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ARK_HGCG

[讨论] 我实在不能理解,国内为什么有那么多为鸡瘟鬼子洗地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SIEG ZEO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LS3连还有延迟讲的  

不过吉恩不发动战争 那么很快就会被联邦先下手  要知道 70年代联邦就已经举行过观舰式了  

不把战火烧到地球 死守自家的铁棺材是没前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看动画的。谁知道哪些烂设定啊。而且动画里面联邦也表现的很腐败的。总之两边都不是好鸟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连、哈曼到中年夏亚,天天想的事怎么拿大家伙砸地球,一死死好几十亿,光听数量就够让人发指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非是扎古男人军服帅气ZICK ZION喊得响呗
楼主你看那么多德粉哪来的
一个道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76楼 发表于: 2011-07-05 16:26
78楼 发表于: 2011-07-05 16:29
79楼 发表于: 2011-07-05 16:32
84楼 发表于: 2011-07-05 16:51

这就是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Quetzacoatl于2011-07-05 11:10发表的  :

法国是为什么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的?其实当年课文《最后一课》是个笑话。自己打了普鲁士被人打回来搞得割地赔款还有脸谈什么"公正"?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希望别人在割地赔款的情况下又不记仇是不可能的。法国人在普法战争结束后,一刻也没有真正忘记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屈辱——法国作家都德那篇著名小说《最后一课》就是法国世代相传的对德复仇主义的典型代表,其情节绝大部分属于浪漫主义的想象——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大部分人都讲的是德语而不是法语——这本小说的真正伟大之处不在于事实,而在于通过捏造“悲情”迎合了几乎每一个法国人的民族复仇心理。
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曾经作为法兰西爱国主义的经典入选中国的中学课本。然而很少有中国人注意到,这篇满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背后的另一面——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大部分人都讲的是德语而不是法语。时至今日,被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当地生产的白酒也都以德国命名方式命名。
阿尔萨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在今天法国的东部地区,包括上莱茵、下莱茵和摩泽尔省。这两个地区本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世纪曾经是一个独立的邦国。公元八世纪时,法兰克王国通过对外战争,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的领土被查理大帝之子路易的三个儿子瓜分为东、中、西三部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属中部法兰克王国。公元855年,中部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洛泰尔一世在普吕姆分割中,将他的中法兰克王国分给儿子们。公元870年后,中部法兰克王国被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和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逐渐蚕食。最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就处在了东、西法兰克王国交界地带上。
9至16世纪,这块地方属于德意志。1552年,法国占领了它。欧洲30年战争后,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中,战败的德意志正式承认法国拥有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一败涂地,双方次年缔结和约,法德边界恢复到了300年前的状况,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被德国占有,成为了帝国皇帝的直辖领地。
在德国接管的过程中,阿尔萨斯西部唯一的法语区小镇贝尔福特(Belfort)进行了抵抗。为了避免事态扩大,俾斯麦不但将贝尔福特就此归还给了法国,而且还宣布按照语言归属,将洛林西部的法语区也归还给了法国,从而使得法德边界的走向基本是按照语言的分界划定。但是,在德国军方的坚决要求下,力主不再占领一些军事重镇的俾斯麦,也不得不对内做出让步,占据了阿尔萨斯山区若干法语和德语混杂使用的地区。由此激起了法国给界的愤怒,法国将俾斯麦这种按照语言调整割让地区的做法指责为虚伪。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居民中,讲法语的人只占少数,绝大多数人一直在讲一种德国南部的方言,报刊和教堂使用的文字则是“高地德语”,即今天的标准德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能讲两种语言。1870年之前,法国政府从未有过这个地区关于语言方面的统计数字,之后的数据也含混不清。根据得到法国历史学家的认可的德国统计数据,1910年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讲德语的人数为163万,讲法语的人数为20万,两者比例为8:1。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法德边境恢复到1870年以前的状态,阿尔萨斯和洛林再次划归法国。随后,法国政府立即在阿尔萨斯-洛林全面清除德语的痕迹,全面解雇讲德语的政府雇员,取消讲德语的律师和医生的从业资格,在初级学校和中级学校以及大学教育中取缔德语,强行实行法语统治。
当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和大家一道喊出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VIVE LA  FRANCE!”时,很少有人会去想到那不过当地大约1/9的孩子的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场景——40年后,这一场景重现,只不过被从孩子们课堂上赶走的则是原本就由多数人讲的德语!也许这部风靡世界的法国短篇小说的真正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事实,也不在于宣扬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在于通过捏造迎合了几乎每一个法国人的民族复仇心理。
这似乎印证了那个古老的真理:战争不过是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争夺利益的暴力冲突而已。而在那些崇尚暴力的帝国主义者们看来,真理的有效距离无疑是由大炮的射程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Gundam到底算不算“欺负宇宙殖民者的白色恶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5楼kazz于2011-07-05 16:52发表的  :
基连、哈曼到中年夏亚,天天想的事怎么拿大家伙砸地球,一死死好几十亿,光听数量就够让人发指的了


哈曼那句“就这么决定了 阿克西斯要撞上吉达之门!”还是挺霸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0楼白武男于2011-07-05 16:59发表的  :




你去坦克世界吧看看,铺天盖地的德粉,恨不得让虎式秒杀IS4
.......
德粉哪来的也一个道理啊
军服帅气武器拉风,HIAL HITLER喊得响
光说名字,虎式黑豹虎王就比连个绰号都没的T34时髦值高多了(当然战斗力也不是一个等级,不过把T34和虎式黑豹放一起比较就有问题),至于德国灰看起来也比苏军的原野绿有范儿不少,再喷个铁十字挂个万字旗,拉风妥妥的
再加上条顿骑士学说的教唆,这不培养出粉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6楼(黄天乱舞) 的帖子

美军在朝鲜常驻就七个师,还没有B17千机编队那种战略轰炸,怎么可能比欧战的几十个师耗的弹药多,这种完全是以讹传讹的效果,实际上美军在朝鲜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活在火炮弹药不足的的阴影里,弹药的储备一直低于安全线(贴别是大口径火炮,51年夏155弹药只有30天不到的储备为此美军把每门155削减到每天15发),不过由于不断搜刮二战的剩余物资还有军工企业的重新开工还是保证了美军的弹药供给,正常的火力支援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随便乱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1楼DARK_HGCG于2011-07-05 17:09发表的  :

你钉子户杀光动迁办城管都在理
可为什么连隔壁邻居都杀了个精光

因为选民主义者是不会接纳自己领地以外的群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1楼VALKIRA于2011-07-05 16:59发表的  :

希望别人在割地赔款的情况下又不记仇是不可能的。法国人在普法战争结束后,一刻也没有真正忘记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屈辱——法国作家都德那篇著名小说《最后一课》就是法国世代相传的对德复仇主义的典型代表,其情节绝大部分属于浪漫主义的想象——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大部分人都讲的是德语而不是法语——这本小说的真正伟大之处不在于事实,而在于通过捏造“悲情”迎合了几乎每一个法国人的民族复仇心理。
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曾经作为法兰西爱国主义的经典入选中国的中学课本。然而很少有中国人注意到,这篇满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背后的另一面——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大部分人都讲的是德语而不是法语。时至今日,被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当地生产的白酒也都以德国命名方式命名。
阿尔萨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在今天法国的东部地区,包括上莱茵、下莱茵和摩泽尔省。这两个地区本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世纪曾经是一个独立的邦国。公元八世纪时,法兰克王国通过对外战争,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的领土被查理大帝之子路易的三个儿子瓜分为东、中、西三部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属中部法兰克王国。公元855年,中部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洛泰尔一世在普吕姆分割中,将他的中法兰克王国分给儿子们。公元870年后,中部法兰克王国被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和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逐渐蚕食。最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就处在了东、西法兰克王国交界地带上。
9至16世纪,这块地方属于德意志。1552年,法国占领了它。欧洲30年战争后,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中,战败的德意志正式承认法国拥有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一败涂地,双方次年缔结和约,法德边界恢复到了300年前的状况,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被德国占有,成为了帝国皇帝的直辖领地。
.......

但是不得得承认,法国人在这两块土地上下的心血要比德国人多得多。
--------------------------------------


  1871年,法国在凡尔赛唯德国之命是从订立了城下之盟,备受国土肢解、赔偿军费以及敌军占领的苦楚。在被迫接受的条款中,甚至还规定了德军要举行胜利进军仪式,在爱丽舍田园大街雄视阔步,耀武扬威。仪式进行之际,大街上观者绝迹,阒无声息,黑纱低垂。在波尔多,当法国国民议会批准和约之际,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议员们泪流满面,步出大厅,留下了他们的强有力的声明:“我们宣告,阿尔萨斯人和洛林人,千秋万代都要保留作为法兰西民族一分子的权利。我们为我们自己发誓,为我们的选民发誓,为我们的儿女发誓,也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发誓,要采取一切手段在篡夺者面前永远坚持这一权利。”  
  维克托·雨果写出了他最为慷慨激昂的心声,主张借助这一道屏障,“法兰西将万众一心:重建力量,养精蓄锐,毋忘国耻,唤起青年一代组成一支全民的军队,发愤图强,永不懈怠,研究敌国的方略和技术,以便重整旗鼓,再成为伟大的法兰西,即1792年的法兰西,亦即胸怀理想、利剑在握的法兰西。到那时,它定会所向无敌,定会光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经历了繁荣的再现和帝国的扩张,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内部纷争——保皇派、布朗热派、教权派、工人罢工,以及空前激烈、创巨痛深的德雷菲斯案件——民族仇恨依然在心头燃烧,特别是在军队里面。不论是老禁卫军还是共和派,不论是耶稣会会士还是共济会成员,把他们团结起来的,便是那阿尔萨斯的奥秘。人人都把双目凝视着孚日山脉的那一片苍翠。一位步兵上尉在1912年便已直认不讳,他常把他的一连人分成三两人的秘密巡逻队,带领他们穿过幽深的松林,潜上山顶,凝神遥望科耳马尔。“经过这种私下的出巡,归来之后,我们的队伍便与以前完全两样,全连都心潮激荡,哽咽无语。” 
  阿尔萨斯原先既非德国属地,亦非法国所有,德法两家你争我夺,反复易手,直到路易十四当朝,才由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归属法国。1870年德国并吞阿尔萨斯以及洛林的一部分后,俾斯麦便建议尽可能给当地居民以最大限度的自治权,并对他们的地方主义进行鼓励。他说,他们多想到自己是阿尔萨斯人,就会少想到自己是法国人。他的后继诸公却见不及此,未把这批新添的黎民的愿望放在心上,不去争取他们,而把这两个省份当Strickland(即“帝国领土”)来治理。派去的德国官员,其施政方针几乎跟对待非洲的殖民地无异,他们唯一的政绩是激起了这两处人民的愤怒,离心离德,直到1911年才恩赐给他们一纸宪法,但已为时过晚。德国的统治在1913年的察贝恩事件中原形毕露。事件的起因是市民和驻军之间的口角,一个德国军官用军刀刺伤一个跛脚的鞋匠。这场风波的结果是:彻底暴露了德国对这块帝国领土的政策,普世的舆论掀起一阵反德浪潮,同时军国主义也在柏林高奏凯歌,察贝恩的军官成了誉满京华的英雄,受到王储的嘉奖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粉只有2个字评价 SB       德国灰的隐蔽效果是最差 就连苏军最简陋的豆沙绿都赶不上     还不是戈贝尔那宣传机器鼓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外野看看,今天还不是一大堆为奶类标准降低洗地的。不过为zeon暴行洗地的我还真没见过,谁敢说灌毒气扔核弹很合理的?所谓喜欢zeon大多是喜欢zaku,喜欢zeon里面某些人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08MS里的这个情节:
一位母亲在夜里抱着生病孩子去看医生 结果被吉翁军以违反宵禁的罪名打成筛子
不知道那群哈吉翁的怎么给这段洗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DARK_HGCG) 的帖子

“解放殖民地”你妹啊
打着“解放”的幌子,把殖民地的平民都杀了
这样的“解放者”历史上也就11区一家了
— — — — — — — — —
打着解放的旗号,把某些地区人民害惨了的事情,
不能说太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8楼(白武男) 的帖子

银英哪个地方说到同盟在帝国那边有民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联邦也不是好东西的,没想过“鬼子做出这片子本身一股浓浓的军国味儿,能把联邦刻画成啥正面形象”这个问题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7-5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5 03:19 , Processed in 0.15709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