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4-1-3
|
本帖最后由 sowo 于 2010-7-14 16:32 编辑
这些12岁的女孩子的梦想中,最多的是:“当新娘”
----------------------------------
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啊
下面这个是完整版么
网上所有电子书都没有本节,乃编者自己打出,不包含日文假名,若偶有文字错误请见谅(Printed by 025dcn&Franklin David)
12岁女孩的梦想:嫁出去
老冰办公室里有一个女孩,一次公司聚会,内容是烤肉,老冰看到平时娇滴滴的小丫头挽起袖子干的干净利索异常,和她开起了玩笑:“嗯,看不出你还挺能干的!”
小姑娘很严肃地说:“要不就嫁不出去了啊。”
中文里“嫁”是个动词,而日文里的“嫁”则是个名次,说明已婚这种状态。如果一定要把日语里的“嫁人”用汉字来便是的话,那就是“嫁成”,“成”是“成为”的意思,日语动词在名次之后,所以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成嫁”——成为“嫁”。
这个区别就可能说明了中日两国小姑娘们对结婚理解不同之所在,对日本小姑娘来说,“嫁”说一个状态,结婚就是要成为“嫁”,结婚就是目的。
日本小学毕业时会有一个纪念册,大家在小册子上写一些雄心壮志什么的,世界各国都一样,但日本女孩子写的东西会让中国人感觉一种文化的震惊(Culture shock)——这些12岁的女孩子的梦想中,最多的是:“嫁成”,嫁人。
这是日本文化之一,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好好工作,女人在家里相夫教子,好好吃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社会对女孩子的要求就是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要成为好妻子和好母亲,首先当然要成为“嫁”,“成嫁”是女孩子们的第一梦想也就理所当然了。
除了公立中学以外,日本的私立中学大部分是男女分校的,因为培养的目的不同。男校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女校的办学方针则是从培养将来的贤妻良母着眼。同样,在高等教育上日本有一种特别的两年学制,相当于中国专科大学的女子短大。这种女子短大特别受女孩子的青睐,首先就是学制短,不会耽误结婚嫁人。
这种女大,女子短大的科目设置大多是文秘、外语,既方便在校时轻松读书,又方便在等待嫁人的时候临时找工作,还方便找到老公后就立即辞职。
不能简单的把日本女学生对理工科的不感兴趣,归结到日本女孩不求上进这一点上去,学理工科的女孩少还有其社会原因。在同样或者稍低的条件下,日本企业可能更加愿意雇佣一个男性。同样这也不能简单的归结到重男轻女这一点上去,还是有一个社会原因。日本的企业有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喜欢加班的习惯,而同样的员工,结婚以后的女性由于家庭孩子的牵连,往往不能参加加班,这就给企业雇佣女性员工带来了困惑:而这个困惑使得女性员工进一步减少,男性雇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企业在安排加班方面更加没有顾及,整个是恶性循环。
除了加班之外,日本大企业还有一个“转勤”的做法。日本大企业基本上摊子铺得都比较大,除去全国各地之外,海外分支也不少。为了防止出现独立王国,日本企业都采取隔几年换白领员工工作的地点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转勤”、这种转勤对已婚职工来说是比较麻烦的,考虑到小孩的教育、住房的等各种问题,一般的做法是采取“单亲赴任”,即男人一个人去工作,太太带着孩子在家里不动。这样一来,拖儿带女的女性员工就很难办了。
正因为有这个实际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日本女性就职于大企业的重要岗位变得极为艰难。要么就是放弃结婚或者生育,要么就是做家庭主妇,摆在日本人你女人面前的选择,几乎就是这么残酷的两种。选择前者的难度太大,后者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也就变得很自然了。
不要说是一般的女孩子,有时这种现象在一些高学历的女孩子身上都能看到。一次公司进新人,老冰看到分到自己部门的名单,禁不住倒抽一口冷气,名单上赫然有一名毕业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生物学女硕士。本来日本女硕士就少,更不要说这种学科了。生物学这种尖端科学的在日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到老冰所在的小公司来了?女硕士进了公司以后,老冰向她提出了这个疑惑。她的解释很简单,因为未婚夫在神户工作,现在正准备结婚,趁着准备结婚,先找个工作打发时间,到时候婚礼时间一定,就辞职走人。
这个问题是弄清楚了,又一个问题来了:“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这么好的专业就这么简单的放弃,不觉得可惜吗?”
女硕士很潇洒的说:“但是我要结婚,没有办法呀。”
原来如此,结婚在这位女硕士眼里成了高于一切的事情。
工作还是结婚是个很严峻的选择,但是就算选择了后者,“成嫁”也不是想成就能成得了的。日本出生率越来越低,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大,结婚率越来越低,这已经成了社会问题。
原来结婚的对象有所为“三高”一说,也就是要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但这“三高”仅仅是理想而已,一般人结婚还就是一般的凑合,但就是这种凑合也越来越难凑合了。
日本社会存在着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意识,而政府的税收和保险政策又在有意无意的鼓励着这种意识。女性在结婚以后继续出去工作,其实在税收和保险商很吃亏,因为如果不工作的话,除去丈夫的一部分收入作为抚养开支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之外,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险,都是由丈夫公司和政府共同负担的。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丈夫的收入满足或基本满足家庭开支。
当然这也有其原因,因为时代在变化,日本女性的社会参与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带来的欧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原因,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本身的不景气也是的日本人的收入在不断减少,现在光靠“主外”的男人的收入来抚养“主内”的妻子和孩子变得越来越难,在很多时候日本女性结婚以后还要出去工作,起码要找一份临时工的工作才能维持一家的开销,这样在结婚问题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十几年来,日本企业成功的抑制了员工的工资上涨幅度以解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度过了由于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但付出的社会代价就是适龄结婚年轻的收入比他们的前辈大幅度降低从而在经济上无法负担婚姻,结不起婚的人在增加。而长辈们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期间的好处使得一般日本年轻人无需担忧露宿街头之苦,长时间的工作使得他们对家庭生活的依赖减少,而蓬蓬勃勃的24小时便利商店还使得做饭这种家务劳动显得多余。即使是生理需要,也有人把现在的半色情场所“萌”的流行归结到无法结婚者在不断增多这一原因。
这样一来,“成嫁”就变得很困难了,因为可选的具备婚姻条件的未婚男人的基数就在萎缩,在那个已经收缩了的范围内找到合适自己并且愿意结婚的还真不容易,于是大量没有受过合格的职业教育,或者虽然受了职业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就职的女性就在社会上闲置。
原来常能见到“待嫁”的女孩子,现在看到更多的却是“待娶”的女孩子。这两种女孩子的区别在哪儿呢?待嫁就是原来有工作,因为要结婚而辞了工作,在婚礼还没有举行的这段时间里先出来打点零工的女孩子。待娶这分为两种,一种是还没有未婚夫的,一头打着零工一头找,或者家人朋友帮忙物色,或者自己动手找;还有一种则是名义上或者实际上有了未婚夫的,但那边那位还没有下定决心来娶她或者没定下日子或者定不下来日子,这位也就只好先打起零工来,打一天零工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弄得不好一打好几年的也不稀罕。这种人在咖啡店最多,一来劳动强度不大,二来还能学点手艺,将来结婚以后伺候家人或者招待客人。
老冰一位朋友的女儿就属于后一种,某私立大学法语系出身,后来在一家证券公司谋了份工作,挺好的。但不知在那找到了一个男朋友要结婚,八字还没一撇先把工作辞了到一家咖啡店去打工,一打就是五年,到现在快三十了婚还没接起来,还在那边边打边等。
老冰一次在他家玩的时候和姑娘聊了起来,顺便问她干嘛这么急于辞职,得到的答案是:“证券公司劳心伤神的,太苦太累,本来就不愿意干了,就是没有辞职的理由才干了下来”。
哦,原来是不想干正式工了,可是现在打零工就不后悔?那位的回答是:“有什么后悔的?她们(那些没有辞职的)也没有结婚啊。”
合着是不是应该的衡量标准是不能结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