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78|回复: 34

音响的玄学,岂是你们这些凡人能参悟得透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种好男人 于 2009-7-23 21:55 编辑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thread-126210-1-1.html

另求达人解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买耳机+前端就是用来装逼的,我放都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更神奇的
这个早就有实验了。相同的一张CD,用普通CD转盘EAC抓轨,和SCSI 转盘发烧电源独立供电高级钉子垫着抓,出来的WAV字节比较是一样的,在SAW里打开却发现波形都有不同   MyAV做的实验。

比较WAV的波形是否完全相同才可以说明两个WAV是相同的。PCM编码不容错,头尾有一点不同,整个音轨能否相同就难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种好男人 于 2009-7-23 21:20 编辑

这个更强力
之所以相同的二进制WAV文件会造成听感不同,我的推测是: 两个WAV文件虽然从数据角度看是一样的,但其实从微观角度看(微观到磁粉的程度),它们其实是存在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他们被打开看数据时,显示是相同数据,但被电脑硬盘磁头读取播放时,却表现出不同的jitter特点,使得音质有细微差异. 常有人说: WAV文件是没有时间信息的,没有CLOCK的,怎么可能包含jitter?! 其实,没有时间信息的记录媒介,是完全可以包含jitter的! 以CD碟为例,刻录的复制版CDR,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其每个坑的长度(微米级的),与原版CD的相应这个坑的长度,会存在一些误差,或者比原版CD的这个坑长了一点,或短了一点. 这个\"与原版碟相应位置坑的长度误差\",是由于复制过程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这种误差,就是使CDR复制品音质与原版CD不同的主要原因. 这个误差使得CDR复制品在被CD光头读取并处理时,产生了新的jitter (jitter的本质就是时间误差,而时间误差由CD表面坑的长度误差引起). 这是一个新的jitter源. 我推测,WAV数据记录在电脑硬盘磁道上时的问题与此类似. 一个WAV文件,是以某种物理方式记录在硬盘磁道上的. 如果在写入数据的过程中发生了某些时间误差,就会使得记录在硬盘磁道上的数据,0和1一点不差,但\"位置有微小误差\". 这种极其微小的误差不会引起误码,0还是0,1还是1,但当这个WAV文件被读取时,这些微小的误差就会造成新的jitter,和CDR的情况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了这些SB,大部分HIFI厂商基本都要关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蛋疼起来果然是没有下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不错的装逼资料,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3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美人早就不搞这个了。Bose东西贵是贵,但是人家起码卖的是技术,不是玄学。

这种流毒是从港台进来的。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09-7-23 22:27

欧美不搞香水、酒之类的了?
还是说欧美不搞什么,中国人搞就是玄学?
人家听得出区别,愿意研究,碍着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万块的CD播放机和几百块的DVD机一个内部结构的这种事见的还少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万块的CD播放机和几百块的DVD机一个内部结构的这种事见的还少么
chichengjerry 发表于 2009-7-23 22:50

我怎么在烧友坛里看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耳朵收货”?
厂家骗钱的事当然有,但是发烧友们大段大段的分拆解析各种前端、音响、耳机的帖子照样满天飞。
别人研究选择性无视,就赶上学别人花钱了,就这种还有满口别人把你搞成人傻前多,我看还是洗洗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蛋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我来说个事情

国内某个研究所向某厂订购某型号的管子

这个厂用最好的工人和材料,机械生产几万个管子,然后从中间挑出几百个,给这个研究所。

剩下的给国内的其他研究所。

然后普通的工人用一般的材料,机 ...
manyo 发表于 2009-7-23 23:20

这是新传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nks 于 2009-7-24 05:47 编辑

反正我知道军品器件和民用器件价格差距至少在15倍以上

有老师给研究所做仪器,一个运放500多,电位器400多,电阻全部用0.01%精度。后来还见过地震仪上用的航空插头,据说也过500了

不过这些还算贵得有点道理,音响的东西很难说清楚,耳朵收货这个是说不是指标好看声音就好,普遍说来欧美产品谐波失真比日货还大点

米格CD3内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友就是钱多没地方花,不然怎么叫发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4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没必要说这么玄乎。
不过,刻录出来的光盘用耳机往往能听到暴音是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美人早就不搞这个了。Bose东西贵是贵,但是人家起码卖的是技术,不是玄学。

这种流毒是从港台进来的。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09-7-23 22:27


欧美靠创意忽悠亚洲人已经是他们新的致富点了……
至于港台那种神棍遍地的地方,是另外一种忽悠。

简单说一个有技术含量,一个没技术含量,一个忽悠的钱多,一个忽悠的钱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4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国内近来是打军用牌,还得把价格吹得比天高
过一阵子该打航天牌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tongji.net/thread-94905-1-1.html

非常好的退烧教程,尤其是对那些盲目烧光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耳机都是买的二手的。。。而且必须自己听过。。。

音响玄学可是培养YY能力的一门学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噢,原来德国声英国声美国声都是弄出来忽悠亚洲人的?欧美烧友泪流满面。

听音器材还有个调音的过程,单纯的比较用料成本没有太大意义。而且HIFI发烧本来就是盲目而唯心的,没兴趣的人来凑什么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不等于唯心,但hi过头的就一定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小白变成商家之后,他说的话,甚至那个坛子都变得越来越没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时一种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吐槽硬盘里的数据会有jitter这种说法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涉及社会学中的随机理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对于金耳族来说

不考虑听音时的风速 气压 温度 湿度听音者的体温 心率 血压 血脂 血糖 时间段 反应速度 IQ 血统等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听感”一词毫无可靠性可言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发的不是烧,是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9 21:16 , Processed in 0.29177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