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7|回复: 42

[怀旧] 32位机的3D显示原理和现在的游戏机不一样吧?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当年电软那帮sb小编一直黑ps2,说dc性能高于p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当年电软那帮sb小编一直黑ps2,说dc性能高于ps2。
佟菊花 发表于 2010-8-17 18:57


2003年新春装机推荐

XBOX>PS2>NGC

看的我满脸黑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当年电软那帮sb小编一直黑ps2,说dc性能高于ps2。
佟菊花 发表于 2010-8-17 18:57


且言必vga box+彩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星多边形不是一直传说基本接近但小于20万/秒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记在后面跟俩Ray tracing的介绍干啥
SS那代再歪也歪不到Ray tracing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ps2的游戏确实不堪入目,对比DC明快的色彩和清晰的贴图,直到后来GT3开始才和DC拉开差距
我发小来玩GT3和F355,告诉我这分明没区别嘛,我也无话可说,除非把车卡在路基上才能看出贴图材质有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PSP和PS3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星多边形不是一直传说基本接近但小于20万/秒么
ms006z 发表于 2010-8-17 20:11


n64才10w多边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肯定

差别应该是PS没有Tex,纹理需要软件实现,光栅化应该没跑的。
而SS则是用纹理的变形实现3D效果,没有生成多边形光栅化到像素的设计,属于直接描绘体制吧……
N64则是最标准的。

那是一个启蒙时代,没有标准的处理法,任天堂和索尼找了OpenGL之父SGI,所以风格和未来主流比较一致,而世嘉找了那时还不靠谱的Nvid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DC完美支持480P VGA输出,而PS2大多数游戏在关闭过扫描情况下四周都有黑边,实际分辨率大多只有512*448”这一事实来说,我觉得PS2的机能真的很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DC完美支持480P VGA输出,而PS2大多数游戏在关闭过扫描情况下四周都有黑边,实际分辨率大多只有512*448”这一事实来说,我觉得PS2的机能真的很渣
chenke 发表于 2010-8-19 22:10

512*448这是视频输出制式所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dc整体的表现水准很高。 樱大战的3d战斗场景确实很华丽。 不过cpu 是个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3D显示的理论好像几十年前就成熟了,区别只在速度,把CPU的工作交给GPU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哥 于 2010-8-20 01:01 编辑






太超世代了……让GC的Flipper仿佛是纱布……

简单说下就是,N64的图形单元RCP,分为两个部分,
RDP是一个很规范的图形处理器
RSP是一个64位的处理器,功能是T&L和把粒子、多边形一类图元的内存地址递交给RDP。
但是……这玩意执行用的是微码……是可编程的……
此外,微码有两套,其中Turbo3d这套可以每秒50万多边形。

不需要主CPU做T&L……图形处理器管线可编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n64一上纹理就纱布了,mario65就三张纹理贴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星多边形不是一直传说基本接近但小于20万/秒么
ms006z 发表于 2010-8-17 20:11
n64才10w多边形Pluto_Shi 发表于 2010-8-17 23:04

土星多边形20万,N64有10多w,PS有30万这个是定论。
SEGA自己没公布土星有多少多变形并不等于其它人不知道那玩意能堆多少多边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星可能真的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多边形能力
它是直接在空间坐标系中放置经过变形的整张贴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N64的demo

http://youtaba.tk/laobubu/ng/watch.php?id=MByHz4gA_Yg
其他没啥比假面高的……但是壶……这壶PS2都做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N64的定位就是低幼玩具,而且结实耐用
关于贴图为何如此糟糕,wiki有详细解释

Graphics

Screenshot of Super Mario 64, showing limited texture detail and Gouraud shading (on Mario). The trees are two-dimensional billboards and always face the camera.

Graphically, results of the Nintendo cartridge system were mixed. The N64\'s graphics chip was capable of trilinear filtering,[59] which allowed textures to look very smooth compared to the Saturn or the PlayStation. This was due to the latter two using 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60] resulting in textures that were pixelated.

However, the smaller storage size of ROM cartridges limited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textures, resulting in games that had blurry graphics. This was caused by the liberal use of stretched, low-resolution textures, and was compounded by the N64\'s 4096-byte limit[61] on a single texture. Some games, such as Super Mario 64, use a large amount of Gouraud shading or very simple textures to produce a cartoon-like image. This fit the themes of many games, and allowed this style of imagery a sharp look. Cartridges for some later games, such as Resident Evil 2 and Sin & Punishment: Successor of the Earth, featured more ROM space,[46] allowing for more detailed graphic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N64是那代主机中唯一具备硬件贴图过滤机能的(DS相比N64最大的不足应该也是缺少贴图过滤),所以没有\"马赛克\"的现象,当然和其他原因综合在一起就造就了模糊的贴图
其实用到了加速卡的作品贴图还是不错的,Perfect Dark的画面可能尚在当年的PC游戏平均水平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超世代了
卖哥 发表于 2010-8-20 00:58


N64的架构可是SGI公司协助设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6 20:27 , Processed in 0.2911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