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8-2-8
|
引用第73楼南宮太平于2011-02-07 18:54发表的 :
我說, 你們隨便拿起一篇研究然後就全採信了嗎..........
我不懂日文, 可是憑漢字跟圖表我也看出他的論點是第17頁 第四項的coefficient是正數,
問題是, 他完全沒處理casual effect..........
這樣run 出來的regression 根本便不能得出是youtube 放得久導致dvd賣得多
.......  回归无法证明casual effect这个在社会学研究上也是有所定论了,所以说实证研究的结果充其量也就是个a posteriori的结论,无论你用logistic regression还是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还是别的什么玩意儿去弄。所以我估计倒不是作者有意回避因果关系,而是以实证研究的范式而论根本就做不出a priori的causal effect。
诚然这是实证研究的局限所在,事实上这也是为啥主流的行为研究都用实验而不屑于用panel data做模型的原因。然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很难用实验室实验来进行的,这也就注定了以目前可供采用的研究范式而论,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尽可能给出一个靠谱的说法的同时排除其他alternative explanations,如果可能,最好能用计算机仿真再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如果要给此种研究方式找些榜样的话,Milkman et al.(2009)的Highbrow Films Gather Dust: Time-Inconsistent Preferences and Online DVD Rentals和Li et al.(2009)的Internet Auction Features as Quality Signals都是很好的例子。
这篇论文我浏览了一下,这作者只做到了给出能自圆其说的说法,但并没排除其他的解释。可见这是个有缺陷的研究,但此研究的缺陷并不在于处没处理casual effect,因为这种研究per se根本就没法证明casual effect,换句话说这研究范式本就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没别的办法,你要么从相关性中做出某些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的判断,要么坚持分析命题式的美学干脆就别进行这种研究导致我们什么也得不到。这研究有缺陷没错,但作者要说明的问题也就是“当片子你管子上放得愈久时DVD销量也愈高”,而证明这一点作者已经做到了——尽管他本可做得更好。但作者也并没脑残到说出“因为片子在你管子上放得久所以导致DVD卖得多”这种昏话,而会有这种理解的那可能是媒体的错,读者的错,但似乎不大像是作者的错。说到底要是因为没处理casual effect就导致这文章不能采信,那做实证研究的都可以去死了,因为就算我上面做正例提出的那两篇文章也没做到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