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2|回复: 1

回忆经典 两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

   在这个被称为“国际儿童”节的6月1日即将来临的时候,偶然一位友人问及,我在童年时代与动漫有关联的回忆最深的是什么。虽然我嘴上揶揄道,对于银英FANS来说6月1日作为纪念日的意义,远比纪念上个世纪美国某厂的童工被虐待和剥削来的深远。但经由他这不经意的提点,第一时间反映到我思绪中的却是这么一档事情。
   在那个物资和精神生活都甚丰富的年代里。少的我最大的骄傲,就是每周晚上都能看上一集,铁手臂阿童木或森林大帝。第二天,把其中的内容绘声绘色地同龄的孩子们之间演绎,迎来他们羡慕和认同的目光。
    然而,记得有那么一次,父母带我前往外婆家走动。在之前的印象里,去外婆家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一顿丰盛美味的晚餐。然而,一个细节上的改变却使得这天的回忆不怎么美好。具体是什么原因已经很难记清了,也或许是因为用餐的时间滞后,或者也可能是因为是交通的拥挤,总之当兴冲冲的赶到家,急不可待的打开电视的时候,等待我的就只有片尾曲和STAFF了。一刹那间,幼小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被“愚弄”和“欺骗”的感觉。同时也因为第二天无法,继续保持以往那种骄傲和受人瞩目的地位而愤怒。在我的印象中生平第一次,把全部的负面情感一气的爆发出来了。其间,父母有没有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待我,早已经淡忘。但最清晰的记忆是,自此一直抗拒去外婆家,一直到外婆家有了电视以后才有改观。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自己的确是相当的幼稚哦,虽然森林大帝时隔N年后也有过好几次的重播。但似乎已经成熟的我再也没有了那一份感动。如果这一次不是那位友人的“无理”要求,恐怕这个故事,只能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回忆。

    后记,还在读书的年代,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写作文了,每每为要写什么内容而苦恼,少年时代唯一次值得骄傲的写作,是某科普活动后的小节,当时扬扬洒洒不知疲倦的写了近千字按现在的眼光来看颇有点SF架空文的味道。在逐渐成熟以后,越发感觉到了文字的魅力,甚至愿意担当一份以文字来赚取生活所需的职业。回想起来,如果能在读书的时候有这样的悟性,恐怕我现在的人生也有可能不会是这样。


伤小明

    小明是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孩子,普通是因为他的名字,不普通是因为他是主角。在他的世界里,他有着与周围所有同学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爱好,甚至于衣服的颜色也与众不同。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只因为一次游览和美术课而改变了。
那一次,他们来到动物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写生作业,而作业的内容就是画象。老师的立意也非常之好,在他们说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中象与像是可以互相相通假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学会画象,那就能画像了。
    然而,面对动物园中众多有趣的生物,小明的注意力却没有集中在厚皮目的大象身上。而是被人类的远亲,属同灵长类的猴科动物所吸引了。然而就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大乱了老师的完美部署。最终,小明没有按老师的意志,完成所按排的绘画内容,凭借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和想象,塑造出了拥有大象的身体和头部,并拥有猴子四肢的奇妙生物“不像”。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公开挑战老师的权威,注定了其结果的悲惨程度。奇妙的是老师这样的成人根本不需要亲自出面,对这样的挑衅行为予以反应,仅仅是发动了小明周遭的同学予以言语上的压力和嘲笑。就应为这种豪无理由和正义感的行为,使得小明还为成熟的心志和稚嫩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出超限量的压力和打击。以至于现实中的种种负面情绪,影射到了他的梦中。
    在梦中,他所塑造的“不象”幻化成了一个真实的生物,并且小明也获得了能够与各种动物进行语言沟通的超能力。然而这并没有能够改变噩梦的实质,最终小明在动物们的嘲笑声中惊醒。自此小明失去了所有属于他的一切,与终不同的想象力,失去了主角的身份和衣服上更为鲜艳的色彩,沦落为与他的同学们一样的路人甲,唯一留下的作品“不象”也被迫修正为了“大象”。
    自此,小明这个曾经与众不同的孩子,沦落为茫茫众生中没有特色的一份子。让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都会因为他那短暂而闪光的一刻消失而伤痛。

后记
    这仅仅是以现在一个成人的观点,来阐述童年时的一部经典动画片《象不象》的内容。虽然,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年代,但故事中的内容和经典的情节却还依稀在目。比如小明那个可爱的LOLI妹妹,还有小明指挥吊车把不象救出被卡壳的困境,等等。然而写作此文的目的却不是为了真正怀念那部年代久远的动画,而是为现在正准备在考场上奋斗的学子们祝福。
    虽然作为一个考试的不适格者,或许我并没有这样的资格。但就我的观点来看,5·4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仅仅是把科举的内容由四书五经,改为了数理化,文史政。高考与公务员考试等诸多的考试和证书,形成了新的链条束缚了多少智慧和创造力。而所谓的外语,则是半殖民地时代惨痛历史带来的余痛。试想昂格鲁·萨克逊的国民,如非出于本人的趣味,恐怕终生不会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因为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荣耀,足可以使他们即使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也能在世界畅行无阻。一次次的教学与考试的改良,似乎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推荐制,才能够真正激发出人本身的创造力和人格魅力。

[ 本帖最后由 卡奥斯·克斯拉 于 2007-6-6 10:0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人对儿童的工作是疏导与点拨
当然不赞同禁止与泯灭
不过,我一向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数理化真正意义是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对应的社会人文发展,这也许就是文史政。
孩子与终不同的想象力根源是他们任意妄为的童贞,但是并非所有的童贞都是正确的,我认为,长辈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与终不同的想象力到底可以使用到什么方面。当然双方的交流,长辈更是重要的。

在我看来,5.4甚至后来的所有,都可以看做同一种冲突现象,有利既有弊,无非后来人按照某些约束给它们定了时代的性质。看过去,不如看现在,自己能做什么,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21 01:06 , Processed in 0.01865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