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24|回复: 36

[数码] 自己刻录的CD和买的CD质量上有区别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子让门夹了,想弄个CD来听听,日系的CD我这里没有卖的
如果找到资源自己刻录的话效果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的播放设备一般的话,
用Z版制作的无损刻出的CD应该和买的Z版基本无听感上的差别,
如果设备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好点的刻录盘,刻出来基本听不出啥差别的
一哥们XA7ES+7030大部分也都是刻录盘在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MP3音质不行,我都是再刻成cd听的。

以前见过这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版cd上的数据都是凹和凸转成数据就是1和0 只要没出错。放哪儿都一样。你要有闲心刻门板上也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有差别,毕竟人家是专门流水线上的产品,比家里自己的刻录机肯定好些
不过一般的器械应该听不出来
我一朋友让我把我自己的碟做成无损给他,我按他的要求设置软件设了大概二十分钟,
光做个无损要求都这么多,刻个碟对细节的要求肯定还要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不到cd碟要cd机何用?

电脑听歌也有电脑听歌的玩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原理

激光头从碟片上读取信号经RF放大IC放大形成RF信号,然后经过DSP处理形成初步的音频信号,送入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转换成四声道(FL、FR、 RL、RR),再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直接驱动扬声器。还有一种输出方式是在音频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之前输出,称为前置信号输出,即RCA输出。
大家要注意,音频取样精度是衡量CD机音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CD机的取样精度能达到96KHZ,一般的CD机只有48KHZ,取样精度越高,激光头拾取的音乐信号就越多。

所以,你刻的盘只要保证是完全复制原版CD,音质自然没问题。但是难度也就在完全复制上面~

不同的刻录机刻出来的音质还不一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原理

激光头从碟片上读取信号经RF放大IC放大形成RF信号,然后经过DSP处理形成初步的音频信号,送入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转换成四声道(FL、FR、 RL、RR),再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直接驱动扬声器。还有一种输 ...
铅笔 发表于 2010-5-3 22:48


喂。。。。。。。。。。你这又是什么教派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票主题:有多少人能听出APE(FLAC)与CD的区别        查看投票的会员
没有盲听过,感觉CD的确要强一点         87 票       
我是低端设备,听不出来         116 票       
我的设备还可以,可惜听不出来         99 票       
我的设备很顶级,还是听不出来         17 票       
我是低端设备,能听出来         18 票       
我的设备还凑活,能听出来         58 票       
我的强大设备能听出来         15 票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96061

听不出来的占多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票主题:有多少人能听出APE(FLAC)与CD的区别        查看投票的会员
没有盲听过,感觉CD的确要强一点         87 票       
我是低端设备,听不出来         116 票       
我的设备还可以,可惜听不出来         99 票       
我的设备很顶级,还是听不出来         1 ...
REV 发表于 2010-5-3 23:48


超·顺风耳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想起来书记“一条大河破浪宽”(没错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光头从碟片上读取信号经RF放大IC放大形成RF信号,然后经过DSP处理形成初步的音频信号,送入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转换成四声道(FL、FR、 RL、RR),再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直接驱动扬声器。还有一种输出方式是在音频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之前输出,称为前置信号输出,即RCA输出。
大家要注意,音频取样精度是衡量CD机音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CD机的取样精度能达到96KHZ,一般的CD机只有48KHZ,取样精度越高,激光头拾取的音乐信号就越多。
铅笔 发表于 2010/5/3 22:48

记得用大亚湾的核电,或者雅鲁藏普江的水电
千万别用普通的火电刻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4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暗巫师 于 2010-5-4 07:12 编辑

所谓玄学么...关键词:Jitter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414&keyword=Jitter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44258&keyword=Jitter
不过自己刻的cd经常没有原盘好也确实是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oyo 于 2010-5-4 08:05 编辑

自己刻的CD肯定和唱片公司用母版做的有区别
只不过是限于播放设备和听力敏感度,区别不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dlesssin 于 2010-5-4 10:02 编辑

我只知道自己刻的CD比大陆Z质量好
另外我比较过自己用电脑抓出来然后刻和原盘
NE20+ES7听不出来区别
不知道更好的设备和更好的耳朵能听出区别来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要说碟片质量的话正版cd的保存期限普遍要比刻录cd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CD-DA的音轨数据没有纠错,和CD-DATA盘的区别,应该相当于网络里UDP和TCP/IP,

并非数字就一定可靠,这点应该没错
比如用IE下文件,如非带校验的压缩格式,都怀疑下的文件损坏。。。(都碰到过吧,UDP)

但没纠错,只要数据完整+可靠复制应该没区别啊,Jitter这个没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最终空想 于 2010-5-4 11:55 编辑
所谓玄学么...关键词:Jitter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1414&keyword=Jitter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44258&keyword=Jitter
不过自己刻的cd经常没有原盘好也确实是事实... ...
黑暗巫师 发表于 2010-5-4 07:08

1. CD台机播放模式
a) 传统CD台机播放模式,流程为:
    CD转盘 → 读CD碟 → I2S信号 → DAC芯片

    传统的CD机是直接将CD碟的数据读出并直接将数据转换为I2S信号,然后传送到DAC芯片,如果CD碟上面的凹凸面均匀度比较差,各个数据位(Bit)读起来的时间就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导致输出I2S信号时也是不均匀的,最终这些Jitter导致DAC芯片解码波形出现轻微的畸变,由于这个原因,在传统CD机上,正版碟的播放效果要好过盗版碟和刻录碟,这种模式的Jitter主要产生在转盘和CD碟上,故对转盘的要求非常高,对碟片的要求也很高,并且必须做好CD机的避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普通光驱不能做CD转盘的原因,另外将数字信号转换为I2S信号的处理上也会增加一些Jitter。

b) 带缓存的CD台机播放模式,流程为:
    CD转盘 → 读CD碟 → 缓存 → 微处理器、CPLD、FPGA → I2S信号 → DAC芯片

    例如Meridian 588,它采用DVD光驱做为转盘,多次读相同的数据区并将数据放进缓存,然后进行检验、比较并判断出它认为最正确的数据,然后从缓存中将数据转换为 I2S信号并传输到DAC芯片,实际上它的处理过程是多任务的,因为有缓存的出现,产生Jitter的瓶颈已在读取缓存并转换为I2S信号的CPLD或FPGA处理器上,已和转盘和CD碟无关系,所以它对转盘要求已经不高,普通的DVD光驱已能达到要求

c) CD台机搭配外置配解码器播放模式
    CD转盘 → SPDIF/AES OUT → SPDIF/AES线 → 外置解码器 SPDIF/AES IN → I2S 信号 → DAC芯片
这个模式有两个好处:
i) 利用外置解码器的高性能DAC芯片,提高音质
ii) 利用Wordclock,PLL,ASRC,DDS技术降低普通CD转盘的Jitter


    实际上光驱能很准确地读取CD光碟的数据,读光碟的方法也有点类似图一,虽然将CD光碟的凹凸信息读出来有Jitter,但因为数据存储只需要知道两个值0和1的状态,只要Jitter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再加上CD光碟有一定的纠错信息,一般情况下都能正确或很高精度地读取没划伤或划花的CD光碟的数据,这方面只需做个实验即可,将你网上下载的WAV文件刻录到CDR上,然后再用EAC将CDR上的音频数据抓取出来,用文件比较器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100%无损或非常高的精度,加上PC软件丰富、界面漂亮和播放选曲便捷的优势,所以PCHifi也是烧友们关心或尝试的对象


这个帖子不正好说明自己刻还是原版盘差别不大吗。影响问题的主要是读盘的质量问题,而不是数据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 CD台机播放模式
a) 传统CD台机播放模式,流程为:
    CD转盘 → 读CD碟 → I2S信号 → DAC芯片

    传统的CD机是直接将CD碟的数据读出并直接将数据转换为I2S信号,然后传送到DAC芯片,如果CD碟上面的凹凸面均 ...
最终空想 发表于 2010-5-4 11:53



所以说别刻碟了

有原版碟的直接听原版的,没有原版碟的直接放WAVE文件音质最好。

PC → I2S → DA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刻盘的JITTER很大,CD机按照一般的读取方式音质肯定损失很多,但有DEJITTER能力的CD机价格不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要说碟片质量的话正版cd的保存期限普遍要比刻录cd长。
百猪夜行 发表于 2010/5/4 11:38

不用正版
压的盗版盘都能踩翻一片刻录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好点的刻录盘,刻出来基本听不出啥差别的
一哥们XA7ES+7030大部分也都是刻录盘在听
交友菊花受朝阳 发表于 2010-5-3 22:02

張總你tm不是cd上貼個膜都能影響音質的么混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刻出来的盘(不论什么盘)CT810死活都要倒过来读两遍才能读的出,正版放进去就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CD没有纠错这种流言究竟是怎么留传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般设备一般耳朵自刻也凑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鸡蛋灌饼 于 2010-5-5 14:09 编辑
我艹,白学了,CD标准不是16bit,44.1khz么?HDCD是48khz,还要专门的解码,不带解码还是按44.1khz输出的么

96khz,大把大把的CD升频解码升到192khz...不过原始数据我记得最高只到48khz,再上去那都是sacd和dvd-au ...
reeea 发表于 2010/5/5 08:44

采样率那段摆明了是扯的
为啥玄学大师那么多,就是因为好耳朵+DSP精通的人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正版CD的话,碟片质量还真不一定有自己买的刻录碟好。
我的CD机吃欧洲产和刻录碟都没问题,就在我唯一一张国产正版CD上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刻录CD保存条件差很容易就会有跳帧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RAYA 于 2010-5-5 17:13 编辑
我艹,白学了,CD标准不是16bit,44.1khz么?HDCD是48khz,还要专门的解码,不带解码还是按44.1khz输出的么

96khz,大把大把的CD升频解码升到192khz...不过原始数据我记得最高只到48khz,再上去那都是sacd和dvd-au ...
reeea 发表于 2010-5-5 08:44

sacd是另一样东西就不说了,超采样对DAC来说是有正面影响的,在较高的采样下,DAC能工作在一个较高性能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你们都是神耳……刻录盘与其母盘听起来真有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5-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8 14:16 , Processed in 0.29944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