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7-3-30
|

前篇「戀愛資本主義之形成」與本文構成為萌系 OTAKU 的產生原因,以下有關萌的歸納點可能令人覺得「將愛情過於物化」,然而這因為萌本身就是懷有一些較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的成份存在。若大家閱後有感不安之處,在此先行見諒。
第 1 節 都會中失落的純愛
「純愛」到底是甚麼的一回事?心理學家小倉千加子說明為:「就如年輕的時候遇上戀人,並預想一生不離不棄,因一時的激情驅使而決定結婚,這種對往後一切打算皆無的愛情,稱之為『純愛』。」[1] 換句話說,純愛即為:到了初中、高中時代思春期的一對青少年,撇開了經濟條件,互相撫慰對方的心靈與肉體,為了守護另一半而超越了生死界限的愛情。
然而現實上,當過了學生時代後,這是難以再追尋的。但是在「模擬戀愛遊戲」[2] 當中,即使遊戲中途被強制結束或有壞結局,仍可以於「重新啟動 (複位)」後,再次嘗試或參照攻略使玩家能與幻想中的對方結合。就算是對於老手而言頗有難度的遊戲角色,由於已經免除了一切的外貌、經濟能力等條件,在萌系 OTAKU 的角度上已經將現實的「困難模式」轉換成「容易模式」了。
事實上,在日本的大都會已經失掉了摒除外貌與金錢等條件的純愛嗎?2004 年,由純愛小說《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所引起的熱潮爆發,甚至曾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該小說超越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成了日本發行本數最多的小說 (321 萬本以上 [資料自:小學館網頁])。另外,由小說改編的電影,2004 年 5 月起在東寶系院線放映;上映收入高達 83 億日圓,觀眾達 620 萬人次以上 [資料自:2004 年 10 月 12 日 報章:日刊 Sport],並成為該年真人演出電影的票房第 1 位。電影的主題曲 ── 平井堅主唱的《輕閉雙眼》亦成為 Oricon [3] 該年內單曲唱片的銷量冠軍 (83 萬以上),這種種驚異驕人的成績,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韓國劇集《冬日戀曲》(2002) 於 2003 年 4 月起在 NHK 播放而轟動一時,並大力促進了所謂「韓流」[4] 的發展。東京都知事‧作家石原慎太郎舉出《冬日戀曲》作為例子,認為「那場騷動的基礎只不過是一種懷舊思鄉病 [5] 而已,那個主題大概就是在這個日本社會風俗上失掉了的純愛吧。」[6]
這是於現實上兩性在互相渴求 ── 甚至寧可說是互相交換「金錢」和「美貌」的時代裡,石原氏續道:「在這樣關於性的資訊氾濫而方便獲得的被保障文明之中,人類於如此氾濫的資訊之中,已經難以領會出正正由於欲望與其之相反的極端抑制與禁欲而被昇華的性愛的甜蜜程度,及作為從前的水平而可能有的對戀愛的悲痛渴求了吧。」[7] 因此,為什麼會為了那些純愛作品落淚,是為了尋找能洗滌心靈的戀愛故事,然後進行感情移入,再而為故事臨終高潮的重逢或離別之吻而涕泗縱橫。那不是跟「模擬戀愛遊戲」中的所謂「感淚遊戲(泣きゲー[ム])」[8] 劇本極為相似嗎? (備註:韓國劇集《冬日戀曲》(2002) 中的劇情主幹甚至與日本「感淚遊戲」之一的「願此刻永恆 (君が望む永遠)」(2001 )有不少相似的處境,曾一度被懷疑是剽竊後者而成。)
第 2 節 萌世界現實化的可能性
因此,為了尋回大都會失落的純愛,而作成了那樣的故事讓人為此而感動。不過,那跟萌系 OTAKU 所期望的純愛卻是大相逕庭。主要的分別是:女性與一般人渴望心靈與肉體皆能互相接觸的愛情 ── 然而萌系 OTAKU 則狂熱崇拜傾軋於對被數據化、被記號化的「假想現實」故事中所虛構出來的美少女角色。
那麼,有沒有可能將萌世界由真人演出呢?由少女漫畫改編成真人版的作品不勝枚舉,例如《花樣男子 (花より男子)》(神尾葉子/集英社,1995)不單有日本版真人作品,甚至反而由台灣先開拍並反攻日本市場,於東亞地區大受歡迎,造就台灣組合 F4 成名。但是萌系作品寫實化卻有以下問題:
1. 因為萌系作品往往以男性優越主義 (或稱大男人主義) 的立場描寫故事,對女性觀眾佔多數的劇集、電影市場而言也許觀眾興趣不大;
2. 萌系作品本來就存在不少非現實的設定,例如魔法少女、幽靈,甚至是死物的擬人化 (如「備長炭 (びんちょうタン)」(江草天仁/アルケミスト,2003)) 等空想的屬性,二次元比三次元在該等假想事物上表現得更好。另外,美貌比得上二次元美少女角色的女演員少之又少,而且更難在成年演員中找到跟「蘿莉」相若者;此外,要是將動漫中色彩豐富的頭髮實際表現出來的話,每每不如人意 ── 舉曾大熱一時的真人版「美少女戰士 (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武內直子/講談社,1993 [真人版電視劇集 2003-2004]) 的負面評價為例子,反過來甚至有可能摧毀了觀眾對於原著的印象;
3. 即使是偏向一般現實人類的故事,作品也往往涉及「近親愛」[9]、「蘿莉」、「後宮」[10] 等所謂的「道德禁區」的情節而不得不作一定程度的自我約束或刪減。這足已令不少萌作品現實化的可能性大為削減;
4. 雖然可以刪除一些「殺必死」[11] 畫面,但因為萌作品的功能是要治癒在現實不被疼愛的男性的心靈而將女角色的「可愛度」、「順從度」比一般女性加大 2、3 倍以上,故經常出現過激的調情對白及場面、口頭禪、特別語尾句等。此外,因為不能避免要穿上女僕服、巫女裝、死庫水 (學校泳裝) 等含「萌屬性」之裝束。這些情況在一般劇集、電影出現時往往總讓人覺得不甚自然。
因為這些限制,萌作品基本上只限於二次元的動漫遊戲中表現出來,甚至寧可反過來說渴望利用二次元嘗試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的戀愛不是更好嗎?尤其是對在三次元現實受女性欺侮的萌系 OTAKU 而言,在此幻想空間中能暫時忘卻現實的悲痛,利用非現實的愛撫慰破碎的心靈更有快感吧。

第 3 節 萌世界的魅力與優點
那麼,為何他們瘋狂埋首於萌世界呢?在此歸納了以下的優點 (次序及條理或有不周之處,敬請見諒):
1. 尋回作為男性的自尊:受女性及戀愛資本主義壓迫的男性因受二次元美少女的溫柔憐愛與侍奉,以此釋放自己對現實的憎惡和怨恨;
2. 實現追求處女性的欲望:許多萌作品的女主角皆被設定為處女,對萌系 OTAKU 而言猶如聖女一般存在於心靈之中;
3. 二次元角色的美貌青春永存:歲月不留人,人類總會有年華老去之時,但 ACG 角色仍可保持美少女狀態盡展芳華,「外觀的價值」不會下降;
4. 轉換戀愛對象自由度高:即使厭倦了某個作品,但仍可以將遊戲軟件、模型等周邊透過網上拍賣等形式取回一部分資金去選擇新作品。然而,要求送給了禮物的人討回金錢在情理上幾乎沒甚可能,此外,無需憂慮對方因分手而造成的傷害;
5. 輕易組成屬於自己的「後宮」:一部分的遊戲劇本裡本身已設定了該類故事。另外,亦可按自己意願混合不同作品的角色;
6. 投入的資金及顧慮必要度低:人類畢竟是貪心的動物,然而遊戲軟件及角色周邊商品定價上多較便宜;而且因為萌本身是靠與二次元角色進行「個人腦內補充行為」,不會因缺乏資金少買了幾項而在情感上會有大變化。此外,玩過了的遊戲軟件在儲存後,大可以丟下幾個月也沒大問題;
7. 難度較現實低:萌系 OTAKU 於二次元不受「戀愛資本主義」所限制逼迫,而且即使多難的遊戲大可利用攻略破解 ── 但人類的心裡卻有很多難以解釋的變化;
8. 安定度高:當購入實物後,若妥善保存,基本上一直會是屬於自己的。
實際上,不得不承認以上各點皆含有自我中心主義及對生物和死物之愛有別,但這也許就是現今世代萌系 OTAKU 找尋屬於自己的大和撫子之道,他們基本上放棄對偶像聲優等 ACG 關係者以外的現實女性作為對象的憧憬。專著研究 OTAKU 等次文化的社會學家東浩紀博士認為:「OTAKU 們封閉於其興趣共同體,不是因為他們拒絕面對社會 ── 寧可說社會上的價值規範沒有順暢地發揮功用,所以有被迫創造另一種新價值規範的必要。」[12] 另外,不單是男性,女性也大可以透過二次元與美男子角色沐浴於純愛之中,因而派生了「腐女子」[13]、「YAOI (やおい/801)」[14] 等文化。
男性與其在「戀愛資本主義」的巨輪中掙扎求存,倒不如退下來在二次元輕易獲得心靈的撫慰,這不是來得更易、也更自在、也更徹底嗎?但是,若然「萌作為戀愛代替品」的意識真的能從萌系 OTAKU 的階層擴展到一般男性,而使他們踏足萌世界而放棄煩瑣的現實戀愛的話,社會又會變成怎樣呢?
--------------------------------------------------------------------------------
[1] 小倉千加子‧結婚の条件[M]‧東京:朝日新聞社, 2003.28
[2] 模擬戀愛遊戲:旨為模仿現實戀愛的遊戲。以女性角色作為交往對象的男性向作品又被稱為「美少女遊戲」或「Gal Game」。
[3] Oricon:提供 CD、DVD 等銷售量排名及其他音樂資訊的日本最大規模公司。
[4] 韓流:以《冬日戀曲》為契機,經由傳媒大肆報導宣傳而由 2003 年中期起開始。特別是飾演該劇男主角而被暱稱為「勇大人(ヨン様)」的「裴勇俊」成為了熱潮的核心,在日本中高齡女性中大受歡迎 ── 進而擴展至熱衷於其他韓國劇集、電影乃至一般韓國文化的一種風潮。
[5] 懷舊思鄉病 (Nostalgia):過於思慕故鄉與懷舊而形成面對當前時陷於現實痛苦者的一種心理形態。
[6] 石原慎太郎‧仮想と虚妄の時代―援助交際と純愛―[J]‧文芸春秋, 2005,2005.5:274
[7] 石原慎太郎‧仮想と虚妄の時代―援助交際と純愛―[J]‧文芸春秋, 2005,2005.5:274-275
[8] 感淚遊戲 (泣きゲー[ム]):美少女遊戲及成人遊戲裡,大肆催動玩家對於劇本及場面感動而感受悲壯氣氛的遊戲類別。
[9] 近親愛:與家族裡的妹、姊、母等產生在倫理上不容許的親人以上、彷彿如一般戀人的愛情。
[10] 後宮 (Harem/ハーレム):在日本 ACG 裡,比起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與複數的女性角色作為對象,並維持持續交往、婚姻關係的狀態。
[11] 殺必死:指在日本 ACG 裡,在故事進程途中突然作出暴露內衣褲、酥胸、破衣、裸體若隱若現等半色情畫面 ── 以此「服務」(尤其是男性) 視聽讀者,滿足其性需求,然而這些畫面往往對故事的進展沒大必要。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萌系 OTAKU 看慣了這些動畫上「突如其來的刺激」,反過來對正式色情電影 (AV) 等明刀明槍者無甚興趣;同時亦給他們賦予一個自由發揮幻想的空間。
[12] 東浩紀‧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 オタクから見た日本社会[M]‧東京:講談社, 2001.43-44
[13] 腐女子:愛好描寫男性同性間「戀愛關係」的小說及漫畫等之女性的俗稱。
[14] YAOI (やおい[801]):面向女性讀者,包含男性同性間「性愛關係」的小說及漫畫等作品之統稱。
本文转帖自知日部屋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
[ 本帖最后由 坚强的懦夫 于 2007-6-27 02:4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