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Gato_shin

[讨论] 明明已經沒有人可以跟上機體的速度了,爲什麽還要繼續開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型是先行量产型,为了照顾习惯旧型的驾驶员做了很多妥协,3型是正式量产型,到这为止用的都是纯天人的技术,ahead是人革联吃透技术后加了自己的料开发的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50年后人种也更新换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Gato_shin于2011-05-04 22:41发表的  :
機體不好的時候,大家都被機體限制住,超兵也很難發揮出飛躍性的差異。
那麽大家機體都好了,超兵的優勢應該更明顯……但電池吃癟照舊……

抛開無人機,説到底還是超兵王道啊。
别忘了GN粒子,这玩意和米粒子一样,让超距打击近乎无效。因此你可以看到在天人之前,三国的ms发展都很慢,铁人,flag都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没淘汰,aeu 那边的新验证机也花了很长时间,而且这些机体也很有传统兵器的风格。到了GN粒子和高达出现后,中近距离的对战变得极为重要才使得对兵器的瞬间反应和精准性要求提高。另外机体性能和适用性并不是统一的,按照高达的传统,一般来说不都是先开发出匪夷所思的兵器,然后才让兵器的可操作性慢慢与之接轨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5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5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Gato_shin于2011-05-04 22:20发表的  :
電池一直吃癟吧……索瑪一期基本都是在和電池咬,二期遇到鎖定弟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對方還甩開她去打無人機。
电池普通形态给本没有超兵的作战能力,只有双重人格出来后才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发展科技,不发展量产机么就要变成0079前期的联邦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GNX是科纳家主导开发的,在OS和粒子操控技术上都是删繁就简保证ACE机师的上手率,
GNX系列从1到4基本上都是在原有机体上模块化替代来进行升级的,并非完全都是重新生产,
从1到3最大的进步是粒子散布装置的小型化,控制OS的便利化,以至于非ACE也能轻松驾驶,
性能上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劣化,GNX3相比ANGX绝壁是更先进的机体,
GNX4开始导入变革者军的技术,

AHEAD是联邦中原人革联设计团队主导的次世代MS,
先驱的一个特殊之处是双驱,GN粒子负责火器,飞行的粒子输出,而机体运动的电能有独立的电机驱动,
这个是由于联邦对GN炉的和粒子能源传输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的,
天上人的GUNDAM TYPE的GN炉能够很有效地向各肢体关节供电供粒子,

活用了铁人更换组件实现高通用性的特点,试做了接近战型和脑量子波对应型,也是考虑到未来各种特化的可能性,
集大成者可以参考NEO AHEAD,

到S2结束为止AHEAD都是上位者机体,并不是一般机,与GNX3是高低搭配,
NEO AHEAD死翘翘以后,GNX重型化+高速轻量化的BRAVE,比较适合小规模,快速介入的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还在开发才叫敢达。否则就要改名装甲骑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Gato_shin于2011-05-04 21:51发表的  :
最開始就已經把這條否掉了吧,上個電腦輔助就能超越超兵那還費那麽大勁突破道德底綫搞啥超兵啊?

因为不行所以才要继续发展计算机辅助啊,又不是所有人都是超兵。不是说不行就否了。没有人能跟上机体速度说明这机体明显硬件太强软件太弱,需要继续改进软件。如果软件实在跟不上还要弱化软件性能,两者配合才能作出最合适的机体——机体开发又不是换大功率发动机就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5-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5 17:05 , Processed in 0.10498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