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kzero 于 2009-6-15 09:45 编辑
或许是因为气候,或许是因为饮食习惯,又或许只是因为某些相关人士蛋痛吧,是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一个游戏在不同地区发售的时候,在画面外观上往往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最直观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作为一款游戏脸面的包装封面上。现在我们不说什么比较不同地区文化间的审美差异之类的目的,不去比较不同公司的职业精神技术水准,先揪出十个来排排坐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小编眼中的蛋痛指数。仅供娱乐,欢迎来喷。
十:冰上公主
《冰上公主》是Arc System Works公司2008年4月在欧洲发售的NDS滑冰游戏。玩家要控制游戏中的4名少女,以滑冰界的顶尖“冰上公主”为目标努力。游戏的封面是这样的:
大半年后,游戏发售了日版,在怪叔叔的国度,封面是这个样子的:
呃,我说闺女啊,半年不见,怎么你们都长成小学生了啊?言归正传,平心而论,2张封面的造型都很不错。更重要的是,进到游戏里面,我们还是能看见些不一样的东西。有图为证:
欧版的游戏画面
日版的游戏画面
显而易见,厂商厚道地为日版重制了大部分的画面,就看在那份为了玩家服务的心思上,要黑的话语,还是算了吧。
《冰上公主》
蛋疼指数:☆
诚意指数:☆☆☆☆☆☆☆☆
九:《雅典娜》
SNK被人们熟悉的,最辉煌的年代是推出了《拳皇》《饿狼传说》等格斗作品的90年代,但是在80年代,SNK就已经推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我们现在熟悉的角色最早就出自原来的那些作品。SNK在1987年发售了FC平台游戏《雅典娜》,封面是这样的:
这可是奠定了80年代日本人脑中“女战士就该穿比基尼铠甲”观念的卡通形象。不过啊,就画工而言,小编倒觉得并不是很强。再来看看美版:
比基尼设计被无视了。风格也偏向写实风。从现在看来,这样的改变可谓是欧美版本画面调整的常见现象了。在机能很有限的年代,看着那为数不多的像素组成的小人,用自己喜欢的画风绘制封面,也不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美版的封面画工更棒一些……
至于续作《超能力战士》,上述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虽然后来SNK的美工折服了大多数玩家,不过当年啊,SNK还真是挫。不论游戏内容如何,日版游戏封面上被美版盖过去的,始终是少数中的少数。
《雅典娜》
蛋疼指数:☆☆
逆袭指数:☆☆☆☆☆☆☆
八:《洛克人》
《洛克人》是久负盛名的动作游戏系列了,早年在游戏过程中,玩家能看到就是一团蓝色的,勉强能分辨出眼睛和手脚的活动方块,可以说对于洛克人形象具体的概念,就是来自于封面的彩图了。初代日版封面是这样的:
不论水平,至少,一身蓝衣,手腕发炮的卡通风格少年等特征我们可以确定。美版改名为《MEGAMAN》,就成了这个样子。
是小学生画的吧?嗯,大家自动脑内过滤好了。再来看看2代。日本版是这样的:
美版是这样:
画工总算有了长进,不过还是一张写实的沧桑大叔脸,拜托,尊重一下原作设定好不好?直到第9代,我没话说了,大家看图吧。
在游戏界的黎明期,封面风格上这样的改动比比皆是,不过能顽强地坚持9代,恐怕也就只有洛克人了吧?什么?你不信?自己去360版《洛克人9》美国官网去看好了。
《洛克人》
蛋疼指数:☆☆☆
顽固指数:☆☆☆☆☆☆☆☆☆
七:《神奇男孩》
世嘉在1987年曾经推出过一款《神奇男孩》,日本版的封面如下:
2.5头身的比例,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流行的可爱造型。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是不喜欢可爱的,结果美国版的封面是这样的:
接近八头身,还成,不过那张脸啊,这可不是在演喜剧片啊,拿着宝剑,以一张滑稽的脸砍翻对手,要多违和就有多违和。不过看了下面这张后,想法又会稍稍有点改变。这是1989年推出的《超级神奇男孩》:
嗯,那张滑稽的脸现在看上去也许没那么不顺眼了。
《神奇男孩》
蛋疼指数:☆☆☆☆
退化指数:☆☆☆☆☆☆☆☆
六:《龙珠:神龙之谜》
说起龙珠啊,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早就1986年,FC上就出过龙珠改编的游戏。名字就叫做《龙珠:神龙之谜》。封面是这样的。
很怀念啊,一代人记忆犹新的画面。2年后,1988年,该游戏美版推出。结果呢,成了这个样子。
名字变成了Dragon Power且不谈,空手道大叔,你谁啊,和悟空没关系吧?还有神龙,人家可是帮忙实现愿望的神龙,不是吐火的恶龙喔。哎?周围漂浮的几颗水晶球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龙珠?!……OK,就当作是20年前,美国人还不怎么了解龙珠想好了,不过看看最近的电影版,嗯,20年了,美国人还是美国人,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龙珠:神龙之谜》
蛋疼指数:☆☆☆☆☆
战力指数:☆
五:《化妆品乐园:化妆的奇迹》
就在一个月前的5月份,美国育碧发售了一款游戏《Imagine: Makeup Artist》,封面是这个样子的:
到这里一切正常,但是进到游戏一看,好像有些眼熟啊?特意找了一下,真相大白,原来这款《Imagine: Makeup Artist》就是08年在日本上市的《化妆品乐园:化妆的奇迹》。日版的封面是这样的:
证据如下:
且不说改名,只看封面的话,不知道要用多粗的神经,才能把这两个联系起来。
其实,熟悉育碧的玩家应该知道,育碧有将自己代理发行的很多休闲游戏整合在Imagine这个系列之下,同时这个系列的惯例是用照片或者显示风格的绘画作为封面的。也许是为了品牌形象一贯性之类的考虑吧,对此我们也不好置评。只是,难道就没有玩家玩了游戏后觉得上当向育碧抗议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么?
《化妆品乐园:化妆的奇迹》
蛋疼指数:☆☆☆☆☆☆
狗肉指数:☆☆☆☆☆☆
四:《式神之城》《GUNBIRD》
大家先来看一张封面:
小编的第一印象是“查理的天使出游戏了么?”但是名字又不是—《MOBILE LIGHT FORCE 2》。硕大的2字,是续作没错吧?但是看到游戏画面:
这这这,不就是那那那——《式神之城》吗?而且还是1代。
太扯了,但是又让小编产生了一些兴趣,那么《MOBILE LIGHT FORCE 1》是什么?果不其然,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是稍稍有被雷到。居然是这个:
好一招移花接木!不说能把基本不相干的2部作品塞到一个系列名字之下,拿灵符的除灵师能变成持光枪的特工,难不成,这是家火星公司?
《式神之城》、《GUNBIRD》
蛋疼指数:☆☆☆☆☆☆☆
移花指数:☆☆☆☆☆☆☆☆☆☆
三:《幻想水浒传》
《幻想水浒传》系列自初作起,就因为能够收集到108个同伴而闻名。这样的一大卖点,自然会在封面上有所体现。这是初代PS版的封面:
非汉语圈的文明,应该不会对《水浒传》熟悉吧,因此日版封面想传达的那种和许许多多同伴结识并肩战斗的感觉能保存下来吗?请看:
应该说,画得不差,虽然有些让人联想到罗宾汉。画风的问题,之前已经说过,见怪不怪了。和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乱来的例子相比,这个应该还是花了些心思的。只是啊,为什么封面只有5个人?难道是因为战斗画面中只有5个人?就像国内的格斗三人组,格斗四人组那样?
误解,绝对是误解。文明的隔阂啊,果然是无处不在的。
《幻想水浒传》
蛋疼指数:☆☆☆☆☆☆☆☆
误解指数:☆☆☆☆☆
二:《零》
零系列是广受欢迎的纯正日风恐怖游戏。具体的就不说了,就封面而言,相信玩过的人都会感到其中的韵味吧。这是《零:ZERO》PS2版的封面:
色彩、姿态还有小道具,都有着日风浓厚的自身的意味。一般来说,民族的事物世界化就容易出问题。结果就是—美版的封面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你谁呀,游戏里没见过啊,不是走错摄影棚了吧?接下来,让我们看看XBOX的《零:ZERO》日版封面:
再来看看美版:
果然XBOX是凶箱没错,厉鬼横行,完全不分场合地点。总的来说,要评价就是2个字—拙劣。负责设计美版封面之人的美感百分百有问题,Tecmo啊,把那个人炒了吧。小编代替日本人民请求你。
《幻想水浒传》
蛋疼指数:☆☆☆☆☆☆☆☆☆
重口指数:☆☆☆☆☆☆☆☆☆☆
一:《星之卡比》
说到《星之卡比》系列,大家肯定想到的是那个圆嘟嘟肉乎乎的,看上去就很快乐的卡比形象。像这样的造型应该是可以通杀全球人的。有改动的必要吗,或者说,有改动的空间吗?
还是那句话,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请看:

星のカービィ 夢の泉デラックス(Kirby: Nightmare in Dream Land) 2002年/GBA

星のカービィ 鏡の大迷宮(Kirby & the Amazing Mirror) 2004年/GBA

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ド(Kirby Air Ride) 2003年/NGC
タッチ!カービィ(Kirby: Canvas Curse) 2005年/NDS

星のカービィ 参上! ドロッチェ団(Kirby: Squeak Squad) 2006年/NDS
很微妙,虽然改动只是一点点,但却是堪比阿姆斯特朗那一步的一点点。为什么美版的卡比总是那么生气?不明白,实在想不明白,就像KITTY为什么没有嘴巴一样,为什么要生气?这果然是个充满禅意的问题。
最新的美版封面,卡比最终还是恢复了和日版一样的招牌笑容,见图:
这个问题的争议也许也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不过啊,小编还是想说: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宝贵的创造力,不是应该用到更恰当的地方么。
《星之卡比》
蛋疼指数:☆☆☆☆☆☆☆☆☆☆
微妙指数:☆
作为一个画面党,小编看封面买的游戏不在少数,上的当也不在少数,不过至少啊,淡淡的痛过之后,能找到那么一点点的优越感,也算值了。
秉着没有最痛只有更痛的精神,欢迎大家踊跃弹回来。
作者:ark1800 原文地址:http://nds.tgbus.com/news/yj/200906/2009061414285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