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md2000

发烧友退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 :~( :cruel: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in 于 2008-3-24 23:02 发表
对了,这里很多人都没听过的看法,只有书记听了
我再说一遍,听到涛声和侧耳倾听的对比
我的看法相反

从真实的录音出发,我有2-6路甚至更多环境声,每一路可以代表一种情绪或者一个方位的音效
当故事情节需要,我可以都把声音推 ...

这段我没看懂
书记说的是日本动画音效的平面化,但制作上不一样是多路音效采集最终输出成双声道配音吗
虽然我没很好的设备,但这么多年动画看下来,电影也看了不少,日本动画很少注重音场的位置和环绕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还是鱼肠最了解书记想说什么:vampi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more 于 2008-3-24 23:27 发表
发现还是鱼肠最了解书记想说什么:vampire:

菠萝你还是没希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出第一贴就精华了

恭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觉得书记还是在扯淡,比如他就故意避开攻克无罪,cowboy剧场版更是一字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神交!!

原帖由 md2000 于 2008-3-24 22:34 发表
按理说这是不行的,问题在于从来没有观众在山上靠近过飞艇,这种情况下强调真实性等于对牛弹琴,飞机进场的音效反而更接近观众“震撼”的需求。所以假的未必就不如真的声音,“可信”就是这样。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4 23:19 发表
日本动画音效表达的不是现实中的真实,而是情绪上的真实,所以才会出现虽然声音完全不符合常识但却恰合当时情景的奇特现象


果真像总局说的那样,鱼肠和书记的电波天然吻合的。我想不到比鱼肠更好表现书记观点的句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43L又是菠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4 23:33 发表
不过我觉得书记还是在扯淡,比如他就故意避开攻克无罪,cowboy剧场版更是一字不提

大部分TV动画的音效“能听出是什么”就不错了。值得单拿出来说的也就是剧场和OVA。
----------
书记有埋伏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qualiser 于 2008-3-24 23:34 发表
43L又是菠萝?

你才菠萝,你全家都菠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4 23:26 发表

这段我没看懂
书记说的是日本动画音效的平面化,但制作上不一样是多路音效采集最终输出成双声道配音吗
虽然我没很好的设备,但这么多年动画看下来,电影也看了不少,日本动画很少注重音场的位置和环绕效果 ...


书记说了那些,内容很主观,在他眼里2个作品手法和表现不同
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两个作品用的音效手法和表现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观看个人获得信息,经过个人思维以后得到的结果不同

也就是说,书记的说法过于主观,很可能有人和他看截然不同

[ 本帖最后由 hein 于 2008-3-24 23:4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more 于 2008-3-24 23:35 发表

你才菠萝,你全家都菠萝!

那44楼怎么说菠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能没有书记

お帰りなさい:smo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qualiser 于 2008-3-24 23:37 发表

那44楼怎么说菠萝

因为那句话,表明菠萝没希望...不行吗...

难道我说话很像菠萝?我整个人都要斯巴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 书记您终于回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熊猫阿黑 于 2008-3-24 23:29 发表

菠萝还是没希望的


好吧我跑题了,估计是44L的误解或者手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ID用md-II感觉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屋书记就是MD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in 于 2008-3-24 23:37 发表


书记说了那些,内容很主观,在他眼里2个作品手法和表现不同
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两个作品用的音效手法和表现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观看个人获得信息,经过个人思维以后得到的结果不同

也就是说,书记的说法过于主观,很可能有人和 ...

普通观众并不在意效果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但不同的效果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对任何观众来讲都是适用且容易察觉的

音效需要引导观众情绪达到什么目的决定了制作手法的选择,像书记选择的几个例子其实很取巧,场景小人物少观众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几个角色的台词表情乃至情绪变化上,这点和好莱坞的制作要求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揣测书记的意思就是一般人并不特别的看重,或者无法看出音效到底如何。一般来说真正去在意这些的大都是NB的宅男或者业界里专业人士。

在日本动画业界里除了OVA和剧场外,音效的作用更是削弱得厉害。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且造成了现在就算有监督想要搞好音效,只怕到了制片人那关也过不去了。因为一直就没那个需求,基本上也不用刻意去搞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倾向于鱼肠所说的那种情绪上的真实这种音效。其实日本鬼片音效我感觉就作得蛮好的。
米国的片子音效作得够逼真,面面俱到,连风的方向不同所引起的声响都能考虑到,不得不说很强大,然而真正去看的时候,只怕观众没几个去注意到这些了,这些优点一般只会落到评论家或者某些死忠FANS手上成为其赞扬的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好书记,另外,杜比的穿越时空很舒服,当然真正影院效果的无罪,完全和DVD是两个片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是这个意思,比如听到浪涛,女主角被其他女同学围攻,然后男主角看到,一巴掌,男主角好友过来问,一拳头这一段
书记的观点:所有的背景虽然都是当时可以存在环境声(体育观点歌声,然后转为鸟叫虫鸣,再世街道人车声),但是都不是当时环境真实存在的,是人物内心的声音。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音效得到了升华存在于真实之上内心

我的观点:这几种声音同时存在,配合人物位置和剧情和人物心态的转变,通过屏蔽其他几个声音播发一种,然后直接硬切另一个声音(也就是不带任何过度的声音场景切换),来达到情节和人物心态转变。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音效真实存在但是强调突出内心

两个观点出发点不同,理念也不同

[ 本帖最后由 hein 于 2008-3-25 00:0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魔都看了学术场的云彼,剧场音效要到剧院去听,家里完全不能行

无罪学术场,那和看DVD BDRIP完全是两个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电的说明我看懂了

其实两种说法都能讲通,不过还是书记的说法更好一些

听到涛声那段的音效是这样的,女生之间的吵架夹杂着学校广播音乐,这段应该是正常的环境音;切换到武藤抽了杜崎一巴掌后广播音乐截然而止,这不合常理;等到杜崎向松野辩解时原本不存在的嘈杂的狗叫声就出现了,最后一拳后所有的声音一起消失。这里应该是根据杜崎的心情变换来转换音效,而不是通过切换音效或播放背景插曲来达到情节合人物心态的转变,后者的例子是杜崎在东京旅馆安慰武藤那几段插入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把菠萝拖出去,这不是晒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记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5 00:18 发表
谁能把菠萝拖出去,这不是晒命帖


菠萝这搅屎棍没内涵,以为自己抱准九千岁的大腿不放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书记么?:~(

领导和你搞了下基你就战斗力恢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5 00:15 发表
广电的说明我看懂了

其实两种说法都能讲通,不过还是书记的说法更好一些

听到涛声那段的音效是这样的,女生之间的吵架夹杂着学校广播音乐,这段应该是正常的环境音;切换到武藤抽了杜崎一巴掌后广播音乐截然而止,这不合常理 ...



不是好不好,而是通用性
书记的想法,造成了他对听到涛声和侧耳倾听截然不同的评论方式和结论(但是,他所描述的不同,在我的观点中就是同为剪切点和音效选材了)

而我的看法,就简单把这放到了同一起跑线
他们手法,技术等等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切换时机、选取音效的火候,哪个更炉火纯青,哪个就更好
这就好比间接,国内电视剧和美国大片,其实也是一样的,但是最终效果却不同

[ 本帖最后由 hein 于 2008-3-25 00:2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灵狩20也开始精彩起来了..............

此作的素质总的来说还是算高的................就是节奏稍微慢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主要音效的可信度还是存在的,也是日本动画的特征。其实是一个度的问题,达到制作人自己要求的度后,换谁都不会刻意去追求更多效果,日本动画尤其如此,就商业化来说,日本动画可说是世界第一,这种大工厂打批量的生产必定导致各方面的素质都去追求一个主要XX可信度。就和动画帧数的事一个道理,24/S明显不现实,所以就改到8/S,但效果就一般层面的观众来说,看不出来,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音效就更加如此了……

所以这个因素存在的前提是,受众到底需要到哪种程度,就好像表现夏天,日本动画里最常用的缠脚,这么一来,基本上观众都能从音效中知道这是表现夏天的气氛了。但其实就和书记说的一样,再往下表现,风吹草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广播音,水龙头的声音,这些东西其实并不一定是表现夏天的,但是结合以这个主要音效(蝉鸣)来放,效果就成了热闹的夏天,或者是苦闷的夏天,又或者是另外一种感觉的夏天。
对于有追求的表现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手法,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注意到这些的又能有多少?所以商业上说,就不是很有必要。监督本身在这个度的衡量上自然也就妥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4 23:26 发表

这段我没看懂
书记说的是日本动画音效的平面化,但制作上不一样是多路音效采集最终输出成双声道配音吗
虽然我没很好的设备,但这么多年动画看下来,电影也看了不少,日本动画很少注重音场的位置和环绕效果 ...

这很难说

限于电视的局限性 就如同现在的美剧一样 也不会花大价钱去砸音效

相比电影

去年的 火影剧场版 螺旋丸出来,整个人都被旋风般低音压得不舒服

老娘心脏不好,差点没憋气憋过去

现在的电影制作都模式化了尤其是动画剧场版这个走过场的东西一年骗次钱,不加什么大心思 直接按流程走就是了 震撼下小朋友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3-25 00:15 发表
广电的说明我看懂了

其实两种说法都能讲通,不过还是书记的说法更好一些

听到涛声那段的音效是这样的,女生之间的吵架夹杂着学校广播音乐,这段应该是正常的环境音;切换到武藤抽了杜崎一巴掌后广播音乐截然而止,这不合常理 ...



也不能说不合理,毕竟这东西都是一个艺术表现手法……那一巴掌后广播音乐的停止可以表现出那一刻脑中一片空白的突然感……

但其实我一直觉得那之后几秒,音效应该马上回来……这样的表现会更有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完发现是九千岁
失礼しまし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音效是个技术活……表现音效是个创作手法……

既然是技术活,那就得要钱,所以日本人做不到最好。于是便在表现上下功夫,可是作品那么多,表现手法就那么几种,来回几次便没什么新意了。

但是观众无所谓,就和九千岁说的差不多,只不过那种情绪上的真实其实还是现实中来的,变成一个客观特点被大众普遍认知了而已。

就好像汽车的外形有一个普遍认知性,所以一看大家都知道……

再进一步就是高档车的认知性,那就没那么明确了,但是大家也基本有一个普遍认知,比如加长型的,块头大的,黑色的带个精致车标的……

那么最后就具体到品牌,这认知性就更低了,特别是一些贵族车,知道牌子的人就更少。

于是电影里,只要黑车串成一线开在路上,大家都知道这是有排场的动作,但是至于那些黑车是什么牌子,观众就很少去注意了……因为表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导演也不会花更多精力去解释这个排场到底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楼上所说,已经成型的制作风格外加巧妙的回避成本,想要打破这种格局不是很简单,很容易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而狂热者和FAN才了解的东西,放在角落里当彩蛋是不错,过多的强调所招来的反感绝对是比认同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吗口儿总是这样,用不着每次都强调一边吧……

很简单一件事情,啊瓦伦里的音效和撕裂地平线比较……

全部用两声道音轨,加模拟杜比逻辑马克次听……

说到消音,《世贸大厦》大楼崩的时候,也有一段万籁俱静。

[ 本帖最后由 东风无力 于 2008-3-25 08:1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看片的时候,注意力会被分散,对音效的追求不高,很难听出音效的瑕疵   
既然说到是电影版那成本的因素可以不考虑在内,但是动画电影不是现实电影,很多场景不能通过现实取景来达到效果,
动画片本身就是运用夸张手法,要追求真实的音效只能考究一些特别的电影版动画,比如说最近要新排的钢琴之森

很多片子,一到夏天就是屏幕里显示出树,蓝天,然后就是知了在叫,就这是一个信息
再说下战争片,谁都知道打仗的时候很少有歌(在现实的某些战斗中 后方是有演奏团的 )但是动画为了使观众的情绪高涨,必定会用音乐来感染观众

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总体来说,为了达到表现目的,音乐还是要重于音效

[ 本帖最后由 sperk 于 2008-3-25 08: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5 12:58 , Processed in 0.32422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