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真樹京介

ACG中的beam武器射的是什么谜之粒子?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巨神兵设定应援
LEGEND-911 发表于 2009-9-5 23:22

巨神兵原来是奥特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粒子屏蔽电磁波的原理考证:

最基础知识补充: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段,无线电波,均属于电磁波(波长从小到大列出)。

基础设定补充:米氏粒子是UC世界观中存在的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小质量粒子。


简单来讲,米氏粒子受自身电场作用自发排成的晶格状矩阵,也就是I立场 (高强度的I立场需要巨大能量来维持) I立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在29天后逐渐散去,失去对无线电的屏蔽作用。

屏蔽的达到则是通过米氏粒子排成的I立场晶格屏蔽长波辐射,衍射和偏振(Diffraction and Polarization)波长与自身大小相近的波:

The disru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due to the small lattice of the I-Field creating fringes that long wave lengths cannot penetrate, and that diffract wave lengths that have similar distance with the fringes. This Diffraction and Polarization process disrupt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这里对低频长波辐射的阻断原理并没有明确给出,根据猜测,结合米氏粒子的性质:接近零质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微小粒子,应当可以看作一个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结构... 而在电磁波射入电离层之后的折射可以参考中波的电离层传播。长波和超长波由于其特性将被吸收。

括号内容可以忽略不影响整体论证[一般把电离层看作异性的色散介质,即磁波和电波分离考虑,之后的折射率单纯决定于电波频率、电子浓度,碰撞频率,目前似乎仍然没有公认理想的算法公式,这里给出可以计算的非均匀等离子体趋肤深度公式的一种表述形式 详细推导过程参见reference3]

这样,无线电的主要频率波段被准电离层结构的各种复杂的因素所扰乱,已不可能正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波段:甚高频电波波段,即雷达的主要工作频率,是可以穿透地球电离层的,那么,要偏振甚高频电磁波,I立场的偏转率需要达到一个相当的强度。因为I立场具体的物理参数并不存在,要确实计算也变得不可能。同样,远距长波无线电通讯也难以实现。


对于高频电磁波,设定中给的解释是I立场的晶格对其产生衍射和偏振,这部分就相对容易解释了。具体衍射公式sinθ=mλ/a (Fraunhofer diffraction和Fresnel diffraction)以及2dsinθ=mλ(Bragg Condition晶体对微波的衍射) 和I立场对长波的屏蔽相同,不均匀的电离介质(I Field)中没有统一线性性质,由此,I立场的无数不规则晶格所产生的衍射和偏振后是无法逆向计算的。

在这个区域内有重要战术意义的波段为红外线(波长0.75μm-1000μm)。这样原距离热红外成像将变得相当模糊和不准确。导致热追踪兵器和红外成像瞄准的战车等兵器无法作战。


写到这里不由的佩服下米氏粒子存在的设定者,UC世界观几乎只靠这一存在而变得相对合理,而由其衍生的I立场,米加粒子,以及再下一层的衍生:I立场防护,对远距离战斗和雷达的抹杀,光束兵器的产生,米氏融合炉的产生...等等.. 不得不承认是天才的设定。



byLIN+



以前蛋疼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很喜欢08MS小队,第一线杂病扎古都是那么的耐操
oyss1225 发表于 2009-9-6 02:25

08MS里的仗打得很真实,说是高达里最真实的不为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要使带电基本粒子组成稳定的厘米级别的晶格是不可能的,就算米粒真的可以组成任意大小级别的晶格,对手玩跳频技术的话你就被玩死了,当初米粒设定的时候跳频技术还是高度保密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请问这个和兵器飞得做成人型有啥关系?

一个惯性制导秒杀高达全家

我眼拙,从来没见过脑残粒子屏蔽掉可见光的桥段...另外所谓的脑波实际上是一种神经元传递兴奋时候产生的电磁波,所以NT你好,NT再见

用自己的设定 ...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0:05


啊,你不知道Mobile Suit是什么意思么?
如果不知道,那至少也了解一下AMBAC如何?

喷一个设定的基础是了解设定......如果非要拿高中物理学去喷电磁肌肉,有啥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果然引出了AMBAC

战翻这个只需要5个字

1角2 动 3量4 守5 恒

我一直以为MS是Mobile Shit的简称,至今没变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2:27



噢噢,
那你去查查Mobile Shit是什么的缩写,然后再了解一下自动姿势制御系统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kull 于 2009-9-6 13:03 编辑
自动又如何,守恒定理在那里摆着
你倒是告诉我如何突破运动3守恒定理好不?

高达么,要不就承认自己不是科幻,要不就承认被负1000亿度的光线照过得了

打着科幻的幌子来误导初中生的物理学什么的最讨厌了,在日本当物理 ...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2:38


唔,凡尔纳立场微妙
嘛,相关讨论太多了,你没想过要去了解,我也没想过非得拿相关技术设定来说服你
你的基本意思就是,在你对作品了解到的范围内,不能用现代物理学解释的东西就是伪科学,神棍,我懂的。
总之开心就行了,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解释下GM王的因果定律炮,射出的旋风状的东西是啥?怎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解释下GM王的因果定律炮,射出的旋风状的东西是啥?怎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吐槽高达里面所谓的真实严密的设定而已

没见过哪个真实严密的设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的,
什么叫做伪科学?就是明明不是科学非得强调自己是科学一样,科学的基本就是可证性

明明是为了耍帅出模型卖钱,非得 ...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3:13


不不,我知道你的意思是机器人动画里面没有“真实系”这个概念,我懂
其实如果你一开始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是中科院负责XXX的XXX院士,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XXXXX”
我绝对不会再后面解释作品设定
我说了,大家开心就好了,恩。
前面也说了,用高中物理学套电磁肌肉之类的也没什么,开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果然引出了AMBAC

战翻这个只需要5个字

1角2 动 3量4 守5 恒

我一直以为MS是Mobile Shit的简称,至今没变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2:27

别傻逼了,你连高中生水平的物理都不会,日你就3个字

1系2统3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最初就是一个卖玩具的动画发展出来的,但是后期无数设定补充和side story的添加,使其变成了一个很有趣很有深入了解价值的作品群,说不好听的就是用补充设定来擦屁股,高达也从来没有以硬科幻自居,为什么要那么反感?

用一部科幻世界观设定够不硬够硬来区分作品优劣是很无稽的行为,硬科幻爱好者对着一动画有什么好优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请问这个和兵器飞得做成人型有啥关系?

一个惯性制导秒杀高达全家

我眼拙,从来没见过脑残粒子屏蔽掉可见光的桥段...另外所谓的脑波实际上是一种神经元传递兴奋时候产生的电磁波,所以NT你好,NT再见

用自己的设定 ...
艾诺琳 发表于 2009-9-6 10:05


做成人形是为了帅,谁都知道这是基本出发点,AMBAC和米氏粒子下近距格斗战增加都是后来的补充设定,用不着你在这里乱放炮。

同样,谁都知道设定是为了解释作品世界观,而不是把高达科学化,不要以为就你看的清设定都是唬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这样嘛.........这位少年只是想通过角动量守恒理论击败AMBAC。虽然角动量守恒和反作用力控制机身没有关系,不过年轻人对科学的向往精神和求知欲是要肯定的.
开心就好,开心就好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理解不能的是光剑之类的武器,为啥光剑和光剑能互相碰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理解不能的是光剑之类的武器,为啥光剑和光剑能互相碰撞
fimirror 发表于 2009-9-6 16:24

光剑的IF相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最初就是一个卖玩具的动画发展出来的,但是后期无数设定补充和side story的添加,使其变成了一个很有趣很有深入了解价值的作品群,说不好听的就是用补充设定来擦屁股,高达也从来没有以硬科幻自居,为什么要那么 ...
LIN+ 发表于 2009-9-6 15:34

估计那人只是在喷那些自以为高达的科幻算是挺硬的FAN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大人形可动不补完原因,就不能是硬科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AMBAC得用喷口才能动的?
epsilon 发表于 2009-9-6 16:51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工程实践上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AMBAC是无法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工程实践上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AMBAC是无法实现的
幽灵X9 发表于 2009-9-6 17:16



这话你到NASA的门户网站上去留言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你到NASA的门户网站上去留言看看
zakull 发表于 2009-9-6 17:25

NASA的太空人我从没有见过单靠移动肢体可以改变轨道与及太空人的角动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kull 于 2009-9-6 17:38 编辑
NASA的太空人我从没有见过单靠移动肢体可以改变轨道与及太空人的角动量的
幽灵X9 发表于 2009-9-6 17:29



...................芭蕾舞...........

算了....我较真了......
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aike.baidu.com/view/1732879.htm
这用于姿态控制是可行但用于高机动战争就不可行了,这手臂转速要多高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AMBAC只是为了做转身等肢体扭动的动作的,对质心轨迹没有影响啊,现在的太空人EVA时候也能自由转身的。要配合姿势制域喷口才能有效机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08MS里的仗打得很真实,说是高达里最真实的不为过吧
jesseliu 发表于 2009-9-5 10:10

高达在地上作战就是准胡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解释下GM王的因果定律炮,射出的旋风状的东西是啥?怎么解释?
dsdds 发表于 2009-9-6 13:06

波導ガン(イデオン・ガン)
第28話で初登場。波導ガンの名称は宇宙戦艦ヤマトの波動砲とかぶるために、映画版とテレビ後半ではイデオン・ガンと改められた。イデオンの母船ソロ・シップの機関部から発見されたが、イデの無限力を恐れた第六文明人によって、偽装封印されていたと推察される。 イラ・ジョリバが持っていた解析図を見たコスモは「グレンキャノンと同じ」と発言した。バッフ・クラン側では「大砲」と呼ぶ。

砲身後部から伸びる2本のエネルギーチューブを、イデオンの腹部のシャッター内にあるプラグに接続し、砲身の左右にあるグリップをイデオンの両手で保持して使用する。グリップは垂直に握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が、テレビシリーズのオープニングでイデオンが使用している大型火器は、グリップは水平に握る描写となっていた。

発射時は誘導ビームが伸びていった後、暗灰色の超重力渦巻きが放射状に広がって行き、影響範囲のすべての物体を崩壊させる。事実上、防ぐ手段は無いに等しい。亜空間飛行で回避することもできるようだが、『発動篇』において通常空間から亜空間飛行中のバイラル・ジンを半壊させたことがある。

波導ガンに限らず、イデオンは設計の通りではない威力を発揮する事が多い。簡単な例では、3機のメカのジェネレーターの出力を合計してもイデオンは空を飛ぶ事はおろか歩く事もままならないと小説版において言及されている。なのにそれを成し遂げるのはイデの無限力による強化だと考えられる。波導ガンはその極端な例で、ただの粒子砲(グレン・キャノン)がイデの力でとてつもない武器となっていると推測される。

波導ガンは最大パワーで発射されたことはついに無く、射程は無限。半分以下のパワーでバッフ・クランの大艦隊を消滅させる。地表近くで発射した際には、地形を変えてしまうほどの大被害を与え、第32話では太陽系第6惑星のリングを4分の1ほど消失させている。『発動篇』では、迫りくるバッフ・クランの大艦隊や重機動メカの大軍を薙ぎ払い、更には射線上にあった惑星を打ち抜いてその向こうの大艦隊を全滅させた。

波導ガン自体に4つのスラスターがあり、イデオンまたはソロ・シップの遠隔操作によって、短距離の移動が可能だっ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20 20:21 , Processed in 0.27345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