6%)
Menu
00:00:00.000 : :Avant
00:01:45.038 : :OPANING
00:03:21.001 : :A Part
00:10:18.985 : :B Part
00:21:25.651 : :EDING
00:22:54.940 : :NEXT
Hi10p无解
补充引用第17楼Gilgamesh于2011-11-06 22:18发表的 :
只说一句,解码请用Diceplayer~~ 试用了下,硬解应该差不多,可能软解更好点?(目前尚未发现)
顺便用了下最近重大更新的BSplayer,只能说对小米来说,问题还很多,不适合作为小米的主力播放器
拍照样张
只能说素质相当一般
拍不出Gilgamesh巨巨的水准,可以参考
小米手机入手,测评开始,开始持续更新电池表现,背壳缝隙恶化
最多软件进行了更多的优化
散热表现
玩游戏会热,背面MI字那最热,不烫手(相比Xperia Ray热多了)
正常使用,各种后台,然后上网,温温的
关屏后放兜里基本没啥温度
续航情况
飞行模式一晚上待机2%-3%
正常使用和其他安卓机差距不大,电池增加和CPU高能耗基本抵消,一天半到两天的战斗力,和常规安卓机没区别
音乐播放
有底噪,不过算马马虎虎控制的还不错了,在播放间隔和不播放时间很取巧,使得底噪不明显,常规耳机耳塞设备已经足够,1000+的或者洋垃圾系列的另说
效果么, 战斗力弱爆了。
吐槽,耳机插入是裸露小半插头在外面的....(造型原因)
自带的播放器对封装在音频文件中的封面获取各种错误,一点都不来福,建议装个谷歌版的。
总结
(只捡重要的说)
优点
主机性价比目前还算不错(配件性价比 )
缺点
正面三个键盘灯的亮度不均匀
3G信号优先模式自动切换有问题
考虑到这价格,有些缺点也勉强不算缺点吧(比如摄像不给力之类的)这里就不补充了
实在无法忍受网络切换问题(而且官方版主表态MIUI的设置就是这样的)
小米已出,本文停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