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绝种好男人

[其他] OCZ的固态硬盘比金士顿的声音细节更丰富,听感更自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不就说么,拍大神的最好办法就是盲听啊

我在家里SSD上HDD上放同一个APE文件把大神们请过来蒙着眼睛听,播放哪个文件我决定,正确率超过90%我就拜大神为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问,在钢琴调音师耳朵里听会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9楼无印凉粉于2011-01-28 17:16发表的  :

用日立玻璃盘载入的101010跟用尔必达25nm颗粒载入的101010还能多出个花来?
现在讨论的是数据载体,不是解码之后的输出部分,别tm给我转移话题到线材跟前端输出上
问题是您先把话题扯到解码上了,我不就就事论事么,人总是得讲个逻辑不是?
而且我也没对LZ所转的帖的观点说啥,我也不信,但是我没试过,我没有发言权。
我回那贴只是对YUNO的观点表示赞同而已,再次提醒回帖请看帖,谢谢。
还有再次提醒,别以为加个TM俩字自己就能底气足点,这俩字母谁都会打,但是现在是在讨论不是在吵架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2楼(交友菊花受朝阳) 的帖子

引用第27楼YUNO于2011-01-24 20:01发表的  :
补充一点对比过的结论。
内存卡的厂家区别(同厂家不同产地区别微小)>内存卡的类型>传输速度.......
引用第25楼YUNO于2011-01-24 19:40发表的  :
不同品牌的内存卡声音是有差别的,插手机上就能听的出来。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器材。
试听方法:
把同一首MP3分别考到手机的内置内存和外置存储卡上,然后快速切换来对比听。
.......

按照俺的理解,那位可以用手机听出内存卡/机身存储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82楼(交友菊花受朝阳) 的帖子

引用第83楼arbalist于2011-01-28 22:12发表的 回 82楼(交友菊花受朝阳) 的帖子 :


按照俺的理解,那位可以用手机听出内存卡/机身存储的区别……
好点的手机解码和放大输出部分做得不比某些国产神器差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西门子6688,虽然有很大被炒的水分在里面,但是听过一次实机后表示还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可以跟KARMA比比
用手机听出内存卡和机身存储的区别也不是太难,用朋友的X1做AB测试UE11可以很容易听出来,估计接到家里的桌面系统上会更明显
上个小图,不多说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想显示器色温如何有多大色域曲线怎样用设备测量是可以有精确的读数

那么储存介质音和供电音的不同也应该可以有测量数据吧?

机器测量比人体测量的靠谱这个估计不该有异议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5楼kmh于2011-01-29 01:36发表的  :
我在想显示器色温如何有多大色域曲线怎样用设备测量是可以有精确的读数

那么储存介质音和供电音的不同也应该可以有测量数据吧?

机器测量比人体测量的靠谱这个估计不该有异议才对。。。。。。。。。。。。。。
.......
模拟设备可以测波形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斑驳的阴影于2011-01-23 05:12发表的  :
用大水牛排插和用贝尔金排插效果是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
您别说, 我还真试过. 虽然不是这俩牌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7楼无印凉粉于2011-01-29 11:57发表的  :

我tm就tm你了,你tm能tm怎么tm着吧
如果我开头表述不明确我再重复一次
统一文件的存储器改变,传送和解码方式不变,不可能影响到音质
这就跟说我用马爹利的瓶装醋跟用人头马的瓶装醋结果人头马瓶里的醋明显味道更好一样。
.......
不说硬盘,硬盘的数据传输方式我也没咋研究过,对LZ转帖的观点我也不表示赞同,于是就说说YUNO举的例子吧
闪存卡现在基本都是NAND介质,NAND坏块大家都知道吧
大牌的闪存卡大多选的A级NAND芯片,出厂坏块率很少,加上坏块管理也做得比较好,所以可以保证数据写入读取的正确性
而劣质闪存卡基本都用的晶圆的边角余料或者从其他设备上焊下来的芯片颗粒,再加上选用的I/O芯片比较渣,所以读写数据难免产生错误,010101没准就真变成101010了
用过MSD组棒的朋友想必都碰到过PSP游戏突然读不出或者卡机的问题吧,问题就在这里了
还有,和没素质的人我也不想多争论啥,满嘴跑火车谁都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9楼交友菊花受朝阳于2011-01-29 13:27发表的  :

不说硬盘,硬盘的数据传输方式我也没咋研究过,对LZ转帖的观点我也不表示赞同,于是就说说YUNO举的例子吧
闪存卡现在基本都是NAND介质,NAND坏块大家都知道吧
大牌的闪存卡大多选的A级NAND芯片,出厂坏块率很少,加上坏块管理也做得比较好,所以可以保证数据写入读取的正确性
而劣质闪存卡基本都用的晶圆的边角余料或者从其他设备上焊下来的芯片颗粒,再加上选用的I/O芯片比较渣,所以读写数据难免产生错误,010101没准就真变成101010了
.......
就算是010101变成101010,也只会造成解码失败或解码不连贯引起爆音,不可能对"音质"有影响吧
就像BD有划痕放碟时会卡帧或出现乱码,但就算你划得再厉害也最多是放不出来而不会把BD劣化成DVD甚至VCD的画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烧友的计算机还真是脆弱的系统,以这种出错率,别说听歌,估计连windows也进不去诶,还是趁早告别PC-HIFI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罗力于2011-01-26 08:48发表的  :

不久前,我一位朋友,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铁三角AT-HA25D耳放配
AD200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
水位又涨了”, 令在场其他烧友目瞪口呆!第二天果然报道山洪爆发,小丰满水电站
水库水位暴涨,达到1953
.......
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天气预报,为什么会山洪暴发?不就是下雨么
引用第79楼无印凉粉于2011-01-28 17:16发表的  :

用日立玻璃盘载入的101010跟用尔必达25nm颗粒载入的101010还能多出个花来?
现在讨论的是数据载体,不是解码之后的输出部分,别tm给我转移话题到线材跟前端输出上

啥,这SB破SSD用的绿焊油,难怪声音这么差,比我这块用黑焊油的差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3楼无印凉粉于2011-01-29 19:41发表的  :

闪存能连读写都出错还留着不扔?
另外既然你不赞同LZ了就麻烦不要再试图转移话题想办法洗地了谢谢
我从一开始就没为LZ转的贴洗地啊,真说洗地的话我最多为我自己和YUNO而已
不过的确玩这个的和不玩这个的是难以相互理解我承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嗯,大家自己开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0楼黑暗巫师于2011-01-29 18:17发表的  :

就算是010101变成101010,也只会造成解码失败或解码不连贯引起爆音,不可能对"音质"有影响吧
就像BD有划痕放碟时会卡帧或出现乱码,但就算你划得再厉害也最多是放不出来而不会把BD劣化成DVD甚至VCD的画质
光盘存储介质的话就牵涉到JITTER了,所以抓轨得用EA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存储也是编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6楼f3uki于2011-01-29 21:43发表的  :
光存储也是编码的...
数字信号会产生JITTER啊,以COX/SDPIF为载体传输的数字信号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5楼交友菊花受朝阳于2011-01-29 21:38发表的  :

光盘存储介质的话就牵涉到JITTER了,所以抓轨得用EAC
转盘系统读取音乐CD才考虑jitter吧,和音乐CD规格的音轨储存方式有关,受jitter影响大,需要高精度读取
BD,DVD一般有纠错什么的可以做二次校验,很少考虑jitter的影响,我觉得可以认为和硬盘储存卡相仿
话说我好像也从没见过哪个压片的考虑过jitter,只有在EAC抓鬼CD时才设置下抖动校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8楼黑暗巫师于2011-01-29 22:02发表的  :

转盘系统读取音乐CD才考虑jitter吧,和音乐CD规格的音轨储存方式有关,受jitter影响大,需要高精度读取
BD,DVD一般有纠错什么的可以做二次校验,很少考虑jitter的影响,我觉得可以认为和硬盘储存卡相仿
话说我好像也从没见过哪个压片的考虑过jitter,只有在EAC抓鬼CD时才设置下抖动校正
CD的音频储存方式与BD/DVD不同吧我记得,BD和DVD都是单个文件,CD是Track。
所以读取方式也不一样了,BD和DVD的音轨我基本没像听CD一样认真听过,不过即使光说读取的话在好的转盘上读出来的声音文件音质应该也更好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CD那是因为当年订音频cd标准的时候为了塞多点东西没加校验吧
假如做成数据就没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9楼交友菊花受朝阳于2011-01-29 22:11发表的  :

CD的音频储存方式与BD/DVD不同吧我记得,BD和DVD都是单个文件,CD是Track。
所以读取方式也不一样了,BD和DVD的音轨我基本没像听CD一样认真听过,不过即使光说读取的话在好的转盘上读出来的声音文件音质应该也更好点
我说的是BD/DVD对比硬盘/储存卡,同样都是带校验的纯数据文件不会影响解码后的最终放送效果
如果数据传输有错的话也只会影响解码的效率不可能直接造成最后效果的劣化,只有模拟部分的不足才会直接影响听感什么的

至于CD-DA和转盘系统那是另一回事,这里面路数多了很多还真不是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只要讨论采用非CD的存储方式的数字转盘是否会产生jitter,原因是否与存储介质有关?
当然我个人认为是无关的,至少我将MP3的硬盘换成CF卡音质没啥大改变,最多硬盘机械声少了点,低噪少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9楼交友菊花受朝阳于2011-01-29 13:27发表的 :

不说硬盘,硬盘的数据传输方式我也没咋研究过,对LZ转帖的观点我也不表示赞同,于是就说说YUNO举的例子吧
闪存卡现在基本都是NAND介质,NAND坏块大家都知道吧
大牌的闪存卡大多选的A级NAND芯片,出厂坏块率很少,加上坏块管理也做得比较好,所以可以保证数据写入读取的正确性
而劣质闪存卡基本都用的晶圆的边角余料或者从其他设备上焊下来的芯片颗粒,再加上选用的I/O芯片比较渣,所以读写数据难免产生错误,010101没准就真变成101010了
.......

计算机原理不及格,回去重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3楼john于2011-01-29 22:44发表的  :

计算机原理不及格,回去重修
强少您别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叫我怎么样,你什么都不懂在这里喷个毛
知道什么叫数据校验么,既然MP3可以从010101变成101010为什么文本文档里的字不会从我爱你变成你傻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5楼john于2011-01-29 22:52发表的  :
你想叫我怎么样,你什么都不懂在这里喷个毛
知道什么叫数据校验么,既然MP3可以从010101变成101010为什么文本文档里的字不会从我爱你变成你傻逼
这个真不知道,我只是用过组棒放在那一个星期不用再插进PSP里游戏就读不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2楼julytc1于2011-01-29 22:42发表的  :
其实只要讨论采用非CD的存储方式的数字转盘是否会产生jitter,原因是否与存储介质有关?
当然我个人认为是无关的,至少我将MP3的硬盘换成CF卡音质没啥大改变,最多硬盘机械声少了点,低噪少了点
低噪也是声音的一部分
或许变化不是介质改变产生,可能是影响了供电或许改变了缓存大小等(随身听上这个容易出现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CD是经过信道编码的,就光盘旋转抖成那样,外加表面划痕不编码搞毛啊,又不是硬盘那样的封闭空间

外界物理因素造成的失真与错误在标准设计时就考虑过了,否则从网上拖回来的数据早就不堪入目了,计算机系统所要求的精确性可不是磁带随身听能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6楼交友菊花受朝阳于2011-01-29 22:56发表的 :

这个真不知道,我只是用过组棒放在那一个星期不用再插进PSP里游戏就读不出来了。。。

你也知道是读不出来了,为什么不是难度降低了打怪不掉装备了主角死不掉了
“请注意,肯的20hits连击只限使用UMD或原棒,组棒最多只能达成15hit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设计,供电,电磁干扰等等因素都可能因为系统的改动而发生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音质,相比之下揣测一个精确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音质实属缘木求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稀记得有人能用耳朵听出PSP放音乐用的是原棒还是组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8楼f3uki于2011-01-29 23:03发表的  :
CD是经过信道编码的,就光盘旋转抖成那样,外加表面划痕不编码搞毛啊,又不是硬盘那样的封闭空间

外界物理因素造成的失真与错误在标准设计时就考虑过了,否则从网上拖回来的数据早就不堪入目了,计算机系统所要求的精确性可不是磁带随身听能比的
硬盘也是有纠错的,不然就不会出现4k硬盘这么多兼容性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NM这是病吧,发到文学区标科幻标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9楼john于2011-01-29 23:08发表的  :

你也知道是读不出来了,为什么不是难度降低了打怪不掉装备了主角死不掉了
“请注意,肯的20hits连击只限使用UMD或原棒,组棒最多只能达成15hits”
好吧强少我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不下娃娃怨炕板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9楼john于2011-01-29 23:08发表的  :

你也知道是读不出来了,为什么不是难度降低了打怪不掉装备了主角死不掉了
“请注意,肯的20hits连击只限使用UMD或原棒,组棒最多只能达成15hits”
真细究起来这些都可以有,虽然恰好就错那么几位的几率跟0没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猴子能敲出法国国家图书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7 03:59 , Processed in 0.23255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