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05|回复: 34

[战国无双醒目]为了即将到来的战国无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在玩真?三国无双3的时候,看到那一场场著名的战役,看到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的时候,是不是心中充满了激动呢?为了即将到来的战国无双,能让大家在游戏的时候,起码对那些战役和人名不那么陌生,预定对一些著名战役和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预定介绍战役目录如下(星号代表战役重要程度和推荐程度):

姊川合战 ★★

吉田郡山笼城战 ★
  
九户之乱始末 ★

清州会议和贱岳合战 ★★★

本能寺之变与山崎合战 ★★★★

高松城合战 ★★

鸟取断粮 ★★

御馆之乱 ★★

稻生合战 ★

三木城合战 ★★★

上月城合战 ★★

石山合战 ★★★

长S合战 ★★★★

三方原合战 ★★

桶狭间合战 ★★★★

加古川冲之战 ★

大高城之战 ★

关原合战 ★★★★★

小牧?长久手之战 ★

金崎撤退 ★★★

川中岛合战 ★★★


哪位如果还有需要特别的介绍的战役,也可以提出来。

声明:以下资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转载至新战国联盟

http://www.newtenka.com/

及其联盟大名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水浒无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不错
感谢楼主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S合战 ★★★★绝对应该是五星!!!!

川中岛六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姊川合战

【田村忠次 作】


  1、信长与义景的冷战时代

  永禄11年(1568)年9月,奉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义昭上洛途中的信长,将江南的六角家消灭,同时将山城的十四代将军义荣派的势力一扫而空,瞬间完成了对畿内的统一制压。

  但是,这些大事并不是以信长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成果自然也不应该由信长一个人独享。与信长同样支持义昭的朝仓义景也在作着同样的事情,甚至在比信长还早的8月,就开始了若狭攻略的计划。

  根据一般的历史材料,义景与上代的若狭守护武田义统之间,存在着同盟的条约,义统甚至向义景托付了其子元明的后事。但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真相远远没有如上所述那么单纯。

  义统死后一年左右,朝仓家就开始了若狭的攻侵,时间是永禄10年的4月到11年的9月。如果朝仓势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支援和保护武田元明的话,恐怕义景下定决心所用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若狭的统治支配体制出现破绽的最大原因,就是义统、元明各自拥有自己的家臣团,而且意见出现过多次分歧。为了稳定统治局面,当时的义统将元明的后事托付给义景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义景常年作为后盾支援义统,目的是为了能够统治若狭,自然也会照顾元明。但是,毕竟是两代人,义景不能完全信赖元明,相比之下,义统一派的家臣一方反而更加值得信赖。

  义统死后,武田家的家臣主要是以守护元明的叔父武田信方(《天下一统3》里是一个挺厉害的家伙)为笔头的一门被官,他们以一半从属于朝仓家、一半从属于幕府的状态存在,被朝仓家积极地支配着。但是,不久雄心勃勃的武田元明就开始露出企图恢复统治的迹象。为了送将军回京,必须对其施加制压。是出兵若狭巩固朝仓家的利益、还是不管不问恢复武田家的利益,这个问题摆在了义景的面前,而答案也非常的明显。于是,朝仓就开始了对武田的攻略。

  当时朝仓家进攻若狭武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依照将军义昭的意向与织田家达成的协定,既朝仓家通过若狭进入山城、织田家通过近江进入山城。担任织田、朝仓两家达成协定的中间人的角色,自然要由与两家都有深厚关系的浅井长政来扮演。

  之后,进入京都的义昭就任十五代将军,信长则一跃成为了幕府的恩人。信长独占了上洛战中所有的功绩,而将朝仓的支援和威压的功绩完全隐匿,受到信长控制的幕府自然也不会再去提起朝仓家的功绩。

  将军义昭与信长的“蜜月”根本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上洛后的次年永禄12年(1569)年正月,为了阻止幕府恢复实权,信长开始准备著名的以制压将军权力为主要内容的“碇书”。

  永禄3年(1570)正月23日,直接限制义昭自身的政治活动的意见书――“条书”被提出。信长召集了邻近诸国中支持信长、义昭政权的各大名,一起讨论“条书”的可行性。信长的决定获得了诸大名的承认,正当地取代了幕府,同时意味着信长对幕府的彻底支配获得了成功。巧妙地招集了诸大名成功地发布了“条书”,证明了信长已经可以肆意地决定诸大名的命运,而那些没有回应信长的招集令的大名,则有即刻遭到信长追讨的危险。信长对于这类大名所采取的方法,则是先用书信或使者对其进行指责,然后对反对者施以武力击溃的方法,这也是信长为了强化支配体制,获得攻击别国的口实而设置的一个陷阱。

  对于当时还不是敌人的朝仓家,信长则设下了另一个圈套。 朝仓家在当时支持义昭的各个势力中,是实力仅次于信长的第二大势力,在信长的心目中,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信长特意向若狭武田家发给了确认其领地统治的安堵状,等于公然无视朝仓家的存在,这个举动立刻导致了朝仓与织田之间关系的恶化。朝仓家同织田家的本家尾张守护代家之间,从应仁之乱起世代保持的良好关系,由于信长的原因而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信长的招集令,以及其他大名多次屈服于信长的要求,使朝仓家与织田家的关系更加恶化,朝仓氏没有理会招集令,而是开始加强近江一线的国境的防备工作。

  朝仓家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对信长明显的挑战,如此强硬的态度,自然给了信长极好的口实。


  2、新领国与信长的实际动员力

  永禄13年(1570)4月20日,因为会见诸大名而滞留在京都的信长,直接发动了对朝仓氏的进攻。

  信长的军队于23日(当时的年号已经由永禄改为元龟)抵达了若狭与越前的国界,并于25日早晨全军侵入越前。由于朝仓家仅仅在近江一线的国境加强了防御,在若狭方面几乎处于无防备状态,根本无法抵御织田军如同雷击一般的攻击,天筒山城仅仅抵抗了一日就陷落了。

  但是,在织田军相当不错的战果的背后,却是信长在苦苦支撑的影子。织田氏在当时的兵力动员能力,还不是非常的雄厚,虽然相对来说信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还没有达到压倒性的地步。而当时的信长的动员基础,可以说只有美浓和尾张两国。

  信长对伊势的统治,是采取的亲族众直接被官化的方法,当地的国人众的势力还相当强大,使该国的动员能力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近江南部的状况也同样糟糕:织田家灭亡了六角家,但旧六角领的主要部分都是由织田家直接支配的,而且为了追讨六角残党防止其再兴以维持实质的支配,必须在当地驻留大量的部队来制压。自从消灭了六角家后,织田家一直在南近江配置了有力的被官与城主,后来又由有力国人蒲生氏代为管理。这一地区几乎无法动员出兵力,甚至还要赔上一部分兵力。

  织田家的支配领还有山城、若狭和琵琶湖西岸的近江高岛郡等地,但实际上信长对这些领地的动员也是微乎其微。这些大名基本都是既从属于信长,又臣从于幕府的双重身份,处于双重支配,仅仅是听命于信长,也无法动员出大量兵力。支配领地的扩大,意味着信长势力的加强,同时也意味着信长负担的增加。各处的兵力都无法动员,信长等于仅仅率领浓尾两国的兵力出阵越前,而且这些部队的一部分还要被布置在京都以维持对幕府的控制。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信长还是动员了20000人的兵力,可以说是非常无理的。


  3、同族相争-朝仓同名众的抗争

  织田势对天筒山城所发动的强大的攻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邻近的各豪族都惊惧万分,紧接着织田势又仅仅用了一昼夜攻下了金崎城,然后是足田城,两座城相继开城。但朝仓方面如此无力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天筒山城陷落的波及效果。

  当时,由于事出意料,朝仓侧的防御体系不自然地必须加以重新整备,处于防守的态势。而敦贺郡一线的防卫事实上已经被放弃,而是在木芽g一带重点强化防御,同时,由于义景率领的援军迟迟没有到达,结果敦贺众的许多人被杀。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金崎城主、敦贺郡的郡司、同名众(一门众中同姓且通字相同)的笔头朝仓景恒与大野郡司朝仓景镜、安居城主朝仓景健一直在家中互相争夺地位。敦贺郡司景恒与大野郡司景镜是义景父方的从兄弟,他们的父亲是义景父亲孝景的弟弟。景恒的父亲景纪被大叔父朝仓宗滴教景迎入作了养子,继承了敦贺郡司的地位,并兼任了朝仓家的军奉行这一重要职务。朝仓教景是担任了义景的后见人,侍奉朝仓家五代当主的家中柱石。再向上追溯,教景的父亲就是朝仓家的中兴之祖――朝仓英林孝景,教景和景纪一直被当作历代当主的辅弼而受重用,两代之间已经隐然有凌驾于当主义景之上的势头。

  相反地,景镜由于受到其父景高谋反事件的影响,从永禄7年(1564)朝仓家加贺攻略之后就一直处于长期失宠的状态。与两家不同,景健所在的安居家是以孝景的弟弟、教景的叔父经景为始祖的,在父系方面与本家的关系很远。景健的祖母是义景的叔母,而敦贺郡司家和大野郡司家则一直占据上位。教景在加贺攻略途中病倒之际,景健与其父景隆代理大将之职,表现非常活跃。

  在战国时代,亲族众势力的增大,对于当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确保家中的安定,义景对家中三家的力量和地位进行了调整,在教景病没、景纪隐居之后,采取了将同名众笔头的敦贺郡司家的实力削弱的方法。永禄7年的加贺攻略之时,景镜与景健担任了大将,景纪的嫡男景桄自觉面上无光而自刃,继承家督的次男景恒被许诺继承军奉行的职位,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之后,利用足利义昭滞留一乘谷的机会,义景煽动三家互相竞争以达到削弱各派势力的目的,结果招致家中发生混乱,竟发展到义景的嫡男阿君丸被毒杀的地步。
上洛之后便与信长对立,家中又发生混乱事件,使义景与重臣们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只得将战线移至地域狭小的木芽g附近,全力集中兵力防御,从而舍弃了敦贺郡。在织田势发动攻势之前,义景实际已经完成了削弱敦贺郡司家的目标。孤立无援的景恒,不得不向织田势开城,也因此后来被义景追究责任,在失意中死去,后来的敦贺众被义景置于自己的直接支配之下,往年精强的身影、在加贺及若狭的活跃情形难以再现。结果,义景犯了多数战国大名一样的错误,使自己的手足相残,在关键的时刻消耗了最为宝贵的战斗力。


  4、金崎撤退-――强行的大迂回

  朝仓势的集中防御的方针,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是很正确的。此举的目的是将地势平坦的敦贺郡放弃给织田势,引诱其进入越前国内,借由越前中部狭小的地形,使其暴露出大面积的突出部。当时,信长有一点是非常地放心的,那就是保护他的右翼的是他的盟友、妹夫浅井长政,而其实当时长政的态度是有很多可疑的地方的,在这一点上,信长显得太轻率了。此前,将军义朝一直认为,可以调和朝仓与织田之间的关系的人,只有和两家都有很深关系的浅井长政,而长政也确实一直在为此奔走。然而,信长对朝仓氏发动进攻,是长政在众人面前很没有面子,也使得长政对信长彻底失望。另一方面,浅井家久政、长政父子三代与朝仓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浅井家最终加入了朝仓一方,并突击织田势的侧后方,一下子扭转了战局。

  浅井长政的反叛,促使了各地对信长不满的势力的总爆发,江南的六角家的残党、若狭、摄津、和泉等地的反信长势力顿时一起发难,使信长陷入危机之中。面对各地蜂起的敌对势力,信长的部队根本无心恋战,根本无法继续支撑越前的前线,信长只得决定全军撤退,先返回京都。织田势大败的流言,迅速以京都为中心传播开来。朝仓势追击织田军,进入了近江东部,信长只得经若狭和琵琶湖的西岸撤退,这就是著名的“金崎大撤退”。原先信长用来制压若狭、维持与江南联络的近江东部,被受到浅井势支援的朝仓势瞬间制压,而接近越前的若狭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近江通往美浓的交通完全被隔断,信长只有从伊势迂回才能回到岐阜,状况的糟糕可想而知。浅井势在近江的长比、菅安尾两处设置了砦,加固了横山城附近的上坂、三田村、野村一带的军事防备。而旧六角势也与京、近江、伊势的势力联络,以市原乡(永源寺町内)为中心蜂起,在爱知川东岸的鲶江城笼城抵抗信长。

  5月,事态变得越发严重,西面栗太郡的六角残党进逼至守山附近,被稻叶一铁父子和斋藤内藏助联合击退。信长为了维持正常的联络线,不得不将强力的机动兵力分散到各地配制,这已是信长最糟糕的境地。六角氏的攻势一直持续到6月,逃亡甲贺的六角义贤(承祯)吸收了各地的一揆后,沿野洲川北上,到达琵琶湖岸的平野区域。他的军势受到佐久间信盛与柴田胜家的迎击,被痛击后逃散。此时,摄津及河内的信长派与反信长派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此时的信长,已经开始了扫讨畿内的反对势力,但却无法维持近江支配领的安定。为了确保近江东部的防御根据地,尽早构筑阻止朝仓?浅井势南下的防御体制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5、信长的秘策――诱出朝仓?浅井

  元龟元年(1570)6月19日,接到木下秀吉通知的信长,率领15000大军从岐阜出发(一说18000人)。近江坂田郡镰刃城主掘秀村与其重臣桶口一族,已经被秀吉调略而寝返。镰刃城位于米原东方的山脚,占据了孤立浅井方的佐和山城、威胁长比、菅安尾两砦背后的重要位置。当日,织田势先手越过国境,配置在长比、菅安尾两砦的浅井军与信长交战之后逃走。

  信长于翌日留在长比与配置在江南的诸将合流,并于21日再次前进,本阵置于虎御前山,全军进逼小谷城的山脚,并将小谷城下町烧毁,向朝仓?浅井势挑战,并陆续破坏了小谷山城塞群外部的阵地,构筑了付城,而浅井方由于援军没有到达,并没有大的动静。在信长的战略计划中,横山城攻略是重要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织田势一旦占据了横山城,浅井一侧的小谷城与佐和山城之间的中继点就消失了,相反织田方面则获得了封锁浅井方的根据地,可以成功地达成牵制朝仓?浅井势南进的目的。

  但是,如果直接对横山城进行包围攻击,在当时绝对是个馊主意。信长现在的情况根本没有条件进行持久作战,而且,一旦双方展开大兵力交战,胜负也不可预知,信长的士兵一旦士气下降,必然会大败,那结果就变得不可收拾了。实际上,在包围横山城前信长烧毁小谷城的城下町等行动,实际上是为了试探朝仓?浅井势的态度和决战的决心而做的,如果可以尽早引出对手进行大兵力交手,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确认了浅井势的消极态度之后,信长于22日本阵下虎御前山,开始向姊川南岸行动。

  看到这一情况,浅井长政决定追击织田势,以提高士气,但由于兵力不足,长政将追击的目标定在了织田势的后卫部队。浅井势在夺回虎御前山之后从南麓直接追击织田势的后卫部队,以足轻为先头部队发动了袭击。织田势的后卫部队由增加了500挺铁炮和30张长弓的约2000人的队伍组成,分属粱田广正、中条家忠、佐佐成政3人。部队背靠东西流向的田川,确保两翼的安全。浅井方面的追击仅仅是单调的正面强袭,在以三段配置的织田势的防守下,没有尝到任何甜头就退却了。结果,后卫战以信长的胜利而告终,浅井势的收获仅仅是夺回了信长放弃了的虎御前山。

  但是,为了警戒浅井势的大规模出击,信长在八岛、尊野地方布阵,一直等到第二天23日,浅井方却没有越过田川。在确认了长政没有追击的意图之后,信长完全无视浅井势,开始专心于横山城的围攻,于23日至24日对全军再次配置,将横山城完全包围。


  6、自坠陷阱―信长陷入苦战

  同日,朝仓势的援军到达,阵容为已经升格为同名众次席的朝仓景健率领的8000军势。四月末以来,驻留在近江的朝仓势一直在阶段性地进行兵力交替,持续增加兵力,在小谷周围地区展开配置的兵力,总数已经达到了万余人。而在越前剩下的部队,只有在一乘谷城做出阵预备的义景旗本一乘谷众和景镜的大野众,也就是说,朝仓全军的过半已经在景健的指挥下集结到了近江。

  当时大军的一部分,朝仓、浅井势的一万数千人,将本阵移至可以俯瞰草野川的大依山上。关于景健率领的朝仓势的人数,在《信长公记》中记述为8000人,而在小濑甫庵的《信长记》中记为10000余人,而且在后来的记载中,又唐突地变成二万人。根据实际的情况考证,先阵8000人的数目是比较合理的。

  朝仓势的总数,在信长自己在合战之后的战胜报告中,记述为15000人,书状中还称浅井势为5000―6000人,这个数字并不是非常夸张,据考朝仓势一方的总兵力确实要超过一万人。应仁之乱时,朝仓势在京的兵力为一万人,而在攻击邻国加贺的时候,总兵力为二万人左右。据此推断,越前一国在出阵兵力方面所采取的战略方针,很可能是以远国一万,邻国二万的动员方式计算的。而当主直属的同名众、内众、国众,与从属于郡司的二内众(敦贺众和大野众)的兵力动员比率,大概为5:3:2,也就是说,邻国行动时,敦贺众要动员的兵力为6000人左右。而当时由景健率领的将兵,是由当主直属的内众与同名众、国众组成的,再加上敦贺众的兵力,朝仓势的总数应当达到14000人左右,比较信长书状上的记录,这个数字是比较确切的。

  而另一方面,在草野川、姊川对面的织田?德川势中,负责围攻横山城的是在横山城周边广大范围分布的信长的马回众、美浓三人众以及后来增加的德川势,兵力总数达到一万人左右,信长对横山城保持包围状态。按照常识,在敌方大规模后援出现的时候,应当全军集结,做迎击的准备,而信长却根本无视战争的规则。

  当时的织田?德川势,就像桶狭间时的今川势一样分散看来,而且本阵置于最前线的突出部,背向着朝仓?浅井势。普通情况下,在一般围攻战中的本阵,应当配置在接近自军的支配领域的场所如桶狭间的今川义元就是将本阵置于离最前线很远的后方一座称为“あけはざま山(血红狭间)”的山上。在横山城这样的场合,本阵应当设立在接近美浓的东南侧视野开阔的高地上。但是在信长看来,开阔的视野要比安全性更优先,并将本阵设在了横山城北侧的半岛上平地的突出部――龙鼻。这个位置能够清楚地监视小谷山周边的敌情,同时信长的主力部队全部被配置在横山城的四周,呈分散的状态。虽然设置了境界用的监视哨,在如此接近敌军的场所设置本阵,说明信长依然在向朝仓?浅井势挑战,将其诱出决战的意图非常明显。虽然要优先解决横山城的包围问题,朝仓?浅井势却无法无视这个情况,无法抵抗与信长决战的诱惑。

  另一方面,虽然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信长布阵的缺陷所给予的如此好的机会决不能就这样放掉。经过商量,景健与长政决定抛下诱饵。

  6月27日早晨,在大依山着阵的朝仓?浅井势,从山麓的北国肋往还下山,将阵型改为准备移动的状态。据《信长公记》记载,织田势将这一举动误认为撤退的前兆。之后,织田势方面看到朝仓、浅井势从山的反面下山,加上前次的消极举动,织田势当然地认为敌人在撤退,而加强了横山城方面的攻击。

  但是,在第二天,即28日天亮前,确认信长判断错误之后,浅井势从野村方向、朝仓势从三田村方向,向织田势发动了突击。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织田势急忙派遣母衣武者召集正在围攻横山城的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等诸将。通常所说的织田势的战斗准备是在27日夜间完成的,但是根据《信长公记》中28日天亮前的情况的描写,织田军中大半部队的实际战斗准备时间,应当是在通常确定的合战开始时间――凌晨五时之后,而且织田势的不少部队还在战场的后方移动中。当时,根据记述,织田势的大部分主力部队还位于横山城周边,正在进行包围战,距野战战场相当远。信长没有想到事态会突然变得如此严重,没有按他预想的方案发展,连队伍之间的呼应也变得困难起来。由于部队距离过远,很多部队几乎不可能一时之间夜间行军3―4公里后再保持战斗队型。当然,信长当时的布阵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敌军的攻击,但也是简单地让美浓三人众、马回众和德川势从东到西依次封锁渡河点,按照通常的说法,这是信长对自己兵力的优势相当自信的原因。

  
  7、与通说不同的信长军的阵型

  在信长合战之后,细川藤孝的书状中,有“此方より切り悬け”的记述。为了封锁渡河点,信长的直属部队从姊川一线开始前进,并将本阵转移至龙鼻。不可否认,合战是从朝仓?浅井势完美的奇袭开始的。但在这一点上,也突显出了信长的能力,能够将序盘的劣势扳回是相当不易的。

  最先行动的是朝仓势,以越前中南部的内众、国众为先头部队的8000多人,从三田村东南部越过姊川。突袭在冈山前面着阵的德川势。相对的,德川势的先头部队,是酒井忠次率领的东三河众。深知对方握有优势的忠次,沉着地指挥防御,抵抗杀到的朝仓势,在川中展开一进一退的激战。

  看到这个情况的浅井势,也以猛将矶野员昌为先锋,强渡姊川,攻击坂井政尚、池田恒兴、森可成三将担任实际指挥的信长马回众。

  按照通常的说法,当时织田势的布阵相当奇怪,不合常理。在甫庵的《信长记》及日本参谋本部编纂的《姊川の役》中登场的,通过对姊川合战的描述所绘制的有名的信长的布阵图,就是下面的这幅。但当时由于信长的部队大多还在从横山城向战场移动的途中,并没有可以形成极端纵深的阵型所需要的兵力。按照通常的说法,织田势是以坂井政尚、池田恒兴、木下秀吉、柴田胜家、森可成、佐久间信盛的顺序按纵向布阵的。但是根据实际的各武将战斗开始的顺序考虑,阵型的序列应当发生误差,在这里要解释一下。

  在六将中,第一队的坂井政尚与第二队的池田恒兴、第五队的森可成从21日以来,一直作为信长的马回众参战。因此可以考证,三将所指挥的马回众,直接形成了对抗野村方向的浅井势的第一线到第三线,展开成为主战场。在战役开始时,马回众的右侧、龙鼻的北面,美浓三人众将队型展开,防备浅井势的迂回攻击。

  以上的六队与信长的本队的警卫要员,就是战斗开始时信长手中的所有参战兵力。而且,在第三队木下秀吉、第四队柴田胜家、第六队佐久间信盛及监视横山城的丹羽长秀等总数达到一万余人的兵力到达战场之前,信长必须仅仅依靠马回众与右翼的美浓三人众、左翼的德川势,抵挡住朝仓?浅井势的猛攻,苦苦支撑。

  另一方面,在织田势的主力部队奋力赶往主战场的同时,朝仓景健和浅井长政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战术构想。根据当时的战况和战斗方向,可以考证当时朝仓?浅井势的目标,是直接击破信长的本阵及直属部队,进而讨取信长的首级。但是,击破信长的直属部队是一个有相当难度,实现可能性不高的目标,必须在信长的主力部队到达前完成。当时景健与长政的战略构想的第一步,是以两倍以上的兵力击溃缺乏主力的德川势。根据当时的作战常识,在实战上的以联军的主力朝仓势,扣击应当战意低下的德川势。

  在战斗开始时,德川势的总兵力大约为3000人左右,同时织田势方面则有信长的马回众和美浓三人众合计8000人左右。作为主力的朝仓势,在兵力方面并不占优势。 但是在当时的场合,对敌打击的效率更为重要,找出敌人的弱点,集中大规模的部队加以攻击,一般而言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给予敌人相当大的损害。以压倒性的兵力对局部的敌人施以压倒性的攻击,可以达到使敌人混乱的目的。

  同时,浅井势方面,作为战术的呼应,对织田势发动攻击,以牵制织田势的主力。只要在此期间全力攻击德川势的朝仓势,可以迅速地粉碎德川势,则与浅井势交战的织田势的侧面将受到狭击而崩溃,浅井?朝仓势可以乘机将其一举包围歼灭。这是浅井?朝仓势战略的第二步。

  在浅井?朝仓势的构想中,远国而来的德川势,在最近织田势接连的败局下,战意理应只有普通的状况,德川势的战意低下,是绝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浅朝联军的战略构想,也是首先基于此的。在这种场合下,将缺乏战意的德川势击破后,人数占劣势的织田势必然导致总崩溃。浅朝联军可以简单地追讨对方崩溃的兵力,当然的,讨取信长首级的机会,自然也大大地增加了。

  朝仓?浅井势作出如此的战略构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景健还是长政,都缺乏与信长直接对决获胜的经历。而且,无论是朝仓势还是浅井势,在他们当时的水平上,打胜仗多数是依靠军势占优。在朝浅联军中,与信长势相比,缺乏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对于正面的作战没有十分的胜算。当时织田势的主力,毕竟已经在信长本阵南方4公里的范围内展开了兵力。

  当然,景健与长政回避正面决战而求速战速决,也是对自己军势的机动力充满了自信。

  当时的信长,几乎是全盘中了朝浅联军的战略。出其不意地陷入穷凶极恶的险地,信长甚至对自己亲自训练的浓尾精兵的机动力产生了怀疑。


  8、形成左翼的德川势的翼延运动

  浅井势的先头部队矶野员昌猛攻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信长的预想。第一线的坂井队,由于政尚的长子久藏战死,导致坂井队发生大崩溃,只得由池田队顶替而退出了战团,而浅井势也趁机开始越过姊川。

  看到战况对本方有利的浅井长政,决定立即派遣生力军突袭信长本阵,希望通过突击使信长直接崩溃。当时信长的马回众防御的渡河点有浅濑和当时矶野队军势的所在地两处,而矶野队正从现在的野村桥和今庄桥中间的东北方向寻求渡河的可能。

  被对手攻势压制的织田势,北侧浅濑地区的防御变得薄弱,被长政的生力军乘隙突入,从侧面攻击池田队,使池田队开始后退。但是就在此时,织田势的主力部队,开始陆续以朝仓景健和浅井长政都没有想到的速度到达战场。最先到达的是木下势的柴田势,这使得浅井势的突击开始逐渐失去威力。

  在战斗发生时,坂井、池田两队的总兵力,仅仅有大约2000人左右。而当时的崛秀村起初是担任信长旗本的先锋,后来又作为秀吉的寄骑而加入秀吉的麾下,秀吉的兵力也因此达到了接近2000人的数量;柴田队的兵力则大得多,几乎超过了上述三队的合计,达到了3000人以上。此时,织田势的总兵力已经凌驾浅井势之上。

  但是,由于坂井队的溃灭、池田队的后退,实质上生力军的入替在效果上并不能改变当时的状况,浅井势仍然迫近至信长的眼前,森可成的马回众也受到攻击。

  另一方面,德川势的状况正在一刻一刻地恶化。德川势全军的兵力仅仅相当于朝仓势的先阵的兵力,朝仓势在正面突击被屡次击退的同时,尚有余力将兵力向敌军的左右展开,形成半包围的势态。为了防止被敌军包围,明知兵力居于劣势的德川势仍必须将兵力分散。朝仓势在川中一会被击退,一会又掩杀过来,场面一度形成乱战。

  在战场上,被敌军置于包围的趋势中,为了防止被敌军包围,而将自军的侧翼向左右两方展开的机动方式称为延翼。其要点是形成如一枝横枪般的横向连续性阵列。由于兵力上占优势的朝仓势采取侧面迂回包抄的战术,使得德川势不得不为了防止被包围而将部队展开。

  按照通说,构成延翼的部队是德川势中属于家康的旗本队,其中包括了本多忠胜、神原康政、本多广孝、本多正信的弟弟三弥等许多德川势的名人。在当时的局面大规模地投入旗本队以抵抗朝仓势的突进,可以看出当时德川势已经陷入苦战,局面相当地紧迫。


  9、决定胜负的预备兵力

  信长的本阵了解到德川势正陷入苦战,也同时预料到了德川势崩坏将造成的结果。因此,虽然本阵的前面已经展开战斗,信长仍然决定增援家康。跟随木下队北上的丹羽长秀队,及被浅井势压迫而后退的池田势,按照信长的命令向德川势的右翼移动,他们出乎朝仓势意料地沿着姊川移动,突袭朝仓势的左翼。一击之下,朝仓势的攻势顿时受挫,预备兵力的到达也使得德川势从崩溃的饿边缘拉了回来。就在此时,拥有织田势最大兵力的佐久间信盛队到达战场。拥有近4000兵力的佐久间队的参战,使织田势的前线部队倍增,完全阻止了浅井势的突进。

  同时,朝仓势为了击破德川势,仍在进行着一进一退的战斗,而且双方都已经投入最后的预备兵力,进入了决战的阶段。在当时,交战各方面所剩余的兵力为:织田势只有马回众及信长的警护数百骑与美浓三人众3000余人,德川势只剩下家康的警护要员,而浅井势也只剩下少数长政的马回,朝仓势中占全军大半的敦贺众6000人非伤即惨。

  但此时,战役的主导权已经握在了信长的手中。美浓三人众避开仍在激战的姊川南案,从北岸迂回突入了浅井势的左翼,此时等在最右翼待机的氏家直元、稻叶良通、安藤守就三将,从现在的今庄桥附近渡过姊川,切断了浅井势的后尾。三人众的攻击产生了决定性的后果。在南岸大突出部激战已达到疲劳的极限的浅井势,在三人众的生力军侧面突击之下造成了总崩溃,并败走小谷城。

  在浅井势崩坏的同时,朝仓势也力尽了。见到浅井势崩溃的敦贺众开始弃战后退。此时仍在前线激战的诸将也动摇了,开始从川中撤退。虽然朝仓扫部助及鱼住景固仍在奋战,但猛将真柄直隆的战死,使朝仓势的战意消挫,失去了统制的朝仓势也总崩溃了。

  获胜的织田?德川势开始追击,直至双方的战力都耗尽为止,信长的追击一直延续到小谷山麓,实际的追击距离达到了50町(约5.5公里)。浅井势方面失去了浅井雅乐助及远藤直经、今村扫部助;朝仓势则有小林端周轩、鱼住龙文寺、黑坂备中守、前波新八、前波新太郎等人讨死。织田方面确认的战果为1100余人。同时,横山城方面由于看到浅井、朝仓的败退,知道无望保住城池后,城主也以保全部署的条件,放弃了横山城,织田信长成功地获得了横山城的控制权。姊川合战至此以信长军的获胜而结束。


  根据河合秀郎的《姊川之战》可以分析出许多的东西,也相当地修正了我以前的一些认识。在我看来,姊川一役中,值得商讨的有以下几点:
  
  1、姊川合战的目的

  在以前,我总认为,织田势发动姊川合战的目的,无非是与浅井氏?朝仓势决战并获胜。实际上,根据上文可以看出,信长发动合战实在是属于无奈之举,其真实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得横山城的控制权,以获得一个压制朝仓?浅井势蚕食的根据地。其主要的证据,一是横山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二是信长在整个战役开始之前屡次挑衅浅井势,以试探其对织田势夺取横山城的反应。同时,也可以说明织田势为什么会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抽出兵力去攻打横山城。根据织田势的战略部署,也可以看出织田势的战略重点是压制浅朝联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横山城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同时还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战的主角是织田势和朝仓势,浅井势仅仅是一个配角。

  2、浅井?朝仓势的布署

  从整个战略布署来看,浅井?朝仓势的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当时的指挥者没有正确地指挥并完成整个战略。从军事角度讲,以小兵力牵制对方的主力部队,以大兵力将对方的两翼之一击破并形成狭击的势态,是相当成功的战术。而整个战役的重点,就是德川势能将朝仓势的兵力拖多久,最终也是依靠德川势的奋战,织田势才获得了胜利。因此此战最大的功臣,不是击溃浅井势的稻叶一铁,而是拖住朝仓势的德川家康。关于德川家康在姊川之战为什么要如此拼命,主要的原因,据我分析主要是因为首先德川是“忠实”的信长派,其次,当时的武田已经确定了由东海道上洛的战略。德川必须要依靠织田才可能抵抗强大的武田,而如果家康在姊川不拼命的话,先不说信长可能败北,即使信长获胜,也难保以后信长会全力帮德川,因此,姊川一役也可以算是德川家康投下的一笔重注。

  3、朝仓大伤元气?

  姊川合战后,以前我一直以为朝仓从此大伤元气,但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姊川一役对朝仓来说,仅仅算得上是一场普通的失败战役。这一点可以从朝仓的实际动员情况的参战人数,以及战后不久朝仓义景就又动用一万余人攻击佐和山城看出。因此,经历了姊川合战,朝仓并没有伤多少元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田郡山笼城战



在安艺吉田庄领有三千二百贯知行的毛利氏,其第九代当主毛利弘元以吉田郡山城为根据地,逐渐地将势力扩张至近邻地区。
毛利弘元迎娶了同国的福原城主福原广俊的女儿作为正室,生育了嫡男兴元、次男元就。其余还有妾室多人生育的孩子,是个多子多福的人。于明应九年(1500年)将郡山城让渡给嫡男兴元,自己则由次男元就陪伴,移居多治比的猿褂城。当时的元就年仅四岁。翌年,元就失去了生母,六年后父亲弘元也在六年后病死,年仅三十九岁。或许是因为双亲早逝的悲痛所致,毛利兴元也在永正十三年(1516年)仅仅二十四岁的年龄死去,而仅存的二岁的继承人幸松丸的寿命也只有短短的九岁,便随其父与世长辞,当时是大永三年(1523年)七月。

毛利氏家中,由谁担任继承人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纠纷。结果,猿褂城的元就最终继承了毛利宗家,移居回了阔别二十三年的郡山城。当时的元就二十七岁,这一年的春天,元就的嫡男诞生,也成为了父亲。

毛利家 支撑苍鹰的肋骨

根据满愿寺的荣秀法印的意见所占卜出来的吉日吉时,是大永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元就就是在那时正式入主吉田郡山城的。

既然从分家(肋柱)继承了宗家,就非但不能使毛利之名断绝,而且要使其逞武威于天下,犹如天空之霸者--鹫那样翱翔天际!毛利元就的决心从这句话中可见一斑。

当时的中国地方,正处于山阴的尼子氏与山阳的大内氏激烈对立作战的境地。

尼子氏原来是担任出云与隐岐两国守护职的京极氏的守护代官,以出云的月山富田城为根据地支配两国。到了尼子经久这一代,逐渐从两国之地占据了伯耆、因幡、备前、备中、但马、美作、播磨等诸国,将其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大内氏则以周防的山口城作为居城,当主义隆制压了濑户内海,并同时兼任了周防、长门、安艺、石见及九州的丰前、筑前等国的守护职。

在当时的情况下,安艺、备后两国也因此成为了尼子、大内两大势力的主要冲突地带、同时也成为了主要的缓冲地带。而当时的艺备地方总共盘踞着三十余个豪族势力,并以同时臣从于两家的形式,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也是战国时期生存于两大势力之间的小豪族、大名典型的生存方式。

当时还是小大名的毛利氏自然也不能例外,毛利氏的政策是向大内氏送去人质,而向尼子氏执臣下之礼。总体来说毛利氏是倒向大内氏一方的。

毛利元就方面,当他还在猿褂城的时候,是臣从于尼子氏的。就在继承宗家之前的六月,还作为尼子经久配下安艺地方的国人众,参与了攻击国内大内方的根据地西条镜山城的攻略作战行动。

但是在移居吉田郡山城之后的大永三年(1523年),由于家督继承问题而导致的一族家中暗豆的最后时期,异母弟弟相合元纲与家中的渡边党暗中通气,并勾结尼子氏的老臣龟井秀纲为靠山,企图夺取家督的位置。由于尼子氏的参与,元就在诛杀了相合元纲之后,也借着这个机会,正式与尼子氏断交,臣属于大内氏。

出于战术方面的考虑,在与尼子氏断交之后,元就首先的行动就是先加固自家的防御基础,而最先着手的地方,就是郡山城的大扩张。

在山顶安置了本丸之后,先后设立了二之丸、三之丸,后又构筑了姬之丸、羽子之丸,并在周边地区挖掘了濠沟。在城中埋设了元就亲笔书写“百万一心”于其上的大石柱。石柱上的文字中,“百”字中间的一笔被去掉,形如“一日”,而“万”字则使用的是略字“一力”,因此石柱上的铭文就成了“一日一力一心”。

战国武将的生存方式是“团结内部,共攘外敌”,元就将这个训条镌刻在石柱上,想以家中的团结一致来守住郡山城。

在筑城期间元就也没有闲着。大永五年(1525年),从收服米山城的天野兴定为臣下开始,元就与安艺银山城主武田氏形成对立局面。在武田氏控制之下的艺备的豪族发生了动摇,并开始积极寻求脱离控制的途径。

之后的天文二年(1533年)三月高松城的熊谷信直与武田氏不和,投靠毛利氏,毛利方派遣了援军。翌天文三年(1534年)一月,甲立城的穴户元源投降毛利氏,同年七月,攻略备后有地城的宫直信、宫元盛父子并收降之,逐渐建立了威名。

攻防郡山城

元就曾经将家族中的次男、三男中选拔才能出众的人选,秘密地以其他借口,送入富田月山城中成为奉公众,作为当时观察尼子氏的动静,获得正确的情报的手段之一。

而在同时,有名为内别作某的尼子家的武士,自称因为触怒了主君晴久而被追放,立刻来到了吉田。在经过一番斡旋之后,元就将其收为自己的近习。“或许是尼子方面派来的间谍吧?”虽然有家臣如此担忧地表示,但元就似乎并没有听到,而让内别作某随侍在身边。

天文六年(1537年)十二月,元就将十五岁的嫡男作为人质送入山口城,成为大内义隆的质子,并获赐隆字起名隆元。至此事态已经完全明白,毛利氏已经完全地臣从于大内氏的旗下。

得知这一消息的尼子方面,再也坐不住了。

尼子氏当时的当主,是经久的孙子晴久,尼子晴久生来久被称为血气方刚的武将,早先曾与毛利元就结为义兄弟,因此对元就的背叛所导致的毛利氏的向背表示深恶痛绝,被深深地激怒了。虽然躺在病床上的老将经久支持慎重的论点,但晴久仍然制止了以大叔父尼子义胜为代表的反对派的声音,在一班少壮血气方刚的近臣的煽动下,发动了出云、伯耆的将兵约三万人的大军,从月山富田城出发,当时是天文九年(1540年)八月下旬。

而尼子方面所有的动向,都由月山富田城的奉公众中的内通者,向毛利元就作了详细的报告。

当时毛利元就支配下的老弱男女总数为八千左右,有武器能参加战斗的一共仅有三千人多一点。在此情况下,元就决定在郡山城进行笼城战。并向周防山口城派遣急使,向大内义隆请求援军。

在笼城的军议中,元就在近习内别作某在场的情况下,说出了“如果尼子势在胄山方面布阵,我们尚能应付;如果在三猪口布阵阻往返周防方面的道路,那我们就只好退往山口城,加入大内氏,再图东山再起的办法了”之类的不安的话。

翌日,在接到近习内别作某从城中逃走的报告之后,元就大笑,说出了以下的话:这样的话,即使已经获得了这次合战的胜利也是一样。如果敌人从胄山进兵,我将无计可施,但如果是三猪口方面的话,我军还可以随机应变。

其实元就早就看破了内别作某是尼子方面派出的间谍,并巧妙地将其加以利用。

尼子势三万大军从石见路进入安艺,将吉田乡的市集村落一一烧毁,迫近郡山城,并最终决定在三猪口方面构筑本阵。

城内的毛利势由于事先准备,没有受到丝毫损失。

毛利元就的战术不仅仅氏完全地防御,在慎重地选择天候气象,捕捉合适的战机,利用敌人防守的空隙的条件下,毛利氏也会突然地发动攻击。十月十一日,毛利氏果敢地出击城下的青山土取场,打击尼子势的军事行动,就是很好的例子。

此战充分显示了当日元就周到的用兵部署能力。他派遣渡边通、国司元相、儿玉元家等人手兵五百在三日市、多治比川之间潜伏,桂元澄、儿玉(木土)允、粟屋玄真等手兵二百在十日市、堂支间的树阴中潜伏,粟屋某(继殿充)留守居城郡山城担任守备,自己亲自担任总大将由坻元园谷正面突进,一时间先锋部队与尼子势的部将三泽为幸以下的敌军展开了持续数小时的激烈的白刃战。

另一方面,渡边通、国司元相等的伏兵与桂元澄、儿玉十郎右卫门等的伏兵,紧密地相互联系,在察知战机到来的时候,同时从左右两面勇猛突进,与元就的本队协力从三方面奋战袭击,使尼子势四分五裂,四散败走。

元就持续追击,猛攻败兵,一直进逼至尼子晴久的本阵春山之麓,获得了讨取敌将三泽为幸的大战果。《阴德太平记》中就有青山土取场合战的概要。

合战持续到十二月,大内义隆的第一次援军,由勇将陶隆房率领的万余人的军势到达,陶隆房就是后来的陶晴贤。

之后到了第二年的天文十年(1541年),笼城跨越了一个年度的毛利元就,与援军陶隆房谋略,于一月十三日挑起了决战。

在一月十一日的半夜,元就向城外悄悄派遣了部队。其中的一队,从尼子势的阵地两侧迂回到其背后,在对方阵地的树林间插满了本方的旗帜,并配置了草人扎成的伪兵作为准备。另一队则悄悄潜行至西方与南方的山顶,作了焚烧篝火的准备。

一月十二日夜间,突然见到西方与南方远处许多点燃的篝火的尼子势的将兵,开始怀疑氏大内义隆的第二次援军,四国、九州方面军势已经到达,而等到天亮,在本方阵地的不远处又发现敌军的旗帜飘扬、人影浮动,更加地惊讶错愕,大大地降低了士气。

对于进入安艺吉田已经超过三个月,长期作战,厌战气氛已经相当普遍的尼子势,元就所设计的神奇的战术谋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月十三日清晨,陶隆房指挥的大内势与毛利势协力,向敌阵发动总攻击。尼子军阵中,由于大内势的强袭,四周都狼狈不堪,并最终导致了总崩溃。自大将尼子晴久一下全军退却,又遭到毛利势的急速追击而混乱,在中国的山脉中大雪覆盖的路上倒卧了无数沾满鲜血的将兵,其凄惨的情况可见一斑。

当时,在京都的管领细川晴元于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向周防派遣一名名为妙观院的僧人,从陶隆房处听取毛利、尼子两氏之间的战况报告。而同时大内义隆在听取作为使者上洛返回的正法寺僧人的报告的同时,将此事转达给毛利元就。始终关注元就郡山城笼城战战况的细川晴元在接到战胜的捷报后,于四月二十八日将亲笔书信和太刀一把作为战功的奖赏授予元就,管领六角定赖也于五月八日授予书状以褒赏其战功。

在郡山城下展开的大内?毛利对尼子之间地方性的合战,由于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幕府公认的赏赐,使得合战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毛利氏不但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鹰的羽翼

毛利元就趁着战胜的余势,开始了国内太田川下游的佐东银山城的攻略,并于天文十年(1541年)五月,将从镰仓时代就一直担任安艺守护家的,自夸为名家的武田氏灭亡。

武名远播艺备各地的元就,之后又运用各种权势和手段,将小早川氏和吉川氏一族组入本家之中,完成了家中的统一。

小早川氏与毛利氏一样,是在镰仓幕府的创设中建立功绩的土肥实平的子孙,比毛利氏更早地移居至安艺,并组织了水军。小早川警固众即后来的小早川海贼众与大陆开展贸易,后来又说服了足利三代将军义满,实现了与明朝的勘合贸易,成为富裕的豪商。据说小泉氏是小早川的一族。

毛利氏与小早川氏之间,因为元就的兄长兴元得女儿,嫁给了小早川氏一族的竹原氏而产生了姻缘关系。天文十年(1541年),竹原氏的当主兴景无嗣病殁,元就将九岁的三男德寿丸继承其家业。虽然行动受到家臣的抵抗,但最终于天文十三年(1544年)得以实现。德寿丸取竹原兴景的“景”字和大内义隆的“隆”字,取名隆景,在小早川宗家后嗣断绝的时候,继承了小早川宗家。此一行动直到天文十九年(1550年)才完全成功,元就将反对派的旧臣全部处分,斩断了后顾之忧。

吉川氏的领地在安艺的北边与石见国接壤,在石见与出云都有一定的势力,与尼子势也有很强的关系。但元就的正室就是出自吉川氏,与毛利氏也保有缘戚关系。吉川氏当主吉川兴经手下的武将,由于大内义隆在出云出兵击败了尼子势,使吉川兴经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动摇。元就为了避免与吉川兴经发生武力冲突,开始计划将吉川氏的老臣引入己方的家中分裂工作。结果到天文十四年(1555年)年仅三十岁的兴经宣布隐居,元就无视兴经的嗣子的存在,将其次男元春继承了吉川氏的家业。

通过继承的方式夺取小早川氏和吉川氏领地,就是毛利元就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势力达成目的的强有力的例子。

小早川氏和吉川氏,后来成为了毛利宗家强有力的支柱,形成了著名的毛利两川的关系。之后毛利两川通过紧密的合作体制,最终协同毛利氏宗家完成了中国制霸的目标。

由此可知,吉田郡山城的笼城攻防战,是典型的战国武将毛利元就一生中发生重大转机的一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户之乱始末


九户抬头


奥州九户氏是名门南部的分家,出自清和源氏。建久年间南部家初代光行将诸子分封各地,其中六子行运封至九户,即是九户氏的始祖。此后历史多不可考,直到第七代光政从长兴寺大名馆移居宫野城,并改名为九户城。九户政实是十一代当主,大约生于天文四年(1536),通称左近将监。(注1)

九户氏自光政以来,积极通过联姻等方式拉拢周边势力,八代通康时已是南部一族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至政实时达到最盛。政实娶一族四户宗康之妹为妻,又将女儿嫁给葛卷政佑,三弟政则被久慈直治收为养子,末弟康真做了斯波诠元的女婿,频频使用外交手腕之外,政实又是刚勇之将。永禄12年(1569)鹿角夺回战中政实与田子高信(石川高信)奋战击溃安东爱季,战后因功加领二户、鹿角数乡。此后九户政实转入南方岩手稗贯和贺三郡攻略,激战和贺义次、义房,灭亡远部氏,天正10年(1582),夜袭攻落葛西方河崎城。征战中九户领地不断扩大,构筑了北接津轻,南临伊达与主家可分庭抗礼的版图,而政实也是威名日盛,九户氏渐有凌驾于主家之上的苗头,在《光源院殿觉书》三户晴政列记中,九户氏的行动俨然已是独立势力。


家督之争


其时,南部宗家三户南部氏当主晴政是性情耿直而刚勇的人。治政初期在叔父石川高信辅佐下,“施政有方深得民望”(《南部史要》),但在后期开始变得混乱。晴政中年时仍无子,据《南部史要》八户家传记,其五个女儿分别嫁与同族的田子信直、九户实亲(政实二弟)、东中务朝政、南盛义、北秀爱,其中长女婿信直是当然的世继。然而晴政对信直一直不满,永禄十三年(1570)晴政的亲子鹤千代出生后(晴政五十三岁),信直更是成为嫡子继位的障碍。 元龟三年(1572)“屋里之乱”暴发,晴政引兵讨伐信直。剑吉城主北信爱(秀爱之父)将信直从居城接到剑吉城躲避,晴政多次领兵攻打不果,不久重臣八户政荣率兵介入,两方达成和睦。虽然接受晴继(鹤千代元服后名)为世继,但家中诸臣仍分成晴政派和信直派相互对立,而九户政实是晴政派的干将。

天正十年(1582)正月,南部家二十四代当主晴政亡。葬礼当日嫡子晴继也离奇死去,年只十三。晴继之死说法成谜,一说是疱疮急死,也有说是政实为九户氏利益下了黑手。不管如何,南部宗家二十六代当主问题成为当务之急。2月25、26两日包括东、南、北、石龟、七户等家中重臣的会议在三户城召开。据《v清私记》,当日人选集中在田子九郎(信直)、九户修理(实亲)和八户弹正(政荣)。各方势力僵持不下,互相争执时,重臣中资历最长的北信爱派武装兵百人从田子城迎信直入三户城。北信爱的果敢使得三户城中的聒噪豪无意义,既成事实下南部信直继任为新的当主。本打算扶持九户势力的政实不免神伤,如若晴继之死确脱不了关系,那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此后,虽然信直被承认为南部家督,但家中人心涣散渐无法掌控,津轻大浦为信谋求独立,九户氏也在寻求合适的时机另立门户。危机下信直认识到获得中央政权的认可是安定大计。天正十年春,南部使者前往晋见织田信长,不料本能寺事发,只好无奈返回。天正十五年(1587)再遣使参见丰臣秀吉,虽然没有见到九州平定中的秀吉,但面会前田利家并获得所领安堵的保证,从此正式和丰臣政权建立起联系。天正十八年(1590)小田原征伐时,由利家处得到消息的信直留下八户政荣防备政实,自己急忙跑去参阵。不想被大浦为信抢先几日参见秀吉,得到津轻三郡安堵状,津轻独立获得认可。


反乱


后北条氏灭亡后,奥州未参阵的葛西、大崎、和贺、稗贯所领没收,其中志和、稗贯、和贺三郡作为南部家所失津轻之地的补偿封给信直。9月奥州仕置后南部信直成为领有奥州七郡的大名,而九户政实因为宗家缘故领地得以保全。然而对中央政治形势完全迟钝的政实一意独立,着手整固九户城,聚集奥州仕置中沦为浪人的各家残党。早在此年初春的津轻独立战(小田原参阵前),政实即称病拒绝了信直要求出兵的命令,而信直也忌惮政实在身后的行动无法放手,导致大败。天正19年正月,政实再以生病为由缺席三户城参贺。1月17日,南部信直借口九户族意图谋叛包围九户城,不久无功而返。2月18日,九户党副将币河内守清长领兵七百攻打浅水城(南盛义城主)未果。而在奥入濑川南岸,九户党七户家国势相继攻破奥濑馆、泽田馆、切田馆,讨死切田兵库和泽田定次。3月13日,九户党全面行动。币势夜袭苫米地城(苫米地因幡城主)、七户势夜袭传法寺城(传法寺传右卫门城主)、九户势攻打又重城(木村伊势入道了清城主),但因计划泄露,均告失败,七户势尤其损失惨重,到是久经沙场的币清长撤退中伏击讨取了前来支援的南盛义、康政父子。九户一党与南部信直军进入全面对决的局面。而受到信直诚挚邀请的诸豪族首尾两端,坐观形势发展迟迟不肯表态,这在信直残留的许多书简中都有记载。其后,南部军攻落一户城,讨取城主一户图书助光。九户方重将晴山治部少辅和七户家国领兵攻打,守将北主马秀爱重伤下浴血奋战,九户党退却。不支的北秀爱将一户城托付给东中务少辅朝政和贩ㄋ〉吨匕彩匚溃不料城中内应,一户城又回到九户党手中。九户方逐渐取得优势,骑墙的大小势力开始转向九户。而三户城旁的吉田兵部少辅和福山扫部倒向九户使得通往三户城的道路被打通,形势愈见危急。此时,奥州仕置时信直在后鸟谷ヶ崎城残党一揆中救出的浅野重吉献策,以九户党违反私斗禁止令(嘉奘铝睿┫蛐慵申诉。4月13日,南部家嫡子利直和浅野重吉、北信爱同前往京都求援。战场上依旧激战不断,八户政荣趁九户方岛守安芸和币清长不在城中,攻陷岛守馆和币城。

同时,被废绝的大崎、葛西遗臣发起一揆。震怒的秀吉下令征伐九户、镇压奥州残党一揆,6月20日奥州再仕置诸将出兵命令下达:总大将丰臣秀次,伊达政宗负责残党一揆、蒲生氏乡负责征伐九户,总奉行浅野L政,井伊直政代表德川出阵,近臣堀尾吉晴、石田三成、大谷吉继,近邻上杉景胜、佐竹义重、宇都宫弥三郎以及秋田诸将总军势六万五千。对素来喜欢大场面的秀吉来说,这又是一个震慑天下人的机会。大谷、上杉势走出羽口,石田、宇都宫、佐竹势出磐城口,中央军由白河口进兵,加上北方南下的津轻为信、松前庆广成合围之势。8月23日,讨伐军对〕枪セ骺始,次日〕恰⒏反馆先后陷落,一户城守将贩ㄋ轮魃抛灾兵寡难敌,放火烧城后退往九户城。不愿坐以待毙的九户政实引兵在一户和二户之间的波打g设伏,实亲为大将率500余骑做饵,希望将讨伐军引入g中。但被同样熟知地形的南部信直和北信爱识破,实亲队无奈退回城中。25日,九户城被完全包围。

九户城东、西、北三面被猫渊川、高渊川和白鸟川围护,城墙高高耸立达数十丈,如同树立的屏风般。城后则与巍峨的高山相连,在本丸以外有松之丸、若狭馆、外馆、三之丸层层保护,简直是守卫森严的要塞。笼城九户党总大将政实,以下九户实亲、久慈政则(三弟)、币清长、清政兄弟、久慈直治、七户家国等以及各地一揆残党共五千余人。狭小的盆地中密布了七万余各色旗帜的军势,太鼓法螺贝齐鸣吹动的声波前所未闻。

9月2日讨伐军九户城总攻击开始。讨伐军由四个方向,用数万张弓、铁炮向城中射击,同时从四面的岩壁向上进攻。而守军也用弓和铁炮回击,并利用枪和长刀将攀爬岩壁的兵士打落,当日讨伐军数百人战死。第二天讨伐军用竹栅掩护前进,九户军则从上方使用铁炮射击并大量投掷石头和滚木,又有三百余攻城军战死。至4日,讨伐军人员伤亡严重,且物资补给开始困难,九户城中虽然损失亦大但凭借坚城仍不是朝夕可以攻落的,而北国天气渐冷不利于讨伐军持久作战。浅野长政出谋诱降,最后由围城军中地位最高的蒲生、浅野、井伊、堀尾四人联署劝降状,承诺向秀吉陈情,力保九户一族,通过使者、长兴寺(九户氏的菩提寺)住持萨天和尚送入城中。守城势中政实以下币、七户、久慈、大里等诸将赞成投降,只有九户实亲、山重胜少数反对。最后包括政实在内的八名武将剃发出城(注2),而不甘降服的残留一族郎党在实亲带领下退守二之丸。同日,讨伐军进入九户城,强攻残留势力,二之丸内很快变成火海,包括妇幼在内所有人员全部被杀,惨不忍闻的哭叫声中九户城落城。8日,政实等人被用竹笼押解到栗驹郡总大将丰臣秀次处,20日,就地全体处死,首级送往京都,九户之乱结束。


后记


九户政实前半生的表现不失为名将,但最后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应当说是完全缺乏政治感觉的结果。曾经同为南部家属下,同样野心勃勃的大浦为信及时得到了中央政权的承认,虽然不情愿,南部也只有徒唤奈何。而在奥羽各家积极向信长、秀吉靠拢时,政实只是致力于自己的领地,终于吃到了苦果。从九户之乱初期的进程看,政实确实可以击败宗家三户南部氏,但当掌握了天下的秀吉发怒,已经没有任何机会。纵使不被浅野长政诱降,也只是延续得久些,毕竟以一方之力如何能与天下抗衡?令人疑惑的是刚刚目睹了称霸关东的北条家如何落幕,政实确没有觉悟,即使赖以为荣的九户城,又怎能和小田原城并论?一种说法是九户反乱与伊达政宗有牵扯,两家曾有密约政宗会牵制中央可能的征讨军,但此说法并不见于史册。退一步说,即便确有此事,狡猾的独眼龙也只是煽动奥州形势混乱,从中获得利益,真到秀吉出兵时又怎会去为他人做炮灰?政实身为一族之主不查天时,不知进退,在权谋重于武勇的乱世中悲剧收场也是必然的吧。



注1:或说是第二十四代当主。因为期间历史难考,九户系谱杂说较多。

注2:九户左近将监政实,币河内守清长、弟左马助清政,七户彦三郎家国,久慈备前守政则、弟中务,大汤四郎左卫门昌次,大里修理太夫亲基八人。也有说久慈备前守兄弟三人,共九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介绍很不错,呵呵,不过重要度只是按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来说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Fiorentina 发布
[B]楼主的介绍很不错,呵呵,不过重要度只是按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来说的么? [/B]


对游戏来说应该是“热闹”程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大阪冬之阵和夏之阵都没有,这个都没有的话,幸村哪有舞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州会议和贱岳合战




  天正10年(1582年)6月4日,织田信长、信忠父子遭部将明智光秀偷袭,死在京都本能寺。正在进行中国攻略的羽柴秀吉在得到消息后马上与毛利氏讲和,一夜行军二十七里从备中高松撤回播州姬路。秀吉与重臣大村由己、小寺孝高、堀秀政等商议后决定与明智光秀决战。8日,秀吉大军离开姬路。13日,于山崎街道布阵。举着为主公报仇大旗的秀吉很快集结了织田信孝、丹羽长秀的四国征伐军以及织田信长、信忠残兵在内的四万大军。秀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到完全出乎明智光秀的意料,光秀的兵力被分散在京都、坂本、安土三地,就连女婿细川忠兴和与力筒井顺庆也加入了秀吉方。光秀只好硬着头皮,以一万余人迎战。在兵力和士气都不占上风的明智军在奋战两小时后败退,光秀本人也在逃往坂本的路上被小栗栖的土民所杀。明智光秀的“三日天下”(实为11天)就此结束。

  山崎合战后摆在织田家面前的就是家督的继承问题,谁能成为信长的后继者。重臣柴田胜家召集织田家所有宿老,在清州召开会议,决定织田家的下任家督人选。信长的长男信忠已死,留下来的就是次男信雄和三男信孝了。信孝虽然比信雄早生了二十天,但因为是地位低下的侧室所出,所以只是信长的三男。信孝本来在家中并不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参加了替父报仇的山崎合战(还是名义上的总大将),在家督的继承问题上取得了主动。

  同时,柴田胜家公然表示“推举信孝样为织田家之主。”胜家的构想是由信孝做织田家名义上家督,而与信孝有着亲戚关系的自己则可掌握织田家的实权,至于在山崎击败明智光秀的羽柴秀吉只要给予领地褒赏既可。

  不同与自信满满的柴田胜家,秀吉在会议前通过积极的活动将织田家的重臣丹羽长秀拉到了自己的一边,准备联合丹羽长秀一起推举织田信忠的嫡子三法师(后来的织田秀信),以对抗柴田胜家。

  山崎合战两周后的6月27日,清州会议开始。参加者为织田家的四个宿老柴田胜家、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池田恒兴,而惨败给北条氏的织田家另一宿老泷川一益被排挤在外(也有泷川一益没能及时赶到之说)。推举三法师的羽柴秀吉和推举织田信孝的柴田胜家互不相让,会议一度陷入僵局。终于丹羽长秀的加入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秀吉。“柴田殿和羽柴殿若是就力量而言,自然是柴田殿更强。然而听闻上样遇害后,柴田殿却没有赶往京都。秀吉殿远在备中,却能成为击败明智的先锋。”胜家无言以对,清州会议最终以秀吉、长秀的胜利而告终。当最后怀抱三法师的秀吉出现在会议席上时,柴田胜家也不得向秀吉低头。

  会后信孝得到浓州屋形及美浓一国,信雄得到尾州屋形及伊势、尾张国。重臣羽柴秀胜得到丹后,羽柴秀吉得到山城,柴田胜家得到近江长浜六万石,池田恒兴得到摄津大坂十二万石,堀秀政得到近江中郡二十万石。泷川一益仅得到本领伊势长岛的安堵。

  织田军团分裂成为羽柴秀吉、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神户信孝、泷川一益两派,大战一触即发。

  
蓝色…羽柴秀吉直辖领 黄色…秀吉派 红色…反秀吉派  



11月,胜家明柴田胜丰为长浜城主,并派前田利家、不破胜光、金森长近等进行交涉。12月,秀吉率先发难,包围长浜的柴田胜丰。柴田胜丰与胜家的侄子佐久间盛政不和,最终投降秀吉。之后,秀吉大军攻入美浓,包围歧阜城,神户信孝降伏。同时,秀吉还向越后的上杉景胜送去书信,催促景胜侵攻越中、能登,威胁胜家的背后。

  天正11年(1583年)正月,桑名城的泷川一益起兵进攻伊势的重要据点龟山城(城主关盛信)。一益本人驻守桑名城,派遣佐治新介驻守龟山城,泷川仪太夫出兵o城。2月10日,秀吉军从三面进攻北伊势。左翼、羽柴秀长,中央、三好秀次,右翼、秀吉本队。总兵力达七万五千人。2月16日,泷川一益放弃桑名城,退守龟山城。




3月3日,柴田胜家大军出阵北近江。府中(现武生市)城主前田利家的长男利长为先阵,后胜家之甥佐久间盛政、前田利家依次出阵,胜家本人于3月9日离开北庄。同月11日,秀吉军出阵迎战。

  先锋一番手、佐和山城的堀秀政

  先锋二番手、长浜城的柴田胜丰

  先锋三番手、秀吉麾下木村隼人、木下昌利、堀尾吉晴

  先锋四番手、前野长泰、加藤光泰、浅野长政、一柳直末

  先锋五番手、生驹政胜、黑田孝高、明石则实、木下利国、大盐金右卫门、山内一丰、黑田甚吉

  先锋六番手、三好秀次、岸和田的中村一氏

  先锋七番手、姬路城的羽柴秀长

  先锋八番手、大和郡山城的筒井顺庆、伊藤卟恐

  先锋九番手、蜂须贺家政、赤松则房

  先锋十番手、神子田正治、赤松则继

  先锋十一番手、丹波宫津城的细川忠兴、摄津高渤堑母呱接医

  先锋十二番手、丹波龟山城的羽柴秀胜、淡路洲本城的仙石秀久

  先锋十三番手、摄津茨木城的中川清秀

  3月12日,柴田胜家着阵内中尾城。佐久间盛政着阵行市山,前田利家着阵别所山,其他分别在山寺山,中谷山、林谷山等地布阵。

  3月17日、羽柴秀吉着阵木之本,并于堀秀政着阵左祢山(东野山),木村隼人着阵天神山,羽柴秀长着阵田上山,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着阵余吴湖,其他分别在神明山、堂木山、茂山等地分别布阵。






由于羽柴方在总兵力上占有优势,柴田方在山上筑起防御工事。虽然小冲突不断,但柴田军并没有突破秀吉军阵的实力。两军对峙近一个月。

  4月,泷川一益侵攻美浓,神户信孝再次举兵。秀吉不得不将木之本的战事交给羽柴秀长指挥,自己率领一万五千人回军美浓。途中又遇到揖斐川泛滥,秀吉军被阻在前往歧阜的路上。

  合战初期被柴田方寝返的山路将监向胜家进言,秀吉阵正面的神明山守备坚固,而侧面余吴湖东的大岩山防守薄弱。战意极高的佐久间盛政竭力要求出战,而此时已经57年(也有说是62岁)的柴田胜家认为深入秀吉军阵极为危险,命令盛政取得一定战果后马上返回。




4月20日未明,佐久间盛政军绕过正面的神明山,迂回至余吴湖的南侧,突入大岩山的中川清秀阵。附近岩崎山的高山右近、贱岳的桑山重晴得讯后马上前往支援。然而都被佐久间盛政军击退,中川清秀奋战讨死。初战胜利的盛政要求柴田胜家全军总攻。

  对于柴田胜家来说,他并不想急于求成。如果佐久间盛政能及时撤退的话,两军又将维持最初的对阵形势,而柴田方在士气上将占据优势。然而盛政一味追击败退的秀吉军部队,想要扩大战果,这使柴田胜家不得不命令全军开始总攻。秀吉阵前线天神山因盛政的侵入而被孤立的木村隼人军无法抵挡胜家大军的进攻,突出的堀秀政军也陷入苦战。两军形成全面对决的局面,然而这场消耗战其实对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柴田军极为不利。

  若狭、近江两郡的领主丹羽长秀从琵琶湖对岸的坂本出发,率军二千人渡湖,加入贱岳的战斗。丹羽长秀援军的到达使信心开始动摇的秀吉军镇定下来,开始重新巩固防御。

  而此时身在大垣的秀吉得讯后也引军赶回木之本。下午4时,秀吉队离开大垣。下午9时,全军赶到距离五十四公里以外的木之本。


  

21日,得到秀吉回归消息的佐久间盛政开始从来时的余吴湖南侧的通路撤退,佐久间队在没有受到很大损失的情况下成功的退回权现坂。而在贱岳准备进攻的胜山城主柴田胜安意外的攻入从大垣赶来的秀吉本队,这一战中就出现了我们所熟悉“贱岳七本枪”,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片桐且元、糟屋武则,而实际受到军攻褒赏的还有樱井左吉和石河一光(战死)两人。柴田胜安军终不能敌,退回己方阵中与佐久间盛政军合流,在被秀吉军追击途中损失惨重。两军又变成了长期对阵的形势。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正在权现坂佐久间盛政队后方向茂山前进的前田利家、利长队突然单方面向盐津方向撤退。左翼的佐久间队在通过北国街道时遭到羽柴秀长军的进攻,经过长时间作战的佐久间队很快被击破。见到主力佐久间队败退的柴田胜家与力不破胜光、金森长近也开始退出战线,柴田军总崩。




4月22日,秀吉追击至前田利家的居城府中城。回到居城的利家准备笼城战死,但最终被秀吉派出的使者堀秀政说服。府中城开城。

  次日的4月23日,前田利家、堀秀政为秀吉军先锋,包围柴田胜家的居城北庄城。此时北庄城兵逃剩仅三千人。24日未明。秀吉十万大军开始对北庄城的总攻。下午4时,柴田胜家与妻子市姬、家臣数人在北庄城九重天守的大火中切腹自杀。北庄城落城。胜家的嫡子权六和佐久间盛政也在府中的山里被捕,遭斩首。

  5月2日,神户信孝在被幽闭的尾张大御堂寺内自刃。

  羽柴秀吉终于扫清了织田家中所有的敌对势力,完全篡夺了织田信长创下的基业,开始向他那“天下人”的目标前进。


--------------------------------------------------------------------------------

贱岳七本枪

福岛正则

   
家纹  


家纹


花押

  

1561年~1624年(永禄4年~宽永元年) 64岁

  市松、左卫门大夫、羽柴清洲侍从、高斋

  安芸诘撼侵鳌⒛盖资欠岢夹慵母亲(大政所)之妹

  幼少时出仕秀吉,参加播磨三木城、因幡鸟取城攻略,山崎合战等。天正10年(1582年)9月,于播磨国神东郡内领五百石。天正11年,参加贱岳合战,七本枪中立下首功,增加至近江栗太郡,河内八上郡内五千石。

  天正13年7月任从五位下左卫门大夫。在小牧、长久手,纪州杂贺征伐的和泉中城攻略中皆立有军功,收赐伊予国五郡十一万三千二百石。天正15年九州征伐后为肥后国代官、检地奉行。天正18年,小田原之役中进攻北条氏规的伊豆山城。文禄、庆长之役中负责向竹朐怂途粮,朝鲜之阵后的文禄4年(1595年),增加转封至尾张清洲城二十四万石。

  庆长2年(1597年),得羽柴姓,任侍从。庆长4年1月,与德川家康私下通婚,与石田三成对立。庆长5年的关原之役中从属家康的上杉征伐军,为东军主力参加竹ヶ鼻城、岐阜城攻略,关原决战中任先锋。

  关原之役后因战功得到安芸诘撼撬氖九万八千二百石得大封。大坂冬、夏之阵中为江户留守居役,劝告淀殿交出人质。元和5年(1619年)6月,因擅自修筑诘撼潜患醴庵列排ùㄖ械核耐蛭迩石,蛰居。宽永元年(1624年)7月13日,去世。墓所在京都妙心寺海福寺、信浓国严命寺。

  加藤清正

   
家纹


印章


花押
  

1562年~1611年(永禄5年~庆长16年) 50岁

  虎之助、净光院、日乘、从五位下主计头、从五位上侍从、肥后守

  丰臣秀吉武将、熊本藩主、父亲是正左卫门清忠

  生于尾爱知郡中村,年幼时丧父,母亲(丰臣秀吉生母的叔母)把他送到秀吉处做武士。天正4年(1576年),于秀吉居城长浜村附近领一百七十石。天正11年,贱岳合战中立下战功,七本枪中一人,加禄至三千石。
  
  天正13年,叙任从五位下主计头,跟随秀吉出征九州。天正15年,在佐々成政的肥后国领地被没收后,得到肥后半国二十五万石,居城为熊本。文禄、庆长之役捕获朝鲜二王子(顺和君、临海君)。

  庆长元年(1596年),因与石田三成不和,被从朝鲜前线召回。同年京畿发生大地震时,赶赴伏见城为秀吉解忧,人称\\\"地震加藤\\\"。关原合战中从属家康,在熊本坐镇西海。之后,得到肥后全州五十二万石加封。

  庆长10年,叙任从五位上侍从、肥后守。不忘秀吉的旧恩,竭力保护秀m。庆长15年名护屋城普请时,率先领受修筑本丸的大工事。本人是筑城、治水、干拓的名家。庆长16年,死于熊本。葬在肥后国熊本本妙寺。

  加藤嘉明

   
家纹


花押


花押


1563年~1631年(永禄6年~宽永8年) 69岁

  茂佟⑺锪、左马助、侍从、从四位下

  近江国水口藩加藤氏之祖、会津若松城主、岸三丞教明之子

  少年时出仕丰臣秀吉。天正11年(1583年),贱岳合战中七本枪的一人。天正13年以后,任水军指挥,参加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役。文禄之役中为舟奉行。

  天正14年,领淡路志智城主一万五千石。文禄4年(1595年),得到伊予松前城主六万石。秀吉死后,开始接近德川家康。关原之役中从属东军,参与攻打岐阜城、大垣城。占后,受封二十万石领地。

  元和元年(1615年),参加大坂夏之阵。宽永4年(1627年),拜领会津若松四十万石。死后葬于江户麻布善福寺。

  片桐且元

  1556年~1615年(弘治2年~元和元年) 60岁

  助作、直伦、直盛、且盛、从五位下、东市正、法号:显孝院殿东市令三英宗元

  摄津茨木城主、大和o田藩主、浅井长政家臣片桐直政之子、秀赖的后见人

  出仕丰臣秀吉。天正11年(1583年),贱岳七本枪中的一人表现活跃,拜领三千石。之后,参加九州征伐、小田原之阵。文禄之役中渡海赴朝参战,后为诸国检地奉行、方谒伦魇路钚小

  庆长3年(1598年),被秀吉任命为秀赖付奉公人、侧近监察,以后为秀赖近侍。关原之阵后被德川家康任命为茨木城主,翌年加移封至大和o田藩。以后代替秀m为使节与家康接触。庆长19年方谒轮用事件后,且元的行动受到淀殿的怀疑,离开大坂城回到茨木城。

  大坂夏之阵后,加封至大和、河内、山城、和泉4万石。元和元年(1615年)5月28日,死于京都。

  胁坂安治

  1554年~1626年(天文23年~宽永3年) 73岁

  甚内、中务少辅、从五位下

  淡路洲本城主、安明的长男

  近江浅井郡出身。永禄12年(1569年),跟随明智光秀参加丹后国\\井城攻略。同年,投入秀吉麾下,后参加攻打浅井氏近江小谷城,别所氏播磨三木城。

  天正11年,贱岳合战中立下军功,七本枪中的一人,得到山城国三千石。天正13年,叙任从五位下中务大辅,拜领洲本城三万石。后参加九州平定战及相模小田原城之阵。 文禄元年(1592年),与九鬼嘉隆,加藤嘉明等一同指挥水军出征朝鲜。庆长2年(1597年),再次率军船渡海赴朝。期间,曾担任伏见城工事普请。

  庆长5年的关原合战中,原本从属西军,决战进行中成为东军内应。战后得到所领安堵。庆长14年,移封伊予大洲五万三千石。元和元年(1615年)在京都西洞院闲居。宽永3年(1626年)8月6日,去世。葬于京都妙心寺。

  平野长泰

  1559年~1628年(永禄2年~宽永5年) 70岁

  长胜、权平、从五位下远江守、法名:了无

  丰臣秀吉家臣、长治之子

  天正7年(1579年),出仕秀吉。天正11年6月,贱岳合战中立下军功,七本枪中的一人,得到近江、河内三千石及秀吉的感状。天正12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在丰臣秀次败走时,对德川军发动反击,取得首级。

  同年5月1日,在二重堀又立下大功。文禄4年(1595年)8月,得到加封大和十市郡田原本五千石及感状。庆长3年(1598年)3月15日,受赐丰臣姓。

  庆长5年的关原合战中从属东军,后出仕德川秀忠。庆长17年,任二条城普请。元和元年(1615年)的大阪之阵中任江户留守居。宽永5年(1628年)5月7日,去世死去。葬于江户芝泉岳寺。

  糟屋真雄

  生没年不详
 
  正之助、数正、武则、宗重、真安、助右卫门尉、内膳正

  兵库助忠安之子

  天正5年(1577年),成为丰臣秀吉的小姓。天正11年的贱岳合战中为七本枪中的一人,受赐三千石。后加至一万二千石。

  天正12年以后,参加小牧、长久手合战,九州征伐及小田原之阵。文禄、庆长之役中,活跃在晋州战场上。文禄3年,任伏见城普请。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役中,从属西军进攻伏见城,后参加9月的决战,兵败后失去领地。庆长7年10月,被幕府起用,领五百石。

  其他武将

  樱井家一

  ?~1596年(?~庆长元年)

  佐吉、和泉守

  丰臣秀长家臣

  出仕丰臣秀长。天正11年(1583年)6月的贱岳合战中得到一番枪军功,得到丹波国内三千石领地。

  文禄3年(1594年),秀长死后,出仕丰臣秀吉。庆长元年(1596年)8月,去世。

  中川清秀

  1542年~1583年(天文11年~天正11年) 42岁

  虎之助、濑兵卫

  摄津茨木城主、重清之子

  原仕池田胜政。元龟3年(1572年)被摄津高渤侵骱吞镂┱所讨。天正6年(1578年),出仕织田信长,属荒木村重配下,领取四万四百石。

  村重谋反失败后,跟随丰臣秀吉。天正10年,山崎合战中立下军功。天正11年,参加近江国贱岳之战,4月20日在驻守的大岩山砦战死。

  堀 秀政

  1553年~1590年(天文22年~天正18年) 38岁

  菊千代、久太郎、左卫门督、侍从、从四位下

  丰臣秀吉家臣、秀重的嫡子

  原仕斋藤氏。天正元年(1573年)参加平定越前一向一揆。天正5年2月,参加平定纪伊杂贺一揆。天正6年,得到近江坂田郡二万五千石,长浜城主。天正8年,跟随织田信忠的摄津荒木村重讨伐军。天正10年3月,参加武田氏攻略战。

  6月,出阵备中高松城,后从属秀吉任山崎合战先锋。因战功受赐羽柴姓。天正11年的贱岳合战后,拜领近江佐和山九万石。天正12年,参加小牧、长久手合战,击破德川军Y原康政、大须贺康高队。

  天正13年3月,进攻纪伊根来。同年6月,出阵四国。同年闰8月13日,移封越前北庄十八万八百五十石,与力大名村上义明、沟口秀胜。天正15年,参加九州征伐军。天正18年5月27日,参加小田原合战时于早川口的阵中病死。葬于越前北庄长庆寺,后改葬越后春日山林泉寺。

  佐久间盛政

  1583年~1583年(天文22年~天正11年) 31岁

  修理、玄蕃允

  织田信长家臣、尾山城主、盛次之子

  豪勇的武将。参加北陆征讨战,立下军攻。出仕柴田胜家,成为加贺国山城主,防御越中河田长亲(松仓城主)的加贺侵攻。天正10年(1582年)的本能寺之浜螅镇压石动山众徒反乱。

  天正11年的贱岳合战中,讨取丰臣方大将中川清秀。后兵败被捕,在京都被斩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能寺之变与山崎合战

 

天正10年(1582年),织田信长消灭了甲斐的武田氏,统一天下指日可待。5月,负责中国攻略的羽柴秀吉军面对国安芸毛利氏40000大军,向信长发出援兵请求。6月1日,信长援军35000人出阵,其中包括出阵出云、石见的明智光秀军;自己仅带不到100人,从安土城出发,当夜泊宿于京都本能寺内。

  此时已有谋反之心的明智光秀回到居城和手下重臣斋藤内藏介利三、明智左马介光春等商议,认为自己取代信长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夜,明智军11000余人出阵。

  第一队 大将明智左马介光春 四天王但马、村上和泉、三宅式部、妻木主计3700人

  第二队 大将明智治左卫门 藤田晃謇伞K河扫部介、伊势与三郎、松田太郎左卫门 约4000人

  本队 总大将明智光秀 明智十郎左卫门、荒木山城守、荒木友之丞、诹访飞n守、斋藤内藏介、奥田宫内、御牧三左卫门 3200余人

  附:当时织田家主要武将

  柴田胜家及其与力大名(佐々成政、前田利家、佐久间盛政)…上杉家越中鱼津城包围战斗中。兵力10000人 以上,临战态势。

  羽柴秀吉…毛利家备中高松城包围战斗中。兵力10000人以上,临战态势。

  神户信孝…和泉国、进攻长宗我部家的渡海准备中。兵力5000人左右,临战态势。

  丹羽长秀…和泉国、进攻长宗我部家的渡海准备中。兵力5000人左右,临战态势。

  北田信雄…伊势国松ヶ岛。动员可能兵力5000人左右。

  细川藤孝…丹后国宫津。兵力5000人前後左右,临战态势。
  
  筒井顺庆…大和国郡山。动员可能兵力5000人左右,临战态势。

  池田恒兴…摄津国伊丹。兵力5000人左右,临战态势。

  中川清秀…摄津国茨木。兵力1500人左右,临战态势。

  高山重友…摄津国高病1力1500人左右,临战态势。
 





  6月1日半夜,明智军到达京都。明智左马介光春攻织田信长泊宿的本能寺,明智治左卫门攻二条城和织田信忠泊宿的妙觉寺,明智光秀坐镇三条堀河。本能寺更是被重重包围,第一重四天王但马,第二重村上和泉,第三重三宅式部;且本能寺周围所有的出口都有2~300人负责把守。6月1日子时,明智军完成包围工作。

  听到四周的动静后,小姓们开始骚乱。正在屋内喝酒的信长走到屋外察看情况。突然,外面传来了铁炮的声音。“谋反!是谁?”信长大声问道。森长定前来报告:“是明智手下的士兵。”

  虽然,织田信长亲自上阵,率小姓众奋战,但始终是寡不敌众。御马屋附近马回藤九郎、藤八、岩、新六、彦一、弥六、熊、小驹若、虎若等二十四人战死;御殿内小姓森乱、森力、森坊、兄弟三人、小河爱平、高桥虎松、金森义入、菅屋角藏、鱼住胜七、武田喜太郎、大V又一郎、狩野又九郎、蒲田与五郎、今川孙二郎、落合小八郎、伊藤彦作、久々利龟、种田龟、针阿弥、饭河宫松、山田弥太郎、祖父江孙、柏原锅兄弟、平尾久助、大V孙三、汤浅甚介、小仓松寿等讨死。眼见大势已去的信长将其妻浓姬杀死后,切腹自杀。信忠率本队1500人前往救援其父失败,于京都二条城内自杀。就是这短短两三个小时改变了整个战国的历史。而后世对于明智光秀谋反的原因更是诸说纷纭,比较有名的如为了阻止信长篡夺皇权,还有说是秀吉、家康、明智三人合谋诛杀信长,甚至的大商人千利休是幕后黑手等等。“本能寺之变”始终是战国最大的迷团。

  光秀在谋反成功之后,马上派出使者将此事告知毛利氏等织田家的敌对大名。不料,派往毛利家的使者在出发后的第二天就被秀吉抓了。在得知主公死讯之后,秀吉急招安国寺惠琼谈判,放弃中国领土割让,只要求清水宗治切腹,和毛利氏达成和睦。6月4日巳刻(上午10时),高松城主清水宗治切腹。6月6日夕刻,秀吉引军离开高松城,于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的所有钱财军粮全部发给配下的士兵,准备决战。6月9日晨,羽柴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小出秀政守备,亲率10000余大军出阵。半夜,羽柴军通过摄津兵库。11日午前,到达尼崎。

  与此同时,明智光秀被朝廷封了征夷大将军。引军攻下了佐和山和长浜,成功压制了京都和近江地方。为了防备柴田胜家,光秀将明智秀满留在安土城负责守备。又派使者联络其与力大名大和郡山城主筒井顺庆、近江日野城主蒲生贤秀、丹后宫津城主细川藤孝、忠兴(光秀的女婿)一同出兵。9日,出兵下鸟羽。10日,出阵河内。在得知秀吉大军正赶来后,光秀匆忙撤军。
 


  



  12日,羽柴军到达摄津富田。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渤侵髦写ㄇ逍阋约霸屯兵的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率军和秀吉汇合,进行军议。(羽柴军总兵力达到35000人,相对的明智军只有16000人。)决定由信长的三子神户信孝为名义上的总大将,于天王山麓的山崎布阵迎击明智光秀。

  左翼(山の手) 羽柴秀长、黑田孝高

  中央(街道筋) 高山重友、中川清秀、堀秀政

  右翼(川の手) 池田恒兴、加藤光泰、木村隼人、中村一氏

  予备队 秀吉 丹羽长秀、神户信孝
 





  12日夜,两军在山崎北部对峙。13日4时,明智军山の手先锋K河、松田队与天王山麓中的中川队交锋,战斗开始。中央的高山队受到明智军斋藤、阿闭队的猛攻,高山队被逼入穷境。幸得中川、堀队从左翼、池田队从右翼夹击,逼退斋藤、阿闭队。此时,羽柴秀长队击破明智军山の手K河队。明智军予备队伊势、藤田队从右翼,津田、村上队从左翼夹击羽柴军。两军一直处于一进一退的攻防状态。

  然而,随着秀吉的后备部队不断加入战斗,两军的战斗力开始发生变化。午后7时,明智军崩溃,光秀下令撤退。自己引败兵700余人逃入胜龙寺城。羽柴军继续追击败走的明智军,并没有给他一点喘息的机会。为了谋图东山再起,光秀和少数近臣离开胜龙寺城,逃往坂本城。在京都山科小栗栖遭到土民袭击,光秀被竹枪刺伤。光秀下马,由沟尾庄兵卫为介错,自杀。家臣进士作左卫门、比田带刀殉死。当地的农民发现这三具尸体;两具可以辨别身份,另一具无头,身穿有桔梗纹的华丽铠甲。后又在附近的土里发现光秀的首级。(也有说尸体其实是光秀的影武者荒木山城守行信,光秀并没有死,而是出仕德川家康,即“黑衣宰相”天海。)

  天正10年(1582年)6月15日,秀吉验过光秀的首级。山崎合战结束。羽柴秀吉消灭了明智光秀,这个织田家最后一个可以和他一较高下的谋将,开始他的制霸天下之路。


诸说本能寺之迷

  天正10年6月2日拂晓,明智光秀发出了“敌人在本能寺”的命令,一万三千明智军士兵高举着桔梗纹军旗杀向京都。泊宿在本能寺的主君织田信长就这样死在这场奇袭战中。此后,天下布武的织田家走向末路,战国的历史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明智光秀而言,在本能寺之变后极短的时间即兵败身亡,造就了对手羽柴(丰臣)秀吉的一世英名。而隐藏在这此事件背后的真正动机又是什么呢?

怨恨说

  光秀在进攻丹波矢上城的波多野氏时,曾将义母当作人质送入城内,借以换取波多野氏的降伏和矢上城的无血开城。而信长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坚决要取波多野兄弟的人头,最后导致了光秀的义母被杀。
  武田氏攻略后,光秀为接待到达安土城的德川家康的。被信长认为接待失礼,当着众人的面殴打光秀并将他解任。
  武田氏灭亡后的酒席上,光秀言道:“这么多年,终于取得了胜利……”信长听完大怒,又当众痛打光秀。
  光秀在前往支援秀吉时,信长将他原来的丹波、近江领地收回,还以敌方的领地出云、石见。
  以上这四点就是支持怨恨说的主要论据。但就这四点来说,第一点光秀送出义母为人质一事并没有事实根据;第二、三两点则是记载在可信度不高的后世书物上;而第四点仅只是出自明智光秀连同家族成员一起出阵中国地方。因此,怨恨说也只不过是一种猜测罢了。

野望说

  用作家柳光寿氏的话来说,“信长想要天下,秀吉想要天下,光秀也想要天下。”光秀有野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没有第二权利者的织田家中的一人,想单单靠杀掉信长而取得天下是不可能的。当时织田全军近二十万人,而光秀配下武将全部动员也不过三万左右。如果光秀想要夺取天下的话,就一定有协力者的存在。关于协力者的问题,会留到后面再说。

前途不安说

  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前两年追放了家中重臣佐久间信胜父子和家老林通胜。对于明智光秀,信长则通过朝廷赐以九州名族惟任姓,并叙任日向守。因此,光秀认为信长将把自己派遣到九州去,然而由于转封领地的事情使光秀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安,最终选择了谋反之路。但是就当时光秀的武勋来说在整个织田家中也算的上是一流,在追放佐久间的书状中就记载着光秀武勋一番。光秀几乎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心,转而去冒险。

武门的意地说

  光秀当时任对四国长宗我部氏的取次役,即外交担当官。在光秀的努力下,长宗我部氏和织田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长宗我部元亲的嫡男也从信长那里拜领“信“字。然而在武田家灭亡后,信长把目标转向了统一了四国的长宗我部氏,他要求元亲表示臣从,并交出土佐、阿波二郡的领地。元亲自然不会答应这种要求,长宗我部氏和织田氏的同盟破裂。信长则扶持三好氏与长宗我部氏对抗,而三好氏的取次役却是羽柴秀吉。后信长命曾为长宗我部氏取次役的光秀为大将,跟随信长的三男信孝进攻四国。这使作为正统武将的光秀颜面尽失,而最终谋反。虽然信长或故意或偶然的让光秀难堪,但这一点相对于以上的其他三点来说应该是最不可能的。而令光秀会因此谋反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重臣斋藤利三,因为利三的妹妹是长宗我部元亲的妻子。

大义名分

  明智光秀在谋反后自然要诏告天下历数信长的罪状,以使自己的谋反正当化。在本能寺之变后,光秀给美浓野吕城主西尾光教的信中写道,“信长亲子恶虐,妨害天下,故而讨之。”光秀对信长之暴虐的大肆宣传,既是为了谋得一个大义的名分。加之信长对朝廷愈加不恭,天正10年正月,信长在安土城内收取参贺客的赛钱。同年5月1日,信长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圣日”,并在安土城下大搞庆祝。这说明信长已经把自己神格化。
  天正10年2月3日至5日,在当年闰月中插入阴阳头土御门久和美浓阴阳师加茂在昌的对决。同年5月,推辞朝廷仁沟囊请,不接任征夷大将军。这说明信长准备逼迫正亲町天皇退位。
  只要有此两点,光秀就大可举着他的勤皇保驾的旗号去号令天下。

协力者

  就当时的明智军团而言,哪怕加上他所有的与力也不过在三万左右。即使是有了朝廷的大义名分,想单独对抗织田家全军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背后就一定有光秀的同谋或者是煽动者存在。在犯罪学上,可以从犯罪行为的结果获得利益的人必然会受到怀疑。而当时有可能从中获得利益的有以下这十一人,

  织田家军团长及一族: 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泷川一益、北田信雄和神户信孝

  其它大名: 毛利辉元、长宗我部元亲、上杉景胜、北条氏直和德川家康

  织田家各军团长在当时各自面对强敌,从而造成了畿内的军事真空状态,给明智光秀的谋反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从常理推断,各军团长想要与敌方势力达成和睦,然后组织力量返回畿内,估计要一至两各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光秀完全可以利用朝廷向四处的大名发出对织田残留军的追讨令,从而将分散在各地的织田军团各个击破。而羽柴秀吉大军在畿内迅速出现,不禁使人对他产生怀疑。但是如果秀吉使幕后的主使,那他必须与毛利家率先取得联系,才可以免去退兵时背后遭人突袭。既然如此,毛利家又何必白白搭上一各清水宗治,眼睁睁的看着他去切腹呢?说秀吉是主谋却也是疑点众多。

  下一个疑犯就是当时唯一身在领国的信长次男北田信雄。很明显,一旦信长和信忠的同时死去,那么信雄就很可能得到织田家家督的位置。但万一信长和信忠在路上没有一起行动呢?而且,光秀在谋反后等于是与整个织田家为敌,他不可能去指望信雄在成为织田家的家督后再来给予他任何军事上的帮助。信雄如果是幕后主使人,那他所冒的险比明智光秀都要大上许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松城合战

 

在得到信长进军西国的命令后,羽柴秀吉以织田家西国攻略总大将的身份向西国霸主毛利家当主毛利辉元发去了战书后,以最快的速度率领军队进入毛利家势力范围内的备中国,毛利家猛将,备中国主城高松城的城主清水宗治率领备中国七座支城的5000多名守军,准备以死拒敌……。

天正10年(1582年)3月,播磨国的宇喜多直家赶到备中国与羽柴秀吉会合,组成了17000名的联合军杀入备中国,同年四月,羽柴秀吉针对毛利守军士气高涨的情况决定进行谋略,首先,他对高松七座支城中的m路山城和冠山城展开包围,并在最短时间内攻陷了冠山城,果然与秀吉预计的一样,冠山城的获得陷落极大的打击了毛利军的士气,不久,其它各个支城就相继被攻破了,现在,就只有已是孤城一座的高松城了。

5月,羽柴秀吉率军驻扎在高松城小,在观察过地形后秀吉的短时间内攻陷高松城的计划落空了,筑在平原之中的高松城不但坚固,而且此时已到了梅雨季节由于梅雨的原因城的四围已经变成了泥泽,城的东面还有足守川为天险,足守川的河水从高松城周围缓缓的流过,只有西面的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城下,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铁炮攻击和强攻都是不明智的,而且,秀吉也清楚的知道守将清水宗治已经向毛利辉元发出了求援信,时间紧迫啊!

于是,羽柴秀吉的眼睛停留在从高松城周围缓缓流过的河川,他大胆的决定利用梅雨和足守川的河水使用水攻。

5月7日,为建筑蓄集河水的大堤工事正式展开了,羽柴秀吉不但动用了士兵连附近的农民也被发动起来,为了尽快的完成工程,秀吉明文规定每运一囊的泥土就发给米1升.钱100文,这些佣金果然让农民们欣喜若狂,他们不分昼夜的工作,结果,工程比秀吉预计的15天完成还提前了3天。

整个大堤工程的M用是米63500石、钱635000,大堤将河川流出高松城平原的地方堵死,并把高松城团团圈住,只留下东面一个缺口,迫使发源于足守川的河流全部流入高松城,堤防全长3公里,高达6米,上部宽10米,底部宽二20米,为了防止敌人破坏,秀吉还在大堤上兴建了很多哨楼,夜里让士兵们燃起篝火监视敌情,果然几天后,大水就漫进了城里,突如其来的大水使城内的守军惊慌失措,几乎发生哗变,最终在清水宗治的极力安抚下才恢复了平静,羽柴秀吉看到这些情况不禁高兴说到:“此城不日可破”。

面对全城的大水,清水宗治极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他一面等待毛利辉元的援军,一面命令士兵将城里的木料制成木筏,亲自率领士兵冲击围城的大堤,但是,羽柴秀吉的严密防守使他无机可乘,每次出击回城后,他除了面对死伤的士兵数字以外就是还在不断上涨的大水。

终于,毛利家当主毛利辉元以及他的两个叔叔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领10000援军赶到,看见高松城满城的大水,毛利辉元大吃一惊,此时高松城的大水已经快淹到了本丸处,而且水位还在上升,他立刻把主阵开到猿焐讲颊螅小早川隆景在日差山布阵,吉川元春在岩崎山布阵,他们准备吸引羽柴秀吉来与他们交战,这样就有时间派人去破坏大堤以解高松城之围了,但是,羽柴秀吉对他们的到来好象根本不在意,除了命令加以严防之外,羽柴秀吉反而更加注意高松城的动静。

为了保住清水宗治这员毛利家的猛将,毛利辉元万般无奈之下,立即分路进军,准备全力破坏堤防,却被早有准备的羽柴军一一击溃,眼开大水就要淹没全城了,毛利辉元只好动用最后的手段,那就是和谈,他派出与羽柴秀吉交好的安国寺{琼前往羽柴秀吉的阵营,准备以放弃备中国,留住清水宗治的条件议和,但是秀吉不但不答应,还提出以将:伯耆国、出云国、美作国、备中国、备后五国割让出来,清水宗治必须切腹”的条件,秀吉的意思是要强迫毛利家割让出五国臣服于织田家,以便早日完成对西国的攻略。

就在双方几番讨价还价的时候,羽柴秀吉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秀吉一方面对毛利家隐瞒这消息,一方面派出谋将黑田官兵卫负责与毛利家议和,并且还放松了自己的条件,他准备赶在织田家各军团得到消息之前赶回去剿灭杀死织田信长的叛臣明智光秀,最后,双方终于以毛利家割让备中,备后两国,清水宗治切腹和秀吉不再对毛利家用兵的条件议和成功。

在亲眼目睹清水宗治切腹,高松开城投降之后,秀吉则立即率军赶去山崎对付明智光秀,这就是史称的“西国大撤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正8年(1580年)春,担任织田中国方面平定总大将的羽柴秀吉再次出兵中国地方。4月,羽柴秀长平定但马。5月,秀吉亲自出阵。6月6日,因幡鹿野城陷落。同月,因幡鸟取城城主山名丰国归降。然而,山名家的家臣确对丰国的这一决定十分不满,内通中国的霸主毛利氏。秀吉大军退回之后追放山名丰国,拥立丰弘为当主并请求毛利氏派人守城。翌年3月,毛利氏援军大将石见城城主吉川经家率军800人入城。(加上鸟取城兵,共约2000人左右)


  
鸟取城模型



有了半年前三木合战的经验,秀吉再次制订了“军粮攻”的作战计划,在出兵以前就事先派商人以市价数倍的价钱收购鸟取城以及附近若狭、丹后、但马地方农民手中的存粮,以至当地的农民竞相卖出。秀吉在经家入城前就已经开始了行动。准备死守鸟取城的吉川经家入城后却意外的发现城内的军粮仅能维持3个月。天正9年(1581年)6月25日,秀吉亲率20000大军从播磨姬路城出发,侵攻因幡。鸟取城及其支城丸山城、付城雁金山砦陷入织田大军的包围之中。

  得知秀吉大军出阵的毛利辉元马上派出吉川元春、吉川元长(6000人)救援。然而面对秀吉在鸟取城外布下的全长12km的防御工事,束手无策,只得被迫停留在伯耆八桥附近。期间,毛利方从陆路和水路两次试图向鸟取城输送补给物资都宣告失败。与此同时,织田方细川藤孝率军前来支援,龟井兹矩入鹿野城强化守备。10月初,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大军终于到达鸟取城附近富田地区。

  然而此时的鸟取城内军粮早已耗尽,三木城内人间地狱般的惨剧再次重演。没有食物的人们甚至拿饿死的人身上的肉来充饥。10月23日,秀吉手下堀尾吉晴接受了守将吉川经家的投降。他同样是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城内全体军民的生命。

  天正9年(1581年)10月25日,吉川经家、森下道与、中村春次切腹。历时5个月的鸟取攻略战结束。

  
 清水长左卫门宗治

获得鸟取合战胜利的羽柴秀吉继续着他的中国侵攻。天正9年,秀吉成功的寝返备前的宇喜多氏,将战线拉到备前、备中的国境上。对大规模“军粮攻”包围战充满自信的羽柴秀吉再次故计重施,派商人在中国、四国地方高价收购粮食,阻碍毛利方的军粮调动。而直接面对织田、宇喜多大军的就是以由清水长左卫门宗治守备的高松城为中心的备中七城以及驻守在那里的5500城兵。(高松城、宫路山城、冠山城、鸭庄城、庭濑城、日幡城、松岛城)

  天正10年(1582年)正月,小早川隆景将备中七城的城主招至三原城,并赐给每人太刀一腰,要求他们发誓效忠毛利氏。七人中只有清水宗治没有说什么能够必胜的话,因为他很清楚织田氏在畿内的势力,他也知道负责中国地方攻略的羽柴秀吉决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受小早川隆景重托的宗治已有了必死的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最大的家族内乱----御馆之乱


1576年(天正4年)12月,有“军神”之称的战国第一武将上杉谦信出兵能登,很快平定能登大部分地区。19日围攻七尾城,久攻不下。次年3月,退回春日山城,出阵关东。不料能登田山家重臣长续连被织田家寝返,上杉方熊木城、富木城落城,并进军穴水城。7月,上杉谦信再次出兵能登。17日,于天神川原列阵。长续连一族的长连龙派使者向织田信长求援。9月15日,谦信以田山旧领作为游佐续光做内应的交换,游佐续光和温井景隆将长续连一族百余人杀害,开城投降。9月18日,织田家48000人越过加贺手取川。

  但在听说七尾城落城后,于28日夜间开始撤退。由于途中下起大雨,手取川水位急涨。正在这时上杉军杀至,织田军死伤千人,溺死无数。这就是“手取川合战”,也是上杉谦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同织田家正面交兵。

  上杉谦信引军回归春日山城。12月23日,上杉军团八十一人动员名簿《上杉家家中名字尽手本》作成,并决定于次年3月15日出阵关东。

  1578年(天正6年),就在上杉谦信准备问鼎天下之际,命运捉弄了他。3月9日牛刻(12时),上杉谦信在春日山城中突发脑溢血晕倒。(原因据说和谦信平时嗜酒有关。另有一说是被织田信长暗杀。)其后一直意识模糊。四天后,13日未刻(14时),谦信梦见上洛后去世。享年49岁。法名“不识院殿真光谦信”。

  由于谦信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家督由谁来继承成了重大问题。上杉家很快分成两派,分别拥立谦信的两个养子景虎和景胜。(谦信本人没有子嗣)

  上杉景虎本是北条氏康的七子。北条、武田、今川甲骏相同盟时被送到武田家做养子,称为武田三郎氏秀。1567年(永禄10年)由于武田破弃同盟进攻骏河、相摸,氏秀回到小田原城。1570年(元龟元年)越相同盟。4月10日,氏秀在沼田城与谦信见面,并成为上杉家养子。4月20日,一同回到春日山城。4月25日,氏秀被赐名“景虎”,(上杉谦信的幼名,是为了将来把“关东管领”传给他,由此可见谦信有多喜欢他)并娶景胜的姐姐为妻。时年27岁。

  上杉景胜是坂户城主长尾政景的次子,母亲是上杉谦信的姐姐仙桃院。父亲政景死后,成为谦信的养子,1575年(天正3年)赐名景胜。

  其实,上杉谦信还有一个养子能登守护田山义续的次子上条政繁。1571年(元龟2年),继承上条上杉家,娶景胜的妹妹为妻。时年19岁。后在御馆之乱中支持上杉景胜。

  1578年(天正6年)3月15日,景胜先下手为强,以“谦信公的遗言”为名迅速控制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库、武器库。3月24日,对外宣称自己是谦信公的继承人。5月5日,两派军队首次交战,景虎和妻子逃出春日山城,进入山内上杉宪政的居城御馆城。景胜马上引军包围御馆城。

  景虎的兄长北条氏政向武田胜赖求助,胜赖答应5月29日进军上杉境内。然而景胜以一部分领土割让、黄金一万两、并娶胜赖的妹妹为妻等一系列条件使胜赖答应退兵。(一说是景胜以黄金两千两贿赂胜赖的重臣长坂长闲、迹部大炊助) 北条氏政见武田家退兵,9月北条方氏照、氏邦出阵,攻入上杉境内。越后桦泽城、坂户城以及邻近诸城落城。1579年(天正7年)2月1日,天降大雪,景胜向御馆城发动总攻。景虎方大将北条景广战死。小田原援军被大雪所阻,未能及时赶到。3月17日,御馆城落城。上杉宪政和上杉景虎的长子道满丸在去春日山城进行和议仲裁的途中被景胜方斩杀。上杉景虎本人在御馆城落城前从城中逃出,逃往鲛ヶ尾城。不料鲛ヶ尾城主堀江宗亲被景胜方寝返。3月24日,上杉景虎在失意中自杀。享年26岁。

  之后,景胜将枥尾城的本庄秀纲、三条城的神余亲纲、北条城的北条辅广各个击破。1581年(天正9年)2月,越后的动乱终于平息。史称“御馆之乱”。经此一乱上杉家实力大减,由盛转衰,不久上杉景胜即臣服“天下人”羽柴秀吉。

御馆之乱拾遗



上杉谦信一生独身没有亲生子,只有三个养子,分别是越后阪户城主长尾政景第二子景胜,相模北条氏康第七子三郎景虎,以及后来又过继给上条氏的能登守护田山义续第二子政繁。谦信49岁暴卒,关于后继者没有明确的指示。围绕继承问题,在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关于事件的经过,海野氏辉已有作品,大家可以先阅读一下。
http://61.242.157.135/xin/simtenka/hzj/ygzl.htm
这里我想着力探究的是一些海野殿遗漏的细节以及由御馆之乱所带来的影响。

御馆方与御城方

御馆之乱得名与原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在越后的居城名。1578年5月5日,景胜的军队在春日山城向景虎方发动攻击,在不利的局势下,出于安全考虑,景虎于13日逃里城馆,退到御馆城。因此,这次事变被称为“御馆之乱”,景虎方被称为“御馆方”,景胜方面则由于以谦信的居城春日山城为基地,则被称为“御城方”。

一般的看法,景胜代表了越后豪族,因为他的生父长尾政景与母亲仙桃院(谦信之姐)都是越后人氏,与景虎的相模北条氏背景更能代表越后国。但仔细地研究当时上杉各城主的向背却非如此简单。选择景虎还是景胜其实是一种赌博,由于景虎身后有着北条、武田两大势力,还是具有相当优势的。附图摘自一个日文网站,标明了越后一国各城的状况。黄色为景胜方,蓝色为景虎方。图中也有一些错误及混淆。例如,不动山城被标为御城方,但实际上事变之初城主山本寺定长是上杉景虎的后见役,标准的御馆方。但很快被景胜击败逃亡,其弟山本寺景长继任城主,可能因此不动山城又被划入了御城方。当时的越后国内处于极度的混乱,双方势力互相讨伐,地方的权力也先后更替。景虎并不完全缺乏越后国内的支持,在春日山城附近的上越地区,几乎就全是御馆方的势力。在他麾下,也有河田重亲,北条高广、景广,山本寺定长,本庄秀纲等有名的将领。当然,景胜得到了更多宿将的支持,如斋藤朝信,新l田重家,本庄繁长,安田显元、长秀,山浦国清等。下面列出了经考证的双方势力,相信有助于大家深入了解。


御城方(景胜方):

不动山城 初山本寺定长属于景虎房,战败后弟景长继任,景胜方。
水原城 水原亲宪
新l田城 (五十公野城)新l田因幡守重家
猿毛城 柿崎能登守宪家
安田城 安田显元
鸟坂城 中条越前守景泰
与坂城 直江信纲
赤田城 斋藤下野守朝信
村上城 (又名本庄城)本庄越前守繁长
平林城 色部长实
黑泷城 山岸宫内少辅秀能
吉江城 吉江宗信
钵盛城 千坂景亲
新庄城 Y坂Lg
菅名庄 菅名纲辅
松仓城 河田长亲
A形城 甘粕近江守长重
\\龀 山崎隼人佐
竹俣城 竹俣庆纲
琵琶岛城 琵琶岛善次郎
大汤泽城 鲇川盛长

御馆方(景虎方):

居多神社 花ケ前盛贞
黑川城 黑川清实
三条城 神余亲纲(遇害)
藏王城 丸田高俊(战后豁免)
栖吉城 上杉景信
枥尾城 本庄秀纲(逃亡)
厩桥城 北条高广(一度逃至甲斐,在胜赖斡旋下回归)、景广(战死)
鲛ヶ尾城 堀江宗亲(反叛景虎)
越中小出城 长尾景直(战后处封,逃往越中)
野沼田城 河田伯耆守重亲

补充:板户城是景胜实父长尾政景之城,当时应该属于直辖;
桦泽城,北条军进入后的根据地,氏照、北条辅广、河田重亲曾驻守,中期被夺回;
猿毛城初属于景虎,后被攻陷,景胜方上野九兵卫尉出守;
非常失败的是没找到村上国清(山浦景国)当时在哪个城,只知道属于景胜方,他的动员力在上杉家中排很高;

景虎的失败

整个事变中,上杉景胜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谦信死后,景胜采取了成功的调略确定了优势,尽管景虎有北条,武田的支援,却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以致最后的失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景胜率先宣布奉谦信遗命,占据春日山城本丸,金库与武器。是矫诏也好,大义名份依然十分重要,毕竟“先入关者为王”,景胜的动作紧紧抓住了要害。也许是在名份与实力上的优势,景胜可以不断的分化景虎的力量,依靠黄金与承诺寝返了不少对手。

甲斐的武田胜赖依据甲相同盟的约定受北条氏政的请求在5月29日出兵信越国境。听闻武田出兵进攻,景胜迅速反应,与武田胜赖达成和议。也许和议内容中约束了武田支持景胜,但在表面上胜赖只是保持中立。在景虎的危难关头,为了不致背负见死不救的恶名,6月17日胜赖在小出云原摆开阵势。6月29日,胜赖在春日山城下木田着阵开始对双方进行调解。(呵呵,武田大膳大夫信玄都未能进入越后,胜赖却到了春日山城城下,看来长S合战后武田还是颇具实力,这大概是源氏名门甲斐武田最后的辉煌了。)十数天辛苦的调解最后还是徒劳,景胜、景虎双方又开始了冲突,胜赖也终于死心,于8月28日撤回国内。

继武田回师,北条氏终于出动。九月,北条军总大将北条氏照侵入越后鱼沼郡,攻略景胜方的坂户城。但在月底,氏照撤退回国。

御馆方的重要战力之一的枥尾城城主本庄秀纲曾在9月间进入御馆城救援景虎,但在与景胜方交战不胜后返回了枥尾城,等待上越国境的大雪融化后北条军到来。第二年2月,景胜对防御薄弱的御馆城发动了总攻。有千人敌“鬼祢五郎”之称的北条丹后守景广奋力抵抗,最终也被景胜方荻田主马(孙十郎)讨取。在3月24日,逃至鲛ヶ尾城的三郎景虎在众叛亲离,进退失据的情况下自尽,年仅26岁。

战乱至此仍未结束,部分在各地的景虎派坚持反抗,然而在景胜的猛攻之下先后被击破。1580年,由春日山城出阵的上杉景胜先攻破了三条城,城主神余亲纲被杀。随后又攻陷了枥尾城,城主本庄秀纲逃往会津,下落不明。1581年2月,最后的孤岛北条城开城,城主北条辅广降服。御馆之乱就此收场。

纵观景虎的失败,有两点教训。其一、在春日山城的争夺上失去先手,被景胜压制。本来在争取越后豪强的竞争上处于劣势的景虎其实更需要这座上杉领的政治、精神中心。参考战国史上许多相似的时段,推测诸城主的心态,他们固然部分有倾向性,但不少也是骑墙派,这些摇摆份子只是想把自己的前程与家族命运交付给更可靠的领主,此时春日山城的意义远不止一座城这么简单,更遑论谦信所积累的黄金武器了。其二、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缺乏对事情的应变,冀望于外援,坐以待毙。不能把握胜赖的动态,幻想着甲相同盟的约束能起作用,其实乱世中,除了自己又能依靠谁呢?正面对景胜处于下风就该果断的离开上越地区,在远离景胜的地方寻求割据,等待援军。大概是景虎内心盼望甲斐、相模的援军可以攻到春日山城城下,一举解决对手,结果误了自己的性命。

御馆之乱的影响

内乱的胜利往往带来苦涩,上杉谦信所辛苦治理的越后在御馆之乱中彻底分裂。离开了谦信近似神的威信,谁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确立统治权。景胜作为胜利者,即使有直江山城守这样的名臣辅佐,却无法望谦信之项背。在胜利之后不久,新l田重家因为不满对御馆之乱后的封赏,内通织田反抗景胜,直到1587年,景胜才讨灭了重家。1582年,越中鱼津城被柴田胜家攻落,很多越后方武将战死如山本寺景长与吉江景资、中条景泰父子。要不是本能寺,景胜可能也会遇到胜赖相同的命运。

谈到武田胜赖,不少人认为胜赖如果坚定地支持景虎会带来全新的甲相越同盟从而更有力的对抗织田,由此被批评为短视。

第一次出现甲相越同盟的构想可能是由信玄通过厩桥城城主北条高广向谦信提出的。当时相越同盟达成不久,氏秀被送到越后做了人质养子。这一计划从后果上看更象是分化相越同盟的策略,间接地向北条施加压力,不久在氏康的遗命下,甲相同盟恢复,北条与上杉断交。

从我内心来说,甲相越同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想法。首先长S之战后,在骏河远江方面,唯有甲相联合才能压倒德川咄咄逼人的攻势。武田氏处于抵抗织田的最前线,相对后方的西上野处于上杉、北条的混合势力处,从这一点上来说也需要稳定。此外,上杉在越中的势力也牵制了柴田军团,保护了武田在北方不受直接攻击。集合三家的力量勉强能与织田、德川抗衡。

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达成这种同盟的可能性与真正效果。武田氏始终有着一份高傲,甲相越同盟事实上还是甲相同盟,而主导权就会由武田氏转入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北条手中。从信玄入侵骏河开始,甲相同盟就产生了无法修补的裂痕,实际上北条一直与德川家康保持了密切联络,时时借此对抗武田,北条的可信度实在令人怀疑。

善德寺的旧三国同盟之所以可以较稳定的存在原因有二,其一,三家的实力,虽以今川略强,但任何两方交战都无法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支撑起同盟的三点比较平衡。其二,三方的经营方向各不干扰。今川西进准备上洛,武田北上攻打信浓,北条向东压制关八州,三家之间没有大的利害冲突。当信玄完成了信浓与西上野的军事行动,这一同盟既没有价值,也没有可能存在下去了。

事实上如果支持景虎产生的三国同盟不可能达到三位一体的程度。假设甲相越同盟成立并把军势指向西面,信长也会用利诱北条的策略设法瓦解同盟,然后各个击破。相比较而言,甲越同盟还是较为稳定的。

也许,胜赖并没有这么多思考,真是为黄金土地诱惑改变了主意。

设想,如果景虎胜出,新三国同盟成立,恐怕会迫使信长将战略中心放到东面而先搁下毛利。那样的话本能寺之变就未必会发生。历史就是这么有趣,环环相扣,有时真不是一句必然性就可以概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长大蛇退治――稻生合战

 

一、抹香

先说说老话题:1552年,尾张三奉行之一,大名织田弹正忠信秀去世了,继承他家督位子的是有“尾张大傻瓜”之称的长子织田三郎信长。

信秀的法事定在了大须万松寺举行,在这个家臣瞩目的日子里,信长却迟迟未到。等了良久,信长出现了,他的打扮比以前更加古怪,一把四尺长的用绢丝包住的大长刀和三把短刀用红绳子别在腰间,一头大柿子般的向上卷立的头发,和服披开来一直落到腰间,露出赤裸的上半身。信长走到御香前抓了一把香灰一撒,高唱了一首歌,最后指着信秀的御岸大叫了一声:“死得太早了!”然后扬长而去。家臣们万分惊奇,柴田权六当时就大怒道:“怎么!今天也是这个样子吗!”

都说信长是反旧制反传统的先锋,我看他那时的性格就在御前抹香一事显现出来了吧。

信长并不是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在作为女婿去拜见斋藤道三时、桶狭间会战时的热田神宫的胜利祈祷时、请求僧侣知惠禅师赐名岐阜时都表现出了礼仪充分熟悉的举动。但是为什么信长在父亲的葬礼上就那么不讲礼仪呢?

在那时的日本礼仪繁多复杂,这些礼仪都是已经衰败了的室町幕府遗留下来的;而信长又是一个极端反旧制的人,在他心理,建立一个全新的日本才是他的宿愿,在后来的废除僧侣神社私阁、火烧比睿山,辞去右大臣官位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性格。

嗯嗯……不扯远了……信秀有一共十一个儿子,信长有一个兄长叫织田三郎五郎信广,按理应该是信广即位家督的,但是按照织田家的家规,家督继承人的选定不仅要看长幼次序,还要看母亲是正室还是侧室,母方的家柄、势力等等来决定的;信广是侧室所生,所以不能当家督。而信长是正室土田御前所生的长子,和信长同母的弟弟还有勘十郎信胜与喜六郎秀孝;按照正室所出,信长是长子,而且信长又和美浓的强豪斋藤道三之女归蝶(浓姬)结婚,信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继承人了。



在其他的10个弟弟中,有一个特别为土田御前喜爱也同时被家臣们看中的人,那就是信胜,后来改名信行。

织田勘十郎信行是织田信秀与土田御前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信行的举动与当时装疯卖傻的信长完全相反,很得家臣们的支持,大部分家臣认为信行比那个“尾张的大傻瓜”更适合做家督。众所周知,信长的傻瓜举动其实完全是迷惑对手所致,但是除了浓姬以外没有人理解,在信长当上家督后,家臣没有不称呼他做家督,而是叫他做“乱头发”(うつけ),虽然信长当时已经在吉良大滨的初阵展现了实力,但其能力仍然不被家臣们承认。

自从抹香事件以后,家臣中大部分更加看好织田信行当家督,织田弹正忠家很快形成了两个派系,衙门是由平手政秀、织田胜左卫门、织田造酒丞清正、佐久间大学盛重、森左卫门可成、佐佐孙介成政(不是柴田手下的那个成政)等组成的信长派;以林佐渡守秀贞、柴田权六胜家、林美作守、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角田新五、佐佐内藏助成政组成的信行派。

 

二、大蛇

所在地:名古屋市西区山田町比良

“在比良庵池中的大蛇!!”在尾张曾经有过这样一种传言。

传言是这样发生的:

比良城是佐佐内藏助成政的居城,在城的东部有一个池塘被人们叫作庵池(注:原名あまが池,にあまが是日文尼姑的意思,生翻起来很不雅,所以改成了庵池)―― 那一年是弘治元年(西历公元1555年)。

就在那一年,信长的同胞兄弟织田喜六郎秀孝被叔父织田信次误杀,那一年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

在一月中旬,刚刚下完雨的早晨――安食村福德乡(现北区福德町)的一个叫又左卫门的男子在庵池的堤岸上散步,突然看见了湖里有一个大约人双手一抱大小的黑影。(注:日文一抱不知道是多大,也没个详细解释,只好生编了……汗……)

一条硕大的巨蛇将躯体横卧在水面,头颈立起越过了堤岸正对着庵池正面的田野,大概是感觉到了人的气味于是将头抬了起来对着又左卫门直吐信……(麻~~)又左卫门当然是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后来又左卫门形容道这条蛇的形状道:“此蛇之头部象五色的无角鹿,眼睛象星光一样闪着五彩光,舌头伸出来有火一般的红,身体象木桶那般粗……”

这个传言很快地传了出去……

正月下旬,流言飞到了清洲城,这条怪蛇的传说很快成为了城下町百姓们的话题,信长也理所当然的知道了这一消息。

“愚蠢的事,既然还这样的流传!”这是信长反应,于是他将那个叫作又左卫门男人叫来当面质问,但他却再也没有从信长处出来……

第二天,一道关于惩办大蛇并将之活捉的“蛇かへ”指令下达了,大概的内容是: 比良、大野木、高田、安食、味镜周边附近各村的百姓全部出动,携带锄头、铁锹、吊桶等物一起到庵池,利用人海战术,将池中的水搅乱淘出,逼大蛇出来并将之捕捉。

可是当人们将庵池将近七成的水淘出时,一些小小不明物体飞出了水的中央,但是,却没有看见大蛇……

信长随之命令一个十分熟悉水性的人鹈左卫门潜入池中,但是仍然没有发现大蛇……

信长飞快地来,然后又飞快地离去了……

“真是愚蠢!”信长临走时扔下了一句话。

根据若松春熊斋桓之介的介绍,在信长去比良观蛇的时候,也下了水,发现水中其实是一条大鱼和一跟粗大的木头,并不是什么大蛇。但是当他上岸时由于粘了水,长剑脱手,刹那间醒悟在战场上如果血粘在剑上也会容易脱手,于是便发明了用麻绢缠在剑柄上的做法,却被人称作白痴……因为这样子长剑看上去十分的难看……

大蛇真的没有吗?让我们看看当时还隐秘的发生了什么事吧;

当时,信长与弟弟信行的矛盾已经快达到激烈化的程度,佐佐内藏助成政是权六的手下,属于信行派家臣。当成政得知信长将到达比良来观蛇的时候,曾经与前田品介等人一起密谋暗杀信长的企图,按照信长原来的计划,在抓到大蛇后将到比良城内休息,几人计划在信长到达比良城时将其杀害。 但是因为大蛇根本就没有出现,所以信长匆匆看了一下就离开了,没有去比良城。就这样,信长好象是无意间逃过了一劫。

也有传言那个发现大蛇的又左卫门是佐佐成政秘密派出的,其目的是将信长诓骗到比良城来杀掉。这一点我也有些相信,在又左卫门被招到清洲城后就再也没有出来,难保信长这个疯子用了什么奇形怪状的方法逼他说出了实话。而后来的讨蛇令很符合信长在初期那种装疯卖傻的性格。之后匆匆的来到比良后又匆匆的离去而不到比良城休息也证明了信长有所警觉。




对于信长来说,比良庵池里有没有蛇并不重要,信行和信行派家臣其实就是信长身边一条随时会扑上来的大蛇……

三、退治

信长派与信行派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激烈,在比良刺杀计划落空后,信行派更加加快了谋反步伐,终于在弘治二年(1556)爆发了内战……

谋反计划是由林秀贞、柴田权六负责酝酿与指挥的,信行方的军势迅速攻克春日井、守山各城,军队威逼到了清洲城附近。信长连忙赶来迎击,于是战场定在了清洲城东、庄内川附近的稻生。这就是织田家兄弟相残的稻生合战――

信行派的举动信长并不惊奇,好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样,但是奇怪的是信长的部队集结得如此之少,不到1000人,而信行方则达到3700多,将近4000人。

在清洲城以东,庄内川附近筑有为了躲避洪水修建的名V砦,由于连日的大雨使得庄内川泛滥,切断了名V砦与清洲城的联系,驻守在名V砦的信长派佐佐氏众危在旦夕。

信行派军势在此时已经占领了名V砦附近的稻生原,这样就使名V砦陷于孤立形势。

信长的军队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出发的,部队在庄内川以西的平城集结,但是为了解救名V砦的不利局面,小豆坂七本枪之一的佐佐孙介带领120人冒进支援。

虽然信行派军势早已经察觉到孙介的举动,但是佐佐孙介还是利用潮退的短暂时间迅速度过潜滩到达了名V砦,由于孙介的支援,信行军势放弃了攻克名V砦的计划。

可惜的是信长在军势没有完全到达名V砦是就匆忙对信行军势发动进攻,山田治部左卫门劝谏也没有用;于是佐佐孙介带领军队开始首先突击柴田权六的本阵,遇到了将近三倍于己的伏兵(大约600人),佐佐孙介终于战死……



信长在解救佐佐孙介不成功后军势开始向名V砦退却,山田治部左卫门殿后,以自己的死换取了名V砦的安全。

书上是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况的:在遇到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打击后,上总介殿大人(信长)被织田胜左卫门、织田造酒丞架在中间。森三左卫门随后带领四十个御中众手持着长刀护卫,匆忙地向名V砦退却……

这次失败使信长兵力损失高达300人,士兵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可就在这个时候荒子城的前田利昌带领荒子附近的农民动员兵将近400人到来,而平城与稻叶城的其余部队(200人)来到了名V砦,为信长增添了信心,整兵后重新再战。

当信长分析了当时情况后决定了再次攻击信行军势的中坚力量――柴田权六本阵。这一次信长不再轻兵冒进了,注意了各个军势的协同;以荒子的农民兵为前部直接一个部队接一个部队的向柴田权六的本阵推进。

权六当时是织田家非常勇猛的年轻将领,其本阵屯在稻生村,有1000多人。当他看到信长以农民兵为前布进攻时非常好笑,出兵进行迎击。但战斗一打响,信长其他部就跟随而上。尽管如此权六的部队还是慢慢占了上风,到了后来还出现了信长士兵开始往回逃跑的情况…… 敌人跑,当然就要追了。柴田士兵一个个奋勇追来,眼看着信长军势就要面临崩溃的危险,信长出现了,对着逃跑的士兵和柴田的追兵惊雷一般大喝了一声……!!!这一喝,使得逃兵们刹那间都愣住了,倒是把柴田士兵吓了一跳,当他们抬头看时,看见了信长穿着火红的披风带着四十个护卫咆哮着杀来,这一下使柴田士兵惊慌不已,不知是谁开了个头,扭头就跑,于是柴田士兵们统统开始惊慌地往回跑。 我刚刚说过了,敌人跑,当然就要追。于是出现了与刚刚情况完全相反的一幕,织田士兵们开始士气高昂的追击柴田士兵。一瞬间,只是因为信长的大喝,导致了柴田军势的崩溃……

“上总介大人的声音,在他愤怒表情上出现,不愧是我们的御内大人啊,大人的威严使敌人丧胆,终于使敌人崩溃……”这是书上介绍的,虽然有点拍马屁的味道,但是可以通过他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击败了柴田本阵以后,信长开始攻击林美作守的部队;这时信长的部下黑田半平正与林美作守交战,已经处于了劣势。信长军势打败柴田后士气大长,在支援黑田的战役中,林部已经得知了柴田部崩溃的消息,准备放弃战斗从左路撤退,却正好遇见了信长的伏兵,就这样,林美作守讨死…… 柴田部与林美作守部的失败,信行军势大势已去,纷纷败退,信行率领残部退守末森城(不是能登的那个),稻生合战以信长胜利结束。

 

四、生捕

稻生合战后,信长军势进一步围困末森城,最后在信长母亲土田夫人的求情下,饶过了信行,信行开城投降。

剩下来的就是处置信行派的家臣了,出人意料的是,信长宽恕了所以人。当林秀贞与柴田权六来请死时,信长走上前去提了提权六的腰带,拍着权六的肩膀说:“权六!是你吗!哈哈……”(这两个哈字是我自己加上的……哈哈!!)这一举动使林与权六热泪盈眶,权六出来后对林说道:“多么广阔的胸怀啊~~~”




稻生合战虽然使信长失去了佐佐孙介、山田治部左卫门这样的武将,自己的兵力也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但是他宽恕了权六与林后,得到的是整个信行派的支持,所谓得大于失吧。

信行方的兵力损失也很高,整体上削弱了织田弹正忠家在尾张的实力,但是织田弹正忠家的隐患解除了。信行虽然由于母亲的缘故也被赦免了,但是基本上失去了家臣们的支持,已经没有什么作为了。

就象立花清司姐姐说的“在倒向信长的这部分人中,信长最为看重的恐怕就是柴田权六胜家了,得到了这位年纪轻轻就以个人实力确立下武名的勇将的降服,就好比摘下了信行的太刀挂到了自己腰间一般,而随着柴田而跟进的那些家伙,就等于把信行的具足也给扒光了。所以当信行第二次叛乱的时候,在信长看来,信行不过是个光着身子在满地裸奔的家伙而已,更何况被自己打的心服口服的权六就好比是根绑在信行脚脖子上的绳,自己还没有拉,绳子就自觉的往手心里窜了…… ”

信行在后期又表现出不甘现状的意思,再次谋反又在酝酿中,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了象林、权六这样家臣的支持,注定了要失败。果然不久就被告发,信长亲自用刀结束了自己亲弟弟的生命。

尾张大蛇事件就这样结束了,信长顺利的退治了身边的“大蛇”――胞弟织田信行,就象信长去比良前说的那样“如果有大蛇,我要将之生捕,然后再烹杀……”

 

五、关于稻生合战的疑问

首先的问题是人数上的问题,好象有两种说法,一是信长方700人、信行方1700人;另一种说法是我介绍的,信长1000人,信行将近4000人。

先看看清司姐姐的分析:“个人以为有夸大信行方兵力来凸显信长军略武勇的嫌疑。一来此种御家骚动,双方的武士们固然可能热衷于此,期以借机积累武勋,但是领内的农民未必有兴趣来搀和,所以动员率未必能有多高;二来考虑到几年后的桶狭间合战中信长军只不过二三千人,而那时信长已经统一了尾张一国;所以俺还是比较相信这个较低的数字。”

其实刚刚开始我也相信数字较低的那种说法,只是后来找到了详细资料后就有了疑问,上面著明了信长在初期就传令前田利昌在荒子附近招收农民动员兵,失败后也写明了利昌400农民兵的支援,那么清司姐姐说的“领内的农民未必有兴趣来搀和”就不实际,而且如果信长真的是700人的话,损失了300人后剩下400不到,利昌援兵400、平城以及稻叶城援兵200,那不就是900人??

还有就是信长的大喝问题,是不是真有其事?如果有,显然打败柴田靠一声大喝似乎太戏剧化,当年老张在长坂坡也只吓吓老曹而已,即便是河水倒流也不过是吓得曹军不敢动而已,不大可能就怎么一嗓子把敌人打败了。(让我想起将星录里的大喝……呵呵)仔细想来可能是清司姐姐说的:“有凸显信长军略武勇的嫌疑。” 可是当阿拉翻翻“信长公纪”时,却明明看到上面有明文记载,一时间自原其说的解释好象又不成立了,糊涂糊涂……

最后是信长的战术,没什么疑问,提一下;信长在合战初期的轻敌犯进却导致了手下名将佐佐孙介的战死,信长只好将部队退回重整。如此说来信长在战略上是有准备的而在战术上好象是考都没有考虑过,在吃了柴田权六的亏以后才清醒了头脑展开阵势推进取得胜利的。从这次战役可以看出信长不成熟的一面,也可以看出信长迅速吸取经验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杀!三木城合战


三木合战的导火索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是战国时代的特征,“下克上”之风盛行,当时的地方豪族势力纷纷登场。畿内近国的信长的敌对者、一向宗门徒众的首领、石山本愿寺的显如,联结中国的豪雄毛利辉元与信长对抗。处于中间位置的播磨地区的豪族,也被牵扯在其中,造成的极为混乱的局面。
天正8年正月,信长为了实现天下统一的志向,命令中国平定的总大将羽柴秀吉率兵进入播磨境内,并召集播磨的豪族在加谷川城的糟谷氏的屋敷评定,希望依靠豪族协助攻击中国的毛利氏。
当时被召集的播磨的豪族,很快地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并拟订了一系列的计划,但是由于秀吉傲慢的态度,令统治东播磨八郡的别所氏相当地不快,并最终导致了协议的决裂。由于加谷川城糟谷氏屋敷的会见的原因,使得当时以东播磨的别所氏为中心的播磨的诸豪族,全部倒向了毛利氏的一方,也点燃了三木合战的导火索。
当时的别所氏的当主别所长治,飞檄秘密联络东播磨的诸城,将三木城的防区大大地扩展,严密防守进行笼城战。东播磨的各小城的小豪族均带领一族集合于三木城,总兵力达到7500骑。当时三木城的城东堆起了一个大土堆,西面用高木筑墙,利用绵延4000米的三岳、山谷和小川,构成了一个极大的城郭。同时,作为支援的各支城的神吉城、志方城、高砂城、野口城、端谷城、衣笠城、渡濑城、淡河城等,严密加强防备,并随时与三木城本城联络,使东播磨地区的防卫相当地严密。
当时的秀吉,尚没有完全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期待趁此机会直接将东播磨的诸势力一举消灭,并利用山路向三木城内进行侦察,将本阵安置在一个叫大村的地方休息。被别所方很快察觉后,别所方联络各支城,一举攻破秀吉的本阵,此战在“三木战史”中,被称为“别所方的夜袭”,并有战况的记载。



别所方的夜袭

当时是天正6年4月初,在日没之后,别所方向在大村坂屯驻的秀吉军的本阵发动夜袭。援军的第一阵是志方城主鼻乓猎颍在寂静的黑夜里向敌阵的所在地大村坂进发。第二阵是野口城主长井四郎左卫门,第三阵是神吉城主神吉赖定。合战由高砂城主|原景行担任军奉行,负责进退军令的下达。其他的城主在各处集结,手持未点燃的松明,在暗黑的夜中等待向敌阵进军的命令。
由于白天的疲劳而一片寂静的秀吉方的阵营,被别所势一下子就突入了,并立刻点燃了松明向接应部队报信,从三木城出发的1000余人的精兵立刻点燃松明和提灯,渡过三木川向敌阵突进。
腹背守敌遭到挟击的秀吉军,被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别所势的夜袭打的措手不及,骚乱而逃跑者、赤身裸体作战者,造成极大的混乱。在战斗中秀吉军死伤众多,武器等诸物资都弃置不顾,向加谷川的糟谷屋逃命,不等到天亮就连夜逃到姬路北面的书写山去了。
别所军的夜袭计划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认为获得胜利的诸将均高兴地回到了居城。这也是三木合战的导火索之一。

兵粮战的制定

被别所军奇袭导致大败的秀吉,对东播磨城兵意外的强硬态度感到惊慌,于是居住在书写山的十地坊荒废的寺院中研究今后作战的策略,并详细探察了播磨的地形,最后在认为安全的平井山构筑了本阵。
秀吉了解到地利及各支城的配置之后,发现想简单地攻陷三木城是不可能的事情,三木城意外地强大,并拥有许多支城的支持。惧怕三木城的援军从各处进击的秀吉,领悟到除了攻陷各支城,对本城进行兵粮战的战术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方法。而兵粮战的策略,出自于秀吉方的名军师竹中半兵卫。
但是,由于秀吉手中的兵力只有7500余人,无法达成这一战略,因此向主君信长邀请援军进入平井山。
信长的援军很快到来,三万大军很快与平井山的本阵汇合,并召开了作战策略会议。会议后秀吉决定了攻击三木城各支城的顺序,先攻下了野口城,接着神吉城和志方城先后落城,终于对三木城完成了基本的包围阵势。此时,三木城的兵力并没有下降。
探知三木城兵粮丰富的秀吉,派出斥候前往调查,并很快地发现了毛利的援军从鱼住之浜和高砂城向三木城不断地输送物资。秀吉立刻向高砂城展开了攻击,但是在城兵及毛利的援军的挟击之下遭到了惨败。秀吉立刻编组大军发动第二次的攻击,高砂城主|原景行在城破损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将城兵送入三木城,自己出家改法名为龙庵到刀田山鹤林寺的林中蛰居,放弃了城池。
成功地切断三木城粮道的秀吉,很快又发现毛利的援军从兵库港将粮食运入花隈城,通过丹生山,从淡河城山中的通道将武器和军粮送入三木城的途径。秀吉立刻发动攻势,将丹生山上的砦烧毁,并将佛教传来的圣地明要寺也一同烧毁。
之后秀吉军向淡河城发动攻击,被城主淡河弹正定范用计略大败。淡河弹正定范在作战获胜之后,立刻与一族郎党一起进入三木城笼城,使秀吉军上演了一出大兵进攻空城的大失态的表演。
就这样,秀吉将三木城的粮食通道一个一个切断,将三木城的包围圈逐渐缩小。此时,发生了一件令秀吉十分伤心的事,生病的参谋竹中半兵卫在阵中病故。
秀吉最好的参谋亡故,武将荒木村重反叛,同时别所军向平井山发动奇袭,使三木城包围军的包围圈略微松开一些,这时,秀吉发现川中出现许多竹筒。感到不可思议的秀吉命令人调查,发现这些经过三木川流入三木城的竹筒中都装满了米,是|川的教海寺门信徒将粮食暗中送入三木城中的。秀吉立刻派兵将教海寺焚烧,并将僧侣和信徒都抓起来全部杀害,疑心很重的秀吉,同时将三木城周边的寺院和神社全部都烧毁了。

别所方的顽抗

切断粮道的最大的激战就是平田山及大村坂之战。
当时平田砦合战时,秀吉的武将谷大膳接到粮道切断的任务,在平田砦担任守备。天正7年(1579)9月初,毛利氏与三木城的别所氏,确立了将平田砦粉碎,向三木城运输武器和粮食的计划。
毛利方以纪伊的杂贺党的门徒众8000余人带着兵粮,以精兵数百骑警卫从高砂之浜渡过加谷川,向平田之阵附近接近。
三木城方面则动员了7000余人的人夫作将兵粮运到城中的准备,别所山城守吉亲带领3000骑,向平田砦谷大膳的阵营发动攻击。
结果,由于兵力过少无法坚持很久的平田砦被粉碎,谷大膳讨死,秀吉方的兵卒死伤惨重全部逃亡。
获悉结果的秀吉派遣新到达的兵出阵,在大村坂发生大激战。结果别所方大败,别所势大将格73人、士卒800余人讨死,负伤者无数。经过大村合战后,别所势失去战意,淡河弹正定范一族在加佐地方与一族郎党一起自杀。
这一战后毛利方完全无法想三木城中输送兵粮,大半被秀吉的部队抓住,之后三木城中的粮食开始匮乏。
粮道断绝的三木城内,饥饿的现象开始出现,军马、狗、老鼠都被用来充饥,连草根都被用来食用。知道缺乏粮食的秀吉趁机将八幡宫的里山砦、鹰尾砦逐个击落,乘胜追击的秀吉军通过激战,攻破由新兵把守的大手门,攻下了新城。

干杀!战役的终结

三木城的笼城使别所氏的部队和播磨武士名扬天下,但是由于粮道闭锁及死伤者过多的消耗,导致战斗力低下。最终没有胜算而觉悟的城主别所长治下定决心,向秀吉送去了以城主一族的性命来换取家臣及领民的性命的条件的降伏书状。
秀吉接受了书状之后,很快接受了条件并向城中送去酒菜,对城主的决心表示赞扬,并将本阵移居到城内的本要寺的居馆。
三木城中,城主别所长治将残余的将士和人夫集结到广场,举行离别的宴会,城主尽情地向家臣道别。翌日,城主一族与妻子等自刃,当时是天正8年正月17日。

自刃的城主一族
从四位下 侍从 e所 小三郎 长治 23岁。
内室照子 22岁。
幼子:竹 5岁,虎 4岁,千松丸 3岁,竹松丸 2岁。
e所 彦之进 友之 21岁。
内室 17岁。
e所 山城守 吉亲 38岁。
内室於波 28岁,幼子2名。
殉死者:家老 三宅 肥前守 治忠 以下男女多数。

秀吉在正式引渡了三木城之后,进入城中检验首级,并宣布赦免城中残余的兵将,向四散的领民发布归属的通告以示德政。这样,秀吉一生中最艰苦的,长达22个月的三木城合战终于结束,三木城落入秀吉的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月城合战

 

天正五年(1577)十月、织田信长的中国攻略军总指挥羽柴秀吉攻入播磨,三木城的别所氏、赤松一族等当地豪族大多顺应时势地归顺了秀吉。其间,播磨的姬路城主?小寺官兵卫(即黑田孝高)在作战中表现活跃,逐渐为世人所知。之后,到十月二十八日,播磨国内的平定战结束,十一月三日秀吉正式向安土城的信长报捷。

成功地将播磨收入囊中的秀吉,于十一月上旬路城从上月城出发,经生野进入但马境内,开始对朝来郡的岩州城、竹田城以及养父郡的八木城的攻略、完成后将弟弟秀长留在了竹田城,并回到了路城。

播磨地区已经属于毛利氏的势力范围了,秀吉也很容易地感到事态的严重--要与毛利家开战。因此出云?美作?备前等地的要冲--西播上月城的态度也就成为了能够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于是秀吉派遣木村源i?山中鹿之介和一名儒者,带着信长的书信和自己写的另一封信,非常有礼地前往劝说上月城主赤松i人大辅政范(领有佐用?赤[?揖东?揖西?`粟五郡、禄高十六万石、俗称西播磨殿)。




上月城的评定

上月城主赤松政范是思虑具有名将风范的城主、在自然幽静的环境中养育出的性格,希望在战国的暴风雨、惊涛骇浪中寻求成功。但是、无法抵抗的命运之轮已向他碾压过来,昨天看起来还远在天边的信长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他的面前。政范接受了秀吉发来的最后通牒、一族郎从七千人的命运全部赌在了倒向两大强势力中的哪一方的问题上。

与毛利氏的谈判令政范相当的烦恼、信长?秀吉的野心与力量日益临近、使政范的烦恼日益加深。以家老高岛右马介为首、重臣们评定在评定中的意见也不一致、通过很长时间的辩论讨论,终于有了个结果。政范的评定结束后最初的准备发给秀吉的论告是:

“羽柴筑前从路来,要求我们依附,当地代代相传是赤松家的领地、虽然一门近年间日渐荒凉。从祖父一带代便移居至上月城,但是,赤松一族自有天佑。之后参与北国的尼子与山名的战斗、一次也没有过失败。父辈在陶?大内?毛利之间交兵之际派遣部队参战,仿佛还是眼前的事情。毛利氏日益强盛威猛、前家督赤松义村的家臣浦上备前守谋逆,杀死主公义村。在领国混乱之时,当家一直在策划讨伐叛臣浦上,终令浦上的家臣宇喜多直家将浦上杀死。

当时敌人来袭之时、父亲十二次死战,疲惫不堪逃入山中隐藏、宇喜多直家派遣使者前来寻找,双方达成和睦。毛利辉元当政之初,吉川?小早川等邻近的讨伐战发动时,我们也曾跟随出战,贵殿到来之初、依靠小寺?别所一族的加入,引为先导,夺得无数领地。话已至此,贵殿与毛利氏的和睦已不可得,本就应与阁下断绝一切关系,与和我们一直和睦的毛利氏共同作战。

但是,近年来家臣的意见纷纷不一,吾今思索,事已至此、毛利氏背叛信长殿下的本意,人尽皆知,政范愿与城一起,与信长殿下决战”(佐用军记)。

当时政范的重臣与家臣都非常钦佩信长的魅力,同时、秀吉的通牒又是强烈的威胁。综合各种状况考虑,政范终于决定拒绝与毛利完全断绝一切关系,准备迎击秀吉的军队。

■上月城的阵容  
城主 赤松i人大辅政范      
家老 高胗衣斫檎澄(高野须城) 太田新兵卫则近 小林宇右卫门满末(大日山城)
城代 川岛t太夫赖村 高岛七郎兵卫正建 川岛三郎四郎义行  
侍大将 国府寺左近太郎良义 真胄伦笪烂 国府寺胜兵卫尉 鹈野弥太郎


在评定会的最后,政范思维更加密切,尊重与毛利氏的同盟、与秀吉一战的外交措辞、决战地点等重要的决定考虑非常周密。此时,政范的舍弟赤松次郎政直说:“宇喜多直家殿的心理非常人可揣测,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笼城获得胜利,损害也会非常的大;如果作战不利,在这种场合下子孙全部灭亡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候能够得到毛利殿及宇喜多广维殿的援军,这也是上天赐给的运气,我们应当联合援军,进逼姬路城,到时再加上东播诸友的加盟,很有可能出现新局面。”这种勇敢的议论令一座的人非常振奋,使议论达到了高潮,评定也一直持续到天都将明。

此时、政范的叔父早正义提出:“这个方法值得考虑,希望殿有勇敢的决断,我们一定遵从您的指示!”此言一出,赢得满座的喝彩。

政范也同时发表意见:“宇喜多殿的心理确实非常人可测、义弟广维殿也是有实力的人物。但是,毛利殿御一族也是名门一脉,我们要保持自父上以来的信义传统。信长上手就要我们臣从,太过目中无人,徒惹天下人耻笑。我们是这里的守护,又有毛利殿东上鼎力支持,出兵进攻确实是可以考虑的事。但是,秀吉最近势如破竹般的进攻无人可挡,我们也没有必胜的策略。正是因为如此,我考虑还是稳重起见守城为妙。既然命运已经把我们推向这一步,我们只有依赖毛利殿,走一步算一步了”下定决心发出笼城战的宣言。

■天正五年当时的与上月城有关系的诸城主
早城 赤松次郎政直
高野须城 高胗衣斫檎澄
柏原城 早〉墩义
室山城 横山藤左卫门义佑
福原城 福原藤马允则尚
高仓山城 赤松美作守义则  
栉田城 栉田左马介景则
佐用城 佐用三郎政茂
利神城 别所太郎左卫门定道
我井城 赤松伊豆守佑高
饭山城 真岛新左卫门尉元治
浅山城 上月卣恒织
丸山城 大谷新左卫门尉义房
大日山城 小林宇右卫门满末  

与秀吉军的遭遇战

从但马归来的秀吉,获悉佐用郡上月城主赤松i人大辅政范从属了毛利方的备前宇喜多家的消息。由于上月城是从播磨通向美作的战略要地,也是山中鹿之介作为根据地,从美作复兴尼子氏的本处出云的地方。秀吉只有攻陷上月城,佐用郡攻略开始。

秀吉一方,以竹中半兵卫重治、\\田官兵卫孝高的三千余骑的军势为先锋攻击佐用军。当时在佐用郡,以赤松政范的上月城为中心,矗立着佐用的福原藤马允则尚的福原城、平福的别所太郎左卫门定道的利神城,以及其它赤松一族的小城及砦。《佐用郡志》中,上津的古战场中记载:“林崎与下跃弥屑涫翘煺年代柏原城(跃贸牵┑墓牡氐恪⒘制橛胂跃玫拇筇锞的中间--千种川也是战场”。

《赤松战记》中记载:“栉田砦的栉田左马介景则,在跃贸侵髡娴河椅烂盼揪案傥<钡氖焙颍接到上月城的赤松政范的命令。栉田砦由家臣守卫,主力向跃贸蔷仍,途中与跃贸枪ヂ缘牡芯遭遇决战。结果,栉田砦陷落,残部逃入米田城防守,栉田左马介景则在石井堤讨死,米田城主和田兵助义昭在落城的同时自尽。”

之后,竹中?\\田的先头部队在佐用的福原城右侧的高仓山布阵。福原城主福原则尚的正室是上月城主赤松政范的妹妹。《福原家记》中记载则尚在上京时与秀吉是好友的关系,曾经接到过秀吉的加盟助战的通知。但是由于父亲左京进则高曾经与宇喜多、毛利有过誓约,难以违背父亲的意志的不得不与秀吉交战。

《\\田家谱》《L蕴平记》的参考基础是桥本政次的《路城史》、小原启志的《福原城战记》及《佐用军记》以及《佐用郡志》的t合。居书上记载,担任高仓山的守备工作的,是则尚的妹婿、担任执事职位的福原助就。竹中?\\田的军势攻上高仓山顶,助就方战败逃出退入福原城,\\田家臣竹森新次郎次贞与秀吉的家人平冢为广讨死。

秀吉方面,竹中重治献策,在正面攻击城的同时,蜂须贺正胜的三百骑向釜须坂方面强战力。福原则尚也不得不命令弟弟范仲率军向釜须坂救援。但是、守卫釜须坂的别所定道向秀吉降伏,范仲只有退却,向大抚山麓移动,被秀吉军包围,壮烈讨死。此时城主则尚,出城向秀吉的本阵高仓山发动突击,与秀吉的铁炮队遭遇交战,范仲的败死令他断绝了胜利的希望,不久城中火起,陷落已经是时间问题。福原则尚与一族从士五十余人在福原家的菩提寺--高雄山福宜虑懈埂J二月一日,福原城落城。

下秋里之战

另一方面,秀吉军在高仓山攻牡耐时,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夜,由\\田孝高的先头部队--山中鹿之介?立原久纲部,向赤松政范的本阵所在上月城发动攻击。

秀吉军趁夜越过太平山麓的湍急的熊见川--现在的佐用川,在山下放火,发动对上月城各支城--幕山平尾的福冈城、本_的广冈城、皆田的\\城的攻略,二十八日完成对上月城本城的包围、并且成功占领了水源。

在这种急迫的情势下,政范方向备前冈山的宇喜多直家请求救援。直家以弟弟--政范的妹婿扫部介广维为总大将,家老长船久右卫门、冈刚介领兵三千前去救援。宇喜多方面的援军分三路赶到上月城,三十日的正午在下秋里布阵。秀吉的部队一部分在上月城警戒,主力向宇喜多势发起攻模\\田孝高作为第一阵在正面,堀尾吉晴、宫田喜八郎作为第二阵从侧面攻击(让人想到太阁4的\"夹击\"),宇喜多势也兵分两路分头奋战,结果喜八郎讨死,吉晴陷入敌阵苦战。

之后,秀吉的旗本出动,发动猛烈的攻模I军激战八次,战事直到日落才渐渐终止、宇喜多广维趁夜间进入上月城,当时宇喜多方的西国名将明石三郎右卫门、弟弟甚左卫门等讨死,秀吉方获得首级六百一十九枚。

上月城落城

秀吉方击退宇喜多援军之后、展开对本城的攻略,被占领水源的城中,仍然坚持作战。在降伏的要求被拒绝之后,秀吉军的t攻目始了。

城兵在各个战场以必死的决心进行防守战,名将陆续讨死。然而秀吉方付出的代价也远在城兵之上。毛利?宇喜多的援军无法到达,落城的时刻步步逼近。十二月二日夜,赤松方残余的总兵力以\"玉碎\"的方式向秀吉的山胁本阵发动夜袭,山胁的山河都染满了城兵的血,最终全灭。三日早上,败战的消息传来,城主政范冷静地接受了事实,与剩下的一族宗徒在大广间聚集,进行了最后的宴席,之后将妻子刺死,与一族家臣一起切腹自刃。

与政范一起殉死的将士有:高岛右马介正澄、早〉墩义、宇喜多扫部介广维、国府寺入道、中村伊势入道等。城落,千千万万的生命崩溃了。

秀吉军突入城内,争相割取残兵的首级。城中的妇女、婴儿都被抓。播磨、备后、美作三国的国境内,妇孺几乎无一幸免。至此,佐用氏灭亡。

落城后

上月城攻陷后,秀吉命令山中鹿之介以五百兵守备。鹿之介亲自上京迎接在京都居住的主君尼子胜久。此时留守中的宇喜多直家命令家臣真壁彦九郎夺回上月城。鹿介与胜久急忙回到上月城,与彦九郎交战,彦九郎战败逃走。之后,直家再次率领大军攻击上月城,鹿介与尼子势从城中逃出。直家方命令上月十郎景贞死守。

秀吉方再度高仓山城进入,天正六年三月上旬,第二次上月城合战开始。城再次陷落,景贞讨死。秀吉本来准备将上月城放弃,但鹿之介强烈要求保留。秀吉考虑到上月城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对毛利方也同样重要,不能让对方得到,不如废城。

但是、执着地保持着尼子氏再兴的念头的鹿之介终于还是说服秀吉保留上月城。

上月城作为山中鹿之介的本阵,最终结局是受到毛利方的攻击,落城。尼子氏再兴的梦消散,鹿之介与胜久被毛利方斩首。以后、上月城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山合战

 

<1570年(元w元年) >

元龟元年春,为了阻止将军足利义昭再兴的行动,信长向义昭送去了*五条的条书(不明白什么意思)*。之后,信长亲自上洛,前往禁中讨伐将军义昭。当时,德川家康也开始奉命向当时的近邻各国发送协同上洛的书状,而当时的越前大名朝仓义景答应了保护将军义昭,作为将军的后援。为此,信长于4月19日在禁中获得了讨伐朝仓家的“让”,并很快于翌20日组成了所谓的“官军”,与家康一起出阵。但是,由于信长的妹妹――嫁给近江浅井长政的阿市向信长泄露了浅井家背叛的消息,信长于28日收阵归京,并于5月9日退回岐阜城。6月28日,织田?德川联合军近江出阵,在近江的川附近击破浅井?朝仓联合军。(川之战)

7月27日,被追放出京的三好三人众与三好康长以管领家嫡流的细川六郎为盟主,于摄津国的野田?福岛出阵,铃木孙一等当时也加入了三好家(《足利季世记》、《细川两家记》)。三好势不久便加入了浅井?朝仓的残党,在野田和福岛筑城并在中之岛、天满森布阵(《足利季世记》中记载:“……在阵前挖掘了壕沟、建筑了屏障、射击孔,在河流的浅水处以大树遮挡并建筑屏障……)。8月17日,三好势进入河内国古桥城。

趁着这个机会,石山本愿寺的法主显如联结三好军,发动各国的门徒众纷纷举兵对抗信长。9月12日,本愿寺的门徒众向信长的本阵发动了攻击,拉开了旷日持久的“石山合战”的序幕。13日、14日两日,本愿寺势向信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18日,铃木伊贺守等在中岛击退了信长的部队;20日,杂贺众出击,在滓上江击退了信长军。在这一战中,信长势的野村越中守定常讨死。《细川两家记》中记载孙市与本愿寺方一起以3000挺铁炮向信长发动猛烈攻击,两军发生了铁炮对射战(《信长公记》中有“敌我双方的铁炮射击声日夜不停地响彻天地”的记载)。这一战信长可谓充满了艰难。(野田?福岛合战)

但是,杂贺众的一部分――杂贺三组的社家(宫)乡、中乡、南乡三组,由于受“新义真言宗”根来寺影响的根来众,据说却是从属于信长方。这种复杂而奇怪的关系,也是当时时代的代表。

在9月18日铃木伊贺守在中岛的“铁炮战”,在组织方面实施了每25人配置一个小头目,50人为一组的管理方法,在当时已经属于比较先进的组织方法(《阴德太平记》)。

石山合战发生的原因,通常的说法是因为信长提出了要在石山御坊的寺地筑新城的无理要求,但是史料上却没有明确的证明。

趁着这个机会,越前朝仓、近江浅井两军与本愿寺联合起来,于近江坂本出阵。当时担任守备的织田家的部将――森兰丸的老爸森可成在宇佐山城遭到攻击而讨死。(坂本?宇佐山合战),21日进出山科、醍醐地方。于22日接到报告的信长,急忙于23日中断与三好众、本愿寺的战斗归京。9月24日,信长向浅井?朝仓两军发出挑战,而浅井?朝仓两军则避开了决战在比鄙讲颊螅结果使战事呈胶着状态,直到12月24日以将军义昭和天皇的名义下令两军和睦。(志贺之阵)导致信长希望和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11月21日发生了伊势长岛的一向一揆攻击了信长的弟弟织田信兴的居城小木城,导致了信兴自杀、落城的事件。

 

< 1571年(元龟2年) >

在这一年里,信长的本阵基本没有参与对石山御坊的攻击战,而杂贺众也没有什么攻击的动静。当时的信长非常的繁忙,除了最为重要的讨伐浅井?朝仓及三好势的作战以外,还要应付属于本愿寺势力的伊势长岛的一向一揆的攻略。为了报去年弟弟信兴被杀的大仇,信长于5月12日发动了5万军势出阵,对付长岛一向一揆。但是,信长发动大军的结果是以信长在仅仅4天后的大败而告终,在这一战中,猛将柴田胜家负伤,被称为“美浓三人众(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旧斋藤家家臣)”之一的氏家卜全担任殿军讨死。16日,信长的军队逃回了岐阜。(第一次长岛攻击战)

8月18日,信长开始发动对近江浅井长政的居城小谷城的攻击,同时于9月12日向坂本进军并发动攻击。同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到现在仍然引起了许多争论和推论的“延历寺烧讨事件”,在烧讨事件中延历寺的根本中堂、大讲堂及里坊等许多地方都化为灰烬,当时山上的火光从京都都可以看到。(延历寺烧讨)

 

< 1572年(元w3年) >

由于接受了将军义昭的恳请,甲斐国的武田信玄从甲府出阵,发动了25000军势,应援石山本愿寺及浅井?朝仓联军。武田军进入远江国,很快攻下了二俣城,兵临家康的居城浜松城,于12月22日在三方原与德川军交战,以家康的大败而告终。(三方原合战)

这一年的杂贺众在石山御坊周边没有发生什么战斗,信长则于4月以大兵力向上坂地方进攻,本愿寺 向纪州的门徒众发出了上坂参战的邀请,5月杂贺众从四国的阿波渡海参加了这场名为“紫云之乱”的战役。11月,本愿寺与织田信长双方之间达成和解。

 

< 1573年(元w4年、改元天正元年) >

将军义昭与信长之间,不断地举兵、和睦。信长威压二条城,7月18日逃亡岛城的义昭,与信长再度和睦,但不久就被再度追放出京都,室町幕府正式灭亡。(室町幕府的灭亡)8月20日,信长势攻击越前朝仓义景,义景在贤松寺自杀,之后信长势回军攻击近江的浅井长政,8月28日长政在小谷城自杀,直到这一天,信长才将长年的宿敌浅井?朝仓消灭。(一乘谷合战)同年,兵临家康的居城浜松城,在三方原大败德川军的武田信玄,于4月12日病死。

9月24日,消灭了宿敌的信长开始着手对付另一个敌人,再次伊势长岛出阵,攻击并消灭了一向宗徒占据的门徒末寺。(第二次长岛攻击战)

 

< 1574年(天正2年) >

正月,越前爆发一向一揆,归于本愿寺的支配之下(当时的越前与加贺一起被称为“百姓的天下”),越前朝仓氏灭亡,秀吉作为支援而出阵,3月28日,信长派遣3000人赴奈良进入东大寺的正仓院,切取了正仓院的名香“兰奢待”,以此向天下显示威势。

4月2日,本愿寺显如再次在石山本愿寺举兵对抗信长。本愿寺方面的下间赖廉等,与石山御坊周边的杂贺众依靠在上坂方面防备信长的杂贺众发起了大骚乱,三好康长也趁机在河内国的高屋城举兵作为声援。4月3日,信长被迫在石山御坊布阵,当时战斗打响不久后信长就回到了岐阜。

一时回到岐阜的信长,于7月13日为了讨伐伊势长岛繁荣一向一揆再次出阵,逼迫控制各个根据地的愿政寺门徒众,一共发动了7万大军。9月29日,一揆势以和平的要求降伏,两万人被烧死,九鬼嘉隆的水军在作战中相当活跃。(第三次长岛攻击战) 

被追放出京都的将军足利义昭,向本愿寺及安艺的毛利氏发出了举兵的催促,同时向杂贺的铃木孙一发出了出兵的邀请。当时的孙一接受了邀请。10月6日义昭的家臣真木岛昭光从杂贺带回了礼貌的回信(真乘寺旧藏文书),当时的回信上醒目地注明着“铃木孙一”的名字花押。而由1534年开始计算,当时的孙一年龄应该在40岁上下,相当的年轻。

 

< 1575年(天正3年) >

4月21日,武田胜赖联结了德川家康家中的家臣大须贺弥四郎作为内应,由甲斐出阵,攻打三河国的长S城。当时在冈崎的信长接受了家康家中的鸟居胜商(据说很有名气,是个忠勇诚实的武将)的救援邀请。5月21日,信长?家康的联军打破了武田军对长S城的攻击。(长S城合战)

在战斗中,信玄以来的名将,武田氏的重臣马场信房、山县景昌等人纷纷讨死,铁炮的威力在战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的信长采用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段式装填法”。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负责铁炮的是信长的雇佣军团,孙市率领的杂贺铁炮众,使得铁炮发挥了强大的威力。但是,无论如何,信长在战役中使用的“防马栅”和“三段式装填法”的组合,确实属于出众的战术,而能够想出这个战术的信长,也确实可以被称为天才。而当时信长手中的铁炮众,则是近江的国友村(原浅井家的领国)的国友铁炮众,当时的铁炮队长是佐佐成政。

8月,信长平定了越前、加贺方面的一向一揆,有三万到四万左右的一揆势被诛灭。这些一揆势的被诛灭使本原寺显如也不禁发出哀叹,于8月22日向纪州的门徒众下达了“笼城死守”的命令书。10月21日,显如向信长发出了和睦的请求,得到了信长的认可。11月4日,信长拜领了大纳言、右大将的官位。

 

< 1576年(天正4年) >

2月23日,由丹羽长秀负责监督营造的,天下闻名的近江国安土城的本丸修筑完成,一座坚城伫立在琵琶湖畔,信长于同日移居进入安土城。安土城的建造完成和信长“天下布武”的思想的宣布,标志着信长开始向天下散播着“天下统一”的强烈意志。

4月14日,本愿寺显如与将军足利义昭、毛利辉元等再度会面后,在摄津国的石山本愿寺举兵对抗信长。明智光秀、荒木村重等向一揆势发动攻击,同时信长本身也出兵(时间大约为4月29日)。当时信长势的作战计划是,将木津砦与石山御坊之间的联络截断,同时控制木津川河口,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同时确保在大阪湾的制海权。

这份作战计划定于5月3日起实行,但是由于信长势中的本愿寺门徒众在事前将计划泄露给了本愿寺势,使得这份作战计划以失败而告终(佐武伊贺P书)。之后的战役情况相当的混乱,由于孙一的奋战导致了信长势的总崩溃。铃木孙一等在三津寺将信长的部队击破,包围了信长势笼城防守的四天王寺(《佐久间军记》中记载的是铃木孙市的名字)。5月7日在摄津国的四天王寺附近展开了激战,当时的杂贺众激烈地攻击信长,甚至使信长的脚负伤。此时的真伪还无法确定,但信长受伤的可能性相当地大。之后,织田势获得了杂贺孙市的首级(言继卿记),令士兵的士气大振。因为当时杂贺方的兵力被称为“马上百驹、铁炮千挺”而他们的铁炮大将“的场源四郎、即孙市”受到了“纪伊国中最强的指挥官”的极高评价(真锅真入斋书付)。

5月9日杂贺孙市的首级被传送到京都以示众人(言继卿记)。6月6日,铃木孙一等人与佐久间安政交战。6月28日,本愿寺势方面通过杂贺众希望得到毛利氏方面的兵粮补给。之后,铃木孙市向播州进发(毛利元就记),孙一则留守稳定大局。

7月13日,奉毛利辉元的命令,部将儿玉就英(“川内众”,毛利的直属水军指挥)率领村上武吉(村上水军)及其他的能岛水军、来岛水军等前来支援石山本愿寺并运送兵粮,攻击摄津的木津川口。在获得了杂贺水军(杂贺除了铁炮众以外,还有海贼众,都属于雇佣军性质)的支援后以信长的九鬼嘉隆为主力展开了水军的激战。毛利水军成功地击破了织田水军,将兵粮送入城中。(第1次木津川口海战)从毛利氏方面获得了兵粮补给后的铃木孙市也返回了(艺后三家志)。11月5日本愿寺请求铃木孙一等前往上坂。

在这一年,杂贺众的内部由于相互对立,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

 

< 1577年(天正5年) >

2月13日,信长以纪伊的山贞政与杂贺众、根来众相呼应举兵的契机,与嫡男信忠(幼名奇妙丸,母亲是生驹方)一起出阵纪州杂贺。

虽然在前年内部发生分裂,但是杂贺众的本家以及杂贺三组(中乡、社家乡、南乡)与纪州的根来寺的杉之坊众依然还是联手进军。2月16日,信长的先头部队到达了泉州(和泉国)的贝V并在泉州的贝V构筑了本阵,逼迫杂贺众撤退。2月22日信长的部队突破了孝子g到达了中野城附近,并于2月28日攻落了杂贺众的支城中野城。3月1日,信长的部队包围了铃木孙一的居城。3月15日,以孙市(铃木孙一)等为首的杂贺众向信长交纳了请降书投降。3月21日,织田信长从杂贺撤兵。之后杂贺众中的亲信长派与反信长派之间开始出现激烈的对立抗争现象。8月6日,铃木孙一等人与亲信长派的杂贺众交战,攻陷了名高浦的日方城。10月11日,本愿寺再次请求铃木孙一等前往上坂。

信忠与守将一起以中野城为据点防守周围并征讨各处,逐渐将各处完全平定,据说出阵的总兵力竟达到了15万人左右。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杂贺中不是那么容易被平定的。杂贺众之间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而且很勇猛。3月21日,信长返回了安土城。10月10日,松永久秀父子在信贵山城受到织田信忠的攻击而自杀。10月23日,羽柴秀吉的中国攻略军从京都出阵。

 

< 1578年(天正6年 ) >

这一年的正月,织田信长向摄津国的石山本愿寺发出了攻击的布告,3月15日下达了全军出动的命令。4月4日,织田信忠向石山本愿寺发动了攻击。杂贺众在起初协助本愿寺方参加防守,形势开始逐渐出现不利的局面。

而先前在木津川口海战中大败的九鬼嘉隆,则奉了信长的命令建造铁甲船,并最终完成,于6月26日与杂贺水军交战,并将其击破。9月24日,本愿寺显如显示出衰败的迹象,本愿寺势向纪州的门徒众请求千挺铁炮的救济(本愿寺文书)。11月6日,织田水军与毛利氏的援军在木津川口再次交战,九鬼水军以6-7艘铁甲船为主力舰组成舰队,而毛利方则出动了600余支西国的战船,经过激战,九鬼水军终于大获全胜。(第2次木津川口海战)经过这场海战,石山本愿寺方面对毛利氏方面支援的希望彻底断绝。

当年的11月荒木村重谋反信长,作为应援铃木孙一进入了摄津的有冈城。上杉谦信、山中鹿之介没。

 

< 1579年(天正7年) >

1月摄津有冈城的铃木孙一出城进入了摄津花熊城。9月2日荒木村重逃亡尼崎。12月3日本愿寺召集杂贺的年寄众召开了重要的,准备与信长讲和的会议。5月11日,安土城天守阁完成,织田信长移居入内。这一年信长允许基督教的宣教师Organtino在安土建立了基督教的教堂。军师竹中半兵卫没。

 

< 1580年(天正8年) >

1月17日播磨的三木城被羽柴秀吉攻陷,城主别所长治自杀。

3月5日,权中纳言权修寺晴丰等,受让为本愿寺与织田信长之间的和睦的交涉而奔走,最终达成了以本愿寺显如退出石山本愿寺为条件的和睦约定。(石山合战的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S合战

 

在武田氏侵攻奥三河前,当地由田o的菅沼氏、长S的菅沼氏以及作手的奥平氏这“山家三方众”控制着。今川义元桶狭间合战时,山家三方众附属今川(德川)氏下。元龟2年(1571年),武田氏以压倒性的兵力侵攻三河,并寝返了山家三方众。天正元年(1573年),武田信玄死后,德川家康乘机再寝返作手的奥平氏,同时进攻长S城。长S城主菅沼正贞向武田氏请求援军,武田氏进兵讨伐奥平氏。奥平贞能及其子贞昌放弃作手,逃入德川氏领内。武田氏将奥平氏的人质,贞能的次男仙千代于凤来寺门谷处刑。当时,贞能37岁,息子信昌19岁。之后,家康命贞昌为长S城主,负责对抗作手的武田军。

  天正3年(1575年) 长S合战




4月12日

武田胜赖于U躅ケ崎武田馆的信玄三回忌大法事上向诸将士表明其出阵三河的决意。为了防备越后的上杉谦信进犯川中岛,先由高坂弹正昌信为大将,率10000人驻守海津城。随后武田胜赖亲率大军从U躅ケ崎馆出阵。

  4月21日

  由胜赖率领的15000武田军开始侵入德川家康的三河地区。同日,武田军夺取长S城(南设乐郡)、吉田城(丰桥市)周围各城。

  5月1日

  德川方面依然没有抵抗。武田军控制了三河北设乐郡、东加茂郡的村庄,并完成对南设乐郡长S城的包围。

  5月6日

  武田军攻落二连木、牛久保两城,逼近吉田城。另一方面,德川家康终于得到武田军入侵的报告,亲自引军从冈崎城出阵。行军至额田郡山中,家康命长子信康率7000人于宝藏寺布阵,负责防守通往冈崎城的道路;自己率领剩下的5000人进入吉田城。

  5月7日

  武田军包围吉田城,一副攻城的架势。德川手下酒井忠次、水野忠重、户田左门、渡边半藏等出城应敌,突入武田军中。武田军数百人战死。很快,寡不敌众的德川军不得不停止突击,退回吉田城内固守。

  5月10日

  胜赖放弃对吉田城强攻,全军对长S城进行包围。15000武田军分为8队布阵:

  城北大通寺 武田信丰、马场信春、小山田昌行 2000人

  城西北 一条信龙、真田信纲、土屋昌次 2500人

  城西泷川左岸 内藤昌丰、小幡信贞 2000人

  城南S场野 武田信廉、穴山信君、原昌胤、菅沼定真 1500人

  有海村附近预备队 山县昌景、高坂昌澄 1000人

  鸢ケ巢山 武田信实 1000人

  医王寺山本阵 武田胜赖 3000人

  后方 甘利信康、小山田信茂 2000人


  

5月11日

  清晨,长S城中响起了枪声,武田军进攻开始。在前日大手门附近发生的小冲突后,今日武田、德川两军都倾注全力激战。武田胜赖在离大手门北1km的医王寺山本阵督战。《当代记》、《改正三河后风土记》中记载11日的战斗情况:武田军手持由竹子编成的盾牌攻至二の丸渡合口的门口。德川军从城中杀出,将武田军击退。《长S日记》中写到:城中施放弓箭、铁炮,武田军死者800余人。

  5月13日

  武田军攻城进入第3天。长S城主奥平贞昌指挥的城兵500余人顽强的抵抗着武田军的猛攻,然而寡不低众,渐渐显出败势。侍大将今泉内记在矢狭间放箭时中弹,身负重伤。后藤助左卫门也同样中弹身亡。城兵死者数十人。其中包括自家康之父广忠以来的谱代家臣、松平景忠手下79岁高龄的设乐雅乐助重次。武田军控制了瓢丸,奥平贞昌率城兵退守舛型丸。接近本丸西侧的武田军派出甲州金山的金堀工人上阵。

  5月13日 晨

  与此同时,织田信长接到了家康的出兵要请,亲自率领30000大军从岐阜出发。

  5月13日 晚

  信长在热田神宫泊宿,作战胜祈愿。

  5月14日 晨

  织田军从热田出发,傍晚时进入冈崎城。与信长同行的有:嫡子信忠、庶子信雄,重臣柴田修理亮胜家、佐久间右卫门尉信盛、明智十兵卫尉光秀、羽柴筑前守秀吉、泷川左近将监一益、丹羽五郎左卫门长秀,武将蒲生忠三郎、森武藏守、佐々内藏助、前田又左卫门尉、U九郎左卫门尉、河尻与兵卫。

  5月14日

  虽然伤亡人数不断增加,长S城兵依然在奥平贞昌的指挥下打退了武田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为了对抗武田军的金堀战术,贞昌命令在本丸内侧挖起一道壕沟,并派人巡查。占领了瓢丸的武田军攻入三の丸。城内山崎善七、奥平出云、生田、黑屋等持枪杀出,双方在本丸东的野牛郭交战。贞昌率城兵一起冲出,打退武田军。城兵又有数十人战死。得知武田军攻城不利的胜赖下令停止强攻,转而准备围困长S,并在泷川、大野川筑起栅栏,防止城兵脱逃。

  5月15日 未明

  奥平贞昌检点城中粮食、弓箭弹药后,告知城兵城中只剩下4天的军粮,必须派人前往请求援军。一阵沉默后,城中身份最低的杂兵(此时城中身份自上而下,共有七族五老15人、奥平一族14人、其他武将35人、杂兵70人)鸟居强右卫门胜商出来接受了任务。鸟居强右卫门乘夜色从武田军疏于防范的野牛郭下水口(污水出口)出城。又幸得晨雾掩护,强右卫门顺着梅雨时节水位高涨的泷川一路漂下4km后顺利上岸。数小时后,城兵看见了雁峰山上的狼烟,得知强右卫门成功出城。

  5月15日

  冈崎城内的作战会议上,信长向织田、德川家的众武将说明了各部队的部署位置。信长从岐阜前来救援时,每个士兵带有栅木一根(直径10cm)、绳子一捆。全军拥有铁炮3000支,由母衣众U九郎左卫门、前田又左卫门、佐々内藏助、野々村三十郎、福富平左卫门等指挥。为了发挥铁炮的最大威力,信长放弃了可供织田、德川30000万人以上大军进行大合战的广阔平原有海原,而选择了狭长的设乐原作为决战之所。

  5月15日 下午2时前后

  成功逃出武田军包围网的鸟居强右卫门胜商进入冈崎城。在向信长禀告了长S城的情况后,强右卫门于第二天又马上动身赶回长S城。然而由于前次雁峰山上的狼烟被发现,武田军加紧了警备工作。强右卫门手里拿着竹子作掩护想趁乱混入长S城,不料被穴山信君配下与力河原弥太郎捉住,送至武田胜赖的叔父武田信纲(信玄的弟弟)处。

  5月16日

  早晨,信长、家康一同率大军38000余人从冈崎出发。《长S合战图屏风》中画着,信长身穿赤地锦直垂萌葱威铠,腰挂金覆轮太刀,脚下连钱苇毛马,身后白底黑永乐通宝军旗飘扬。


  

5月16日 夜

  武田信纲将鸟居强右卫门召到面前,要求强右卫门告诉长S城兵援军没有来。之后,强右卫门被绑在木架上立于泷川的对岸。出乎武田信纲意料,强右卫门向长S城大叫道,“信长2~3天后就到!”鸟居强右卫门被身边的武田军士兵用枪刺死。武田胜赖开始与武田信纲及其他重臣商议应敌的对策。

  5月17日

  得知信长即将到达的武田胜赖不得不放弃了对长S城的包围。与此同时,信长早上从牛久保出发,后进入野田城。

  5月18日

  信长早晨从野田城出发,傍晚前到达距离长S城5~6km的设乐原。织田、德川联军各队按照原先的安排向预定位置移动,开始布阵。根据日本参谋本部所编的《大日本战史》记载织田、德川军布阵情况:

信长军

 极乐寺山 织田信长、柴田胜家

 天神山 织田信忠、河尻秀隆

 御堂山 北信雄、稻叶一铁

 茶O山 佐久间信盛、池田信辉、丹羽长秀、泷川一益

 东方 水野信元、安藤范俊、蒲生氏乡、森长可、羽柴秀吉、不破光治及其他大和、河内、摄津、若狭兵

(计30000人)

家康军

 弹正山 德川家康

 松尾山 德川信康

 弹正山东 大久保忠世、本多忠胜、Y原康政、石川数正、平岩亲吉、酒井忠次、鸟居元忠、内藤家长、松平忠次、本多广孝、新发田康忠、菅沼定利、松平清宗、松平真乘、三宅康贞、高力清长、大须贺康高、本多重次、小笠原康广、户田忠次、松平信一、本多信俊、本多忠次、酒井正亲

(计8000人)

织田、德川联军在南北狭长的高原设乐原上连夜修筑防马栅,并于次日全部完成。




5月19日

  早晨,武田胜赖召集众武将在医王寺山本阵军议。会上,内藤修理、山县三郎兵卫、马场美浓守、小山田兵卫尉、原隼人等信玄以来的重臣主张全军撤回甲州,而长坂长闲斋、E部大炊助等胜赖身边的近侧则主张强攻。最终,胜赖不顾老臣的强烈反对,采纳了强攻的作战方案。

  5月20日

  包围长S的武田各军按照军议决定,开始向预定位置移动。根据日本参谋本部所编的《大日本战史》记载武田军布阵情况:

  右翼队(约3000人) 浅木附近

   穴山信君、马场信春、真田信纲、真田昌辉、土屋昌次、一条信龙

  中央队(约3000人) 清井田附近

   武田信廉、内藤昌丰、安中景繁、其他西上野众

  左翼队(约3000人)清井田南方的高地

   武田信丰、山县昌景、小笠原信X、松冈右京、菅沼定直、小山田信茂、E部胜资、甘利信康、小幡信贞、小幡信秀

  总予备队(约3000人) 武田胜赖队

   望月信雄、武田信友、武田信光

  (兵数合计12000人)

  除去以上为前往与织田、德川军决战的武田军,留下监视长S城的小山田昌行、高坂昌澄、室贺信俊约2000人在城西布阵,以及鸢ケ巢山砦守备1000人。

  织田信长为引诱武田军出击,正考虑让佐久间右卫门信盛前往诈降。此时,家康的家臣酒井忠次提议派奇袭队进攻鸢ケ巢山砦,但遭到信长的一口否决。然而,信长过后又召来酒井忠次,命其率领3000人的奇袭队。半夜时分,奇袭队向鸢ケ巢山砦进发。





5月21日 上午6时

  设乐原晴空万里,前日半夜下起的雨已经停了,信长不再担心铁炮的火绳会被雨水打湿。武田军左翼先手黑底白桔梗指物的山县昌景队开始突击。紧接着武田军中央、右翼先手也开始突击。左翼先手山县队攻德川阵,中央先手内藤队攻织田军泷川一益阵,右翼先手马场队攻织田军佐久间信盛阵。武田军一骑当千的侍大将突入长柄枪队,守军马上退回防马栅。先手的武田各队的攻击都十分顺利。然而就在这时,防马栅后的1000支铁炮一起向武田军射击。瞬间,武田军伤亡数百人。还没等武田军反应过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织田、德川军第2列、第3列铁炮已经开始齐射。武田军损失惨重。


  

5月21日 上午8时

  武田军各先手部队伤亡很大,换由2番队进攻。左翼的山县队后退后,从连子川下游迂回至德川军侧面,杀入德川军先锋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与其弟治右卫门忠佐阵中。大久保队和率领300德川铁炮队的成濑正一组成了织田、德川联军的最右翼。使用金蝶羽差物的忠世和使用石饼差物的弟弟忠佐与山县昌景配下争夺一番枪战功的小菅五郎兵卫忠元、广濑乡左卫门景房、三村挥椅烂判涡一ハ喙シ谰糯沃多。

  与此同时,半夜向鸢ケ巢山砦进发的酒井忠次队也发起了进攻。家康手下形原松平家忠、天野即卫伞⒒田半平表现十分活跃。对鸢ケ巢山砦的攻击非常成功。负责守备鸢ケ巢山砦的武田军主将武田兵库助信实战死,逃出的小山田昌行、高坂昌澄、室贺信俊等遭到德川军追击。德川军乘势掩杀,武田军四散奔逃。长S城兵得到己方胜利的消息后,也下城将奥平贞昌的带领下把城中的武田军杀退。在武田军向本队溃逃的途中,又于有海原有高坂昌澄等200人战死。然而家康的亲族深沟松平家当主三河长泽城主松平主殿助伊忠也在追击战中战死。

  5月21日 上午9时

  开战3小时后,设乐原的激战仍在继续着。继山县队被大久保队击退后,2番小山田信茂队的突击也在德川铁炮队齐射下败退。3番西上野众小幡上总介信贞率领武田家骑兵精锐“赤备”团冲至防马栅前,同样遭到铁炮的猛烈射击。这时,德川军石川伯耆守数正、内藤弥次右卫门家长、内藤三左卫门信成、Y原康政、内藤四郎左卫门正成、本多忠胜、樱井庄之助胜次、河合又五郎等2000人从防马栅内一起杀出。家康下令“无须取得敌军项上人头”。 小幡队大败。接着,武田军左翼主将武田典厩信丰率4番队突击,又遭铁炮狙击,败走。德川军的防马栅前堆满了武田“赤备”的尸体。德川军的伤亡也很惨重,其中包括河合又五郎。德川手下成濑正一开始进行武田军旗帜、差物的识别工作。成濑家是松平家的谱代家臣。永禄3年(1560年),正一离开三河国,投靠武田家。永禄末年再度回到三河,出仕家康。故其对武田家旗指物、武将名都十分熟悉。后正一之子正成为犬山城主,仕名古屋的德川义直。成濑家历代世袭尾张藩家老一职。

  5月21日 上午10时

  武田军右翼先手马场美浓守信春队面对佐々内藏介成政、前田又左卫门利家、福原平左卫门秀胜、野々村三十郎正成指挥的数千铁炮队进行突击。然而设乐原地面杂草丛生,凹凸不平,部队无法快速移动。能够到达防马栅前的不到3~400人。之后,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及其弟真田兵部丞昌辉、土屋右卫门尉昌次、一条右卫门大夫信龙、穴山陆奥守信君诸队踩着前面中弹倒下的己方士兵的身体前进,虽然突破了第二道防马栅,但还是被铁炮挡在了最后一道防马栅之后。

  5月21日 上午11时

  武田军中央先手内藤修理昌丰队1000余人,以及其后原、和田、安中、五味、武田信廉诸队突击织田军中央泷川左近将监一益、佐久间右卫门尉信盛阵,遭到铁炮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就在这时,马场信春队冲入佐久间阵中,讨杀40余人。看见防马栅内马场队白底黑山道旗的内藤昌丰队乘势猛攻泷川队。信长得报后,马上派出柴田修理亮胜家、丹羽五郎左卫门长秀、羽柴筑前守秀吉等1500人横向突击马场、内藤队。

  5月21日 下午1时

  见到武田军情况危机的山县三郎兵卫昌景率领小山田、甘利队的残部从侧面杀入柴田、丹羽、羽柴队。柴田、丹羽、羽柴队不敌,败走。紧接着,山县昌景又引一军转向攻击德川本阵。本多忠胜指着身穿白糸威具足,头戴金大锹形兜的武将大叫:“那人便是山县昌景!”所有的铁炮都瞄准了那个骑马的武将射击,山县昌景应声倒地。武田军大败,土屋昌次战死。据《改正三河后风土记》上记载:山县昌景的首级被其家臣志村又右卫门交给了织田、德川方。

  抵挡住武田军的突击后,织田、德川联军渐渐开始从防马栅后杀出。德川军大须贺五郎左卫门康高、Y原小平太康政、本多平八郎忠胜、平岩七之助亲吉、鸟居彦右卫门元忠、石川伯耆守数正等与武田胜赖本队前备望月远江守信雅、后备武田左卫门佐信光展开白刃战。本多作左卫门重次单骑冲入7~8骑武田士兵中,讨取武田军2人,负伤7处,右眼也被刺瞎。大须贺五郎左卫门康高率配下久世三四郎、坂部又十郎、a助太夫、a龙之助、伊东鸟助、浅井九郎左卫门、鹫山话恕㈣现灿质郎、铃木角太夫、浅原孙七郎、松下助左卫门、渥美五郎胜吉等讨取武田军多人,表现十分活跃。其中渥美胜吉乃是初阵,年仅19岁,虽身负重伤,仍讨取首级。Y原康政队配下村上弥右卫门、富田三右卫门、伊东弥三、伊奈源左卫门、Y原仁兵卫、铃木半兵卫等同样是英勇奋战,其中伊奈源左卫门战死。鸟居元忠家臣永田穗积之助讨取武田军中使用“二月”文字差物的武将首级,后经捉到的武田军士兵辨认,该首级乃是望月远江守信雅。

  信长见机派出母衣队,全军一起从防马栅内冲出。织田军从正面,德川军从侧面,两面夹击武田军。武田军溃退,向凤来寺方向败走。内藤修理昌丰在途中战死。




5月21日 下午3时

  马场信春率2~30人殿后,于猿ケ桥边目送胜赖安全离开后持枪挑落追击军4~5骑。后弃枪执刀奋战,终为长枪刺杀。享年62岁。退离战场的胜赖身边仅有初鹿野挥椅烂挪次、土屋疾夭恒等10数骑跟随。初鹿野是年32岁,土屋昌恒乃右翼死战的土屋昌次之弟,年仅20岁。胜赖为了躲避本多忠胜队的追击,只好舍弃军旗等重物。

  5月21日 下午4时

  武田家信玄以来的家臣笠井肥后守留下断后,保护胜赖离开后战死。胜赖一行土屋疾亍⒊趼挂挥椅烂拧⑿∩教镄值艿7人途中在菅沼定忠的武节城少加休息,后经信浓回到甲府。前后安全回到甲信的不满3000人。武田军此战死伤、逃亡者10000人以上。

  5月21日 傍晚

  织田、德川军停止追击败走的武田军,于申刻(下午3时~下午5时)重新集结部队,开始掩埋设乐原上两军战死士兵的尸体。

  《武德编年集成》记载:织田、德川联军斩取武田方首级“一万二千余级”。

  《信长公记》记载:“宗徒之侍、杂兵一万讨死”。

  《大日本战史》记载:织田、德川联军斩获首级10000余级,其中5200余为德川兵所得。织田、德川方战死者接近6000人。

  经首级检验,此战中武田军战死的有名武将:“武田兵库(信实)、下曾根源六、同源七(政秋)、同弥右卫门尉(政基)、油川宫内、同左马之丞、岩手左马助、山县三郎兵卫(昌景)、土屋右卫门尉(昌次)、高坂源五郎(昌澄)、同又八(助宣)、甘利藤藏、高森惠光寺、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真田兵部(昌辉)、根津甚平、浪合备前(胤成)、内藤修理(昌丰)、小山田五郎兵卫、马场美浓守(信春)、仁科、冈边、竹云、奥津、和气善兵卫等。”

  5月21日 夜

  信长、信忠父子及家康进入长S城,依次召见立战功的各武将。酒井忠次获赐S刀,奥平九八郎贞昌受赏,并由信长赐其“信”字,改名信昌。家康赐贞昌名刀大般若长光,以及三河作手、田X、长S、吉良、田原、远江刑部、吉备、新庄、山梨、高部的土地合计3000贯所领。奥平一族奥平久兵卫贞友、奥平修理定直、奥平但马久正、奥平周防胜次、奥平次左卫门胜吉、奥平与兵卫定次、奥平土佐定友七人,及老臣山崎善兵卫胜之、生田四郎兵卫胜重、兵藤新左卫门、黑屋甚右卫门胜直、夏目五郎左卫门治员五人也被信长、家康召见受赏。

  5月22日~23日

  据《信长公记》记载:合战当日晚信长泊宿于长S城内,论功行赏。22日下午~23日上午之间,引军离开长S。5月25日,回到岐阜城。
 

5月23日 以后

长S之后,家康开始着手侵攻武田氏领地。6月2日,攻取远江二俣城。二俣城原为德川支城。元龟3年(1572年)12月,三方原合战时被武田氏夺取,由依田信守、信蓄父子守备。家康为了重夺二俣城,在其周围筑起付城成趁盘谩⒛裼鹕健Ⅱ樵、和田ケ岛四座。大久保忠世为主将,引军包围二俣城。家康亲率本多忠胜、Y原康政等进攻武田方朝比奈又太郎驻守的光明城(天龙市大谷),夺取通向骏河、伊豆出入口。

  1575年 以后

  奥平家的七人、老臣五人有机会拜谒历代将军。家康将女儿(龟姬)许配给贞昌,后又赐其松平姓。之后,贞昌于小牧、长久手合战又立下军功,叙任从五位下美作守。家康移封关东时,贞昌受封上野国甘乐郡小幡30000石。贞昌以后又参加了关ヶ原合战,并于战后负责京都地区的治安维护工作。庆长6年(1601年)3月,贞昌获美浓加纳10万石加封。龟姬也被称为加纳御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方原合战



  桶狭间合战之后,强大的今川氏随着当主今川义元的死而走向没落。1562年,松平(德川)元康独立,与尾张的织田信长结为同盟,并开始侵攻远江。1567年,甲斐的武田信玄破弃了与今川家的盟约,出兵进攻骏河。在德川氏和武田氏的两面夹攻下,今川家很快灭亡了。末代当主今川义元之子氏真也逃至北条氏领内,接受北条氏的庇护。然而,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和平仅仅维持了3年。武田军渡过大井川,侵入远江,攻下高天神城。

  元龟2年

  3月,武田信玄进入远江,巡视高天神、悬川、久能诸城后,经犬居城(城主天野景贯)回归信浓饭田。26日,从高远城出发,经伊奈口进入三河。4月15日,德川氏足助城、野田城依次被攻陷,武田军逼近吉田城。德川家康引军离开浜松,进入吉田城。29日,两军于吉田城外二连木交战。5月中旬,信玄归还甲斐。

  元龟3年

  9月29日

  山县昌景先发率军5000人从伊那郡侵入三河东部。先头部队山家三方众击败德川氏柿本城的铃木重时军后,全军开始向远江进发。

  10月1日

  信玄预定出阵之日,但由于病情恶化而推迟。

  10月3日

  武田信玄接到浅井长政、朝仓义景亲笔信,率领22000大军从甲府出发(其中包括北条氏政的援军2000人),并于之前命秋山信友前往东美浓牵制织田信长。信玄本队经八ケ岳山麓棒道(军用道路)南下。

  10月10日

  信玄进入远江北部,在犬居城与山县昌景队会师。

  10月12日

  武田军攻占只来城、饭田城,并于久能城附近木原、西岛、袋井等处分兵包围二又城。

  10月13日

  家康得报“武田信玄出现”后,派出大久保忠世、本多忠胜、内藤信成等3000人前往侦察。不料在三w野川附近与武田军前卫部队发生冲突,败走。武田军紧追不舍,两军于一言坂附近再战。终经本多忠胜殿军奋战得脱。

  12月19日

  武田军进攻地处天龙川、二俣川之间丘陵地带的二俣城(天龙市)。二俣城距离家康的居城浜松城20km。倘若二俣城被攻下,则浜松城危矣。家康派出松平康安、青木贞治协助二俣城主中根正照死守二俣城。城中士兵仅1000人。武田军着阵合代岛。二俣城攻略由武田胜赖、武田信丰、穴山信君指挥,信玄本队负责防守浜松的援军。二俣城兵借天险据守,打退武田军数十次进攻。武田军最后只好破坏城中汲水用的井。水源被切断的二俣城只好开城投降。信玄命依田信守、依田信繁父子驻守二俣城。中根正照、青木贞治由家康通过交换人质才得以返回浜松城。与此同时,信长派佐久间信盛前往浜松救援,并忠告家康不要受信玄的挑拨,贸然出兵。

  12月22日 晨

  信玄渡过天龙川,逼近浜松。

  12月22日 午

  信玄沿秋叶街道南下,后突然改变行军方向,大军沿姬街道北上。

  12月22日 下午2时

  正在伺候武田军通过三方原时突袭其侧面的家康见武田军沿秋叶街道南下直扑浜松,急忙引军回撤。忽然武田军又开始向三方原北的祝田の坂前进。家康判断信玄并没有攻打浜松的意图后,引军出城准备攻击武田军的背后。然而这全在信玄的计算之内。背后攻击变成了正面交锋。


  

12月22日 下午5时

  第一线 山县三郎兵卫、小山田右兵卫、内藤修理、小幡上总、真田源太左卫门、高坂弹正、马场美浓

  第二线 武田四郎胜赖、武田左马助信丰、武田左卫门佐信利、穴山梅雪、板垣五郎信显、望月甚八郎信益、土屋右卫门佐、E部大炊助

  胁阵 小山田备中、栗原左兵卫、今福丹波、属兵小宫山丹后

  左胁 原隼人、相木市兵卫、安中左近太夫、驹井右京

  后备 武田逍遥轩、一条右卫门、属兵河野、仁科

  旗本 市川m内少辅、小山田大学助、长坂钓闲、下曾根丰后、室贺入道、三枝勘解由左卫门、武藤喜兵卫、曾根内匠、甘利藤藏、武田兵库助,以及北条方助势大道寺骏河守、笠原藏人太夫

  预备队 武田信玄

  阵形 鱼鳞阵

  家康方8000人,分为9备

  先锋 酒井左卫门尉忠次、石川伯耆守数正、柴田七九郎康忠、青木又四郎吉继、中根左卫门正照

  2番手 织田方泷川左近将监一益(包括柴田七九郎、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

  后备 佐久间右卫门信盛、平手监物秀

  军目付 鸟居四郎左卫门忠

  阵形 鹤翼阵

  德川军先手石川数正队开始进攻武田军左阵小山田备中守持重队。石川数正家臣外山作左正重一番枪突入敌阵,小山田队败走,战死200余人。武田军马场美浓守氏胜赶来救援,德川军本多平八郎忠胜、Y原小平太康政、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也杀入乱军之中,两军激战。本多忠胜家臣樱井庄之助胜次斩得首级,荒川甚太郎、本多甚六、河合又五郎、多门越中战死。家康的旗本队遭山县三郎兵卫猛攻,旗本众不敌败逃。酒井忠次离开负责守护的荷驮队,引军突击米仓丹後守重继队。信玄命武田典厩信丰、穴山梅雪、内藤修理昌丰等迂回至德川军背后,德川军遭前后两面夹击。终于德川军在武田氏强力骑兵军团的进攻下完败。信长派来的平手秀亦死于乱军之中。家康与其谱代重臣等逃往浜松,武田军紧紧追赶。家康由于紧张过度以至在马上大便失禁。

  12月22日 下午8时

  家康逃回浜松后,依酒井忠次之计,大开城门,燃点松明,敲奏太鼓。武田军不敢入内,只得退兵。后世称之为“酒井的太鼓”。

  12月23日~翌年1月2日

  23日晨,信玄于犀ケ崖北方的本阵进行首级检。讨取家康军1000首级余。之后,武田军通过姬街道(本坂道),沿都田川西进,着阵刑部(静冈县引佐郡细江町中川)。28日,朝仓义景使者持义景《伊能文书》参见。29日,信玄给松永久秀送信,告知三方原战况及不日即会上洛。称为《护国寺文书》。后又给本愿寺显如去信,日期不明。

  元龟4年(天正元年)

  1月3日

  先阵3日出发。全军至1月7日方全部离开刑部,向三河进发。

  1月11日

  野田城攻击开始,这也是信玄一生中最后一次攻城战。野田城(爱知县新城市丰岛字本城)是地处丰川上游右岸的一座小规模的山城,负责守备野田的是城主菅沼定盈以及前来援助的松平忠正,城兵约400人。元龟2年(1571年)信玄侵攻三河时已经攻占野田城,但在武田军退出三河后,又被德川军占领。信玄为确保上洛通路的顺畅而决定再次攻打野田城。然而野田城东北有桑ケ渊,西南有龙ケ渊,易守难攻。信玄先切断野田城本丸、二の丸、三の丸之间的联系,再命金掘工人挖断水源,之后长围而不打。武田军中甚至出现了向野田城兵卖水的情况。野田城兵先将钱放入瓶内,然后吊下城墙后换水。家康由于三方原新败而不敢再贸然出兵,只得写信给上杉谦信,要求谦信出兵信浓。然而谦信此时正忙于攻打越中富山城,无法抽身。最终,野田城不得不开城投降。具体日期不明,约在2月10日前后。

  “铁炮狙击说” 在信玄攻击野田城期间,城中的名笛手村上芳休常听到城墙附近隐约传来笛声,后鸟居三左卫门以铁炮狙击吹笛之人。此铁炮伤终使一代枭雄武田信玄殒命。

  野田城开城后,信玄病情加重。原本西进的武田军转而北上,经长S至凤来寺暂行修养。然而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只得退回甲斐,等待信玄身体康复后再进行西上作战。

  3月9日

  信玄离开凤来寺,身体十分虚弱,骑不得马,只可坐轿。走伊奈街道(现在的257号国道)经田口、津具、根羽,转三州街道(现在的153号国道)经平谷、浪合至驹场(现在的长野县下伊奈郡阿智村驹场)。

  4月12日 以后

  12日,武田信玄死于驹场。

  据《甲阳军鉴》记载,信玄在临终之时留下两则遗言。一、家督由胜赖的长子信胜至16岁时正式继承,之前由胜赖代理。二、无须举行葬礼。遗骸着具足,于三年后沉入诹访湖。此三年内密不发丧。 然而,上杉谦信在信玄死后13天(4月25日)从重臣河田长亲手中得到飞n江马辉盛的家臣河上富信的来信,得知“信玄死去”。之后,信长、家康和北条等都很快得知了信玄的死讯。5月9日,家康渡过大井川,侵入骏河武田氏领内,并在冈部(静冈县志太郡冈部町)和骏府郊外放火。之后,武田氏没有出兵反击,家康这才敢确信信玄已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桶狭间合战




骏河大名“东海道第一武将”今川义元经过与尾张的织田信秀长时间的攻防战,终于取得了三河地区的控制权。鸣海城的山口左马介教继、山口九郎二郎父子在信长的叔父织田备后守死后也投靠了今川义元,并引今川军进入鸣海城,知多郡归属今川氏领下。山口教继又在爱知郡内筑笠寺砦,由今川方冈部元信、葛山长嘉、浅井小四郎、饭尾丰前守、三浦义就负责守备。继教将鸣海城交给儿子山口九郎二郎,自己驻留笠寺砦附近的中村乡砦。此时,今川义元把没有利用价值的山口继教父子召至骏府,命其自杀。




织田信长为了对抗今川方鸣海城、大高城,在离鸣海城20町的丹下(守备水野忠光、山口海老丞、柘植玄蕃头、真木与十郎、宗十郎、伴十左卫门尉),丹下以东的善照寺(守备佐久间信盛与其弟左京助),南中岛的小村(守备|川高秀),黑末川对岸的丸根山(守备佐久间盛重)及鹫津山(守备织田玄蕃允秀敏与饭尾近江守父子)筑砦,切断了鸣海城、大高城之间及其与外界的联系。




永禄3年5月10日 今川军进击开始

  自信满满的总大将今川义元下令全军出阵,开始尾张平定战。总兵力推测为25000人,是今川家所能动员的最大兵力。先锋大将井伊直盛沿东海道一路西进,其中包括松平元康。

  5月12日 义元本队从骏府出发,到达藤枝。先锋到达齑ā

  5月13日 义元本队到达齑āO确娴酱锍靥铩

  5月14日 义元本队到达引马城(后来的浜松城)。先锋到达赤坂。

  5月15日 义元本队到达吉田。先锋到达御油?赤坂。

  5月16日 义元本队到达冈崎。先锋到达池鲤鲋(后来的知立)。

  5月17日 义元本队到达池鲤鲋。先锋越过境川,侵入尾张境内。

  5月18日 义元于沓旖行军议

  原松平氏的支配地沓斐窃一度从属织田信秀。然而在信秀死后,城主近藤景春跟随鸣海城的山口继教一起离开了织田家。今川义元此次军议的内容没有记载。之后,义元亲率大军参阵。途中已在冈崎、池鲤鲋、今冈留下数千人守备,并于沓炝粝1500人。

[img]http://www.readj.com/hzj/img/tongxi3.jpg[/img


5月18日 傍晚 松平元康大高城运粮

  丸根砦的佐久间盛重与鹫津砦的织田秀敏(信长的大叔父)派人将今川方的行动及时报告了信长,“今川方18日晚试图运粮入大高城。如晚上遇大潮影响,那么19日早上必定行动。不会有错!”织田信长在清州城内召集家老们军议,会上信长一语未发,最后用一句“夜深了,大家都回家休息去吧。”结束了整个军议。那些局部的胜利并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此时信长已经决定进行奇袭作战。“要欺骗敌方,首先要欺骗友方。”信长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5月19日 未明 松平元康开始进攻丸根砦

  成功的完成了运粮任务的松平元康率1000人出城,开始攻击丸根砦。佐久间盛重率400人出城迎战。

  5月19日 同时刻 朝比奈泰朝开始进攻鹫津砦

  在松平元康攻击丸根砦的同时,对鹫津砦的进攻也开始了。今川方指挥为朝比奈泰朝及井伊直盛,兵力推测为2000人。鹫津砦守将织田玄蕃、饭尾亲子决定笼城抗战。

  此时,大高城南黑末川河口还出现了前来呼应义元大军的河内二の江僧人服部友定所率领20艘船。




5月19日 黎明 信长出阵

  “今川军开始攻击丸根、鹫津”的情报传到了清州。信长舞起了敦盛,“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用完饭后,信长仅引岩室长门守、长谷川桥介、佐藤藤八、山口飞n守、贺藤弥三郎5人出阵,直奔热田而去。详细时间不明,推测攻击丸根、鹫津砦为上午3时左右,信长出阵为上午4时过后。




5月19日 上午8时 信长到达热田

  据《信长公记》记载,信长向东眺望,确认丸根、鹫津砦方向的烟,并在热田神宫祈愿。此时,信长本队“马上6骑,杂兵200”。




5月19日 上午10时 信长通过丹下砦,到达善照寺砦

  由于热田附近涨潮,海岸沿线道路被海水所淹没,马匹无法通过,同时为了也避开丸根、鹫津附近的今川军,信长选择通过水野带刀守备的丹下砦,至佐久间信盛守备所在的善照寺砦。信长在那里作了最初的敌情分析,包括“负责指挥攻击丸根、鹫津砦的是谁”,“义元本队在哪里”等问题。此时,信长本队约为1000~1500人。

  5月19日 上午10时30分 丸根、鹫津砦陷落

  在信长到达善照寺砦之后不久,丸根、鹫津砦相继被攻陷。经过6、7个小时的激战,最终以今川方的胜利而告终。织田方佐久间大学、织田玄蕃、饭尾近江守亲子等战死。




5月19日 正午 今川义元到达桶狭间

  从沓斐龇⒑笠宦肺鹘的义元本队在正午时分到达桶狭间山。桶狭间山位于东海道与大高道的分歧点鸣海丘陵内,高65米,地处沓煊氪蟾叱侵屑洌距东海道织田方中岛砦3公里。义元本队推测约为5000人,于桶狭间山上面向西北布阵。




5月19日 正午后 佐佐隼人正突击今川军

  丹下、善照寺砦的织田军得到“信长,到达善照寺砦”的消息后士气大振。佐佐隼人正胜通、千秋四郎乘势带领本队300人对桶狭间山上的今川军进行突击。然而寡不敌众,佐佐队被今川军击退,佐佐胜通、千秋四郎等50人战死。义元得报后大笑,“就算天魔鬼神前来又能如何!”




5月19日 正午后 信长前往中岛砦

  得知佐佐队败退后,信长不顾家臣的反对,引军向中岛砦移动。据《信长公记》记载,总兵力不到2000人。本来中岛砦与丹下、善照寺砦一起负责封锁鸣海城,同时也连接着包围大高城的丸根、鹫津砦,但是此时丸根、鹫津砦已被攻占,中岛砦腹背受敌。




5月19日 正午后 信长向义元本队移动

  到达中岛砦后,|田出羽守马上报告了义元本队的确切位置。信长下令全军开始攻击,依然遭到家老们竭力制止。信长说道,“大家听好!敌人从昨天晚上开始,先是大高运粮,后又经丸根、鹫津苦战,已是强弩之末。我军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无须斩取敌人的首级,敌人撤退我们就追杀。出发!”中岛砦仅留下佐佐队的残部守备,而今川军先锋队鹈殿军、鹫津的朝比奈军、鸣海的冈部军却没有乘机偷袭信长的后方。

  5月19日 下午1时 突然天降大雨、信长突击

  此时,桶狭间一带突然下起了大雨。织田军的士兵们大喜,“这是热田大明神在保佑我们啊!”大雨掩盖了织田军的行踪,而正在作战斗准备的今川军都离开原位避雨。雨停了,已到达山间的信长本队向山上的义元前卫部队发起突击。前卫部队很快败走,弓、枪、铁炮、指物散落一地。看到前田利家、毛利秀赖、木下嘉俊、中川金右卫门、佐久间弥太郎、森小介、安食弥太郎、鱼住隼人等人手里还是拿着斩下的首级,信长骂道,“不要首级,扔掉!我只要胜利!”




5月19日 下午2时 追捕今川义元

  遭到信长本队突袭的今川军开始反击,两军陷入混战。突然,信长大叫道,“那是义元的旗本!”织田军向东一路杀去。据《信长公记》记载,义元本队退下桶狭间山,向东海道方向逃去。由于大雨的缘故,山间道路泥泞,展开的义元本队无法集结,各队求援不利。




5月19日 下午2时后 今川义元死于桶狭间

  300人旗本队保护着今川义元撤退,然而在织田军不断的冲击下只剩下50人左右。信长从马上跳下,和其他士兵一起徒步作战。两军激战,不辩敌我。信长的马h、小姓众也伤亡惨重。义元的首级终被服部小平太春安、毛利新介良胜两人合力讨取。士兵们大叫,“义元讨死了!”之后,织田军开始退出战场,并于当日晚回到清州城。织田方二股城主松井宗信及其一门等200人战死。

  今川的援军鸣海河口的河内僧人服部友定开始撤退。途中于热田港上岸,在村子里放火,遭町人反击,战死数十人。

  5月20日 信长首级检

  信长召见捕获的持义元马鞭的同朋,听其叙述了讨取义元的经过。之后,信长进行首级检,并由此同朋写下可辨认的武将姓名。首级数约3000枚。首级检完毕后,信长将义元的首级、太刀、胁差交与同朋,随行10名僧人一起送返骏府。义元的名刀“左文字の刀”被信长所收藏。

  之后,鸣海城的冈部元信投降。大高城、沓悬城、池鲤鲋城、鸭原城等处的今川军败退。信长在清州以南20町的热田街道须贺口筑起义元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原合战

这个因为表格和图实在是太多了,直接给地址吧

http://www.readj.com/news/hzj/200362210580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崎撤退


 

信长以室町幕府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的名义,再三催促越前大名朝仓义景上京都,却被义景置之不理。以此为由,元龟元年(1570年)四月,信长率军自京都出发,征讨朝仓义景。受信长之邀,家康领兵抵达越前若狭。此时,朝仓义景请求浅井家、六角家发兵救援。

本来,信长将妹妹阿市嫁给了浅井长政,两家因此结成婚姻同盟,信长并不担心浅井家会背叛织田家。而且按照浅井长政的本意,并不欲以破坏与织田家的盟约为代价去援救朝仓家。然而,长政之父浅井久政以朝仓家很久以来一直是浅井家的盟友为由来劝说长政。最终,长政听取了父亲的意见,与六角家一道,率军抵达金崎城与京都之间,截断了信长的退路。


这时,信长已经攻下了手筒山金崎城,正准备进军一乘谷,忽然听闻浅井家违背盟约,与六角军在琵琶湖东面,金崎城与京都之间布阵,截断自己的归路,不由大惊,立即停止进军,率军从金崎城撤退,并自琵琶湖西面,经朽木谷回到京都。在金崎撤退时遭朝仓军追击,这一战便是金崎撤退战。在金崎撤退战中担任殿后重任的是羽柴秀吉、蜂须贺正胜跟德川家康。其中秀吉在本战中立了大功,三年后信长攻落浅井家小谷城,便任命秀吉为近江长浜城城主,太阁丰臣秀吉的奋斗生涯就此正式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进行普及教育


刚才贴出来的家纹中,我记得左勾玉和右勾玉是不同的
但具体忘记了,有这方面的资料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为战国首屈一指的武将. 两雄对立,掀起了龙争虎斗的大战.

1553年,两军在信浓境内的犀川相遇,隔江布阵. 自这一年起,谦信和信玄在犀川和蜿蜒的千曲川的平原上动用万人以上的大军进行决战. 交战五次,互有胜负,史称\"川中岛之战\".

1555年,第二次川中岛之战.

8月,两军混战,不分胜负,信玄下令绕道抄袭谦信的后路. 上杉军果然惊溃,信玄领军乘胜追击.

突然,上杉家的宇佐美定满领精兵从斜刺里杀出,冲散武田军.

武田信玄与数十骑被挤到河边,正欲夺路而逃. 奔来一将,骑黄骝马,头裹白布,手提大刀喝道:\"信玄那里走!\" 信玄慌忙躲避不及,来将一刀砍下. 信玄来不及抽刀,忙举手中麾扇来挡,迎刃而断,刀落在肩上,幸好甲厚未透. 信玄从将急持枪来救,信玄才得脱险. 信玄之弟信繁也赶来相救,交马一合,被来将斩落马下.

这一战,杀得天昏地暗,信玄身受重伤,胞弟信繁战死,来将是谁? 后来由虏来的上杉军士兵中才知道就是上杉谦信!

1561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8月,上杉谦信率军一万三千向川中岛进发. 在善光寺留下三千兵后,谦信领军一万直指高坂昌信的海津城,在妻女山布阵.

得知急报后,信玄领军一万七千从甲斐出发,途中平定了北信浓的武田军加入,合二万军. 到达川中岛后,入海津城,开军事会议. 会议后,决定采用山本勘助的战略方案,史称\"啄木鸟战法\".

战法中,武田军兵分两路,一路一万二千乘雾迷妻女山从山背后偷袭. 另一路八千,埋伏在山前,准备攻击溃散下山的上杉军.

9月9日,高坂昌信率军一万二千从海津城向妻女山出发,信玄已引军八千埋伏在妻女山前. 同时,上杉谦信遥望海津城,看到炊烟甚少,已看破了武田军的啄木鸟战法,仅留少数士兵在山上,全军趁夜下山.

10日7时,上杉谦信率军一万猛攻山前的武田军. 武田军出其不意,一阵慌乱,多名武将被杀,山本勘助也负疚杀入敌阵战死. 武田军苦战到10时,高坂昌信率生力军一万二千从妻女山后杀来. 上杉军优势登转,被前后夹击,几乎全灭. 上杉谦信引军逃回善光寺阵地.

龙虎大战川中岛五次,双方皆死伤枕籍,多员名将战死沙场,胜负不分. 但最后信玄应略为优胜,得以守住了川中岛。

附:木曾诺朝撰的川中岛之战第四回
上杉谦信、武田信玄,这两位战国最强的兵法家,自天文二十二年以来于川中岛一带先后激战五次,虽然不分胜败,但是,龙与虎,天与地的名头,早已传遍了整个日本。

在此,在下就简单的讲一下最激烈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战况吧!

上杉谦信,永禄六年秋将一万兵马托付给堂弟长尾政景留守春日山城后,亲自率领精兵一万三千人,分为两队,一队于北国街道大田切、小田切的旁的善光寺出,一队经一间道后由饭山出阵。

当时正是半秋之日,正是用兵的最好时机。由饭山出阵的谦信,,大胆地不理会武田家坚城海津城的威吓能力,径直往海津城西方十八町的妻女山开去。另一队军,则在善光寺附近的旭山城稍作休息后,向南进发到妻女山。

守卫海津城的是名将高坂弹正昌信,他深知妻女山对海津城的战略意义(妻女山刚好避过海津城的正面防守,反倒是由侧面突击海津城的绝好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到谦信对地形绝妙的判断,不愧为战国第一将)。急忙用狼烟通知远在甲州的武田信玄派来援军,自己则连夜加固城防和城壕的深度,连绝命书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副与海津城共存亡的架势。

八月十六日,谦信到达妻女山,信玄也与十八日收到消息,立即出兵,二十二日便到达了上田,速度之快,让人不禁联想起信玄风林火山的疾如风来。

到达上田的信玄,马上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武田军转移到妻女山的西北部茶臼山,将谦信归国的路断死。两军对峙十余日,谦信开始不耐烦起来,天天到武田军门前叫阵,信玄也不示弱,天天晚上都派随军的斥侯到妻女山的上杉阵地前用小鼓敲打名谣\"八鸟\",使上杉军的表面看起来已经疲惫不堪了。(事后证明,这是谦信的计谋)

又过了两日,信玄以为时机已到,再次召开会议。会议上,宿将饭富兵部虎昌首先提出了与上杉谦信决一死战的计划,遭到众人的否决。接着马场民部与军师山本勘助提出了用谋的方针,得到了信玄的首肯,山本勘助更是献上一计(啄木鸟战法):

将两万武田军分为两部,一部一万二千人,越过奥森平地上的西条村到达仓科村,明天卯刻之时攻击妻女山,无论胜败,谦信都会越过川流,以寻求逃出川中岛的途径,这个时候信玄率领八千旗本埋伏在此,前后夹攻,武田方的大胜是可以肯定的了。

会议结果,通过了山本勘助的计策,以马场民部信房、高坂弹正昌幸、饭富兵部虎昌和真田昌幸为首的一万二千人,浩浩荡荡的开往仓科村。

上杉方自八月十六日以来,一直在山上养精蓄锐。谦信本人更是好像没打仗一样的整天在山上逍遥地咏着古诗,自己偶尔也弹弹琵琶和敲敲小鼓鼓,随军的直江山城守景纲都开始为己方的状况担忧起来。

一天,直江晋见谦信道:\"敌人已经在川中岛断了我军的粮道,我军的粮食也将在十日之内用尽,大人,要不要叫留守春日山城的军队过来援助。\"

谦信大笑:\"十日之内,看我破敌,不用着急了啊!\"

九月九日重阳节之时(有登高的习俗),谦信一个人跑到高地上吟诗,遥望到海津城内的炊烟有些异常,忽然预感到信玄有分兵出击的可能,谦信立即派透波间谍(忍者)去侦察。侦察到了武田军妄图前后夹攻的企图,谦信当机立断,马上召集诸将进行评定,会议上决定了对信玄军突击的方案。

午后六时左右,谦信正式出阵。

上杉军阵容

先锋 柿崎和泉守景家

中军 色部修理进胜长、竹俣三河守宪当、村上义清、岛津规久

右备 新发田尾张守重家、山吉孙次郎卫家、加地彦次郎正清

左备 本庄越前守繁长、安田治部少辅能元、长尾远江守景信

后备 中条越前守藤资、古志骏河守正信

后押 甘粕近江守景继

辘重 直江大和守景纲

全军布置妥当后,上杉谦信命令妻女山上篝火依旧,大军则悄悄渡过犀川,静待武田信玄军。

而武田信玄军,在十日寅刻(午前四时左右)出海津城,渡过广濑的千曲川到达川中岛地方。这个时候,武田军前面是一片浓雾(川中岛名物),信玄命令摆好阵型,暂时在此地守候。

大概午前六时左右,浓雾散去。上杉军八千(另外五千留守旭山城)如从天而降般出现在武田军面前,上杉谦信摆出了最擅长的车悬阵中的水车阵型,一下子将武田军的气势彻底冲垮。

上杉的先锋队是猛将柿崎丹波守景家的一千五百人,于午前七时左右冲入水泽西端的武田左马助典厩信繁阵中,由于寡不敌众的缘故(信繁只有七百人),使得信繁部很快就混乱起来。这个时候,右翼的内藤与诸角部想上前营救,但是为了保持阵形(由十二节组成,中间由百足使番队穿差传递信息),信玄忍痛下达了不准营救信繁部的决定。

消息传到信繁耳里后,这位武田家中的副将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下令道:\"今日一战,有死而已!\"这一天,他头带武田菱前立,身穿黑系绯打威铠,骑着鹿毛马,越后军如洪水般朝他涌去。到了此刻,信繁把随身的母衣脱下(后来传给了儿子信丰),手持三尺长的大刀冲进敌阵,鬼神般地与越后兵士激战,最终刀折力尽后战死。信繁的战死,恐怕是武田军历次川中岛合战的最大损失。这位脾气温顺,素有威信的一门名将战死后,信玄便再也找不到一位比信繁更加信任可靠的副将来寄以重任了。直到大多数信繁的部队都战死后,姗姗来迟的山县昌景部才将柿崎景家部击退。(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信玄故意让信繁战死一说)

这个时候,前方的新发田部与穴山部又发生激战,虽然穴山信君的兵力稍占优势,但依然敌不住新发田军强大的冲击,这个时候,老将诸角丰后守虎定与内藤修理昌丰率己部来援,上杉军中的本庄、安田、长尾军马上迎住了武田军。几个突击过后,诸角军溃败,身穿桶皮大铠头带火火焰兜的诸角虎定,手持大身枪冲入越后军阵地中,其勇猛之势,让勇猛的越后军都想起了鬼神阿修罗,在取首二十三枚后壮烈战死。

接着,上杉谦信终于找到与武田信玄旗本队决战的机会,由中央朝信玄的鹤翼阵突去。信玄右翼的望月吉栋队与武田太郎信义队率先冲出,将信玄的整个阵势扯乱,以至左备原隼人部和武田逍遥斋部被迫出击,两军的旗本部队开始接战起来。

看到己方不利的局面,自感惭愧的山本勘助晴幸,不顾六十三岁的老龄,手持三尺太刀并率领手势两百出阵,冲到最危险的越后军中央。在身受八十六处重伤后壮烈战死,手下两百壮士也全部战死,无一逃脱者。

在两军旗本大战的八幡原上,武田太郎义信部很快就被击溃,义信也被越后重兵包围。这个时候,义信家臣初鹿野源五郎忠次率兵三百杀出一条血路,见势不妙的义信连忙撤退,初鹿野亲任殿军一职,壮烈战死。(身中枪伤刀伤七十三处)

越后主将谦信看准时机,手持二尺四寸五分的顺庆长光,脚踏名马放生月毛出阵,身边随从只有十二骑。不一会就杀到了信玄的本阵,看到了端坐阵中的信玄,谦信也不答话,策马冲向信玄,谦信的第一刀被信玄用军扇挡住,第二刀砍到了信玄的手腕上,第三刀被信玄闪过,只砍到了肩膀上,这个时候原大隅守虎义挺枪来刺,信玄的身边突然冲出二十多位侍者,谦信知道取信玄的首级无望,大笑数声后撤离了信玄的本阵。

这个时候,信玄的一万二千军终于在妻女山方向出现,武田军士气大振,刚刚渡过猫濑的小山田部开始猛烈突击上杉军右翼的新发田部,上杉军开始败退。谦信命令由甘柏近江守景持殿后,全军由犀川退却,由于当时犀川的水还相当深,上杉军溺死或自相踏死者无数,但是由于甘粕景持的拼死抵抗,硬是没让武田军名将高坂昌幸和马场信房军前进一步。

午后八时许,上杉军终于退出战场,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告终。

此次合战,武田信玄的亲弟弟,名将武田信繁战死。老将诸角虎定,军师山本勘助也不幸战死,全军伤亡人数高达四千五百人之多,一生用兵如神的信玄,得知此战结果之后,也不由得感叹自己的一时疏忽。

而上杉军的伤亡人数,也达到了三千四百人之多,虽然没有名将战死,但也使的上杉军的元气受挫,一时间不敢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无论如何,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甚至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对决,始终是没有胜败之分的。


赖山阳有句关于川中岛合战的诗:

西条山下千曲河。越公虎越峡如蛇,汝蛰未见吾已瞰。
冲破夜色八千骑。雾晓晴出大旗攀,两军相搏如山裂。
快剑未出腥风闻。虎吼蛇逸河雪喷,毒龙有蹩谁其待。

是的,在战国之世,龙虎的身旁也不乏期待的毒龙,就好像织田信长和北条氏康那样。

在战国时代,及的上两人的,不过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寥寥数人。但真的像谦信和信玄这样以军略决定胜负的,不过这两人而已。就好比说丰臣秀吉这样取得天下的名将吧,即使他率领三万大军,谦信只用区区一万人就能将其击败。在战争方面,两人确实是无可否认的天才,可以将士兵训练的就像手足一般灵活,兵势之强连霸王信长都为之汗颜。

著名军评家木村高敦曾经讲过,三军法规之完善整齐,让人感觉到危险气氛的,没有人能胜得过武田信玄。沉重如石,象手足般挥发自如的,没有人能胜的过上杉谦信。



天正五年织田信长率领五万大军进入加贺,在手取川摆下背水一阵迎接谦信的三万五千军。战争还没有开始,因为谦信军恐怖的军势,织田方的人就开始脚软起来。等到谦信一出现,织田家的兵士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往河里退却,谦信见状大笑:\"堂堂信长,竟不敢与我决战。\"率领军队追击那些在河中退却的织田家士兵,斩首千余枚丢在路上,从此就连信长也不敢与其当面交锋。

元龟三年三方原合战之时,德川家康从后突袭,本来已经占到上风。武田军突然收拢部队,在中央不断敲打太鼓,以密集的部队冲击家康本阵。使德川家康连续三次到了死亡的边缘,要不是忠臣夏目七郎左卫门带着家康的旗帜冲向另一个角落,使家康能从虎口逃生的话,天下恐怕永远都不会姓德川。

上述两个例子,战国时代的诸位将领,单是从军略的角度上讲,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胜的过谦信和信玄。

说川中岛合战是战国第一惨烈的合战,相信也无人反对吧!在关原合战这种决定天下的大战中,东西两军死伤人数合计只有两千多人。而在小小的一个川中岛,武田军便丢下了四千六百具尸体,上杉军的阵亡人数也在三千四百人以上;双方驰骋多年的名将阵亡人数也高达四十余名.

或许,这才堪称真正的战斗吧!

在介绍川中岛合战之前,或许还是先谈谈两人的过去比较好吧!



[信玄的信浓经营]

武田家是八幡太郎源义家之弟,新罗太郎三郎源义光之后(算起来与佐竹家是远亲)。从宽治年间义光担任甲斐守开始在甲斐定居,到了孙子信义这一代开始,移往菲崎町的西南居住,从此以此地为名(武田),统率甲斐的源氏各家。作为源氏的名门,还将许多源家的名宝传下来,如八幡太郎的御旗、盾无之铠、义弘的太刀等。

信玄,作为新罗三郎的第十九代后裔,来到这个世界上。

幼名胜千代,十六岁时元服,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晴赐与一个晴字,称为武田晴信,信玄不过是后来入道后的法号而已。从小便留下了许多逸话,如把庭中又打又闹的马斩首,杀死历年的狐狸等,让许多武田家的老臣看到了中兴的希望。

天文五年十一月,父亲信虎在攻打信浓海之口城的时候,信玄第一次随军出征,是为信玄的初阵。

海之口城的守将平贺源心,是力敌七十人的猛将,再加上手下三千人的拼死作战,武田军数度攻城都没有得手。这时天降下了八尺的大雪,在没有办法之下,武田军被迫与十二月二十七日决定退军。

武田军名将板桓信形(也作信方)亲自率军三百殿后,以一副必死的决心让平贺源心以为大难已过,防守开始松懈。谁知道半夜时分,信虎突然率领大部队冒雪返回,平贺家的士兵早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海之口城陷落,源心也死与乱军之中。

献上这条妙计的,正是初阵的晴信,这次胜利,让武田家的老臣们更加觉得:只有晴信才是武田家的中兴之主。以至在晴信放逐父亲信虎之时,全体武田家臣都倒象了晴信的一方。

以后的两三年,晴信开始接近女色,对诗歌等京都文化产生兴趣,经过板桓信形以死相柬后,晴信彻底的放弃了这些能让人堕落的东西。

二十一岁时放逐了残暴的父亲信虎,继任武田家第十八代当主。林城的小笠原长时和瞰访郡的领主瞰访赖重听说信玄年幼无知,两家合兵一万二千人来攻,被信玄施展前后夹攻之计,在菲崎以六千兵打败了两倍于己的兵力,史称\"菲崎合战\",从此信玄开始了信浓的经营,以信玄自己的话来讲:只有不断地征服他家的势力才能真正保存自己家。这种以攻代守的方针使信玄统一了整个信浓,武名响遍整个东国。

本来,信玄如果选择直接上洛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但是稳重的信玄还是达成了与东海道霸主今川家和关东北条家的三家同盟,与此同时,由于北信浓的豪族村上义清跑到越后,说动了谦信(当时还叫长尾景虎)的侠义之心,信玄与谦信这对前世修来的冤家终于在川中岛碰头了。



[谦信的立场]

上杉谦信幼名长尾虎千代,又名喜平二。元服后起名为长尾景虎,永禄四年三十二岁时继任关东管领,改称上杉政虎。同年十二月在上洛时被将军足利义辉赐与苗字,改称上杉辉虎。谦信则是入道后的法名,最早使用这个名字是在谦信四十一岁时写信给家臣色部胜三郎之时,至此通称上杉谦信。

谈到谦信,就不能不谈一下关东管领这个职位的由来。关东管领是足利尊氏在关东之时,建立了以儿子基氏为中心的关东武家体制,基氏的表弟上杉宪显担任执事一职。到了基氏的曾孙满兼之时,升任与将军同级的关东公方,作为执事的上杉氏也自然的升任关东管领之职。到了上杉宪政这一代,食客出身的伊势新九郎长氏(即北条早云)一跃成为关东八州的霸主,被早云孙子氏康打的到处乱跑的上杉宪政没办法,只好委托侠义的长尾景虎帮忙收回关东故领,作为报答,将上杉和关东管领让给景虎。作为上杉家支流的长尾景虎答应了宪政的请求率军三万下关东,在唐泽山大破佐野宗纲军,与芦名,大宝氏联军包围了小田原城,由于是名将北条氏康守城,加上小田原不可击破般的牢固。谦信决定撤军,在撤军之前,谦信只身一骑靠近小田原城城壕,面对城墙上的三十多支步枪,漫不经心的连饮三杯茶,大喝:\"小小北条,不配做我的对手!\"后离开,据说北条家无人不被谦信这种谈笑于千军万马之中的气势吓倒,以致在确定上杉谦信退却的情况下都不敢追击上杉军。

或许只有这,才是无人不知的上杉谦信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两雄的心境]

北信浓的豪族村上义清,与同国的高梨政赖、井上清政等,领地被武田信玄所吞并,走投无路之下,跑到越后投靠谦信。

其中以高梨政赖的一番说词最为出名:“我等安居己土多年,怎奈信玄屡番侵袭,以至身无寸土可容之,愿借君之威武,归还旧领。”

谦信听后,很爽快的承诺了:“信玄取公等之国,人人皆嫌其暴戾。公等出身名族,得此大辱,既然脱赖与吾,吾自感男儿意气所在,何须公等请求,自当惩之,决不惜力也。”

此时,当时威震东海道的村上义清也答应谦信在合战时出仕(义清在战前的备战和战后的调整上都很出名),谦信更是如虎添翼,决定要与信玄一决高下。

在作战方面,信玄与谦信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信玄在作战时讲究后途胜利一说,即保存己军实力,逢战只胜三分,一有机会必给予敌人毁灭一击。而谦信则刚刚相反,千方百计寻求与敌人决战的机会,经常身先士卒,与敌军的大将交锋。在川中岛合战时单骑闯入信玄本阵,以图斩杀信玄可以充分说明谦信的求战精神。

最初的一次川中岛合战,是在天文二十三年初,双方稍作一些冲突后便宣告结束,这一年的秋天两军再度对峙达七天之久,仍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会战。直到第二年七月左右,第三次川中岛合战之时,两军才有决一胜负的趋势。信玄和谦信已各自摆好己军的阵地,准备进行大规模的会战,这时候由于今川义元的调停,战争还是没有打响,双方保持了近一年的和睦。由于谦信自武藏出兵,讨伐与与武田家有联盟关系的北条家,出于义理,信玄屯兵于信浓,一副威胁谦信后方越后的样子。

然而,由于谦信在永禄三年,四年这两年的关东征战中所向披靡,引起了信玄的极大不满。信玄于是在信浓大规模增兵,有一举夺下越后之势,在小田原阵中的谦信,听到这一消息后,连忙收兵返回越后,决定与信玄展开决战。

这样便拉开了永禄四年九月十日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序幕。

[川中岛]

川中岛的南边,是发源于甲武信岳的千曲川,与发源于南驹岳的犀川在川中岛以西合流,川中岛就是两川之间的一块三角洲地带。

千曲川,川如其名,水流缓慢,河道卷曲,南边是信玄的信浓地区。犀川的水流如犀牛般,流速极快,北边是谦信的越后。川中岛四郡,则是上杉和武田两大势力中的中立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成为了武田和上杉两军争霸的轴心。

永禄三年,山本勘助奉信玄之令,仅用八十日就在千曲川的东岸筑成了海津城(即今天的松代城),由武田军名将高坂弹正昌信(春日虎纲)驻守,给上杉军带来了极大的威慑力。

山本勘助,身材矮小,有一眼眇目,长相极其丑陋。曾先后出仕北条家和今川家,但都得不到重用,得到信玄家臣,名将甘利虎泰的推荐后出仕武田家。勘助一进武田家,就向信玄推荐了当时还只是上州一介食客的真田幸隆,信玄当即将幸隆邀入账下,在山本勘助的鬼才和真田幸隆的谋略,为武田家的兴旺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于关东返回越后的谦信,在修养两月后,于八月八日率领精兵一万三千人自居城春日山城往川中岛出发,全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北国街道越过险路大田切和小田切,自善光寺进发;另一路越过道仓福岭,自信浓饭山出发。(越后战记中记载:谦信对这一战极为看重,认为这一战关系到日后上杉家的安危,甚至在战前表露过战死的意愿。)

谦信到底是战国的头号名将,识破了信玄建造海津城的用意(诱谦信大举攻打海津城,信玄可以很快地集结军队来到谦信军背后,前后夹击,给予上杉军毁灭性打击)。于是便不用常规的战法直接攻打海津城,而是引兵来到西条山(即妻女山),正好避过了海津坚城正面的防守,正好绕到了海津坚城的背面。

高坂昌信不愧名将,看到了己军的不利局面后,马上以狼烟通知信玄,请求援军。

信玄自十八日收到消息,马上集结南信浓诸军,率领两万二千大军出阵,二十二日早便到达离川中岛只有三十七里的上田地方。

血战,已经一触即发了。

[啄木鸟战法]

甲越两将在南北对峙了几天后,战局仍然僵持着没有一些改变。

在上杉军中,由于面对的是近三倍的武田军,很多上杉名将都开始不安起来

直江山城守景纲和甘柏近江守景持先后三次来到谦信处询问是否有派留守春日山的长尾政景出阵的必要(直江景纲的说词:“敌人已经在川中岛断了我军的粮道,我军的粮食也将在十日之内用尽,大人,要不要叫留守春日山城的军队过来援助。”)

谦信听后,笑着道:“这一万兵,刚好留做恐吓信玄军之用,使其首尾不得两顾。徜若信玄真的贸然出击越后,我便转道进甲斐进入甲府城屠城,则武田可灭也。”(有些自大的想法)上杉军中的将士得知此事后,士气大振。

谦信不愧名将,深知在此时作为一军的主帅透露出紧张情绪会给越后军带来的恶果,于是便在阵中成日吟诗做对,好象根本都没发生过战争一样。

反观武田军中,由于在优势兵力下多日不见胜负,士气已经开始下降,以宿将饭富兵部(虎昌)为首的武田军宿将都开始着急起来,纷纷要求速战速决。(武田军中的众将都认为若等到谦信留守在越后的援军徜若到达,后果将不堪设想。)

信玄在众将的一致请求下,认为决战时机以到,于是在再次在军中召开会议。会议上,宿将饭富兵部虎昌首先提出了与上杉谦信决一死战的计划,遭到众人的否决。接着马场民部与军师山本勘助提出了用谋的方针,得到了信玄的首肯,山本勘助更是献上一计(啄木鸟战法):

将两万武田军分为两部,一部一万二千人,越过奥森平地上的西条村到达仓科村,明天卯刻之时攻击妻女山,无论胜败,谦信都会越过川流,以寻求逃出川中岛的途径,这个时候信玄率领八千旗本埋伏在此,前后夹攻,武田方的大胜是可以肯定的了。

会议结果,通过了山本勘助的计策,以马场民部信房、高坂弹正昌幸、饭富兵部虎昌和真田幸隆为首的一万二千人,浩浩荡荡的开往仓科村。

而武田军出阵的消息很快就为谦信所察觉,(关于此事日本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长年以来一直为此问题争论不休:一,谦信在遥望海津城时发现武田军中的炊烟似乎比平常繁急了许多,从而预感到武田军的出阵;二,上杉军的间谍发现了武田军埋伏在仓科村的一路部队,谦信通过这一消息猜到了信玄分兵两路以图两面夹击的意图;三,武田军中出了上杉谦信的内应,谦信通过这一层关系得知了武田军的行动。)在艰苦的等待了二十四天后,谦信感觉到与武田军决战的机会终于来临,于是下令兵士含枚之后悄悄地由妻女山上下山,接着渡过千曲川,出川中岛地方,同时命令甘柏近江守景持在此地警戒,为自己留好了一条退路。

九月十日午前四时左右,上杉军神奇地出现在犀川南边的阵地上,这一消息被信玄派出侦察的浦野民部发现,信玄得知此消息没有显示出像一般人那样的紧张布鹤翼之阵迎击上杉军赖以成名的车悬阵,武田军和上杉军的决战终于打响。

最先出击的是上杉的先锋队,猛将柿崎丹波守景家的一千五百人,于午前七时左右冲入水泽西端的武田左马助典厩信繁阵中,由于寡不敌众的缘故(信繁只有七百人),使得信繁部很快就混乱起来。这个时候,右翼的内藤与诸角部想上前营救,但是为了保持阵形(由十二节组成,中间由百足使番队穿差传递信息),信玄忍痛下达了不准营救信繁部的决定。

消息传到信繁耳里后,这位武田家中的副将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下令道:“今日一战,有死而已!”这一天,他头带武田菱前立,身穿黑系绯打威铠,骑着鹿毛马,越后军如洪水般朝他涌去。到了此刻,信繁把随身的母衣脱下(后来传给了儿子信丰),手持三尺长的大刀冲进敌阵,鬼神般地与越后兵士激战,最终刀折力尽后战死。信繁的战死,恐怕是武田军历次川中岛合战的最大损失。这位脾气温顺,素有威信的一门名将战死后,信玄便再也找不到一位比信繁更加信任可靠的副将来寄以重任了。直到大多数信繁的部队都战死后,姗姗来迟的山县昌景部才将柿崎景家部击退。(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信玄故意让信繁战死一说)

这个时候,前方的新发田部与穴山部又发生激战,虽然穴山信君的兵力稍占优势,但依然敌不住新发田军强大的冲击,这个时候,老将诸角丰后守虎定与内藤修理昌丰率己部来援,上杉军中的本庄、安田、长尾军马上迎住了武田军。几个突击过后,诸角军溃败,身穿桶皮大铠头带火火焰兜的诸角虎定,手持大身枪冲入越后军阵地中,其勇猛之势,让勇猛的越后军都想起了鬼神阿修罗,在取首二十三枚后壮烈战死。

接着,上杉谦信终于找到与武田信玄旗本队决战的机会,由中央朝信玄的鹤翼阵突去。信玄右翼的望月吉栋队与武田太郎信义队率先冲出,将信玄的整个阵势扯乱,以至左备原隼人部和武田逍遥斋部被迫出击,两军的旗本部队开始接战起来。

看到己方不利的局面,自感惭愧的山本勘助晴幸,不顾六十三岁的老龄,手持三尺太刀并率领手势两百出阵,冲到最危险的越后军中央。在身受八十六处重伤后壮烈战死,手下两百壮士也全部战死,无一逃脱者。

在两军旗本大战的八幡原上,武田太郎义信部很快就被击溃,义信也被越后重兵包围。这个时候,义信家臣初鹿野源五郎忠次率兵三百杀出一条血路,见势不妙的义信连忙撤退,初鹿野亲任殿军一职,壮烈战死。(身中枪伤刀伤七十三处)

武田军那时的狼狈形象,可以说是信玄初阵以来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高坂昌信的著作《甲阳军鉴》中清楚的记载着:越军如阿修罗般的勇猛之势,将甲军彻底击溃(这里有些夸张),战死者续出,武田军自信玄以下名将战死者众……。由此可见当时以精锐而闻名天下的甲斐军的混乱状况。

越后主将谦信看准时机,手持二尺四寸五分的顺庆长光,脚踏名马放生月毛出阵,身边随从只有十二骑(还有一名叫做荒川伊豆守的猛将)。不一会就杀到了信玄的本阵,谦信看到了端坐阵中的信玄,谦信也不答话,策马冲向信玄,谦信的第一刀被信玄用军扇挡住,第二刀砍到了信玄的手腕上,第三刀被信玄闪过,只砍到了肩膀上,这个时候原大隅守虎义挺枪来刺,信玄的身边突然冲出二十多位侍者,谦信知道取信玄的首级无望,大笑数声后撤离了信玄的本阵。(事实上谦信在枪术上得到佐野天德寺的真传,手忙脚乱的信玄当然不是谦信的对手)

这个时候,信玄的一万二千军终于在妻女山方向出现,武田军士气大振,刚刚渡过猫濑的小山田部开始猛烈突击上杉军右翼的新发田部,上杉军开始败退。谦信命令由甘柏近江守景持殿后,全军由犀川退却,由于当时犀川的水还相当深,上杉军溺死或自相踏死者无数,但是由于甘粕景持的拼死抵抗,硬是没让武田军名将高坂昌幸和马场信房军前进一步。

午后八时许,上杉军终于退出战场,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告终。

[胜败?]

这场战役的胜败,至今仍为人们所讨论不休。

武田军自副将武田信繁以下大将战死者五人,军师山本勘助自感失职,战死在乱军之中;主将信玄、义信还负了伤,战死人数也比上杉军多出近一千人;反观上杉军,则一名名将都没有战死或者负重伤。单从战争的角度上来讲上杉军或许略占上风。

但是武田军作为守方,不但守住了己方的领地,还使上杉军退回越后,从局面上获得了胜利,在战争史上其实这样的惨胜其实也相当多见,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此战是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终。

与信玄和谦信同处一个时代的丰臣秀吉在统一天下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卯刻到辰刻是上杉军胜利,辰刻到已刻是武田军的胜利。是的,两军各胜两个时辰,或许是一个最公平的说法。

自此战之后,信玄开始回避与上杉谦信的正面战斗,试图用政治手段瓦解越后军内部,两人的冲突也不如以前那么明显起来。

二十一年的战斗,使两人都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才能,信玄死后,上杉谦信大哭三日,发誓终生再不入甲信一步。信玄也相信谦信的人格,在遗言中命令武田胜赖在自己死后要与上杉军和睦相处,以维持领地的和平。

信玄的沉着深虑,谦信的刚勇果敢,为世人所公认为战国武将的双壁。

但是,信玄在三方原大破家康,将入尾张之时,不幸带着遗憾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谦信也在手取川大破信长军不久后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如果两人在多有十年的性命,恐怕不止是信长和秀吉的事业没那么容易成功,或许连整个天下、乃至历史都会有一番彻底的改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落在地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2-1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9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噩梦,历史课复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0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岛津家的那个是什么战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12-2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岛津义弘是否打败过明朝大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最终战役。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退兵,日军士气低靡。9月20日,中朝联军水陆并进,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展开大规模进攻,并同时强攻晋州。11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提出和谈遭拒绝,遂向海军将领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义弘集结了近五百艘舰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的道路。在露梁海面,与明将陈遴和朝将李舜臣的水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水战。战斗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先后中弹战死,但岛津义弘的舰队也被歼灭了二百余艘。小西行长仓皇率残部逃回日本,朝鲜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禄 庆长 之役(....懒得看明史,用日本史的称号好了) 中岛津不是因为作战勇猛得到外号\"鬼石曼子\"么.....
好像打败过明军和朝鲜军几次...不过因为水军的失利使得这种战术胜利最后毫无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KillingAngel 发表
[B]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最终战役。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退兵,日军士气低靡。9月20日,中朝联军水陆并进,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展开大规模进攻,并同时强攻晋州。11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提出和谈遭拒绝,遂向海军将领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义弘集结了近五百艘舰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的道路。在露梁海面,与明将陈遴和朝将李舜臣的水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水战。战斗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先后中弹战死,但岛津义弘的舰队也被歼灭了二百余艘。小西行长仓皇率残部逃回日本,朝鲜赢得了... [/B]



原来李舜臣和邓子龙死的这么冤,不知岛津义弘这场战斗有否活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4-22 15:39 , Processed in 0.33841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