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98|回复: 24

[硬件] 以后只有SSD一条活路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来势汹汹的SSD固态硬盘,HDD机械硬盘领域曾经针锋相对的三大厂商如今却走到了一起。本周,日立、希捷和西部数据公司共同宣布成立技术联盟,合作研发下一代HDD硬盘技术,目标是结束有关机械硬盘技术下一次飞跃的方向性争论。

三大厂商表示,他们已经向这一新成立的技术联盟组织注资数百万美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让所有硬盘和配件制造商,包括半导体厂商全部加入该联盟。该组织目前暂定名称为“存储技术联盟”(Storage Technology Alliance),由硬盘行业组织IDEMA进行管理。

IDEMA主席Mark Geenen表示,他下周就将飞往亚洲,拉拢三星和东芝加入,零配件厂商富士电机、LSI、Marvell、TDK、德州仪器,以及设备制造商如Veeco Instruments Inc.、Xyratex International等预计也将加入。

硬盘业抱团的原因在于,下一代HDD硬盘技术需要大幅提升磁盘存储密度,其高昂的研发成本让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承受。而在新技术的实现方式上,各厂商又一直各走各路。在硬盘业如今仅剩屈指可数的几家厂商的情况下,亟需统一行动,联合力量实现技术换代,迎接来自固态存储的挑战。

上面提到的技术分歧,最典型的要数希捷和日立。在提高存储密度方面,日立主张使用图案化介质技术,在旋转磁盘上实现精确定位,但该技术可能需要12.5nm光刻技术支持。而希捷则主张使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通过激光在极短时间内加热磁盘微小区域以提升存取效率。

这两种技术都号称能够将磁盘存储密度提升到每平方英寸1Tb以上,而如果将其结合,最终有可能实现每平方英寸50Tb的超高存储密度。不过,两项技术都仍然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才能辅助实施,新组织的意义就在于此。该组织将在多厂商的合力下研发新一代磁盘存储技术,并制定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决定哪些技术首先投入实用。



以后的硬盘将会完美继承希捷的质量,黑盘的噪音,日立的PC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盘终于变成蓝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单碟750GB的突破难度堪比22nm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SSD便宜了
WIN7对SSD的支持是不是很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SSD的容量很不给力。。。。普通用户不算太关心SS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SSD比较成熟了吧?出货量大了,价格也会跟着降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的方向是SSD系统盘,温盘当仓库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价格合适性能好用的系统盘SSD有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摸,二五摸,二五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硬盘只要努力提升容量就可以了  
SSD每GB性价比5年内还是追不上的吧  
但要5年内还是只有2T 机械
那还是死了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 waiting for 300GB SLC ssd <$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单碟750GB的突破难度堪比22nm啊
TCTF 发表于 2010-8-19 14:44

单碟750GB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还没有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只有个121G SSD活着,什么游戏都不敢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芯片式淘汰掉机械式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技术导向是SSD和机械硬盘混合工作
对性能有要求的数据放在SSD,其它数据放在机械硬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价格合适性能好用的系统盘SSD有哪些?
咖啡豆 发表于 2010/8/19 15:32

请认准Intel
等固态真的能降下价格来,又不知道有什么新的储存技术被应用起来了呢。
cyberalogo 发表于 2010/8/19 17:59

铁电体还有碳纳米都是候选
当然它们都属于固态存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说每英寸4T的储存密度的材料已经在11区实现了么…
机械硬盘还会继续充当仓库的角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盘正在变成耗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转型仓库的话还是先把热插拔还有尺寸改进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太开心了
固态硬盘在密度提高了情况下已经会面临目前温氏硬盘质量的困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太开心了
固态硬盘在密度提高了情况下已经会面临目前温氏硬盘质量的困扰
Microsoft 发表于 2010/8/19 22:17

Flash固态盘的极限已经可以看到了,现在是100多电子存储1bit
不说每英寸4T的储存密度的材料已经在11区实现了么…
机械硬盘还会继续充当仓库的角色啊
天堂幻想 发表于 2010/8/19 20:39

那个是铁电体,不过访问方法似乎还是和机械盘一样移动读写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8 02:56 , Processed in 0.16503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