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百变之星》的剧本——幻の すごい 名作!
说起《百变之星》(感觉还是卡莱多之星上口啊)这片,之前我也先后看了有3遍了。虽然本人也对其推崇备至,但由于名气和题材的关系,始终推广无力,找不到人分享这份感动和快乐。但在看了S1的帖子后我才发现,原来万花筒青这么多啊。激动之余,我决定再看一遍这部神作,并尝试分析一下其剧本,以供学习交流之用。
整个分析以QA的形式进行,并在最后附上我对之前某讨论帖中出现的一些观点的看法。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还请指出,谢谢。
52话流程的简单整理
第1话-第2话 入团风波
第3话-第4话 灰姑娘篇
第5话 空 养父篇
第6话 乔纳森篇
第7话 罗塞特篇
第8话 蕾拉生日篇
第9话-第10话 人鱼公主篇
第11话 安娜 父亲篇
第12-13话 天方夜谭篇
第14话 西雅图篇
第15话 莎拉篇
第16-18话 freedom篇
第19话 双亲篇
第20-22话 假面star篇
第23-26话 梦幻绝技篇
第27-28话 总集篇
第29话 雷恩和梅加入
第30话 罗塞特入团
第31-32话 吸血鬼篇
第33话 罗塞特篇
第34话 纽约舞台剧篇
第35话 儿童舞台篇
第36-37 世界杂技大赛选拔篇
第38-39 世界杂技大赛篇
第40话 回国篇
第41-42话 回归篇
第43话 求婚篇
第44话 汽车展篇
第45话 巴黎 雷恩的过去
第46-49话 天使绝技训练篇
第50话 空,蕾拉对决
第51话 天使绝技篇
第52话 新星的诞生
Q1 为什么会产生一口气看完的欲望?
1.满足感
我们看片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成长主题的片子,依靠期待-〉满足-〉进一步期待的模式,本身是很容易让观众上瘾的。
在看《百变之星》的第一部时,大部分人都会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其原因就是第一部26集的每一集几乎都是以上扬结局来结尾的(唯一的例外是第23集,但如果把23-24这2集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仍然是以上扬来结束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看完每一集之后都可以得到满足。由于期待着得到更进一步的满足,能够始终让人保持着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2. 代入感
代入感的源泉则是对角色的认同感。乐观,开朗,不懈努力的空,通过片中的演绎,得到了绝大部分观众的认同,使我们获得了强大的代入感,进而产生了积极参与到片中的现实中去的欲望,并欲罢不能。
Q2 为什么明明感觉剧情有些老套,但我们却仍然看得不亦乐乎?
1.好奇心的激发
好奇心本质就是精神上的不满足心态,也是促使我们行动的源动力。对一集30分钟的动画来讲,不断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是最为关键的。而基于电视媒体的特点,一般每隔几分钟就会设置一个兴奋点,以达到吸引和满足观众的目的。
以第1集为例(以下分集概要皆转自百度百科):
第1集
标题:“初めての!すごい!ステージ”(初次登场!精彩的!舞台!)
卡莱多剧团是将舞台剧和杂技结合起来的剧团。而苗木野空为了加入卡莱多剧团,专程从日本来到美国。但空却在试演会上迟到被拒绝入团,而这时老板却要空代替受伤的蹦床演员上台演出。虽然演出不是很成功,但老板却看出了空的潜在能力,并让她加入了剧团。正当空欢呼雀悦时,在空的宿舍出现了和舞台化装间里一样的不可思议的人偶,它自称是夫鲁,舞台精灵。它的出现让空感到非常得不安……
这里需要的分析的是第1集中整个剧情在情绪上的起伏和变化。
淡入(飞机上)-〉欢快(追逐抢匪)-〉失落(因迟到而落选)-〉揪心(空说明了自己的梦想)-〉期待(转机出现,获得表演机会)-〉揪心(蕾拉再次出言要求空离开)-〉期待(卡洛斯坚持给予机会)-〉担心(开始表演蹩脚,差劲)-〉暂时安心(空回忆后爆发)-〉担心(落地出现危险)-〉转折(尤利救下了空)-〉满足(终于完成了表演)-〉揪心(被蕾拉责骂,失落,准备离开)-〉转折(可以留下)-〉期待(卡洛斯的话)-〉好奇(夫露出现)
整个第一集,每隔几分钟剧情就会引导观众的情绪产生转变,观众则在不断地转折中被激发了好奇心,变得迫切想了解接下去的发展。虽然回过头来看看的话,确实情节是有些老套的,然而这却丝毫没有妨碍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剧情所深深吸引。
2.心理的满足
柏拉图说过:“快乐的感觉其实来源于痛苦的消解过程,观众的观赏快乐更多是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体会得到的。”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情绪在痛苦后的松弛或升华,个人潜意识紧张的解除” (援引自《影视艺术心理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巨大满足。
以第9集为例
第9集 标题:“主役への すごい 挑战”(向着主角的!精彩的!挑战!)
卡莱多剧团新的剧目-“美人鱼”就要公演了。本来是蕾拉演主角,但董事雅格尼斯却想要新人演出,所以卡洛斯决定用空进行试演。在试演时空因失败而受伤,虽然伤势并不严重,但空由于这次事故而害怕站在舞台上了。在ken和朋友的鼓励下,空克服了恐惧的心理重新面对挑战,并最终完成了空中飞人的技巧……
整个第9集,使用的是在整部片中用得比较多的典型模式(和其他集数的区别往往只在于转折的次数):期待后的失败-〉面临的困境-〉朋友的鼓励帮助+自身的努力-〉惊险完成
经历了失败痛苦后的成功,以及伴随着紧张过程后的圆满,这样的模式虽显俗套,但却正是能够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有力模式。
Q3 为什么本作的2个高潮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让我们在看完26集和51集后泪流满面?
第26集 标题:“伤だらけの すごい 复活”(满是伤痕的!精彩的!复活!) 第51集 标题:“约束の すごい 场所へ”(约定之地!精彩的!前进!) 从流程结构上来说,这2集大致是相同的
1 情绪的酝酿
之前出现过的配角尽数前来观看
空和蕾拉(雷恩)最后的交流
2 期待中的登场
3 fool的最后占卜
4 高潮处的演出 出色的画面表现+角色的解说惊讶赞叹
5 满足后的鼓掌和喝彩
真正创造了梦幻绝技和天使绝技的并不仅仅是空和蕾拉,观众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第26集和51集很好地为观众的想象力提供飞翔的舞台,也为观众的情感打开全面宣泄的阀门。出色的画面,再加上众多角色对自己感受的描述和解说,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帮助下,想象和回忆交错,情绪到达了顶点。
《交响情人梦》中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
Q4 为什么在第2季的开头会产生拖沓的感觉?
我们在第26集产生了空前的满足感,而对空这个角色也产生了空前的代入感。
因此在第2季,我们所期待的就是空能够带给我们更为强烈的满足感。
然而故事的走向却有悖于我们的期待,由于在第2季的初期长时间无法得到满足,我们产生了情节拖沓的感觉。而由于我们对空的感情移入,雷恩和王梅这2个新角色,也变得吃力不讨好了。特别是处处和空作对的梅,整个处境极为尴尬。(这里种命万能了)。
Q5 可以认为第2季的开头部分是本作的缺陷吗?
由于回报递减定理的存在,在有了第26集的梦幻绝技之后,要在第2季满足观众已经成为了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回报递减定理:我们对某事的体验越多,它所产生的效果就会越少。换言之,情感体验若是连续重复,便不可能产生相应效果。)
而第2季的整体结构说穿了就是先让空变成败犬,再让她成为卡莱多之星,通过长时间压抑,来加大最后爆发反弹的力度(其实第1季尾段也用了同样的结构,从低谷-)高潮,只是相对而言规模较小)。这几乎也是第2季所能使用的唯一手段了,谁叫第1季,尤其是第26集的表现如此出色呢。
Q6 为什么《百变之星》里的角色都显得得生动而真实?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这样写道:“被情感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的真实性。”
百变之星的角色也因多样的情感而显得真实。
亲情:空,蕾拉,尤利,雷恩
友情:好吧,要说是百合也行
爱情:肯对空,卡洛斯和莎拉,警察大叔和凯特
梦想和目标:主要角色全员
而另一方面,一个丰满生动的角色必然是一个存在“里”的角色,或者是一个存在变化的角色。在《百变之星》中所重点塑造的角色,内心都存在着“阴霾”和“矛盾”,并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以尤利这个角色为例(水平有限,就不去挑战更为复杂的蕾拉了)。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尤利是空的憧憬对象之一,而他也曾经先后2次救过在表演中失败了的空。然而到了故事的中段,人物真相解开,尤利内心的“阴霾”显露了出来。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报仇,为了创造不会再有人受伤的舞台,尤利从卡洛斯手中夺走了剧团,并在之后整个沦为了反面人物(数次打击空等人)。被心中阴霾所笼罩着的尤利,也坚信着所谓梦幻绝技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更不值得在受伤的情况下去冒险。然而,在目睹了蕾拉的坚定信念之后,尤利心中的坚持和面前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矛盾导向了变化,而第25,26集中,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尤利内心变化的过程。从蕾拉身上体会到了父亲心情的尤利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完成了自我救赎和最后的蜕变。
Q7 《百变之星》的这些角色,如果放到现下的环境来看?
在过去的几年里,比起塑造一个复杂的多维角色来,稍加修饰的模板化角色显然更受创造者的青睐。毕竟,量产“能快速吸金的角色”更符合市场的需要。 当下主流的角色要么有萌点会卖萌,要么就是一个“变态。”当然,这里的“变态”指的是拥有着旁人看来不合常理的思想或特质的极端角色。
而《百变之星》里的角色,虽然从角色定位来说是存在模板化的,但是基本都塑造得自然而饱满,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编剧是试图去创造一个个“真实的人”。虽然和现在的整体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显然无论在何种时期,用心去塑造了的角色,都是可以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的。
Q8 为什么明明是个52集的大长篇,一路看下来却始终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除了整体情节的情绪渲染外,片中的数名moodmaker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空
空的演出异常出色,不时演绎着各种欢乐的场面。
Fool
子安最高!fool偷看洗澡各种桥段不时出现,变化多端,百看不厌,很好地调节了气氛。
安娜
冷笑话女王,总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让观众会心一笑。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安娜在拍照定格的瞬间变猴的那一幕了。
乔纳森
可爱的乔纳森自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是欢乐的源泉。
路人2人组
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朱莉和夏洛特。
在第一季里她们的戏分可不少,时不时出来说几句风凉话(在梦幻绝技训练中,她们也是出了力的),朱莉和夏洛特的语癖语调,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纳尼?只是棒读2人组而已?)
Q9 fool的塔罗牌占卜和星座占卜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倒也不能完全说fool的占卜对剧情完全没有影响,记得fool的占卜有一次给空带来了启发。
但总得来说,我觉得fool的塔罗牌占卜,作用在于为观众奠定感情上的基调,同时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在听了fool的占卜之后,观众就会产生好奇和期待。“哦?接下来空要倒霉了吗?究竟等待着她的是什么呢?”
至于第2季中的星座占卜解释剧情,想法倒是挺好,但实际的效果确实有点冷了。
Q10 本作欠缺的地方在哪里?
我始终觉得本作在音乐上是有所欠缺的,至少是无法达到神作的标准的。
除了米仓的op2之外,其他的op.ed感觉都不好听。
另外歌姬莎拉居然全剧唱的都是同一段旋律,何等的坑爹。
对cg63657524的某些观点的看法
cg63657524的具体观点见下贴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662043-fpage-2-page-9.html
帖子里争论的焦点,感觉主要集中在,第2集中米娅和安娜的转变是否突兀以及觉得空任性妄为这2个问题上。
首先是米娅和安娜的态度转变问题。为什么大部分的人认为这里的情节是自然而没有问题的呢?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经过了第一集的一波三折,观众已经将情感移入到了空的身上。
在看过了空被刁难的场景和之后空不懈努力的场景之后,了解整个事情来龙去脉的观众们的期待点就在于空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同。而这时米娅和安娜的转变,是符合观众的期待的,观众自然也就不会感到这是突兀的。
当然,如果没有移情到空的身上,那自然另当别论了,如果一定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这个转变过快了,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却是毫无必要的。因为移情于角色,是片子和观众之间的纽带,一旦割裂了这种联系,也就无法获得片子所带来的快乐了。
关于认为空任性妄为,cg63657524举的例子是空在游乐园时自作主张答应了游乐园老板。
作为将感情移入了空的观众来说,首先考虑是空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首先,团体长期失业,无疑是需要这个工作的。其次,空已经猜到了假面star的真实身份,她觉得只要联系蕾拉,她必然会来捧场。基于以上理由,观众自然也觉得空的决定毫无问题。
而cg63657524不愿意移情于空,一定要站在游乐园老板的角度来思考,认定空是个任性的角色。那也就只能说,《百变之星》的魅力和cg63657524无缘了。
如果我们无法心甘情愿(心甘情愿的前提是没有重大的逻辑上的不合理)地暂停对角色和剧情的不信任,那我们在看片时也就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了。
By 莱因
2011.5.10
参考书目:
《故事_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影视艺术心理学》
《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