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7-6-14
|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9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稿件,请勿转载
二 感染(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言”是北宋大儒张载所概括的儒者应有的襟怀——说实话,我觉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之类的口号其实远不如横渠先生这番话来得气势磅礴正气凛然——除开“为万世开太平”,前面三条讲的都是教育:通过教育使人类理会天地生生之德;通过教育使生民的生活有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通过教育使儒家先师的天道性命之学和内圣外德之教重新显现于世,而教育就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所以我在公众媒体上发表、阐述、证明我的观点和意见,其实就是在通过分享资讯来影响人们的思想,使之最大限度地成为我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我是个教育者,而教育者自然就希望拥有最畅通最快捷最权威最稳定的信息传播渠道,所以假如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拥有同等程度的公信力和覆盖面,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作为我的舆论宣传阵地,因为在绝大多数网站发表文章不需要经过审核,而且信息传播者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受众反馈,有利于信息传播者尽快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然而新闻管制和出版审查制度是把双刃剑,它在限制言论自由度的同时确保了平面媒体的相对权威性,正如《新世纪福音战士》里所说,绝对的自由只会让人感到空虚和迷茫,而没有经过统治机构验证和筛选的庞杂资讯只会令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譬如著名的“火星人入侵美国”事件。所以网络媒体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能取代平面媒体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当然原因并非只有审查制度——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没有获胜的希望——除非是象《黑客帝国》那样“全民插管”。可笑的是,在国内某些游戏网站还有一帮人整天在叫嚣“有论坛了还买杂志作什么?”真是无知者无畏,跟这些人谈市场细分和信息精加工无异于“对牛弹琴”。当然身处2000年的我还未曾意识到平面媒体在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因为那时我还没认识纯银;即使认识了,他那时也只是个刚从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跳槽到同城某数码资讯杂志(该杂志于2002年转型为电视游戏杂志)的菜鸟编辑,距离他提出“媒体三神器”理论还有很长时间;就算他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这一理论,网龄还没满一年且对网络媒体信心爆棚的我也不可能理解,更别说欢喜赞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我当时对《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的态度是很消极的:平面媒体的编辑在论坛里给出个热点题材,我觉得很有趣,然后就通过网络写作来表达一些观点,而命题作文的组织者把这些参与者的文章收集整理去芜存精,作成一个专题,来充实版面,然后发放稿费……写文章有钱拿而且还能影响到更多的读者,哪怕是坚信传统媒体终将被网络媒体轰至渣的激进网民也不会对此持有异议。虽然最终结局是殊途同归,但“被动接受”和“主动争取”这两种处事态度还是会对作者的参与热情和文章质量产生影响,毕竟“为金钱而写作”和“为兴趣而写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宁愿写一百页情色小说也不想抄一篇五百字的入○申请。然而这种消极情绪只持续到了2000年11月,因为在那个月我收到了平生第一封约稿信。
其实网易文化频道搞的命题作文也算是约稿,但面向对象是整个论坛的用户,自然也不会针对个别人的写作风格提出具体要求,这种运作方式其实跟灾荒年间设棚施粥差不多,虽然组织者的态度很诚恳措辞很谨慎,但这种撒网捕鱼守株待兔的作法仍然给我一种“嗟,来食”的感觉。所以我很不爽,自然也不会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但约稿信就不一样了,诸葛亮“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并非“不求闻达于诸侯”,而是等诸侯“猥自枉曲,三顾茅庐,咨以当世之事”,当然我没“管乐之才”,别人来“顾”一次我就顺着台阶下了,不会捏着半边装紧。那位把台阶推到舞台边的“刘皇叔”在2000年还叫衰人,第二年内部调动到某电脑游戏资讯报刊后将笔名改为纯银,并且沿用至今,《游戏•人》第23辑的卷首特稿里还有一篇他写的《386时代的电脑游戏》。我当时把这封约稿信存放在163.net的电子信箱里,可惜163.net被Tom.com并购以后,原有的用户名就失效了,而信中的内容,我也只记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八个字。鲁迅先生是我历来都很尊敬、佩服的作家,写杂文时也曾刻意模仿过他的文风,纯银用这八字真言来恭维我,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我当即被这碗迷魂汤灌倒,对约稿之事一口应承。
这些天我在健身房蹬脚踏车时都在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其中第三部“三国鼎立”的第三十四集“败走麦城”在说明关羽的性格时引述了《三国志•关羽传》里的一则逸事。建安十九年,马超投奔刘备后,关羽曾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道关羽这人自视甚高,耻为人下,就回答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果然“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件事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葛亮当时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性,要是换作其他文官来灌这碗迷魂汤,关老二未必会高兴得把私人信件拿出来给拜访者看。当年我之所以把纯银的约稿信保存起来,第一个原因是这封电子邮件是我这辈子收到的第一封约稿信,意义非常,自然要妥善收藏,就象父母都要把小孩子初次理发时剪断的头发收集起来装在布包里再悬于梁上那样;第二个原因就是早在2000年,纯银的第一个笔名“午睡的夜叉”在网易文化频道已小有名气,且前途不可限量——没想到我看走了眼,他现在的确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惜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的预料,我这人还真是倒霉,看好的写手不是失踪就是转型——我把这封约稿信留着自然是为了今后有机会“以示宾客”。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泽楷的一份并购合同就让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著名游戏撰稿人“枪神”笑三少在他的《游戏写手异闻录——你熟悉的人和你不熟悉的事》里曾这样描述纯银的工作态度:“他对手下的作者要求大都非常苛刻。举个例子来说,纯银曾向[AOQ]cat约过一篇1500字的文章,但对稿件的要求却写了足有1800字之多,那次约稿直接导致了[AOQ]cat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放弃了写稿。基本上,我给纯银写的每一篇稿子,都是提前至少一周写完,然后经历至少3次返工才完成的。但即便如此,纯银在许多时候依旧不满意,直到截稿的当晚还要无可奈何地再帮我加工一下。这样的编辑,在我写稿将近6年时间里仅此一位。”我的运气比笑三少稍微好些,当我遇到纯银的时候他还叫衰人,刚从圣骑士转职为召唤士,技能熟练度还不高,魔力点数也不够,吟唱时间长达1800秒的高级召唤咒文我还无缘亲见,跟他过招数回合,遇到的最强攻击也不过是武器店里标价300 Gil的魔法球罢了——当然这些魔法球对当时还是“史莱姆”级魔物的我而言已经很恐怖了。
其实我与纯银的合作关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他11月寄出约稿信,我回函以后双方又通信数次讨论稿件题材顺便聊聊他的DC和我的PS,12月成文,此时2001年1月号已截稿,而我写的那篇《没事网什么恋》又与纯银策划的情人节“网恋”专题撞车,只得往后顺延到3月号,3月收到样刊和稿费——前后也就五个月。就在我动手写第二篇稿件时,在杂志发展路线斗争中遭受挫败的纯银却被调到报业集团内的另一家电脑游戏媒体去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对电脑游戏完全没有兴趣,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我俩在短期内不会再有合作的可能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则火星笑话:“第一天,敌人灌我辣椒水,我没招!第二天,敌人逼我跪火盆,我还是没招!第三天,敌人对我用美人计,我……我他妈没挺住!第四天,我还想招……我操,居然解放了?!”
虽然纯银没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但是他却以实际行动帮我树立了信心。那时候的纯银在我眼里是个“灵性不亚宁财神,才气可比今何在”的S级网络写手(可惜2004年以后“文字方面的灵气尽褪”,这是他当众承认的,请不要打脸,谢谢),与其同姓的郭敬明为他提鞋拾履都不配,当我看到自己撰写的文章刊登在他编辑的媒体上时,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丝毫不亚于“新阴流”修行者从柳生石舟斋宗严手中接过“免许皆传”的书状,这种来自业界权威的及时认可对一个刚踏上撰稿之路的新人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在王家卫1994年拍摄的《东邪西毒》里,张国荣饰演的欧阳锋曾经说过“如果你不想被人拒绝,就先拒绝别人”,我很感谢纯银在我还没看到窗前的灯火时就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 本帖最后由 寒潭秋鱼 于 2007-7-11 05: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