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少年漫画来讲,故事建构的思路基本上按照经典的“英雄旅途”来凑,而从整体作品规划上面来讲,又可以分为
争取连载、第一篇章、第二篇章、故事抉择、作品终结五大部分
[1]。对于jump上的作品来讲,现实情况就是,“争取连载”的阶段就有70%左右的作品被刷掉,更别提死在编辑手中、根本没机会连载的作品了。
因此,绝大多数作品都在试图让自己的作品的开头看上去特别有趣,为此真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拼命追求第一话的高完成、反套路、新奇。这都是有“代价”的,这些作品第一话或者前几话是看上去有趣、高完成了,但是作品随后的外展往往会**受限。相对写实的作品自不必多说,根本外展不出去;从写实舞台通过新设定往外展,比方说学生主角遇到奇妙小伙伴,一开始先在家庭/学校搞单元剧,重复几个单元剧然后外展去“新世界”,这是非常常见的站稳脚跟的作品外展的方式,其中不乏有非常知名的,比方说——bleach。这些作品也许外展到了一开始完全展望不到的距离,但最终还是会受到最初的舞台之重力的约束。广义一点讲,哆啦A梦画了那么多上宇宙的大长篇,最终它还是根基于大雄的读书生活;DB最后外展到宇宙,作品最后依然是以“天下第一武道会”作为结尾。
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不是在说“英雄归乡”的情节的不正确,而是说人物的内外和外展世界之间的脱节。主要角色的情感一直像同学,但是周围的事情却动辄关于生死甚至于啥“人类之命运”,这种倒错感或多或少会影响作品的完成度。我们这些读者看新作品的时候,一个特别常见的感想就是——作品外展不顺利、自然。它们在一开始并没有留下适合外展的线索和苗头,外展就很难展的漂亮。像《八丸传》那样上来讲两本单行本设定,告诉读者我要直接开始展开世界,世界是好展开,但是被读者都骂翻了。
作为对比,op就是很难得的,外展特别顺利、自然的作品。上来就是要去找大秘宝,要出海找伙伴,前面几个短平快的小篇章搜集伙伴,100话大幅度外展踏上“伟大航路”,人多了然后第一大篇章、第二大篇章乃至于第三、第四大篇章......结构就非常地舒服。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不同作品外展节点的情绪、内容,看看有几个能和op 100话《传说开始了》相比较的,把op自己和《猎人》去掉你看看能找啥例子。
op在前500话的杰出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架子好。外展特别顺利,特别适合外展,展出来也特别漂亮自然。但是,只要外展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外展从来都只有展的越来越大,展不动了基本上就要完结了。
拿火影来举例子,原本是忍者学校、木叶村内,然后和另外一个国家、忍村,然后到世界性的组织,到世界性的大战,乃至于大筒木啥的都展出来了。展到这里差不多到头了,终究没有向其他星球去展,于是把故事完结、推到了下一代主角上。
op前期的外展是合理而克制的,团队成员一个大篇章都不一定增加一名,故事规模确实在慢慢扩张,但是水之七都/司法岛的322-441话的巨幅篇章依然很好地完成了,这就非常难得地完成了不断外展-不断填满故事空间的循环。观众是不知满足的,当你外展出一个大篇章之后,观众会希望下个篇章更大。相对的,“恐怖三桅帆船”篇章就没有延续这个外展的势头,故事规模反而“收缩”了,观众反馈就下降了。但是到“顶上战争”,op又再一次外展了一轮,再次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
观众对于“恐怖三桅帆”、“顶上战争”篇章的评价的分化,其实蛮能说明op以及大众观众欣赏的一些问题的。坦诚地讲,“顶上战争”篇章完成的并不好,起码相对于op高峰期的空岛、司法岛这样的篇章,它并不算好,只是因为故事外展讨了观众的喜而已。
我在上面讲过,观众会希望看到更大的篇章。于是尾田在“两年后”,直接搞出了一个“锁链式的构想”,“鱼人岛”篇章作为引入性篇章,然后班克禁区、德莱斯罗兹、蛋糕岛、和之国四大篇章滚成一团的超级大篇。出场的角色增长速度明显增加,上船的人确实没有明显增加,但是打个团摇过来的人是真tmd多。故事的“团战”属性越来越强,而尾田的情节设计基本上还是围绕早期的“单挑”展开的,这就显然会让篇幅大幅超载。
op“两年后”的情况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遇到了所有这类作品都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外展触及了作品的极限”。当外展触及极限,作品的收缩、回落就是无可避免的,虚假繁荣和泡沫需要被戳破,而收缩和回落会带来一系列的系统性、连锁性问题,大部分作品的表现就是全面崩盘、烂尾或者弃坑。
op的情况和大部分外展极限的作品还不太一样,op在“两年后”重启作品的节点,内外局面特别的好。op 598话是2010年连载的,当时op评价又好、销量又高,大家知道好到什么局面吗?
漫画销量:
2010年 3234万3809册
2011年 3799万6373册
2012年 2346万4866册
2013年 1815万1599册
剧场版票房
2008剧场版《冬季绽放、奇迹的樱花》:9.2亿
2009剧场版《强者世界》:48亿
2012剧场版《最强之敌 Z》:68.7亿
简单来讲,就是四处开花、所向无敌。连半死不活的剧场版,尾田去了都直接原地复活。2009-2013年op的“巅峰”,其实是一个“泡沫繁荣”,是外展极限带来的繁荣。“两年后”这种重启作品、给作品注入新活力的举措,能够延长作品寿命,但是从来没听说过能让作品达到新巅峰的。
op在“两年后”的节点,无论是尾田还是周围的编辑,我认为都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误判,那就是op这部作品还有无穷的潜力和生命力,可以无视作品的兴衰规律,画多久、多大篇幅都可以。大家看一看“和之国”这个锁链式的构思,这种一看500话打底、至少连载10年的构思拿到其他作品上根本不可能被通过,但是op就是敢上,不仅敢上,还毫无全局意识,“鱼人岛-班克禁区-德莱斯罗兹”的200话画的特别随意,实际上你最多在“鱼人岛”稍微多花点篇幅,其余的应该压缩,应该尽可能迅速地推进,别说200话,150话我觉得花的都算多了,要时刻盯着最终的“和之国”,留存自己的空间与时间,留存观众的耐心和热情。
op早期顺利外展的经验,那份克制,那份合理的架构设计,都消失了。结果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内外条件不断恶化,直到某个时间点,尾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怎么画都可以”,意识到op需要收缩,这种认识随着连载的行进变得越来越具体、深刻。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就这么简化着画,“和之国”单个篇章的长度已经接近140话,画完估计还要20-30话,这个内容量和篇幅,如果敞开了画,是不是奔着200-250话了?大家知道这是啥概念吗?意味着一个和之国画5-7年。“和之国”又不是op的完结篇章,后面怎么说还得有个大的,还能画完吗?你还真和读者拼谁活得长吗?
更糟糕的是,op在各个方面还遇到了:
- 销量下滑
- 尾田连载能力下降,从一年50话退化到一年35话
- 尾田年年挂帅指挥op剧场版
- op漫画更新跟不上tv动画改编需求
等等问题,这就逼迫尾田画的特别的“紧”。尾田被迫开始略去一些内容,很多动作场面直接略掉交给动画去补,战斗简化,情绪表达简化,什么都简化。简化的结果,就是整体完成水平的下滑。这一点,在“和之国”篇章里体现的特别的明显。其实“和之国”篇章里,很多角色都有很大的变化、改变,我简单捋了捋很多情节的构思都很不错,但是画的都非常匆忙。大家比较一下“司法岛”的整体叙事、战斗表现,你就发现“和之国”完成的特别的简略、匆忙,每个角色、每场战斗都不到位,根本不是一个水准。
我想诚实地和大家讲,对于顶级创作者来讲,外展到最后一轮,创作都是很辛苦的。sd的全国大赛篇画完了吗?猎人的蚂蚁篇连载了多久,黑暗大陆篇大家觉得还能看到吗,别做梦了根本看不到!
尾田如果想完成手上这个计划,唯一的解法就是——一个篇章画10年也在所不惜,沉着地画下去。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是不可能完成超越一般规律的极限外展的篇章的。我相信尾田更多地是在想着完成op这部作品,但是现实就是,如果你计划画这种内容,你就应该做好完成不了作品的准备。
归根结底,“两年后”的问题,大头是作品规律作用、创作者误判的结果。可惜的是,尾田本应能处理的好得多。
当然,这只能说是马后炮而已。
自身的局限